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00壯士出川抗日抗戰勝利唯一人倖存
2023-09-12 13:46:40 1
在西充,至今流傳「800壯士」打日本鬼子的傳奇故事。壯士們英勇殺敵,打不倒,攻不垮,嗷嗷叫的戰鬥激情令日本鬼子聞風喪膽。800西充川軍將士中唯一的倖存者、西充縣佔山鄉人李宏毅,人生更為傳奇,他不僅經歷了酷似電視劇《亮劍》的勇猛殺敵劇情,又承擔了《潛伏》裡保護革命同志的地下任務……
2005年李宏毅病逝,將一本親筆所寫約5萬字的《徵途札記》留給了兒子李汝江。9月14日,記者驅車200公裡,來到西充,尋找到70歲的老人李汝江,揭開了一段塵封多年的川軍英勇抗戰史。
1937年10月1日,西充縣集中了抗日義勇隊伍856人,李宏毅是「西充縣抗敵後援會」歡送的第一批戰士。lO月2日,856名西充人分編為8個連隊,浩浩蕩蕩地列隊從西充出發。
李宏毅1917年出生,出徵那年才20出頭。李汝江聽母親及後來團聚的父親說,因為參軍時個頭小,李宏毅差點被「退回」,他對徵兵的說:「抗日不分男女老幼!我抗日決心已定,不要我上戰場,當勤務兵也要跟著你們!」1937年「七七事變」後,西充縣成立了「西充各界人士抗敵後援會」,「800壯士」經戰前動員齊齊入伍。
1937年9月23日,佔山鄉逢場。聯保主任辦公室門前和戲樓臺上,貼上了紅紙告示:「有志抗日的知識青年,參加義勇壯丁隊出川抗日!凡18歲以上的青年,身體健康,有一定文化,願意參加者,請到聯保辦公室登記。出發日期另候通知。」
當時,佔山鄉小學老師楊益滋(後得知是中共地下黨員)等人在戲樓邊搭了個臺子,大聲呼喚:「同胞們,青年們,日本鬼子佔我東北,殺我父老,奸我姊妹,搶我財物……我們不當亡國奴!參加義勇壯丁隊,出川抗日光榮!」
這天,佔山鄉人山人海。人們趕場買賣都不做了,把楊益滋的演講臺圍得水洩不通,地下黨還帶領學生上街演文明戲……李宏毅看得熱血沸騰,當即報名參軍抗日。一周後,鄉上通知報名的集合。佔山鄉一共有18個年輕人報名,在鞭炮聲中,他們胸戴大紅光榮花進城集中。連日來背地流淚的李妻只對李宏毅說了一句話:「要寫信回來啊!」見妻子滿臉的淚花,李宏毅扭頭就走。
李汝江說:「母親後來告訴我,當時她已懷起我,身體不好,還抱著姐姐,悄悄去公路看父親。」公路兩邊站滿了送行的人,妻送夫,父送子,兄送弟,場面壯觀,還有送水果、送熟雞蛋的,一群縫紉工人抬了幾籠熱包子,熱情地給義勇隊分送,還說:「你們先走一步,我們隨後就來!」
前線:西充壯士一去不復返
抗戰慘烈,「800壯士」相繼犧牲。那一日,攻浙江分水,一群人突圍拖下李宏毅的「屍體」,發現他沒死,準備抬去上海治療。沒想到的是,李宏毅躺在擔架上,突然聽到陣陣驚天動地的鞭炮聲和震耳欲聾的歡呼聲——抗日戰爭勝利了!
