雷射專用內窺鏡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23:09:25 1
專利名稱:雷射專用內窺鏡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雷射專用內窺鏡裝置,尤其是一種應用於雷射汽化治療中,通過消除散射雷射對觀察者眼睛的傷害以及影響攝像機觀察治療效果的雷射專用內窺鏡裝置。
背景技術:
雷射在醫學中獲得了廣泛應用。其中大多數醫療應用是利用雷射能量的熱效應來凝固、碳化、汽化組織,使肌體組織消融或切割而達到治療目的。與內窺鏡配合利用光導纖維將某些波長的高功率或高能量雷射傳輸到體腔內的靶點上實施治療,可以簡化光學傳輸系統,而且光纖使用方便靈活是目前常用的腔內微創手術之一。
但是雷射經光導纖維傳輸到腔內治療部位進行治療時,雷射在治療部位的將有散射,醫生在使用內窺鏡進行觀察時,散射雷射將會聚到眼中。由於手術治療使用的都是高功率或高能量的強雷射,因此散射雷射也很強,容易損傷眼睛,另一方面,當雷射是可見光時,例如為532nm的綠雷射時,雷射的散射光使視場變為一片綠色,無法看清雷射作用部位的情況。當通過內窺鏡攝像在電視監視屏上觀察時,畫面同樣會被綠光掩蓋,導致無法進行治療觀察。
為此,目前的辦法是佩戴濾除該波長雷射的防護眼鏡的來保護眼睛,同時便於對治療部位的觀察。而在使用電視監視器進行治療時,則在內窺鏡的目鏡和CCD攝像機的連接處加一片濾除該波長雷射的濾光片來濾除散射雷射。由於濾光片是浮擱在內窺鏡目鏡與CCD攝像機的連接處,當利用卡接部件進行卡接時,由於卡接間隙的變化,使得卡接不夠牢固和密閉,容易引起手術過程中濾光片被汙染(例如術中使用的生理鹽水浸入),這樣就需要重新將內窺鏡拔出,使內窺鏡處於垂直位置然後將擦淨的濾光平擱在目鏡上,再將CCD攝像機連接後插入體腔,這將給手術操作帶來麻煩;另一方面,濾光片也容易移動而偏離,雷射就會從濾光片邊緣漏到攝像機中妨礙了觀察和治療。
此外,傳統濾光片在濾除雷射波長後,視場將出現偏色。如濾除綠色後,整個視場將偏紅紫色影響了觀察效果,甚至會掩蓋手術中出現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雷射專用內窺鏡裝置,既方便適用於在使用電視監視器進行腔內手術,又適用於人眼直接進行觀察;既保護了眼睛和CCD攝像機,又可獲得較好的、偏色小的、利於觀察治療的效果。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雷射專用內窺鏡裝置,包括內窺鏡的密封筒體,該筒體的一端設置有物鏡,另一端設置有目鏡,所述目鏡和物鏡中間設有導光棒,在所述密封筒體內還固定設置有濾光膜。
首先將濾光膜與內窺鏡做成一體,解決了濾光片浮擱狀態在連接CCD攝像機時的麻煩,同時將它密封於內窺鏡中避免了汙染。所述濾光膜的安置方式和位置有以下幾種參考情形所述濾光膜為一濾光片,濾光片安置在目鏡的一側,濾光片粘接或卡接在筒體內;所述密封筒體內位於所述目鏡與物鏡之間設有導光棒,所述濾光膜鍍制在該導光棒任意一端的平面上;所述濾光膜鍍制在物鏡或目鏡上。
另外,濾光膜鍍制時要根據三原色光構成白光的原理,在濾除某一原色光的同時也要適當地濾除其他兩原色的光,減小視場的偏色,達到較好的觀察效果。
本實用新型雷射專用內窺鏡結構可以在使用電視監視器進行雷射內窺鏡手術中使用,只需將內窺鏡目鏡端與攝像機攝像頭連接,它具有一體化結構,使用更加方便可靠;按本實用新型進行鍍膜,既防止了散射雷射對眼睛的傷害和影響CCD攝像機的觀察效果,還可以較好地保持視場的白平衡,防止偏色給治療帶來的錯誤判斷,保證正確地進行治療。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筒體有目鏡的一端通過卡接部件與攝像機攝像頭連接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濾光片的一個透過率曲線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筒體;2-物鏡;3-目鏡;4-導光棒;5-濾光片;6-卡接部件;7-攝像機。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普通內窺鏡的通用結構包括內窺鏡的筒體1,在內窺鏡的一端安置有目鏡3,在內窺鏡的另一端安置有物鏡2,所述目鏡和物鏡中間設有導光棒4,這些部件均密封在筒體之中。實用新型雷射專用內窺鏡裝置除普通內窺鏡的所有構成部件不變外,還包括在筒體內安置有一根據三原色原理鍍制的白平衡濾光膜5,形成了對某一雷射波長專用的一體化雷射內窺鏡,其結構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與普通內窺鏡一樣目鏡3、導光棒4和物鏡2構成了對腔內物體觀察的光學系統,白平衡濾光膜5起到濾除強雷射的散射光和視場光線白平衡的作用。其中濾光膜5的安置方式和位置又有以下幾種參考情形所述濾光膜5為一濾光片,濾光片安置在目鏡3的一側,濾光片粘接或卡接在筒體1內;所述濾光膜5鍍制在所述導光棒4任意一端的平面上;所述濾光膜5鍍制在物鏡2或目鏡3上。這些部件都是密封在筒體內成為一體化的雷射專用內窺鏡,既保護了光學系統不受汙染,又免除了浮擱濾光片在連接CCD攝像機時操作的麻煩。同時,將濾光膜位置固定,可消除原來由於浮擱而造成的濾光片位置偏移而發生的散射雷射漏過,對眼睛造成損傷,並影響CCD攝像機的觀察效果。通過這種改進,還可不佩戴雷射防護鏡用人眼直接通過該雷射專用內窺鏡觀察腔內雷射手術。
