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雜地質條件下的聯合圍堰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16:47:45
專利名稱:複雜地質條件下的聯合圍堰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複雜地質條件下的圍堰,更具體說是一種受力比較複雜、巖層面 起伏比較大、且同時覆蓋陸地和水中的圍堰。
背景技術:
在一些工程建設中,往往對於基礎的施工,首先需要在施工位置處形成一個封閉 的圍堰,使圍堰內為少水區或乾燥區,以便後續基礎施工的正常進行。目前的圍堰結構通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混凝土樁成排設置形成的圍堰,這種 形式主 要適於陸地,巖層面較高;另一種是以鎖口鋼管樁以鎖口的形式形成連接,這種形式 主要適於水中,有一定厚度的覆蓋層。但是,在一些施工場合下地質條件和堰體受力較為復 雜,圍堰區域既有陸地也有水中,在這一情況下,單一形式的圍堰無法滿足施工要求,至使 圍堰結構不夠穩定,施工難度大。比如,廣西柳州市雙擁大橋,其22#主塔承臺一半位於水中,一半位於岸上,且圍 堰處的巖層面起伏大,無法進行已有結構形中的單一圍堰進行施工。針對這種不良地質條 件和特殊地理位置的淺水基礎,已有技術中還沒相關的特定結構圍堰的公開報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是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複雜地質條件下 的聯合圍堰,使複雜地質條件下的圍堰結構受力明確、結構牢固、止水效果好、施工方法更 加簡單,以保護基礎的施工質量。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採用如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複雜地質條件下的聯合圍堰的結構特點是所述聯合圍堰是在整周圍 堰中分段設置混凝土抗滑樁段和鎖口鋼管樁段,以所述混凝土抗滑樁段中的前端混凝土抗 滑樁和尾部混凝土抗滑樁分別與所述鎖口鋼管樁段中的尾部鎖口鋼管樁以及前端鎖口鋼 管樁相接構成封閉的整周圍堰。本實用新型複雜地質條件下的聯合圍堰的結構特點也在於所述混凝土抗滑樁段與鎖口鋼管樁段之間的相接結構為在所述前端混凝土抗滑 樁以及尾部抗滑混凝土上,分別套裝有帶鎖口的全程鋼護筒,以所述帶鎖口的全程鋼護筒 分別與對應位置上的尾部鎖口鋼管樁以及前端鎖口鋼管樁通過鎖口進行鎖扣連接。在相鄰的混凝土抗滑樁之間形成有間隙,設置高壓旋噴樁填充在所述間隙位置。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在1、本實用新型因地制宜、採用聯合設置混凝土抗滑樁與鎖口鋼管樁的結構形式, 使複雜地質條件下的圍堰結構更加牢固,止水效果好。2、本實用新型中混凝土抗滑樁段具有較好的承壓能力、受力明確,尤其適於近防 滑提位置處的坡度地質環境。3、本實用新型中將高壓旋噴樁與混凝土抗滑樁相結合,即保證了該樁位上的承壓能力和止水效果,又可以合理減少混凝土抗滑樁的成樁數量,進而簡化施工、縮短工期、降低成本。4、本實用新型針對不同的地質條件下,配合相適應的結構形式,使得施工過程更 加簡便、快捷、降低施工成本。
圖1為本實用新型平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混凝土抗滑樁段與鎖口鋼管樁段相接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1混凝土抗滑樁段、Ia前端混凝土抗滑樁、Ib尾部混凝土抗滑樁、2鎖口 鋼管樁段、2a前端鎖口鋼管樁、2b尾部鎖口鋼管樁、3高壓旋噴樁、4全程鋼護筒、5防洪提、 6承臺、7混凝土箱梁、8鋼護筒鎖口、9鋼管樁鎖口。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2,本實施例中的聯合圍堰在整周圍堰中分段設置混凝土抗滑樁段1 和鎖口鋼管樁段2,以混凝土抗滑樁段1中的前端混凝土抗滑樁Ia和尾部混凝土抗滑樁Ib 分別與鎖口鋼管樁段2中的尾部鎖口鋼管樁2b以及前端鎖口鋼管樁2a相接構成封閉的整 周圍堰。