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動下料冷卻架的製作方法
2023-09-12 23:24:10 1
全自動下料冷卻架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全自動下料冷卻架,包括臺架、翻管架、翻管氣缸、感應器、電器控制箱以及冷卻池;臺架的上表面均勻、等間隔安裝有輸送滾輪;翻管架安裝在輸送滾輪之間;翻管氣缸與翻管架相連;感應器安裝於臺架的感應端;電氣控制箱安裝於臺架的底部,並與翻管氣缸以及感應器相連;冷卻池由鋼槽以及尼龍板構成;鋼槽的內部使用冷卻液進行填充;鋼槽的底部開設有尼龍板出口;尼龍板的數量為兩個,其截面呈現出2-3個S形;尼龍板的上端安裝於臺架的下料端,下端通過尼龍板出口安裝於鋼槽的底部。本實用新型實現了鋼管的自動下料與冷卻,避免了操作人員灼傷的危險、有效避免了鋼管在輸送以及下料過程中因為碰撞發生損傷並且結構簡單、易於操作、成本較低。
【專利說明】 全自動下料冷卻架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鋼管加工過程中的下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能夠自動進行下料,並且對下料後溫度較高的鋼管進行冷卻的全自動下料冷卻架。
【背景技術】
[0002]在鋼管加工過程中,經過鍛造之後需要進行下料;但是剛剛鍛造完成的鋼管溫度較高,若採用人工進行下料,鋼管的高溫很容易將操作人員灼傷;若採用機械下料的方式,一般都需要使用起吊裝置,但是使用起吊裝置時很容易導致鋼管發生碰撞,從而導致鋼管發生變形、降低其成品質量。
[0003]因此,製造出一種能夠自動進行下料,並且能夠對下料後溫度較高的鋼管進行冷卻的全自動下料冷卻架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全自動下料冷卻架。
[0005]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全自動下料冷卻架,包括臺架、翻管架、翻管氣缸、感應器、電器控制箱以及冷卻池;臺架包括進料端、下料端、感應端以及防掉落端;臺架的上表面均勻、等間隔安裝有輸送滾輪;翻管架安裝在輸送滾輪之間,並且與臺架的下料端轉動連接;翻管氣缸與翻管架相連;感應器安裝於臺架的感應端;電氣控制箱安裝於臺架的底部,並與翻管氣缸以及感應器相連;冷卻池由鋼槽以及尼龍板構成;鋼槽的內部使用冷卻液進行填充;鋼槽的底部開設有尼龍板出口 ;尼龍板的數量為兩個,其截面呈現出2-3個S形;尼龍板的上端安裝於臺架的下料端,下端通過尼龍板出口安裝於鋼槽的底部。
[0007]本發明為一種全自動下料冷卻架,由臺架、翻管架、翻管氣缸、感應器、電器控制箱以及冷卻池組成。
[0008]本發明中的臺架包括進料端、下料端、感應端以及防掉落端;臺架的上表面均勻、等間隔安裝有輸送滾輪;翻管架安裝在輸送滾輪之間,並且與臺架的下料端轉動連接;翻管氣缸與翻管架相連;感應器安裝於臺架的感應端;電氣控制箱安裝於臺架的底部,並與翻管氣缸以及感應器相連。進料端用於對鋼管進行進料;下料端用於對鋼管進行下料;感應端安裝有感應器,用於對輸送滾輪上的鋼管進行感應,到達設定好的位置後,通過電氣控制箱控制翻管氣缸將翻管架進行翻轉,使得原先在輸送滾輪上的鋼管能夠通過翻管架的翻轉經過下料端進行下料;放掉落端則能夠防止鋼管從臺架上掉落。
[0009]本發明的冷卻池由鋼槽以及尼龍板組成;鋼槽內部充滿冷卻液,其底部設有尼龍板出口 ;尼龍板具有優秀的機械減振性、滑動性以及耐磨性,能夠對鋼管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防止因為碰撞而對鋼管造成損傷;尼龍板的數量選擇為兩個,構成可供鋼管滾動的尼龍板通道;尼龍板的截面呈現出2-3個S形,使得尼龍板通道中的鋼管滾動時間路徑與時間變長,使鋼管的冷卻時間增長,鋼管溫度顯著下降;尼龍板的上端安裝於臺架的下料端上,下端通過尼龍板出口安裝於鋼槽的底部;鋼管在尼龍板通道中冷卻完成之後,能夠直接滑動出尼龍板通道。
[0010]作為優選,輸送滾輪以及翻管架上均勻設有圓弧狀的鋼管凹槽,並且輸送滾輪上的鋼管凹槽的位置與翻管架上的鋼管凹槽的位置相對應。
[0011]本發明在輸送滾輪以及翻管架上均勻設有圓弧狀的鋼管凹槽,並且輸送滾輪上的鋼管凹槽的位置與翻管架上的鋼管凹槽的位置相對應;使得鋼管在輸送滾輪上輸送時,能夠通過鋼管凹槽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使得鋼管傳輸更加穩定。
[0012]作為優選,尼龍板出口處設有密封條。
[0013]本發明在尼龍板出口處設有密封條,能夠防止鋼槽中的冷卻液發生洩漏,使得鋼槽的密封性更好。
[0014]作為優選,臺架的進料端、下料端、感應端、防掉落端的內側同樣設有尼龍板。
[0015]本發明在臺架的進料端、下料端、感應端、防掉落端的內側設有尼龍板;尼龍板具有優秀的機械減振性、滑動性以及耐磨性,能夠對鋼管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防止因為碰撞而對鋼管造成損傷。
[0016]作為優選,翻管架靠近下料端的一端設為向上的弧面。
[0017]本發明還將翻管架靠近下料端的一滴眼淚設為向上的弧面,使得翻管架在對鋼管進行翻轉時,鋼管能夠沿著弧面滾動至尼龍板通道中。
