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通信系統擴大小區半徑的方法
2023-09-10 07:56:05 3
專利名稱:Gsm通信系統擴大小區半徑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GSM全球數字蜂窩系統領域,尤其是一種GSM通信系統擴大小區半徑的方法。
GSM系統中的無線接口綜合了頻分多址FDMA與時分多址TDMA兩種技術。無線接口上傳輸的單位是100多個調製比特組成的脈衝串,稱為「突發脈衝″。突發脈衝佔用200kHz的頻帶寬度,持續時間為0.577ms(15/26ms),如
圖1所示,稱它所佔用的時間和頻率窗口為縫隙。一個縫隙持續的時間稱為時隙,縫隙所佔有的頻帶寬稱為稱為頻隙。頻隙相當於GSM規範中的射頻信道。
幀通常被表示為接連發生的n個縫隙。在GSM系統中n取為8,且這樣的幀稱為時分復用TDMA幀,即一個時分復用TDMA幀由8個時間上相鄰的縫隙組成。
一條物理信道是在特定的、周期性出現的縫隙中發送的突發脈衝序列。在GSM系統中這個周期是8,即是一個TDMA幀。也可以說,一個射頻信道包括8個物理信道。物理信道可以以它的一個縫隙在TDMA幀中出現的序號來區分,這個序號叫做時隙號。一個TDMA幀時長4.615ms(120/26ms),由8個時隙組成。多個TDMA幀構成復幀,其結構有兩種,分別為26復幀和51復幀。26復幀結構的周期為120ms,含有26個TDMA幀,用於業務信道及其隨路控制信道。51復幀結構的周期為3060/13ms,含有51個TDMA幀,用於控制信道。
物理信道是頻分和時分的組合,它由基站和移動臺之間的縫隙流組成。
在GSM系統中,上行鏈路是指從移動臺到基站方向的鏈路,下行鏈路是指從基站到移動臺方向的鏈路。對移動臺而言,如果能避免同時發射和接收的要求,對其實現是很有利的一臺移動臺的接收機無需對它的發射機進行防護,從而可以大大減小移動臺的體積。為實現這一點,在GSM系統中,上行鏈路的TDMA幀總是落後於下行鏈路的TDMA幀3個時隙(大約1730微秒)。在基站看來,這個延遲是固定的,但從移動臺看來,問題有點不同由於移動臺的移動性,它到服務小區的基站總是有一定的傳輸延遲,而且這個傳輸延遲一般不是固定的。為了彌補往返於基站的傳輸延遲,移動臺的發射必須有一定的提前,這叫做移動臺的定時提前。定時提前量TA的範圍是0-233微秒(這個限制來自於接入突發脈衝的時域特性)。所以,從移動臺看到的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的精確偏移是3時隙減去定時提前量。專用模式下的移動臺必須時刻使用合適的定時提前量發射,否則就會與基站失去同步。
在GSM系統中,規定一個時隙為577微秒,傳送帶有156.25bit數據的突發脈衝。當移動臺隨機接入網絡時是通過在隨機接入信道RACH上發送接入突發脈衝,接入突發脈衝的具體格式如圖2所示。
由接入突發脈衝的格式可以看出,因為信息比特後面有63bit(3bit尾比特,60bit擴展保護比特)的冗餘比特,則小區時間提前量在無線口存在63bit的限制,即在空間上存在35km的限制(因為信號是以光速傳播,63×577×1.0E-6÷156.25×3×1.0E5÷2=35km)。也就是說,當小區的覆蓋半徑超過35km時,信號延遲就會超過GSM規範規定的最大值63bit對應的持續時間。如果一個移動臺到達了常規覆蓋半徑的邊緣,它將以系統允許的最大時間提前量TA值發射;如果移動臺繼續向小區外圍移動,由於時間提前量已經到達最大值,系統不能繼續對時間提前量TA值進行自適應調節,移動臺發射的信號將會在下一個時隙到達基站接收機,無法解出。
目前由於GSM的時間提前量存在63bit的限制,使得一個小區的半徑不能超過35km。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足夠使用的,但對於某些特定的應用場合,比如對於島嶼、沙漠等移動用戶分布很稀少的地區,如果仍然採用這種半徑為35km的小區,則每個小區會有很少的用戶,往往需要為很少的用戶去建立一個站點,這樣就顯得很不經濟了。這時會有超過35km覆蓋的要求,此時目前的系統就不能滿足這些需求。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GSM通信系統擴大小區半徑的方法,它能夠在GSM的時間提前量存在63bit的限制的條件下,仍然能夠使小區的半徑擴大到35km以上。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一種GSM通信系統擴大小區半徑的方法,在從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的上行鏈路的時分復用幀落後於從基站收發信機到移動臺的下行鏈路的時分復用幀3個時隙的GSM通信系統中,A、在基站收發信機通過下行鏈路向移動臺發射數據之後,經過3個時隙減去一個定時提前量的時間,移動臺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收發信機發射數據;B、在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發射數據3個時隙之後,為相應的移動臺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收發信機發射數據的信道指定2個時隙;C、基站收發信機的接收窗口相應擴展到2個時隙的寬度。
