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組裝型光纖連接器的製造方法
2023-09-21 20:07:05 3
現場組裝型光纖連接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現場組裝型光纖連接器,包括:殼體,在一端設置有用於收容結合對象物的進入口,形成從進入口貫穿到另一側的第一中孔;支架框,插入到第一中孔內以從殼體的另一側向外部露出的方式結合,在內部具有收容空間;可裝卸地結合的擰緊部件,具有第二中孔從而在支架框的外側擰緊支架框,支架框從殼體的另一側露出並延伸;夾持單元,安裝在支架框的收容空間內,從而通過對露出在殼體外部的按鈕的操作相對於支架框以施壓狀態安裝裸光纖及解除施壓狀態裸光纖,裸光纖經由擰緊部件的第二中孔插入到支架框內部。根據這種光纖連接器,在現場連接及分離光纖時僅通過按鈕操作執行作業,從而提供使光纖連接及分離作業變得非常簡單且可以重複使用的優點。
【專利說明】現場組裝型光纖連接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現場組裝型光纖連接器,尤其涉及在無需額外裝備的前提下僅通過簡單的按鈕操作即可在作業現場連接及分離光纖的可重複使用的光纖連接器。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作為信息傳輸介質廣泛地使用光纖。開發有多種用於連接這種光纖的光纖連接器,常見的結構為包裹並支撐貫穿插入有光纖的套圈。
[0003]此外,光纖連接器的性能取決於插入損失和反射損失,其中插入損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用於與套圈一同排列及支撐光纖的排列要素;此外,在暴露在室外環境的情況下,也需要在外部衝擊下能夠穩定地支撐光纖。
[0004]此外,當在現場切斷光纖以進行相互連接時,光纖連接器需要具有容易進行現場組裝的組裝結構。
[0005]但是在使用現有的現場組裝型光纖連接器時,在現場通過插入以連接光纖、或者分離連接的光纖的情況下,因為需要整體地分離光纖連接器的過程,所以存在著諸多不便和難以重複使用的缺點。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是為了解決如上所述的問題,提供僅通過簡單的按鈕操作即可在現場執行光纖的連接及分離的可重複使用的光纖連接器。
[0007]為了實現如上所述的目的,本發明的光纖連接器包括:殼體,在一端設置有用於收容結合對象物的進入口,形成有從所述進入口貫穿到另一側的第一中孔;支架框,插入到所述第一中孔內以從所述殼體的另一側向外部露出的方式結合,並且在內部具有收容空間;可裝卸地結合的擰緊部件,形成有第二中孔從而在所述支架框的外側擰緊所述支架框,其中所述支架框從所述殼體的另一側露出並延伸;以及夾持單元,安裝在所述支架框的所述收容空間內,從而通過對露出在所述殼體外部的按鈕的操作相對於所述支架框以施壓狀態安裝裸光纖及以施壓狀態解除裸光纖,其中所述裸光纖經由所述擰緊部件的所述第二中孔插入到所述支架框內部。
[0008]優選為,所述夾持單元包括:主體,具有套圈插入部分和排列引導部分,其中所述套圈插入部分被形成為能夠將套圈插入在與所述進入口相對設置的安裝槽中,所述排列引導部分與所述套圈插入部分的所述安裝槽連通並具有用於露出沿著同軸狀延伸的V槽的安裝面;施壓片,沿著與所述V槽接觸及分離的方向與所述主體的一側面可轉動地結合,從而通過轉動能夠使得安裝在所述V槽中的裸光纖接觸及分離;以及第一彈性偏置部件,與所述主體結合從而使得所述施壓片沿著施壓方向彈性偏置安裝在所述V槽中的裸光纖,其中,所述按鈕鉸鏈結合於所述主體,從而通過用戶的按壓操作沿著從所述V槽分離的方向使所述施壓片進入到所述施壓片與所述安裝面之間。
[0009]此外,還包括進入引導部分,以所述主體的所述排列引導部分為中心在所述套圈插入部分的相對面形成有第三中孔以使得所述裸光纖同軸地貫穿所述V槽,其中,所述第一彈性偏置部件為與所述主體結合的彈簧夾,所述彈簧夾具有從位於所述V槽相對面的所述排列引導部分的底面沿著與所述V槽相對的方向以「匚」字形態彎曲的形狀。
[0010]此外,在所述支架框中形成有滑動約束槽,用於在可進退的預定長度的距離內能夠約束所述夾持單元,並且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支架框內的第二彈性偏置部件,其被插入於所述進入引導部分的外側以向所述進入口方向彈性偏置所述夾持單元。
