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機及具有該電動機的電動工具的製作方法
2023-09-10 04:59:20 2
專利名稱:電動機及具有該電動機的電動工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具有整流式電動機(commutator motor)的電動工具,尤其涉及整流式電動機中轉子端板的形狀。
背景技術:
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o.2002-186216披露了整流式電動機的轉子。如圖1所示,這種整流式電動機的轉子124設有端板126。除端板126之外,轉子124包括轉子軸123、轉子芯125和整流器132。轉子芯125與轉子軸123同軸固定,並具有轉子芯狹槽125a。端板126同軸固定至轉子軸123且在轉子芯125的任一軸端上。整流器132同軸固定至轉子軸123且在一個端板126的側面上,風扇107同軸固定至轉子軸123且在另一個端板126的側面。
每個端板126包括與轉子芯125接觸的板129、和圓柱形軸絕緣器128。與轉子芯狹槽125a的形狀基本相同的狹槽部分129a被形成在板129中,且位於與轉子芯狹槽125a相對的位置處。溝槽129被形成在板129中,與鄰近的狹槽部分129a相連通。
轉子芯狹槽125a和狹槽部分129a保持轉子線圈133。轉子線圈133包括線圈側面線束(coil side bundle)133A和線圈端部線束(coil end bundle)133B。電源(未顯示)提供用於旋轉轉子124的電流。風扇107與轉子124同步轉動,吹動空氣以冷卻轉子線圈133,轉子線圈中的熱量是由電流產生的。空氣穿過空氣通道27,冷卻第一和第二模塑線圈22和23,所述模塑線圈中的熱量是由流動電流產生的。
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o.HEI-1-283037披露了用於整流式電動機的另一種端板結構。這種端板包括圓柱形軸絕緣器、和接觸轉子芯並在其上設有狹槽部分的板。設在所述板上的突出物沿狹槽部分的邊部朝非轉子芯側延伸。突出部分還從軸絕緣器沿半徑向外突出。
發明內容
在電動工具中使用的整流式電動機中,上述端板126包括溝槽129b,並增加用來驅散轉子線圈133的線圈側面線束133A上熱量的表面積。雖然這提高了風扇的冷卻性能,但是所述結構沒有獲得足夠的冷卻。此外,由於板129與芯125的端面相接觸,所以從轉子線圈133傳導至芯125的熱量不能充分地被驅散。因此,轉子124的冷卻性能不能顯著地提高。此外,當纏繞轉子線圈133至轉子芯125和板129上時,纏繞中的張力可導致板129在周向方向上移動。
在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o.HEI-1-283037中描述的端板中,當使用小電動機時,轉子芯必須具有小的外徑和多個狹槽部分。因此,鄰近突出物的寬度必須不大於3mm,使得向鄰近突出物分配充足的寬度是不可能的。因此,當線圈被纏繞時,由所述板、突出物和線圈界定的並用作風扇吹動氣體通道的空間中的橫截面面積是非常得小,並且不可能獲得充分的冷卻效果。
考慮上述,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整流式電動機的電動工具,所述整流式電動機提高了轉子的冷卻性能。
為了達到上述和其他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動機(第一類型的電動機),所述電動機包括定子、轉子軸、轉子芯、端部部分以及轉子線圈。定子產生磁場通量並且具有中空部分。轉子軸可轉動地設置在中空部分中並且界定軸向方向。轉子芯在中空部分中同軸固定至轉子軸,並且具有沿軸向方向延伸的多個轉子芯狹槽。端部部分設置在轉子芯的每個端部上。每個部分包括所述轉子軸被插入其中的圓柱形軸絕緣器、以及相對轉子芯從所述軸絕緣器徑向向外延伸的板。所述板在與轉子芯狹槽相對的位置上形成有形狀與轉子芯狹槽形狀大致相同的多個狹槽部分。轉子線圈纏繞在所述轉子芯狹槽和所述端部部分的狹槽部分上。