在步驟A中,移動臺可以根據時間提前量與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的距離之間的正比關係動態計算所述的定時提前量,它是以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的2倍距離除以光速,計算出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之間的時間延遲,按一個時隙577微秒,得出時間提前量。
在步驟A中,移動臺可以對得到的時間提前量與GSM所允許的最大時間提前量進行比較,當得到的時間提前量大於GSM所允許的最大時間提前量時,以GSM所允許的最大時間提前量作為步驟A所述的定時提前量,當得到的時間提前量小於GSM所允許的最大時間提前量時,以得到的時間提前量作為步驟A所述的定時提前量。
另外,本發明還提出了另外一種解決方案一種GSM通信系統擴大小區半徑的方法,在從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的上行鏈路的時分復用幀落後於從基站收發信機到移動臺的下行鏈路的時分復用幀3個時隙的GSM通信系統中,
A、在基站收發信機通過下行鏈路向移動臺發射數據之後,經過3個時隙減去一個定時提前量的時間,移動臺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收發信機發射數據;B、在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發射數據3個時隙之後,為相應的移動臺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收發信機發射數據的信道指定3個時隙,將每時分復用幀的最後2個時隙空閒不用;C、基站收發信機的接收窗口相應擴展到3個時隙的寬度。
在步驟A中,移動臺可以根據時間提前量與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的距離之間的正比關係動態計算所述的定時提前量,它是以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的2倍距離除以光速,計算出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之間的時間延遲,按一個時隙577微秒,得出時間提前量。
在步驟A中,移動臺可以對得到的時間提前量與GSM所允許的最大時間提前量進行比較,當得到的時間提前量大於GSM所允許的最大時間提前量時,以GSM所允許的最大時間提前量作為步驟A所述的定時提前量,當得到的時間提前量小於GSM所允許的最大時間提前量時,以得到的時間提前量作為步驟A所述的定時提前量。
此外,本發明還提出了另一種解決方案一種GSM通信系統擴大小區半徑的方法,在從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的上行鏈路的時分復用幀落後於從基站收發信機到移動臺的下行鏈路的時分復用幀3個時隙的GSM通信系統中,A、在基站收發信機通過下行鏈路向移動臺發射數據之後,經過3個時隙減去一個定時提前量的時間,移動臺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收發信機發射數據;B、移動臺不斷監測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之間的距離,並通過基站收發信機上報給基站控制器中的一個比較模塊,該比較模塊比較該距離與常規小區半徑35千米之間的關係,並將比較結果輸出給一個中央處理模塊,該中央處理模塊根據該比較的結果發送命令給執行模塊,當比較結果是該距離小於常規小區半徑35千米時
a、在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發射數據3個時隙之後,中央處理模塊通過執行模塊為相應的移動臺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收發信機發射數據的信道指定1個時隙;b、中央處理模塊通過執行模塊將基站收發信機的接收窗口設置為1個時隙的寬度;當比較結果是該距離大於常規小區半徑35千米小於2倍常規小區半徑70千米時a、在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發射數據3個時隙之後,中央處理模塊通過執行模塊為相應的移動臺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收發信機發射數據的信道指定2個時隙;b、中央處理模塊通過執行模塊將基站收發信機的接收窗口設置為2個時隙的寬度;當比較結果是該距離大於2倍常規小區半徑70千米時a、在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發射數據3個時隙之後,中央處理模塊通過執行模塊為相應的移動臺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收發信機發射數據的信道指定3個時隙;b、中央處理模塊通過執行模塊將基站收發信機的接收窗口設置為3個時隙的寬度;當一個時分復用幀剩餘的時隙不夠為下一個相應的移動臺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收發信機發射數據的信道指定的時隙數時,該時分復用幀剩餘的時隙閒置不用。