[0011]更優選為,在所述支架框的外側面設置有用於結合併分離所述擰緊部件的約束凸緣;並且形成有沿長度方向相互分割的分割部分,從而使得所述擰緊部件從與朝向進入口的一端相對的另一端沿著所述固定凸緣方向進入,進而沿著相互貼近的方向得以擰緊,在所述擰緊部件上形成有裝卸槽,所述裝卸槽具有第一引導槽和第一約束槽,其中沿長度方向切開所述延伸的第一引導槽以使得所述凸緣向內側進入,所述第一約束槽在所述第一引導槽的末端沿著與所述引導槽的長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以約束所述約束凸緣。
[0012]根據本發明的光纖連接器,在現場連接及分離光纖時僅通過按鈕操作執行作業,從而大大地簡化了光纖連接及分離作業且可以重複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根據本發明的光纖連接器的立體圖;
[0014]圖2為沿結合方向分解圖1所示的光纖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
[0015]圖3為分解圖2所示的支架框及夾持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0016]圖4為分解圖2所示的支架框的分解立體圖;
[0017]圖6為從圖3所示的主體中僅去除施壓片並以其他角度示出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將參照附圖更加詳細地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的光纖連接器。
[0019]圖1為根據本發明的光纖連接器的立體圖,圖2為沿結合方向分解圖1所示的光纖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圖3為分解圖2所示的支架框及夾持單元的分解立體圖,圖4為分解圖2所示的支架框的分解立體圖,圖6為從圖3所示的主體中僅去除施壓片並以其他角度示出的立體圖。
[0020]如圖1至圖6所示,光纖連接器100包括:殼體110、支架框120、夾持單元140以及擰緊部件160。附圖標記10為在非使用期間用於封閉支架框120入口的保護帽。
[0021]在殼體110 —端設置有用於將結合對象物收容的進入口 112,並且從進入口 112向另一側貫穿地形成有第一中孔114。
[0022]在殼體110的側面形成有掛片115和固定孔116,其中掛片115凸出形成在外側面從而在與結合對象物結合時起到掛扣作用,固定孔116能夠使得形成在支架框120外側面的結合片128向外部凸出地插入並與其結合。
[0023]此外,在殼體110上形成有與第一中孔114連通並向外部露出的貫通孔118,其能夠使得後述的夾持單元140的按鈕145向外部露出。
[0024]在支架框120的外側面凸出形成有結合片128,從而能夠將其插入到殼體110的第一中孔114並通過固定孔116進行結合。[0025]將支架框120插入到第一中孔114內以進行結合從而使其向殼體110的另一側外部露出,並且在其內部形成有用於安裝後述的夾持單元140的收容空間122。
[0026]在支架框120上形成有沿長度方向相互分割的分割部分121,從而使得後述的擰緊部件160從與朝向進入口 112的一端相對的另一端沿著向外側突出形成的約束凸緣129方向進入,進而沿著相互貼近的方向得以擰緊。
[0027]支架框120具有通過兩者之間的相互結合形成主體的結構,從而通過相互結合形成收容空間122。支架框120具有第一限制凸起134和第二限制凸起135,從而形成了用於限制性地收容後述的夾持單元140的主體141及作為第二彈性偏置部件的盤簧147的約束空間,以使得它們能夠沿著長度方向滑動預定長度。其中第一限制凸起134用於針對插入有套圈151的主體141的前方部分的進退進行限制,第二限制凸起135形成在第一限制凸起134的相對面並且用於約束盤簧147。
[0028]其中,支架框120的第一限制凸起134與第二限制凸起135之間的空間相當於滑動約束槽,其中滑動約束槽在進退預定長度的距離內能夠約束夾持單元140。此外,支架框120具有沿前後方向貫穿的貫通孔,以使得裸光纖210出入。
[0029]夾持單元130安裝在支架框120的第一限制凸起134與第二限制凸起135之間的滑動約束槽內,從而通過盤簧147向套圈151方向彈性偏置。