據李宏毅在《徵途札記》所述,856人西充壯士,其中一人因身體原因被退回,855人則全部補充到川軍43軍26師,編成了野戰補充營開赴江西訓練。在那裡他們苦練殺敵本領,射擊不合格或者刺殺輸了一槍的,半夜都會起來練。最終,這批西充人的技術均達到了優秀等級,分編到一線連隊。
800多西充人好說當地土話「錘子」二字,開始有人覺得他們「扯得很」。但是,在戰鬥過程中,他們性格火爆、敢打惡仗,衝在最前面,很快贏得了上司青睞與戰友們的欽佩。尤其是二十六師師長王克浚,對西充士兵喜歡得不得了。凡是遇到攻堅戰,久戰不決的時候,總會發出指令:「餵!你那裡還有多少『錘子』,趕快放來組成敢死隊,給老子頂起!」
西充「800壯士」一戰成名的第一仗,是在武漢會戰的湖口保衛戰。李汝江根據父親的回憶介紹:「當天他們和鬼子交火多次,各有死傷,但我軍兩側高地上的輕重機槍以交叉火力構築起密集彈網,日本鬼子雖然多次突擊,但都失敗告終」,這場戰役,西充「800壯士」中既有被子彈穿膛而過奇蹟生還的傅繼堯、也有帶領20多個弟兄活捉四個鬼子的李利民等英雄。
1938年在江西、湖口等江防陣地,李宏毅即升班長,第二年升為排長,進攻南昌,「800壯士」傷亡了100多個。活下來的大部分陸續升任連、排長。李宏毅在戰爭期間考入黃埔軍校三分校軍官班八期,專攻美軍戰術,1940年畢業返回部隊,不久升任營長。
李汝江說,父親常說,川軍中的西充「800壯士」個個都是衝鋒在前、奮不顧身的好士兵,戰鬥中捨身炸敵人的碉堡、炸坦克、咬著鬼子耳朵肉搏,例子數不勝數。
「龍衢戰役」後,川軍二十六師打得只剩幾個人,西充「800壯士」為國捐軀,只有李宏毅一人奇蹟生還。原來,1945年8月9日,部隊進攻浙江分水縣城,李宏毅率一個加強營從敵後插入分水縣城與敵巷戰,身負重傷居然還沒死。
早在1943年,「西充縣抗敵救援會」就在肅王廟立了一個木質紀念牌,表達家鄉父老對「800壯士」的懷念。據介紹,這個紀念牌毀於上個世紀60年代「文革」期間。
潛伏:國統區的「中共地下黨員」
抗戰勝利,並未讓李宏毅就此回歸平凡生活。而是再一次面對人生轉變。經過集訓後,他回國民黨軍隊「潛伏」,有了新的秘密稱謂:「中共地下黨員」。
1946年,解放戰爭全面拉開,李宏毅所在的國民黨軍隊隨即被共產黨的軍隊包圍並俘虜。打鬼子戰功顯赫的李宏毅,積極向黨組織靠攏,被派到華東地區學習,後又到大連訓練民兵。
1947年,李宏毅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然後又被秘密地派回國民黨軍隊,成為我黨的地下黨員。「這不就是從《亮劍》一下到了《潛伏》嘛!」見記者驚嘆,李汝江笑呵呵地點頭。
解放戰爭期間,一名叫陳美珍(音)的女共產黨員被抓後,始終裝傻充愣,贏得寶貴的營救時間。最終,李宏毅想方設法,通過各種關係,將她成功地轉移出華東地區。
最大的一次「戰鬥」,則是湯恩伯要撤離上海、逃到臺灣的時候,時任國民黨軍隊某部警衛營長的李宏毅突然接收到一個密令:「立刻將關押在地窖裡的幾十名共產黨員集體槍決。」
李汝江說,每次父親講起這段往事,都會覺得很緊張、很緊迫,因為當時國民黨大勢已去,就要魚死網破了,稍微有個閃失,不但營救不了同志,自己也會暴露。後來,他用假槍斃的形式,瞞過了慌於逃命的上級,成功營救了這一批同志。
後來,李宏毅隨國民黨敗軍到了海南,秘密聯絡黨組織:「可能要去臺灣了,怎麼辦?」得到答覆:「如果實在要去臺灣,就去,繼續潛伏,會有人主動聯繫你。」但是,李宏毅說服了對去臺灣非常猶豫的軍長,成功「策反」,部隊拉回四川邛崍。至此李宏毅勝利「回歸」。
銘記:川軍抗戰的一個縮影
西充川軍的800壯士,是抗日川軍的一個縮影。之所以勇敢堅強,是因為他們堅守與國家、民族休戚與共、存亡相依的信念。李汝江說:「這個信仰,陪伴父親與他的戰友們始終,勇敢去迎接挑戰,堅守陣地,贏得勝利!」