在至少一個端部部分中的板設在與所述轉子芯軸端分開的位置上。至少一個端部部分的軸絕緣器相對所述板具有轉子芯側部分和非轉子芯側部分。所述軸絕緣器的轉子芯側部分具有的外徑小於鄰近轉子軸的板的狹槽部分處的直徑。
在本發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種包括外殼和所述第一類型電動機的電動工具。電動機的定子容納在外殼中並且固定至外殼。
在本發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種電動機(第二類型電動機),所述電動機包括定子、轉子軸、轉子芯、第一端部部分、轉子線圈和第二端部部分。定子產生磁場通量,並且具有中空部分。轉子軸可旋轉地設在所述中空部分中,並且界定軸向。所述轉子芯在所述中空部分中同軸固定至所述轉子軸上,並具有沿軸向延伸的多個轉子芯狹槽。第一端部部分與轉子芯的每個端部接觸,並且相對轉子軸徑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一端部部分在與轉子芯狹槽相對的位置上形成有形狀與轉子芯狹槽形狀大致相同的多個第一狹槽部分。所述轉子軸被插入所述第一端部部分中。轉子線圈纏繞在所述轉子芯狹槽和所述第一狹槽部分上。第二端部部分設在第一端部部分之一的一側上且處於與轉子芯相對的位置上。所述第二端部部分包括所述轉子軸被插入其中的圓柱形軸絕緣器、以及相對轉子芯從軸絕緣器徑向向外延伸的板。所述板在與轉子芯狹槽相對的位置上形成有形狀與轉子芯狹槽形狀大致相同的多個第二狹槽部分。
所述第二端部部分的板設在與所述第一端部部分相分開的位置上。第二端部部分的軸絕緣器相對所述板具有轉子芯側部分和非轉子芯側部分。所述軸絕緣器的轉子芯側部分具有的外徑小於鄰近轉子軸的板的第二狹槽部分處的直徑。
在本發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種包括外殼和第二類型電動機的電動工具。所述電動機的定子被容納在外殼中並且固定至外殼。
在圖中圖1是傳統電動工具中使用的轉子的部分截面視圖;圖2是顯示作為本發明第一個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動圓鋸的一部分的垂直截面圖;圖3是第一個實施例所述的轉子的透視圖;圖4是顯示圖1中A指示的轉子部分的放大圖;
圖5是第一個實施例所述的端板的透視圖;圖6是圖解第一個實施例所述的形成轉子線圈方法的說明圖;圖7是顯示在本發明第二個實施例所述的可攜式電動圓鋸中的圖1中A指示的轉子部分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優選實施例所述的電動機及集成所述電動機的電動工具將在結合附圖的同時被描述,在附圖中類似部分和零件用相同的參考標記來指示,以避免重複描述。本發明的電動工具被應用在可攜式電動圓鋸上。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個實施例所述的電動機及集成了所述電動機的可攜式電動圓鋸將參照圖2至圖6來描述。如圖2所示,可攜式電動圓鋸1包括整體支撐並容納電動機20的外殼2、手柄3、鋸片4、鋸罩5、基座6和風扇7。連接所述外殼2的內部和外部的空氣入口2a被設在外殼2的一端。手柄3與外殼2一體設置,或以單獨元件連接至所述外殼2。開關(未顯示)設在手柄3上,以控制電動機20的驅動。鋸片4僅在正常旋轉方向上旋轉,所述正常方向指可切割工件的方向。鋸罩5被安裝在外殼2上,並加工成可覆蓋鋸片4圓周上半部的形狀。
風扇氣流出口5a形成在鋸罩5上,以排出風扇氣流(未顯示)。基座6通過鋸罩5連接至外殼2,並具有在工件上滑動的底面6a。基座6設有開口(未顯示),通過所述開口鋸片4向下突出超過所述底面6a。電動機20具有設有中空區域21a的定子芯21、纏繞在所述定子芯21上的定子線圈22A和22B、以及具有轉子軸23的轉子24。風扇7固定在轉子24的轉子軸23上,以冷卻定子線圈22A和22B以及轉子24。