本發明帶來的效果是這樣的當移動臺超過了常規半徑即35km的邊緣時,它以系統允許的最大時間提前量進行發射,而移動臺超過了常規半徑即35km的邊緣時,其真實的時間提前量大於該系統允許的時間提前量。這樣移動臺發送時的時間提前量不夠,導致基站收發信機在收到數據時已經過了相應的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發射數據3個時隙之後,導致該數據溢出到分配給其的時隙的下一個時隙,與下一個時隙其它移動臺的相關數據產生混疊,由於本發明對每一次基站收發信機通過下行鏈路向移動臺發射數據和相應的移動臺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收發信機發射數據都指定2或3個時隙,這樣,即使該數據溢出到下一個時隙,下一個時隙仍然是該移動臺佔用的。這樣,就解決了在不改變GSM最大時間提前量的條件下,仍然能夠使小區的半徑擴大到35km以上的問題。
圖1是GSM無線接口所採用的突發脈衝示意圖。
圖2是GSM無線接口所採用的突發脈衝的具體格式圖。
圖3是本發明第一種方案GSM通信系統擴大小區半徑的方法流程圖。
圖4是現有技術中時分復用幀的分配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第一種方案時分復用幀的分配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第二種方案時分復用幀的分配示意圖。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圖3是本發明第一種方案GSM通信系統擴大小區半徑的方法流程圖。在該流程圖中,可以看出其實現的步驟。
在GSM系統中,從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的上行鏈路的TDMA幀總是落後於相應的從基站收發信機到移動臺的下行鏈路的TDMA幀3個時隙(大約1730微秒),如圖4所示。圖4示出了一個TDMA幀,該TDMA幀有8個時隙,分別標號為0、1、2……7。其中,時隙0用於向移動臺11發射數據,時隙3用於基站收發信機接收移動臺11的數據。在基站收發信機看來,這個延遲是固定的,但從移動臺看來,由於移動臺的移動性,它到服務小區的基站總是有一定的傳輸延遲,而且這個傳輸延遲一般不是固定的。為了彌補往返於基站的傳輸延遲,移動臺的發射必須有一個定時提前量。由圖2所示,由接入突發脈衝的格式可以看出,在信息比特後面有63bit的冗餘比特。而在GSM系統中,規定一個時隙為577微秒,傳送帶有156.25bit數據的突發脈衝。因此可以計算出來定時提前量的最大值為(577/156.25)×63=233(微秒)。因此,定時提前量TA的範圍是0-233微秒。從移動臺看到的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的精確偏移是3時隙減去定時提前量。
專用模式下的移動臺必須時刻計算出合適的定時提前量發射,否則就會與基站失去同步。
那麼,怎樣計算出該定時提前量是0-233微秒中的哪個數值呢?移動臺根據時間提前量與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的距離之間的正比關係動態計算所述的定時提前量,它是以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的2倍距離除以光速,計算出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之間的時間延遲,按一個時隙577微秒,得出時間提前量和該提前量佔多少時隙。比如,移動臺檢測到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的距離是7km。則時間提前量=7×2/(3×1.0E5)×1.0E6=46.7(微秒)時間提前量佔時隙=46.7/577=0.08也就是說,對圖4中的移動臺11來說,在離時隙3大約0.08個時隙,即2.92個時隙處,移動臺就要向基站收發信機發數據。
但是,如果移動臺檢測到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的距離是42km,超出了常規覆蓋半徑35km的邊緣,則時間提前量=42×2/(3×1.0E5)×1.0E6=279.7(微秒)該時間提前量大於GSM所允許的最大時間提前量,即63bit對應的時間提前量233微秒,以GSM所允許的最大時間提前量233微秒作為定時提前量,時間提前量佔時隙=233/577=0.40也就是說,對圖4中的移動臺11來說,在離時隙3大約0.40個時隙,即2.60個時隙處,移動臺就要向基站收發信機發數據。
而時間提前量應佔時隙=279.7/577=0.48也就是說,對移動臺11來說,本應在離時隙3大約0.48個時隙,即2.52個時隙處,移動臺就應向基站收發信機發數據,但實際上發送數據晚了0.08個時隙,這樣,在第3.08個時隙處,基站收發信機才開始接收數據,這樣數據就可能在第4.08個時隙處才接收完畢。而第4個時隙卻是分配給其它移動臺的。這樣,在第4個時隙的前0.08秒,就存在一個數據混疊的問題,使得在第4個時隙的前0.08秒,數據無法解出。