李汝江記得1953年的某一天,一封來信讓全家喜極而泣,李汝江才終於相信,父親還活著!信中說,李宏毅被 安排到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當教員,並獲準帶家屬生活。
李汝江跟著媽媽、姐姐先坐汽車去南充、重慶,又坐船去武漢,最後坐了幾天火車輾轉到哈爾濱,一家團聚,母親哇哇大哭。「這是我第一次坐汽車、火車,記得在重慶上船前,吃了一碗火鍋粉,那個味道至今忘不了!」在哈爾濱,打過鬼子、九死一生的英雄父親就在面前,李汝江說,「失去父親,飢餓戰亂的童年陰影,一下子云開霧散了!」
在兒子眼裡,父親是血肉之軀,卻是一個傳奇。因為,他身上殘留了太多彈片,「上世紀80年代末,他需要做個小手術,但醫生發現他肚皮上有黑點,以為是癌症。父親哈哈大笑,說那是殘留在體內的彈片,不僅肚皮有,嘴皮、手臂、身上到處都是。」
手術後,李汝江勸父親:「現在寫傳記的人也那麼多,怎麼不把西充『800壯士』的事跡寫下來呢?」
當時,老爺子已經70多歲了,平時會寫詩詞的李宏毅開始執筆《徵途札記》。其問,他親筆書寫了幾十萬字的材料,積存下來厚厚20多釐米的手寫材料。李汝江說:「很多人,包括一些協會、民間組織、電視臺,都來要《徵途札記》,目前它應當是由親歷者所寫、反映那一段歷史比較全面的文字資料。」
晚年時期,李宏毅最喜歡對家人說:「一定要努力為自己的民族爭氣,只有民族強大了,人家才不敢欺負!」
2005年老人家去世,兒子李汝江從骨灰中,拾起了幾塊被燒得焦黑的彈片。他說:「父親與他的老鄉戰友『800壯士』已在天堂團聚了。」
相關連結:川軍悲壯抗戰的鏡頭與數字
「八年抗戰期間,共有350萬川軍出川抗戰,其中64萬多人傷亡。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此外,四川還提供了全中國近三分之一的財政糧賦……」對川軍抗戰頗有研究的四川作家鄭光路,向記者講述了這段四川人民在抗日戰爭期間英勇悲壯的歲月。
「七七盧溝橋事變」後,四川各地熱血青年踴躍上戰場的高潮從未間斷過。妻子送郎上戰場、父母送兒上前方的事例甚多。比如安縣農民王者成,贈給兒子王建堂的竟是一面「死」字旗:白布旗正中寫了個大大的「死」字,旗上寫道:「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份。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川軍中從將軍到小兵,無數人出川前都預立遺囑,誓死報國。
在最慘烈的臺兒莊戰役中,122師師長、四川人王銘章奉命苦守滕縣。日軍主力磯谷師團以重炮飛機猛攻。彈盡糧絕,王銘章頑強抵抗,腹部中彈踉蹌倒地。部下扶他,王銘章叫道:「不要管我,老子死在這裡痛快!」指揮「徐州會戰」的李宗仁在回憶錄中寫道:「滕縣一戰,川軍以寡敵眾,不惜重大犧牲,阻敵南下,完成了戰鬥任務,寫出了川軍抗戰史上最光榮的一頁。」
除了戰場上的英勇,抗戰最困難時期,四川的老百姓,勒緊褲腰帶奉獻糧食和捐款。1941年至1945年,四川徵收稻穀8228,6萬市石,佔全國徵收稻穀總量的38.75%。百姓們覺得軍隊打仗必須要有糧食,所以吃苕藤樹葉也要交足公糧!川江上也全是赤裸上身的船工,吼著悲壯的川江號子,積極運輸部隊、軍糧、難民和軍需、民用物資……
抗戰中後期,國家財政困難萬分,全川又掀起獻金高潮。1944年1月17日,「成都市各界民眾獻金救國大會」在少城公園舉行。一長串衣不蔽體的乞丐,也把乞討來的全部銅元、鎳幣,叮叮噹噹放進「救國獻金櫃」……抗戰期間,四川各地獻金總額5億多元,有力地支持了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