小齒輪8設在轉子軸23的端部。轉子軸23和小齒輪8被第一軸承9和10旋轉支撐。第一軸承9和10分別設在外殼2的空氣入口2a側和鋸罩5上。沿輸出軸26平行延伸的驅動軸11在鋸罩5內被第二軸承12和13旋轉支撐。驅動軸11延伸穿過鋸罩5,齒輪14被同軸固定至驅動軸11。齒輪14與小齒輪8嚙合。一對鋸片鎖定構件15被連接在驅動軸11上。鋸片鎖定構件15相對驅動軸11不旋轉,並在其之間夾住鋸片4。
可攜式電動圓鋸1還包括由驅動軸11樞軸支撐的防護罩16。防護罩16主要用來覆蓋鋸片4外圓周的下半部,並可被縮進鋸罩5。防護罩16具有杆16a,用於手動樞軸運動操作。防護罩16由驅動構件(未顯示),如彈簧等驅動。圖2顯示了防護罩16的初始狀態,其中防護罩16的大部分向下突出超過基座6的底面6a,以防止鋸片4的外圓周被暴露。當切割操作實施時,防護罩16的前端鄰接工件的後端。當使用者在工件上沿切割方向滑動可攜式電動圓鋸1時,防護罩16繞驅動軸11樞軸移動,並逆著驅動構件的驅動力進入鋸罩5,在基座6的底面6a側處暴露鋸片4。
下面,轉子24將結合圖2至6被描述。圖3是轉子24的透視圖。圖4是顯示轉子軸23的手柄3側附近、圖2中A指示的轉子24部分的放大圖。轉子軸23包括主要的轉子軸主體23A和覆蓋所述主要轉子軸主體23A的整個外圍部分的樹脂構件23B。轉子芯25(如圖3所示)與轉子軸23同軸固定,且位於定子芯21的中空區域21a內部。多個轉子芯狹槽25a沿轉子軸23的軸向形成在轉子芯25中。下面描述的轉子線圈33纏繞在轉子芯25上,穿過轉子芯狹槽25a。
絕緣塑料形成的端板26和27與轉子軸23同軸固定在轉子芯25的兩個軸端。端板26安裝在風扇7附近的定子芯25的端部,以及端板27安裝在相對的端部。如圖5所示,風扇7側的端板26包括圓柱形軸絕緣器28,以及相對定子芯25從軸絕緣器28徑向延伸的板29。圖5中右上角顯示的端板26的側面與轉子芯25相對。所述板29設在與轉子芯25的端部分開的位置。與轉子芯狹槽25a的形狀基本相同的狹槽部分29a設在所述板29中,且位於與轉子芯狹槽25a相對的位置。
氣孔29b在軸絕緣器28附近,且沿轉子軸23的軸向方向穿過所述板29。在轉子軸23的軸向方向上延伸的突出部分28A在每個氣孔29b的兩側從軸絕緣器28沿半徑向外突出。如圖4所示,軸絕緣器28在轉子芯25側具有外徑D1,而所述板29在軸絕緣器28附近狹槽部分29a處具有直徑D2,所述直徑D2大於所述外徑D1。因此,空間S能夠在轉子芯25的端面、軸絕緣器28和板29之間分配。
與端板26相似,與風扇7相對的端部上的端板27具有軸絕緣器30和板31,如圖2所示。狹槽31a被形成在板31上。然而,軸絕緣器30不具有與軸絕緣器28上的突出部分28A對應的突出部分,所述板31被布置成與轉子芯25的端面接觸。此外,板31沒有與氣孔29b對應的氣孔。
如圖3所示,整流器32與轉子軸23同軸固定,所述整流器32所在的轉子軸23端部與固定有風扇7的端部相對。整流器32具有整流器片32A,其數量對應轉子芯狹槽25a數量的整數倍。轉子線圈33保留在轉子芯狹槽25a和狹槽部分29a中,並具有線圈側面線束33A和線圈端部線束33B。
下面,形成轉子線圈33的方法將參照圖6被描述。圖6是圖解這種方法的說明圖,顯示了轉子芯25、端板26和27,以及整流器32的分解示意圖。
如圖6所示,整流器32具有第一整流器片32A1、第二整流器片32A2、第三整流器片32A3,及類似。第一磁導線34與第一整流器片32A1連接。第一磁導線34穿過第一狹槽31a1、第一轉子芯狹槽25a1和在轉子軸23的軸向上對齊的第二狹槽29a1。從第二狹槽29a1出來後,第一磁導線34繼續穿過第三狹槽29a2、第二轉子芯狹槽25a2和第四狹槽31a2。第一磁導線34以此方式通過第一狹槽31a1、第一轉子芯狹槽25a1、第二狹槽29a1、第三狹槽29a2、第二轉子芯狹槽25a2和第四狹槽31a2重複纏繞規定數量的圈數(為了簡化,僅一圈被顯示在圖6中),並繼續連接至第二整流器片32A2。