在本發明的方案中,在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發射數據3個時隙之後,為相應的移動臺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收發信機發射數據的信道指定2個時隙;基站收發信機的接收窗口相應擴展到2個時隙的寬度,如圖5所示。也就是說,在圖5中,時隙0、1用來完成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11發送數據,相應的時隙3、4用來完成基站收發信機接收移動臺發來的數據。這樣,在上面所述的向第4個時隙溢出0.08個時隙的情況下,由於第4個時隙仍然是屬於移動臺11的,則不會產生任何的數據混疊。這樣,時間提前量可以擴展到GSM允許的最大時間提前量的2倍,即466微秒,而小區半徑則也相應擴大為2倍。
在本實施例中,在偶時隙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發送數據,在奇時隙基站收發信機接收移動臺的數據。對於每一個時隙都同時分配給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只不過是分配給不同移動臺佔用的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時隙0、1用於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11發送數據,時隙2、3用於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22發送數據,時隙4、5用於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33發送數據,等等。同時,時隙3、4用於基站收發信機接收移動臺11的數據,時隙5、6用於基站收發信機接收移動臺22的數據,等等。對某一特定時隙,如時隙3,既接收移動臺11的數據,同時又發射到移動臺22的數據。
在本發明的另一種可選方案中,為每一次基站收發信機通過下行鏈路向移動臺發射數據指定3個時隙,在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發射數據3個時隙之後,為相應的移動臺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收發信機發射數據的信道指定3個時隙;基站收發信機的接收窗口相應擴展到3個時隙的寬度,如圖6所示。也就是說,在圖6中,時隙0、1、2用來完成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11發送數據,相應的時隙3、4、5用來完成基站收發信機接收移動臺11發來的數據。這樣,在上面所述的向第4個時隙溢出0.08個時隙的情況下,由於第4個時隙仍然是屬於移動臺11的,則不會產生任何的數據混疊。這樣,時間提前量可以擴展到GSM允許的最大時間提前量的3倍,即699微秒,而小區半徑則也相應擴大為3倍。但在這種方案中,每個時分復用幀的最後兩個時隙空閒不用。
在這種方案中,時隙0、1、2用於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11發送數據,時隙3、4、5用於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22發送數據,時隙6、7空閒不用。同時,時隙3、4、5用於基站收發信機接收移動臺11的數據。對某一特定時隙,如時隙3,既接收移動臺11的數據,同時又發射到移動臺22的數據。
在本發明的又一種可選方案中,移動臺不斷監測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之間的距離,並通過基站收發信機上報給基站控制器中的一個比較模塊,該比較模塊比較該距離與常規小區半徑35千米之間的關係,並將比較結果輸出給一個中央處理模塊,該中央處理模塊根據該比較的結果發送命令給執行模塊,當比較結果是該距離小於常規小區半徑35千米時a、在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發射數據3個時隙之後,中央處理模塊通過執行模塊為相應的移動臺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收發信機發射數據的信道指定1個時隙;b、中央處理模塊通過執行模塊將基站收發信機的接收窗口設置為1個時隙的寬度;當比較結果是該距離大於常規小區半徑35千米小於2倍常規小區半徑70千米時a、在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發射數據3個時隙之後,中央處理模塊通過執行模塊為相應的移動臺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收發信機發射數據的信道指定2個時隙;b、中央處理模塊通過執行模塊將基站收發信機的接收窗口設置為2個時隙的寬度;當比較結果是該距離大於2倍常規小區半徑70千米時a、在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發射數據3個時隙之後,中央處理模塊通過執行模塊為相應的移動臺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收發信機發射數據的信道指定3個時隙;b、中央處理模塊通過執行模塊將基站收發信機的接收窗口設置為3個時隙的寬度;