[0018]本發明與現有的下料架相比,通過增設有感應器以及分別與感應器以及翻管氣缸相連的電氣控制箱來實現鋼管的自動下料;並且通過設有由尼龍板組成的尼龍板通道置於填充有冷卻液的鋼槽中進行冷卻。因此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1)實現了鋼管的自動下料與冷卻,避免了操作人員灼傷的危險;(2)有效避免了鋼管在輸送以及下料過程中因為碰撞發生損傷;(3)結構簡單、易於操作、成本較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本發明的俯視圖;
[0020]圖2、本發明的側視圖。
[0021]附圖標記列表:臺架1、翻管架2、翻管氣缸3、感應器4、電器控制箱5、冷卻池6、進料端7、下料端8、感應端9、防掉落端10、輸送滾輪11、鋼槽12、尼龍板13、尼龍板出口 14。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以下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應理解下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用於說明本發明而不用於限制本發明的範圍。
[0023]如圖1所示為本發明的俯視圖,本發明為一種全自動下料冷卻架,包括臺架1、翻管架2、翻管氣缸3、感應器4、電器控制箱5以及冷卻池6。
[0024]臺架I包括進料端7、下料端8、感應端9以及防掉落端10 ;臺架I的進料端7、下料端8、感應端9、防掉落端10的內側設有尼龍板;臺架I的上表面均勻、等間隔安裝有輸送滾輪11 ;翻管架2安裝在輸送滾輪11之間,並且與臺架I的下料端8轉動連接;翻管架2靠近下料端8的一端設為向上的弧面;翻管氣缸3與翻管架2相連;輸送滾輪11以及翻管架2上均勻設有圓弧狀的鋼管凹槽,並且輸送滾輪11上的鋼管凹槽的位置與翻管架2上的鋼管凹槽的位置相對應;感應器4安裝於臺架I的感應端9 ;電氣控制箱5安裝於臺架I的底部,並與翻管氣缸3以及感應器4相連。
[0025]冷卻池6由鋼槽12以及尼龍板13構成;鋼槽12的內部使用冷卻液進行填充;鋼槽12的底部開設有尼龍板出口 14,尼龍板出口 14處設有密封條;如圖2所示,尼龍板13的數量為兩個,其截面呈現出2-3個S形;尼龍板13的上端安裝於臺架I的下料端8,下端通過尼龍板出口 14安裝於鋼槽12的底部。
[0026]最後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性技術方案,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那些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方案的宗旨和範圍,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全自動下料冷卻架,其特徵在於:包括臺架(I)、翻管架(2)、翻管氣缸(3)、感應器(4)、電器控制箱(5)以及冷卻池(6);所述臺架(I)包括進料端(7)、下料端(8)、感應端(9)以及防掉落端(10);臺架(I)的上表面均勻、等間隔安裝有輸送滾輪(11);所述翻管架(2)安裝在輸送滾輪(11)之間,並且與臺架(I)的下料端(8)轉動連接;所述翻管氣缸(3)與翻管架(2)相連;所述感應器(4)安裝於臺架(I)的感應端(9);所述電氣控制箱(5)安裝於臺架(I)的底部,並與翻管氣缸(3)以及感應器(4)相連;所述冷卻池(6)由鋼槽(12)以及尼龍板(13)構成;所述鋼槽(12)的內部使用冷卻液進行填充;鋼槽(12)的底部開設有尼龍板出口(14);所述尼龍板(13)的數量為兩個,其截面呈現出2-3個S形;尼龍板(13)的上端安裝於臺架(I)的下料端(8),下端通過尼龍板出口( 14)安裝於鋼槽(12)的底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下料冷卻架,其特徵在於:所述輸送滾輪(11)以及翻管架(2)上均勻設有圓弧狀的鋼管凹槽,並且輸送滾輪(11)上的鋼管凹槽的位置與翻管架(2)上的鋼管凹槽的位置相對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下料冷卻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尼龍板出口(14)處設有密封條。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下料冷卻架,其特徵在於:所述臺架(I)的進料端(7)、下料端(8)、感應端(9)、防掉落端(10)的內側同樣設有尼龍板。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下料冷卻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翻管架(2)靠近下料端(8)的一端設為向上的弧面。
【文檔編號】B21J13/14GK203992222SQ201420372559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8日
【發明者】陳惠明 申請人:張家港市聖鼎源制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