當纏繞第一磁導線34時,纏繞中的張力被施加至板29上,所述張力用來沿周向移動板29。然而,板29是與軸絕緣器28一體形成的。此外,軸絕緣器28被設置得長於板29,長的量等於板29離轉子芯25的距離,並且軸絕緣器28是被壓裝配在轉子軸23上的。因此,這種結構防止了在纏繞第一磁導線34時,軸絕緣器28和板29被施加的力周向移動。此外,突出部分28A用作加強肋,對抗施加在板29上的纏繞張力的作用,以在纏繞第一磁導線34時,朝轉子芯25的方向推動板29,從而加強板29的強度。
這種纏繞過程形成了線圈側面線束33A,它延伸至第一狹槽31a1、第一轉子芯狹槽25a1和第二狹槽29a1,並延伸至第三狹槽29a2、第二轉子芯狹槽25a2和第四狹槽31a2。線圈端部線束33B是從第二狹槽29a1至第三狹槽29a2、從第四狹槽31a2至第一狹槽31a1被引導實現的。線圈側面線束33A和線圈端部線束33B兩者組成了轉子線圈33。如圖3所示,線圈端部線束33B的部分接觸軸絕緣器28的突出部分28A。
如圖3和圖4所示,因為板29是與轉子芯25分離的,並且因為軸絕緣器28的外徑D1小於板29的狹槽部分29a的直徑D2,所以線圈側面線束33A的端部被暴露。因此,用來驅散由電流產生的熱量的、轉子線圈33的有效熱量驅散表面面積可被增加。此外,由於轉子芯25的端面被暴露,如圖4所示,所以可以提高轉子芯25的熱量驅散表面面積,而由於轉子線圈33中的銅損耗和轉子芯25中的鐵損耗產生的熱量,所述轉子芯可達到高的溫度。
如圖6所示,第二磁導線35的一端與第二整流器片32A2相連接。與第一磁導線34相同,第二磁導線35也以第一狹槽31a1、第一轉子芯狹槽25a1、第二狹槽29a1、第三狹槽29a2、第二轉子芯狹槽25a2和第四狹槽31a2的循環纏繞規定次數。第二磁導線35被隨後連接至第三整流器片32A3,形成轉子線圈33。
多個其它的轉子線圈33順序以相同的方式由穿過轉子芯狹槽25a和狹槽部分29a及31a的磁導線形成。如圖3所示,空隙S2由線圈端部線束33B形成。此外,狹槽襯裡38插在定子芯25和定子線圈33之間,以使它們相互絕緣。如圖4所示,狹槽襯裡38在軸向上設置成長於轉子芯25,以從轉子芯25處突出指定距離。楔形物36插在線圈側面線束33A和轉子芯25的外徑端部及狹槽襯裡38之間。楔形物36防止線圈側面線束33A從轉子芯狹槽25a處突出。
下面,可攜式電動圓鋸1的操作將被描述。當可攜式電動圓鋸1上的開關(未顯示)被調到ON位置時,電源(未顯示)將電流供應給定子線圈22A和22B,以及通過整流器32至轉子線圈33。電流在定子線圈22A和定子線圈22B之間產生磁場。磁場和流過轉子線圈33的電流產生轉動轉子24的力。轉子24的旋轉引起轉子軸23旋轉,轉子軸23的旋轉力通過小齒輪8、齒輪14、驅動軸11和鋸片鎖定構件15被傳遞至鋸片4,由此鋸片4在正常方向上旋轉,以實現切割操作。
在切割操作過程中,轉子軸23的旋轉還轉動風扇7。旋轉的風扇7通過空氣入口2a將空氣吸入外殼2。空氣穿過空氣通道,冷卻定子線圈22A和22B,以及轉子線圈33,它們中的熱量是由流動電流產生的。風扇氣流在風扇7的徑向方向和轉子24的軸向方向上流動,從風扇氣流出口5a排出。
如圖4所示,風扇產生的氣流穿過定子芯21和轉子24之間,如箭頭a1和a2指示。這部分空氣向下流動,如箭頭a3所示,而另一部分穿過空隙S2(見圖3),如箭頭b1所示,這是因為轉子芯25附近的突出部分28A在旋轉時用作風扇。在a3指示的方向上流動的風扇氣體的部分是沿箭頭a4指示的方向從軸絕緣器28通過風扇氣流出口5a排出。在a3指示的方向上流動的剩餘空氣流入被軸絕緣器28、突出部分28A、線圈端部線束33B界定的通道並沿著該通道流動,按箭頭b2和b3指示方向流動,原因與箭頭b1指示的風扇氣體的原因相同。沿箭頭b2和b3的氣流冷卻線圈端部線束33B的軸絕緣器28側。
