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短軸踏板改良構造的製作方法
2023-09-12 19:19:50
專利名稱:自行車短軸踏板改良構造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創作提供一種自行車踏板的技術領域,尤指其技術上提供一種自行車短軸踏板改良構造,其於短軸心的應力集中處設兩不同徑弧階部,並以具弧曲面的墊片密貼其一弧階部,再使短軸組所有組件密貼鎖固,短軸組再鎖固至踏板軸心孔內,據以使應力分散及減弱而避免應力集中的破壞。
背景技術:
按,自行車的優點相當多,也使得自行車廣受喜愛且歷久彌新,因為自行車廣受喜愛也使得投入研發自行車的人員相當多,使得自行車的改良有如一日千裡的快速,而自行 車各部件中,自行車踏板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早期自行車踏板因為要能夠承受較大的應力,都會將踏板心軸貫穿整個踏板,如此,雖然達到承受較大應力的目的,但也使得設計的空間大幅度的被限縮,因此,乃有短軸心踏板的被開發出來。惟,短軸心的踏板,雖然其可以設計的空間增加了,但是相對的短軸心所必須承受的應力更大,所以習用短軸心踏板的損壞都是在該短軸心的中段應力集中位置先產生裂線,其後因裂線造成應力更集中而斷裂損壞,此為習用短軸心踏板有待改善的重大問題點。是以,針對上述習知結構所存在的問題點,如何開發一種更具理想實用性的創新結構,實消費者所殷切企盼,也系相關業者須努力研發突破的目標及方向。有鑑於此,創作人本於多年從事相關產品的製造開發與設計經驗,針對上述的目標,詳加設計與審慎評估後,終得一確具實用性的本創作。
實用新型內容本創作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自行車短軸踏板改良構造,其中於短軸心的應力集中處設兩不同徑弧階部,並以具弧曲面的墊片密貼其一弧階部,再使短軸組所有組件密貼鎖固,短軸組再鎖固至踏板軸心孔內,據以可使應力分散及減弱而避免應力集中的破壞。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所提供的自行車短軸踏板改良構造,系包含有一踏板本體、一短軸心、一抵接環、至少一軸承、一鎖固件以及一套帽,其中該踏板本體的框緣處設有一軸心套孔座,而該短軸心系設有一較大徑的凸擋而分設形成出外側端的螺牙段與內側端的軸心段,軸心段與凸擋的相接處設有一階級狀的凸抵,並該凸抵兩銜接端各形成為弧凹狀的第一銜接弧部與第二銜接弧部,該抵接環系恰套接於短軸心階級狀凸抵的第一銜接弧部上,該軸承則續套設於抵接環外再經鎖固件鎖接於短軸心的內側端,以將軸承與抵接環固定於短軸心的軸心段上。藉此,當短軸心經由套帽而鎖結於踏板本體的軸心套孔座內時,可使踏板應力在短軸心形成有第一銜接弧部與第二銜接弧部的凸抵位置有效被分散減弱,而不會有應力集中的破斷問題。有關本創作所採用的技術、手段及其功效,茲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於後,相信本創作上述的目的、構造及特徵,當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體的了解。
圖I :系本創作其一實施例的前視立體分解示意圖。圖2 :系本創作其一實施例的後視立體分解示意圖。圖3 :系本創作其一實施例的組合剖示圖。圖4 :系本創作其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5:系本創作應力分散狀態示意圖。其中10、踏板本體;11、軸心套孔座;111、內螺牙; 20、短軸心;21、凸擋;22、螺牙段;23、軸心段;24、凸抵;241、第一銜接弧部;242、第二銜接弧部;25、內螺牙段;26、內六角孔;30、抵接環;31、弧凹邊;32、平面直邊;40、軸承;40a、第一軸承;40b、第二軸承;41、內環圈;42、外環圈;50、鎖固件;51、抵緣;60、套帽;61、帽緣;62、外螺牙;610、中心穿孔。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I至圖5所示,本創作提供一種自行車短軸踏板改良構造,系包含有一踏板本體10,系設有一軸心套孔座11於本體的框緣處,該軸心套孔座11內設有內螺牙111,又該軸心套孔座11內為封閉端;一短軸心20,系設有一較大徑的凸擋21而分設形成出外側端的螺牙段22與內側端的軸心段23,該軸心段23與凸擋21的相接處設有一階級狀的凸抵24,並該凸抵24兩銜接端各形成為弧凹狀的第一銜接弧部241與第二銜接弧部242,該第一銜接弧部241繫於軸心段23的一端,第二銜接弧部242繫於凸擋21的一端,又該短軸心20係為中空狀,中空的內側孔端設有內螺牙段25,外側孔端則設為一段內六角孔26 ;一抵接環30,係為一圓形的環狀體,恰套接於短軸心20階級狀凸抵24的第一銜接弧部241上,具有與第一銜接弧部241相抵接的弧凹邊31與相對端的平面直邊32,並其外徑略大於階級狀凸抵24 ;至少一軸承40,系套設於短軸心20的軸心段23上,於本實施例中系設為二軸承40a、40b,其中第一軸承40a與第二軸承40b依序套至該短軸心20的軸心段23,該軸承40的內環圈41並恰與抵接環的平面直邊32相抵接;一鎖固件50,係為具有一凸出抵緣51的螺杆,鎖接於短軸心20內側孔端的內螺牙段25,而將軸承40定位於短軸心20的軸心段23上,該抵緣51並恰抵接於軸承40的內環圈41 ;以及—套帽60,為一具帽緣61的中空環套體,內環面上設有外螺牙62,系鎖接於踏板本體10的軸心套孔座11內,而帽緣61具有一中心穿孔610供短軸心20的凸擋21及外側端的螺牙段22伸出,又該帽緣61的內緣面系恰可抵接於軸承40的外環圈42。