當一個時分復用幀剩餘的時隙不夠為下一個相應的移動臺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收發信機發射數據的信道指定的時隙數時,該時分復用幀剩餘的時隙閒置不用。
比如,移動臺檢測到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的距離是7km。
移動臺將該距離通過基站收發信機上報給基站控制器中的一個比較模塊,該比較模塊對該距離與常規小區半徑35km進行比較,由於7km小於35km,則將該比較結果輸出到中央處理模塊,該中央處理模塊中可以設置比如一個case語句,當小於35km時調用執行模塊將時隙0分配給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11發送數據,時隙3分配給基站收發信機接收移動臺11的數據,同時將基站收發信機的接收窗口設置為1個時隙的寬度。
假設移動臺檢測到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的距離是42km,超出了常規覆蓋半徑35km的邊緣,但小於70km,則比較模塊將比較結果輸出到中央處理模塊,在中央處理模塊的case語句段中尋找大於35km小於70km的情況,則中央處理模塊通過執行模塊將時隙0、1分配給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11發送數據,時隙3、4分配給基站收發信機接收移動臺11的數據,同時將基站收發信機的接收窗口設置為2個時隙的寬度。
假設移動臺檢測到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的距離是77km,超出了常規覆蓋半徑35km的2倍,則比較模塊將比較結果輸出到中央處理模塊,在中央處理模塊的case語句段中尋找大於70km的情況,則中央處理模塊通過執行模塊將時隙0、1、2分配給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11發送數據,時隙3、4、5分配給基站收發信機接收移動臺11的數據,同時將基站收發信機的接收窗口設置為3個時隙的寬度。
這樣,本發明就提供了一種突破GSM系統時間提前量的限制擴展小區半徑的方法。
權利要求
1.一種GSM通信系統擴大小區半徑的方法,在從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的上行鏈路的時分復用幀落後於從基站收發信機到移動臺的下行鏈路的時分復用幀3個時隙的GSM通信系統中,A、在基站收發信機通過下行鏈路向移動臺發射數據之後,經過3個時隙減去一個定時提前量的時間,移動臺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收發信機發射數據;B、在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發射數據3個時隙之後,為相應的移動臺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收發信機發射數據的信道指定2個時隙;C、基站收發信機的接收窗口相應擴展到2個時隙的寬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GSM通信系統擴大小區半徑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步驟A中,移動臺根據時間提前量與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的距離之間的正比關係動態計算所述的定時提前量,它是以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的2倍距離除以光速,計算出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之間的時間延遲,得出時間提前量。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GSM通信系統擴大小區半徑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步驟A中,移動臺對得到的時間提前量與GSM所允許的最大時間提前量進行比較,當得到的時間提前量大於GSM所允許的最大時間提前量時,以GSM所允許的最大時間提前量作為步驟A所述的定時提前量,當得到的時間提前量小於GSM所允許的最大時間提前量時,以得到的時間提前量作為步驟A所述的定時提前量。