下面,風扇吹動的氣體穿過氣孔29b,並在箭頭b4和b5的方向上被突出部分28A的旋轉吹動。按照箭頭b4和b5流動的風扇氣體冷卻線圈側面線束33A端部的暴露外圍、和轉子芯25,所述轉子芯因為轉子線圈33中的銅損耗和轉子芯25中的鐵損耗產生的熱量而達到高的溫度。因此,風扇的冷卻效率被大大地提高了,並能抑制轉子線圈33和轉子芯25中的熱量升高,提高轉子24的旋轉性能。優選實施例中的端板26和27容易地通過模具模塑或者擠壓成形而被製造,轉子線圈33也可根據傳統方法形成。因此,具有出色冷卻性能的轉子被低成本地提供了。
下面,本發明第二個實施例所述的電動機和集成了所述電動機的可攜式電動圓鋸將結合圖7描述。圖7對應第一個實施例中的圖4,是圖2中圓圈區域A的放大圖,其中類似部分和零件用相同參考標記指示,以避免重複描述。
如圖7所示,根據第二個實施例所述的轉子40具有絕緣材料製成的定位板37。所述定位板37被同軸固定在轉子軸23上且在轉子芯25和端板26之間,以接觸轉子25的端面。在第二個實施例中,第一個實施例的端板27沒有設在轉子芯25的整流器32側,而與定位板37相似的定位板被設在整流器32側的轉子芯25的另一個端面上。定位板37與板29的形狀基本相同。在形狀上基本上與轉子芯狹槽25a相同的定位狹槽37a形成在定位板37上,且位於與轉子芯狹槽25a相對的位置。定位狹槽37a保持線圈側面線束33A,且支撐和定位狹槽襯裡38,所述狹槽襯裡38從轉子芯25處伸出規定的距離。因此,狹槽襯裡38可容易地被定位,從而能提高轉子芯25和轉子線圈33之間的絕緣性。
如上述的第一個實施例,第二個實施例中的線圈側面線束33A的外圍在其端部附近被暴露,從而增加了用來驅散電流產生的熱量的轉子線圈33的有效熱量驅散面積。此外,空間S可在定位板37、軸絕緣器28和板29之間分配。因此,風扇7旋轉產生的沿箭頭b1-b5的氣流接觸定位板37。以此方式,由於轉子線圈33中的銅損耗和轉子芯25中的鐵損耗產生的熱量,轉子芯25可達到高的溫度,所述轉子可通過定位板37冷卻,從而提高風扇吹送的空氣的冷卻效率,並且抑制轉子線圈33和轉子芯25中溫度的升高。結果,可以提高轉子40的旋轉性能。
雖然本發明結合特定實施例被詳細地描述了,但是本領域的熟練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各種改進和變化可被實現,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其中本發明的範圍由附加的權利要求界定。
例如,轉子芯25的整流器32側上的端板27可與風扇7側上的端板26的形狀相同,或者端板27和端板26的位置可相互交換。此外,不是必須在端板26的軸絕緣器28上提供突出部分28A。同樣地,形成在板29上的氣孔29b可被除去。此外,雖然端板26和27是由絕緣塑料製成的,但是作為替代端板26和27可以是由鋁製成,而整體塗敷絕緣層,或者由可絕緣紙構成。
此外,雖然定子線圈22A和22B是僅由線圈構成,用來在前進方向旋轉切割刀片4,但是定子線圈22A和22B可具有用來阻止切割刀片4旋轉的制動線圈。在此情況下,線圈側面線束33A的長度通過板29離轉子芯25的距離而增加,從而提高了轉子線圈33的阻抗。由於阻抗的這種增加抑制了制動過程中產生的電閘電流,因此,不需要增加抑制制動電流的外部阻抗。此外,突出部分28A沿轉子軸23的軸線延伸,並從轉子軸23沿徑向向外突出。然而,突出部分28A可形成繞外圍的盤旋形狀,或形成為部分地參差不齊,以產生風扇效果。
雖然電磁體被用於定子,但是永磁體也可作為替代被使用。在此情況下,可攜式電動圓鋸1的超負荷耐用性僅由轉子的冷卻性能確定。因此,通過低成本地提供具有高冷卻性能的轉子,如上所述,可以實質上提高可攜式電動圓鋸1的耐用性。此外,在第二個實施例中,端板26僅被設在轉子芯25的風扇7側,但是端板26也可設在整流器32側。此外,在第二個實施例中,與定位板37類似的定位板被設在轉子芯25的整流器32側,但是作為替換,端板26可被設在此側。