本實用新型雷射專用內窺鏡裝置還可以在使用攝像機進行雷射內窺鏡手術中使用,如圖2為筒體1有目鏡3的一端通過卡接部件6與攝像機攝像頭7連接的結構示意圖。它具有一體化結構,使用更加方便可靠;按本實用新型進行鍍膜,既防止了散射雷射對眼睛的傷害和影響CCD攝像機的觀察效果,還可以較好地保持視場的白平衡,防止偏色給治療帶來的錯誤判斷,保證正確地進行治療。
圖3是一個以使用532nm波長綠雷射為例的白平衡濾光膜透過率曲線的示意圖。在內窺鏡手術時,為了觀察腔內的物體需要將白色的照明光引入腔內。白色光可由400nm~760nm可見光波段的各譜線光構成,也可以由紅綠藍三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在使用綠雷射進行腔內手術時,為了消除532nm的強雷射散射光的影響就需要鍍制截止532nm光透過的窄帶濾光膜。但是膜片的帶寬很難做到僅僅只濾除532nm的雷射,其被截止的帶寬中也包含了532nm附近的綠色光。由於人眼接收到的視場中缺少了綠色,因此視場顏色就偏紅紫色,影響了觀察效果。為了在濾除散射的綠雷射的同時又基本保持視場的顏色不變,在鍍膜時要求膜層對藍色和紅色的光也能截止一部分,使視場達到平衡,如圖3所示的原理圖。這樣就可以對視場的偏色進行一定的校正,獲得較好的觀察效果。另外需要說明的是CCD攝像機也具有調白平衡的功能,經上述濾光膜糾偏後還可以通過攝像機調白平衡的功能進一步調整視場的顏色獲得更好的效果。換句話說,濾光膜糾偏的效果只要滿足攝像機調白平衡功能的範圍內即可。
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雷射專用內窺鏡裝置,包括內窺鏡的密封筒體,該筒體的一端設置有物鏡,另一端設置有目鏡,所述目鏡和物鏡中間設有導光棒,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密封筒體內還固定設置有濾光膜。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雷射專用內窺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濾光膜為一濾光片。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雷射專用內窺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濾光片安置在目鏡的一側。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雷射專用內窺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濾光片粘接或卡接在筒體內。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雷射專用內窺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密封筒體內位於所述目鏡與物鏡之間設有導光棒,所述濾光膜鍍制在該導光棒任意一端的平面上。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雷射專用內窺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濾光膜鍍制在物鏡或目鏡上。
7.如權利要求1、2、5或6所述的雷射專用內窺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濾光膜為具有濾除紅、綠、藍三色光的白平衡濾光膜。
8.如權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雷射專用內窺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密封筒體設有所述目鏡的一端,還通過設置在該端的卡接部件與攝像機攝像頭連接。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雷射專用內窺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攝像機為具有白平衡調節功能的攝像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雷射專用內窺鏡裝置,包括內窺鏡的密封筒體,該筒體的一端設置有物鏡,另一端設置有目鏡,所述目鏡和物鏡中間設有導光棒,在所述密封筒體內還固定設置有濾光膜。將濾光片與內窺鏡做成一體,解決了濾光片浮擱狀態在連接CCD攝像機時的麻煩,同時將它密封於內窺鏡中避免了汙染。另外,此濾光片在濾除某一原色光的同時也適當地濾除其他兩原色的光,減小視場的偏色,達到較好的觀察效果。
文檔編號A61B18/20GK2885155SQ20062001865
公開日2007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29日
發明者梁志遠 申請人:北京光電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