以下茲就本創作的構造特徵、運用技術手段及所預期達成的功效,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相信當可由此而對本創作有更深入且具體的了解,如下所述續請配合參看圖2、圖3所示,由於本創作的短軸心20於軸心段23與凸擋21的相接處設有一階級狀的凸抵24,並該凸抵24兩邊端各形成為弧凹狀的第一銜接弧部241與第二銜接弧部242,而該圓形環狀體的抵接環30,系恰套接於該短軸心20階級狀凸抵24的第一銜接弧部241上,因此該短軸心20階級狀凸抵24可藉由該第一銜接弧部241與第二銜接弧部242有效分散應力集中問題,所以不會在短軸心20與凸擋21相接處的階級位差而衍生應力集中的現象,故而短軸心20的強度可以有效提升。藉由上述可知,本創作提供一種自行車短軸踏板改良構造,其中該軸心段23與凸擋21的相接處設有一階級狀的凸抵24,並該凸抵24兩邊端各形成為弧凹狀的第一銜接弧部241與第二銜接弧部242,而該凸抵24的第一銜接弧部241與抵接環30的弧凹邊31密貼抵靠,抵接環30的平面直邊32則與第一軸承40a密貼抵靠,而第一軸承40a與第二軸承40b緊密抵靠,第二軸承40a的自由端則經由鎖固件50的抵緣51抵迫其內環圈41 ;據此,當踏板在被踩踏而產生一應力時,該短軸心21乃得以藉由該銜接的凸抵24以及兩邊端各·形成為弧凹狀的第一銜接弧部241與第二銜接弧部242而將應力分散減弱,使該短軸心21不易因與凸擋21相接處的階級影響使應力集中而斷裂。由其上述可知,本創作的自行車短軸踏板改良構造,確為業界首見而符合新型專利的新穎性要件,而其全面性的創新設計,符合新型專利的進步性要件,而其得以使短軸心的應力分散減弱,得以延長短軸心使用壽命,符合較佳的產業利用性。前文系針對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為本創作的技術特徵進行具體的說明;惟,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當可在不脫離本創作的精神與原則下對本創作進行變更與修改,而該等變更與修改,皆應涵蓋於如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的範疇中。綜上所述,本創作系提供一種自行車短軸踏板改良構造,其確已達到本創作的所有目的,另其組合結構的空間型態未見於同類產品,也未曾公開於申請前,已符合專利法的規定,爰依法提出申請。
權利要求1.一種自行車短軸踏板改良構造,包括 一踏板本體,系設有一軸心套孔座於本體的框緣處; 一短軸心,系設有一較大徑的凸擋而分設形成出外側端的螺牙段與內側端的軸心段,該軸心段與凸擋的相接處設有一階級狀的凸抵,並該凸抵兩銜接端各形成為弧凹狀的第一銜接弧部與第二銜接弧部; 一抵接環,係為一圓形的環狀體,恰套接於短軸心階級狀凸抵的第一銜接弧部上; 至少一軸承,系套設於短軸心的軸心段上; 一鎖固件,系鎖接於短軸心內側端,而將軸承定位於短軸心的軸心段上;以及 一套帽,為一具帽緣的中空環套體,系鎖接於踏板本體的軸心套孔座內,而帽緣具有一中心穿孔供短軸心的凸擋及外側端的螺牙段伸出。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車短軸踏板改良構造,其特徵在於所述軸心套孔座內設有內螺牙,又該軸心套孔座內為封閉端。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車短軸踏板改良構造,其特徵在於所述短軸心係為中空狀,中空的內側孔端設有內螺牙段,外側孔端則設為一段內六角孔。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車短軸踏板改良構造,其特徵在於所述抵接環具有與第一銜接弧部相抵接的弧凹邊與相對端的平面直邊,並其外徑略大於階級狀凸抵。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車短軸踏板改良構造,其特徵在於所述軸承系設為二軸承,該軸承的內環圈並恰與抵接環的平面直邊相抵接。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車短軸踏板改良構造,其特徵在於所述鎖固件為具有一凸出抵緣的螺杆,鎖接於短軸心內側孔端的內螺牙段,該抵緣並恰抵接於軸承的內環圈。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車短軸踏板改良構造,其特徵在於所述套帽內環面上設有外螺牙,系鎖接於踏板本體的軸心套孔座內,而帽緣具有一中心穿孔供短軸心的凸擋及外側端的螺牙段伸出,又該帽緣的內緣面系恰可抵接於軸承的外環圈。
專利摘要一種自行車短軸踏板改良構造,系包含有一踏板本體、一短軸心、一抵接環、至少一軸承、一鎖固件以及一套帽,其中該踏板本體的框緣處設有一軸心套孔座,而該短軸心系設有一較大徑的凸擋而分設形成出外側端的螺牙段與內側端的軸心段,軸心段與凸擋的相接處設有一階級狀的凸抵,並該凸抵兩銜接端各形成為弧凹狀的第一銜接弧部與第二銜接弧部,該抵接環系恰套接於短軸心階級狀凸抵的第一銜接弧部上,該軸承則續套設於抵接環外再經鎖固件鎖接於短軸心的內側端,以將軸承與抵接環固定於短軸心的軸心段上。藉此,當短軸心經由套帽而鎖結於踏板本體的軸心套孔座內時,可使踏板應力在短軸心形成有第一銜接弧部與第二銜接弧部的凸抵位置有效被分散減弱,而不會有應力集中的破斷問題。
文檔編號B62M3/08GK202783625SQ201220466670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4日
發明者謝金龍, 黃宗澤 申請人:謝金龍, 黃宗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