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動工具,包括外殼;容納並固定在所述外殼上的用來產生磁場通量的定子,所述定子具有中空部分;可旋轉設在所述中空部分中的、界定軸向的轉子軸;轉子芯,所述轉子芯在所述中空部分中同軸固定至所述轉子軸上,並具有沿軸向延伸的多個轉子芯狹槽;設在轉子芯的每個端部上的端部部分,每個部分包括所述轉子軸被插入其中的圓柱形軸絕緣器、以及相對轉子芯從所述軸絕緣器徑向向外延伸的板,所述板在與轉子芯狹槽相對的位置上形成有形狀與轉子芯狹槽形狀大致相同的多個狹槽部分;以及纏繞在所述轉子芯狹槽和所述端部部分的狹槽部分上的轉子線圈;其中至少一個端部部分中的板設在與所述轉子芯軸端分開的位置上;以及至少一個端部部分的軸絕緣器相對所述板具有轉子芯側部分和非轉子芯側部分,所述軸絕緣器的轉子芯側部分具有的外徑小於鄰近轉子軸的板的狹槽部分處的直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工具,其特徵在於空間被形成在所述轉子芯軸端、所述板和所述軸絕緣器的轉子芯側部分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板形成有多個在軸向上穿透的氣孔,所述氣孔位於從所述狹槽部分徑向向內、從所述軸絕緣器徑向向外的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工具,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從在所述轉子芯側部分和非轉子芯側部分中至少一個上的軸絕緣器徑向向外突出的多個突出部分。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工具,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狹槽襯裡,所述狹槽襯裡設在轉子線圈和轉子芯之間,用來使所述轉子線圈和轉子芯絕緣;以及整流器,所述整流器同軸固定至所述轉子軸上且在所述端部部分之一的一側,並位於與所述轉子芯相對的位置上,所述整流器具有整流器片。
6.一種電動機,包括產生磁場通量的定子,所述定子具有中空部分;可旋轉設在所述中空部分的、界定軸向的轉子軸;轉子芯,所述轉子芯在所述中空部分中同軸固定至所述轉子軸上,並具有沿軸向延伸的多個轉子芯狹槽;設在轉子芯的每個端部上的端部部分,每個部分包括所述轉子軸被插入其中的圓柱形軸絕緣器、以及相對轉子芯從所述軸絕緣器徑向向外延伸的板,所述板在與轉子芯狹槽相對的位置上形成有形狀與轉子芯狹槽的形狀大致相同的多個狹槽部分;以及纏繞在所述轉子芯狹槽和所述端部部分的狹槽部分上的轉子線圈;其中至少一個端部部分中的板設在與所述轉子芯軸端分開的位置上;以及至少一個端部部分的軸絕緣器相對所述板具有轉子芯側部分和非轉子芯側部分,所述軸絕緣器的轉子芯側部分具有的外徑小於鄰近轉子軸的板的狹槽部分處的直徑。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動機,其特徵在於空間被形成在所述轉子芯軸端、所述板和所述軸絕緣器的轉子芯側部分之間。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動機,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狹槽襯裡,所述狹槽襯裡設在轉子線圈和轉子芯之間,用來使所述轉子線圈和轉子芯絕緣;以及整流器,所述整流器同軸固定至所述轉子軸上且在所述端部部分之一的一側,並位於與所述轉子芯相對的位置上,所述整流器具有整流器片。