[0030]夾持單元140安裝在支架框120的收容空間132內,從而通過對露出在殼體110外部的按鈕145的操作相對於支架框120以施壓狀態安裝裸光纖210及以施壓狀態解除裸光纖210。其中裸光纖210通過後述的擰緊部件160的第二中孔162被插入到支架框120內部。
[0031]夾持單元140設置有主體141、按鈕145、施壓片146、彈簧夾149。
[0032]如圖6所示,主體141的結構包括:套圈插入部分141a,能夠用於將套圈151插入到與殼體Iio的進入口 112相對設置的安裝槽143 ;排列引導部分141b,向套圈插入部分141a的後方延伸並與套圈插入部分141a的安裝槽143連通,並具有使得同軸延伸的V槽144向外部露出的安裝面;以及圓筒狀的進入引導部分141c,在以排列引導部分141b作為中心的套圈插入部分141a的相對面形成有第三中孔153,從而能夠與V槽同軸地貫穿插入裸光纖210。
[0033]施壓片146通過鉸鏈146a沿著與V槽144貼近及分離的方向可轉動地結合於主體141的排列引導部分141b的一側面,從而通過轉動能夠使得安裝在V槽144的裸光纖貼近及分離。
[0034]附圖標記146b為兩側結合有鉸鏈146a並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垂直部分。附圖標記146c為以水平狀從垂直部分146b延伸並與形成有V槽144的排列引導部分141b的上面相對地排列的部分,從而與裸光纖210貼近及分離。
[0035]接觸部分146c上面形成有沿長度方向朝內側凹陷的槽146d,彈簧夾149的上部末端形成有沿著內部寬度增加的方向彎曲的彎曲部分149b,從而改善結合時的進入性。
[0036]彈簧夾149作為第一彈性偏置部件結合於主體141,從而使得施壓片146的接觸部分146c沿著施壓方向彈性偏置裸光纖210,其中裸光纖210安裝在V槽144。
[0037]彈簧夾149具有沿著從V槽144相對面的排列引導部分141b的底面到與V槽相對的方向以「匚」字形態彎曲的形狀,並且與主體141結合。[0038]作為將彈簧夾149與主體141結合的結合結構示例,在結合有彈簧夾149的排列引導部分141b的底面形成向內側凹陷的夾槽,並在彈簧夾149的相對應的部分形成夾凸緣149c以使得夾凸緣149c插入到排列引導部分141b的底面的夾槽。
[0039]附圖標記149a表示切開彈簧夾149的中央部分的切開部分。
[0040]設置按鈕145,從而通過鉸鏈145a將主體141的排列引導部分141b的施壓片146結合在與鉸鏈結合的部分相對的對面,進而通過用戶的按壓操作使得施壓片146從V槽144沿著相隔的方向能夠進入到在施壓片146和形成有V槽144的排列引導部分141b的上面之間。
[0041]其中,主體141的排列引導部分141b與按鈕145結合的部分維持一定高度,從而在沿V槽144方向朝內側凹陷的側槽147內鉸鏈結合的按鈕145,在未施加外力的狀態下,維持與側槽147相隔的狀態並且上端不幹涉施壓片146 ;當根據按壓操作按鈕145的上端145a向著貼近側槽147的方向轉動時,上端145a上升至一定高度,從而向上方推動施壓片145。
[0042]擰緊部件160具有第二中孔162從而在支架框120的外側擰緊支架框120,其中支架框120從殼體110的另一側露出並延伸。擰緊部件160可裝卸地與支架框120結合。
[0043]擰緊部件160的第二中孔162的內徑從支架框120插入的前方至後方的方向逐漸減小。此外,優選地在擰緊部件160的內側面沿內周方向形成施壓凸緣,從而在支架框120進入狀態下進行施壓。
[0044]盤簧147作為第二彈性偏置部件,將盤簧147設置成被支架框120的第二限制凸起135約束性地支撐,從而沿進入方向彈性偏置從進入引導部分141c的外側插入的夾持單元 140。
[0045]一方面,為了方便擰緊部件160與支架框120的結合及分離,在支架框120的外側面形成有用於結合及分離擰緊部件160的約束凸緣129 ;具有沿長度方向相互相隔的分割部分121,從而當沿著從與朝向進入口 112的一端相對的另一端到約束凸緣129的方向擰緊部件160進入時能夠沿著相互貼近的方向擰緊。
[0046]在擰緊部件160上形成有裝卸槽163,該裝卸槽163具有第一引導槽163a和第一約束槽163b,其中沿長度方向切開延伸的第一引導槽163a以使得約束凸緣129向內側進入,第一約束槽163a在第一引導槽的末端沿著與引導槽的長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以約束約束凸緣129。