如圖2所示,具體實施中,混凝土抗滑樁段1與鎖口鋼管樁段2之間的相接結構 為在尾部抗滑混凝土 Ib上套裝有帶有鋼護筒鎖口 8的全程鋼護筒4,對應位置上的前端 鎖口鋼管樁2a上配合設置有鋼管樁鎖口 9,以鋼管樁鎖口 9與鋼護筒鎖口 8進行鎖扣連接; 同樣,在前端混凝土抗滑樁Ia與尾部鎖口鋼管樁2b之間也是採用鎖扣連接的形式。本實施例中在相鄰的混凝土抗滑樁之間形成有間隙,並以高壓旋噴樁3填充在間 隙位置上,以高壓旋噴樁與混凝土抗滑樁之間適當的重疊形成咬合,可以更一步提高圍堰 的止水效果。施工過程首先根據不同的地質條件分別進行相應位置上的混凝土抗滑樁段1和鎖口鋼管 樁段2的施工;在進行前端混凝土抗滑樁Ia和尾部混凝土抗滑樁Ib的施工過程中,採用帶 鎖口的全程鋼護筒4作為鑽孔護套,在完成前端混凝土抗滑樁Ia和尾部混凝土抗滑樁Ib 的施工後,保留各自的帶鎖口的全程鋼護筒在鑽孔位置上;在施工鎖口鋼管樁段2時,將帶 鎖口的全程鋼護筒作為連接件,完成混凝土抗滑樁段1與鎖口鋼管樁段2之間的連接;最 後,在相鄰的混凝土抗滑樁之間施工高壓旋噴樁3,形成以混凝土抗滑樁、高壓旋噴樁以及 鎖口鋼管樁共同構成的聯合圍堰。具體施工中,在相相鄰的混凝土抗滑樁之間的間隙位置上可以設置為兩根或三根 高壓旋噴樁,相鄰的高壓旋噴樁之間,以及高壓旋噴樁與混凝土抗滑樁之間應保持適當的 重疊,以形相鄰樁之間的咬合,增強止水效果;本實施例針對廣西柳州市雙擁大橋,其22#主塔承臺一半位於水中,一半位於岸 上,圍堰處的巖層面起伏大,以本實用新型結構按以下方式進行施工如圖1所示,在圍堰靠防洪提5所在的一側、以及在上遊岸側採用直徑1. 5m混凝 土抗滑樁,配以d = 600mm高壓旋噴樁進行施工,圍堰的上遊岸側混凝土抗滑樁的間距設置為1. 7m,靠防洪提5所在一側的混凝土抗滑樁間距設置為2. 5m,高壓旋噴樁用以封堵混凝 土抗滑樁之間的空隙。水中部分圍堰採用Φ529/δ = IOmm鎖扣鋼管樁進行施工。鎖扣鋼 管樁與混凝土抗滑樁之間,通過混凝土抗滑樁成樁過程中設置的帶鎖口的全程鋼護筒與鎖 扣鋼管樁進行連接,形成聯合圍堰。 後續施工是在圍堰內以鋼筋混凝土支柱為支撐,分別施工位於上遊一側和下遊一側的一對承臺6,一臺承臺6之間以混凝土箱梁7聯繫,以此構成雙擁大橋中「Α」主塔中一 對傾斜塔柱的支承平臺。
權利要求複雜地質條件下的聯合圍堰,其特徵是所述聯合圍堰在整周圍堰中分段設置混凝土抗滑樁段(1)和鎖口鋼管樁段(2),以所述混凝土抗滑樁段(1)中的前端混凝土抗滑樁(1a)和尾部混凝土抗滑樁(1b)分別與所述鎖口鋼管樁段(2)中的尾部鎖口鋼管樁(2b)以及前端鎖口鋼管樁(2a)相接構成封閉的整周圍堰。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雜地質條件下的聯合圍堰,其特徵是所述混凝土抗滑樁段 (1)與鎖口鋼管樁段(2)之間的相接結構為在所述前端混凝土抗滑樁(Ia)以及尾部抗滑 混凝土(Ib)上,分別套裝有帶鎖口的全程鋼護筒⑷,以所述帶鎖口的全程鋼護筒⑷分別 與對應位置上的尾部鎖口鋼管樁(2b)以及前端鎖口鋼管樁(2a)通過鎖口進行鎖扣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雜地質條件下的聯合圍堰,其特徵是在相鄰的混凝土抗滑 樁之間形成有間隙,設置高壓旋噴樁(3)填充在所述間隙位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複雜地質條件下的聯合圍堰,其特徵是聯合圍堰是在整周圍堰中分段設置混凝土抗滑樁段和鎖口鋼管樁段,以混凝土抗滑樁段中的前端混凝土抗滑樁和尾部混凝土抗滑樁分別與所述鎖口鋼管樁段中的尾部鎖口鋼管樁以及前端鎖口鋼管樁相接構成封閉的整周圍堰。本實用新型使複雜地質條件下的圍堰結構受力明確、結構牢固、止水效果好、施工方法更加簡單,能有效保護基礎的施工質量。
文檔編號E02D5/14GK201770989SQ201020283648
公開日2011年3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30日
發明者伍軍, 馮海珍, 周運志, 唐俊, 夏亞飛, 李光均, 李飛, 王玉林, 肖雪虎, 趙大昭 申請人:中鐵四局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