9.一種電動工具,包括外殼;容納並固定在所述外殼上的用來產生磁場通量的定子,所述定子具有中空部分;可旋轉地設在所述中空部分中的、界定軸向的轉子軸;轉子芯,所述轉子芯在所述中空部分中同軸固定至所述轉子軸上,並具有沿軸向延伸的多個轉子芯狹槽;與轉子芯的每個端部接觸的、相對轉子軸徑向向外延伸的第一端部部分,所述第一端部部分在與轉子芯狹槽相對的位置上形成有形狀與轉子芯狹槽形狀大致相同的多個第一狹槽部分,所述轉子軸被插入所述第一端部部分中;纏繞在所述轉子芯狹槽和所述第一狹槽部分上的轉子線圈;以及設在第一端部部分之一的一側上的、處於與轉子芯相對位置上的第二端部部分,所述第二端部部分包括所述轉子軸被插入其中的圓柱形軸絕緣器、以及相對轉子芯從軸絕緣器徑向向外延伸的板,所述板在與轉子芯狹槽相對的位置上形成有形狀與轉子芯狹槽形狀大致相同的多個第二狹槽部分;其中所述第二端部部分的板設在與所述第一端部部分相分開的位置上;第二端部部分的軸絕緣器相對所述板具有轉子芯側部分和非轉子芯側部分,所述軸絕緣器的轉子芯側部分具有的外徑小於鄰近轉子軸的板的第二狹槽部分處的直徑。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動工具,其特徵在於空間被形成在所述第一端部部分、所述板和所述軸絕緣器的轉子芯側部分之間。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動工具,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狹槽襯裡,所述狹槽襯裡設在轉子線圈和轉子芯之間,用來使所述轉子線圈和轉子芯絕緣;以及包括整流器,所述整流器同軸固定至所述轉子軸上且在所述第一端部部分和第二端部部分之一的一側,並位於與所述轉子芯相對的位置上,所述整流器具有整流器片。
12.一種電動機,包括用來產生磁場通量的定子,所述定子具有中空部分;可旋轉地設在所述中空部分中的、界定軸向的轉子軸;轉子芯,所述轉子芯在所述中空部分中同軸固定至所述轉子軸上,並具有沿軸向延伸的多個轉子芯狹槽;與轉子芯的每個端部接觸的、相對轉子軸徑向向外延伸的第一端部部分,所述第一端部部分在與轉子芯狹槽相對的位置上形成有形狀與轉子芯狹槽形狀大致相同的多個第一狹槽部分,所述轉子軸被插入所述第一端部部分中;纏繞在所述轉子芯狹槽和所述第一狹槽部分上的轉子線圈;以及設在第一端部部分之一的一側上的、處於與轉子芯相對位置上的第二端部部分,所述第二端部部分包括所述轉子軸被插入其中的圓柱形軸絕緣器、以及相對轉子芯從軸絕緣器徑向向外延伸的板,所述板在與轉子芯狹槽相對的位置上形成有形狀與轉子芯狹槽形狀大致相同的多個第二狹槽部分;其中所述第二端部部分的板設在與所述第一端部部分相分開的位置上;以及第二端部部分的軸絕緣器相對所述板具有轉子芯側部分和非轉子芯側部分,所述軸絕緣器的轉子芯側部分具有的外徑小於鄰近轉子軸的板的第二狹槽部分處的直徑。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動機,其特徵在於空間被形成在所述第一端部部分、所述板和所述軸絕緣器的轉子芯側部分之間。
1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動機,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狹槽襯裡,所述狹槽襯裡設在轉子線圈和轉子芯之間,用來使所述轉子線圈和轉子芯絕緣;以及包括整流器,所述整流器同軸固定至所述轉子軸上且在所述第一端部部分和第二端部部分之一的一側,並位於與所述轉子芯相對的位置上,所述整流器具有整流器片。
全文摘要
在圓鋸中,設在轉子芯端部上的端板具有圓柱形軸絕緣器和從軸絕緣器沿徑向延伸的板。所述板設在遠離所述轉子芯端部的位置。所述板包括狹槽部分和氣孔,所述氣孔沿轉子軸的軸向方向在鄰近所述轉子軸的區域上穿過所述板。突出部分設在軸絕緣器上,且位於每個氣孔的兩側,所述突出部分在轉子軸的軸向上延伸,且相對轉子軸徑向向外突出。軸絕緣器具有外徑D1,它小於鄰近所述轉子軸的狹槽部分中所述板的直徑D2。
文檔編號H02K1/20GK1790872SQ20051012964
公開日2006年6月21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14日 優先權日2004年12月15日
發明者橫田伴義, 今井輝雄, 軍司悟 申請人:日立工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