4.一種GSM通信系統擴大小區半徑的方法,在從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的上行鏈路的時分復用幀落後於從基站收發信機到移動臺的下行鏈路的時分復用幀3個時隙的GSM通信系統中,A、在基站收發信機通過下行鏈路向移動臺發射數據之後,經過3個時隙減去一個定時提前量的時間,移動臺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收發信機發射數據;B、在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發射數據3個時隙之後,為相應的移動臺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收發信機發射數據的信道指定3個時隙,將每時分復用幀的最後2個時隙空閒不用;C、基站收發信機的接收窗口相應擴展到3個時隙的寬度。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GSM通信系統擴大小區半徑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步驟A中,移動臺根據時間提前量與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的距離之間的正比關係動態計算所述的定時提前量,它是以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的2倍距離除以光速,計算出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之間的時間延遲,得出時間提前量。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GSM通信系統擴大小區半徑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步驟A中,移動臺對得到的時間提前量與GSM所允許的最大時間提前量進行比較,當得到的時間提前量大於GSM所允許的最大時間提前量時,以GSM所允許的最大時間提前量作為步驟A所述的定時提前量,當得到的時間提前量小於GSM所允許的最大時間提前量時,以得到的時間提前量作為步驟A所述的定時提前量。
7.一種GSM通信系統擴大小區半徑的方法,在從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的上行鏈路的時分復用幀落後於從基站收發信機到移動臺的下行鏈路的時分復用幀3個時隙的GSM通信系統中,A、在基站收發信機通過下行鏈路向移動臺發射數據之後,經過3個時隙減去一個定時提前量的時間,移動臺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收發信機發射數據;B、移動臺不斷監測移動臺到基站收發信機之間的距離,並通過基站收發信機上報給基站控制器中的一個比較模塊,該比較模塊比較該距離與常規小區半徑35千米之間的關係,並將比較結果輸出給一個中央處理模塊,該中央處理模塊根據該比較的結果發送命令給執行模塊,當比較結果是該距離小於常規小區半徑35千米時a、在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發射數據3個時隙之後,中央處理模塊通過執行模塊為相應的移動臺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收發信機發射數據的信道指定1個時隙;b、中央處理模塊通過執行模塊將基站收發信機的接收窗口設置為1個時隙的寬度;當比較結果是該距離大於常規小區半徑35千米小於2倍常規小區半徑70千米時a、在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發射數據3個時隙之後,中央處理模塊通過執行模塊為相應的移動臺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收發信機發射數據的信道指定2個時隙;b、中央處理模塊通過執行模塊將基站收發信機的接收窗口設置為2個時隙的寬度;當比較結果是該距離大於2倍常規小區半徑70千米時a、在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發射數據3個時隙之後,中央處理模塊通過執行模塊為相應的移動臺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收發信機發射數據的信道指定3個時隙;b、中央處理模塊通過執行模塊將基站收發信機的接收窗口設置為3個時隙的寬度;當一個時分復用幀剩餘的時隙不夠為下一個相應的移動臺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收發信機發射數據的信道指定的時隙數時,該時分復用幀剩餘的時隙閒置不用。
全文摘要
一種GSM通信系統擴大小區半徑的方法,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發射數據之後,經過3個時隙減去一個定時提前量的時間接收移動臺的數據;在基站收發信機向移動臺發射數據3個時隙之後,為相應的移動臺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收發信機發射數據的信道指定2個時隙;基站收發信機的接收窗口相應擴展到2個時隙的寬度。該方法突破了GSM系統時間提前量的限制,擴展了小區半徑。
文檔編號H04W16/18GK1394094SQ01118900
公開日2003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01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01年6月29日
發明者車朝暉 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