[0047]需要在現場使用本光纖連接器結合光纖時,通過按壓光纖連接器100的按鈕145維持施壓片146從V槽144向上方相隔的狀態下通過擰緊部件160將把光纖200脫皮而成的裸光纖210插入到進入引導部分141c、V槽144,並在此狀態下解除對按鈕145施加的外力,則通過彈簧夾149的恢復力使得施壓片146向與V槽144貼近的方向下降,從而以施壓狀態將裸光纖210固定於夾持單元140。這樣固定住裸光纖210的光纖連接器100通過殼體110與安裝有其他光纖的結合對象物結合即可。
[0048]此外,需要分離光纖200時,在按壓按鈕145的狀態下向著分離的方向引出光纖200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光纖連接器,包括: 殼體,在一端設置有用於收容結合對象物的進入口,形成有從所述進入口貫穿到另一側的第一中孔; 支架框,插入到所述第一中孔內以從所述殼體的另一側向外部露出的方式結合,並且在內部具有收容空間; 可裝卸地結合的擰緊部件,形成有第二中孔從而在所述支架框的外側擰緊所述支架框,其中所述支架框從所述殼體的另一側露出並延伸;以及 夾持單元,安裝在所述支架框的所述收容空間內,從而通過對露出在所述殼體外部的按鈕的操作相對於所述支架框以施壓狀態安裝裸光纖及解除施壓狀態裸光纖,其中所述裸光纖經由所述擰緊部件的所述第二中孔插入到所述支架框內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連接器,其中,所述夾持單元包括: 主體,具有套圈插入部分和排列引導部分,其中所述套圈插入部分被形成為能夠將套圈插入在與所述進入口相對設置的安裝槽中,所述排列引導部分與所述套圈插入部分的所述安裝槽連通並具有用於露出沿著同軸狀延伸的V槽的安裝面; 施壓片,沿著與所述V槽接觸及分離的方向與所述主體的一側面可轉動地結合,從而通過轉動能夠使得安裝在所述V槽中的裸光纖接觸及分離;以及 第一彈性偏置部件,與所述主體結合從而使得所述施壓片沿著施壓方向彈性偏置安裝在所述V槽中的裸光纖, 其中,所述按鈕鉸鏈結合於所述主體,從而通過用戶的按壓操作沿著從所述V槽分離的方向使所述施壓片進入到所述施壓片與所述安裝面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纖連接器,還包括: 進入引導部分,以所述主體的所述排列引導部分為中心在所述套圈插入部分的相對面形成有第三中孔以使得所述裸光纖同軸地貫穿所述V槽, 其中,所述第一彈性偏置部件為與所述主體結合的彈簧夾,所述彈簧夾具有從位於所述V槽相對面的所述排列引導部分的底面沿著與所述V槽相對的方向以「匚」字形態彎曲的形狀。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纖連接器,其中, 在所述支架框中形成有滑動約束槽,用於在可進退的預定長度的距離內能夠約束所述夾持單元, 並且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支架框內的第二彈性偏置部件,其被插入於所述進入引導部分的外側以向所述進入口方向彈性偏置所述夾持單元。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纖連接器,其中, 在所述支架框的外側面設置有用於結合併分離所述擰緊部件的約束凸緣;並且形成有沿長度方向相互分割的分割部分,從而使得所述擰緊部件從與朝向進入口的一端相對的另一端沿著所述固定凸緣方向進入,進而沿著相互貼近的方向得以擰緊, 在所述擰緊部件上形成有裝卸槽,所述裝卸槽具有第一引導槽和第一約束槽,其中沿長度方向切開所述延伸的第一引導槽以使得所述凸緣向內側進入,所述第一約束槽在所述第一引導槽的末端沿著與所述引導槽的長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以約束所述約束凸緣。
【文檔編號】G02B6/38GK103443677SQ201280005027
【公開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9日
【發明者】文啟泰 申請人:納米方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