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吊點起重機運行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14 15:08:00 2
專利名稱:一種多吊點起重機運行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起重運輸機械行業,尤其涉及一種萬噸級超大重量的多吊 點起重機的運行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近年國內"海上鑽井平臺分段對接、整體吊裝"理念的提出,需要有 與之配套的起重機完成鑽井平臺這種萬噸級設備的吊裝,與傳統起重機相比這
種起重機的起重量增加了一個數量級,能達到2萬噸甚至更大。這種超大輪壓 起重機若採用傳統的車輪形式設計運行機構,車輪組的數量過多,結構複雜。
目前在這種多吊點起重機上通常採用聚四氟乙烯板在不鏽鋼板上滑動的型 式,聚四氟乙烯板與不鏽鋼板間為滑動摩擦,摩擦係數較大, 一般不小於O. 15, 水平阻力大,這增大了驅動機構的功率, 一般無法使用電動驅動型式,只能採 用液壓步進式驅動型式,導致運行速度較慢、工作效率低。另外為降低驅動機 構的功率,以便減小布置尺寸, 一般只設置空載驅動,若採用滿載驅動將使驅 動元件過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公開一種高效、可靠的運行機構,以滿足萬噸級多吊點起 重機的使用需要。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多吊點起重機運行機構,包括承載機構和驅動機構,其特徵在於
所述承載機構包括滾輪裝置和彈性體;所述滾輪裝置包括主承載滾輪裝置 及其軌道和水平承載滾輪裝置及其軌道,其中,主承載滾輪裝置及其軌道設置 於主梁跨度兩側支承於承載梁下,而水平承載滾輪裝置及其軌道則設置於主梁 跨度單側的承載梁兩側;承載梁通過鉸支座支承於主梁跨度兩側,所述彈性體 設置於所述鉸支座和承載梁之間;
所述驅動機構採用電力驅動,包括電動機、減速器、巻筒組、兩組鋼絲繩、 滑輪組和滑輪支架,所述電動機經聯軸器、減速器,驅動巻筒組,巻筒組帶動 鋼絲繩,經滑輪組實現對起重機的驅動;所述巻筒組採用光面巻筒,鋼絲繩採 用單層纏繞,其中第一組鋼絲繩的兩個繩頭分別固定於巻筒組的兩端,沿著巻筒組的端部向中部纏繞,並在巻筒組的一側出繩;第二組鋼絲繩的兩個繩頭則 分別固定於巻筒組的中部,沿巻筒組的中部向端部纏繞,其纏繞方向與所述第 一組鋼絲繩的纏繞方向相反,並在巻筒組的另一側出繩;兩組鋼絲繩與巻筒組 垂面的夾角均不大於1.7。。
所述主梁跨度兩側每個承載梁下各布置了 2-4排,每排2-20列主承載滾輪 裝置及其軌道;所述主梁跨度一側的每個承載梁兩側各布置了 1-2排,每排2-20 列水平承載裝置及其軌道。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顯著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採用滾輪作運行滾動件,承載能力大、速度大,電動式驅動裝 置結構簡單,維護方便;
設置於鉸支座與承載梁之間的彈性體,作為均衡載荷的特殊結構,有效地 抵消安裝誤差,保證各滾輪處於一個平面上且受力均勻。
採用巻筒組異側四出繩形式的電動驅動裝置,為多吊點起重機運行機構提 供了一種合理的解決方案,結構簡單,維護方便;同時,異側四出繩結構還起 到對起重機固定的作用,只要制動器處於閉閘狀態,則起重機就被固定住而不 會沿軌道滑移。
此外,水平承載滾輪裝置及其軌道只設置於起重機主梁跨度的一側,另一 側則無水平約束,保證了主梁受力的靜定結構;
鉸支座保證了主梁垂直方向變形時跨度每側主承載滾輪裝置能夠均勻承受 載荷。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2是圖1中M局部放大圖,即主承載滾輪裝置的放大圖3是圖1的俯視圖4是圖1的左視圖5是圖4中N局部放大圖,即主承載滾輪裝置的放大圖; 圖6是兩個承載梁下有安裝誤差導致其下平面不在同一平面上時的示意圖; 圖7是彈性體抵消上述安裝誤差的示意圖; 圖8是巻筒組的異側四出繩結構型式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具體描述所述多吊點起重機運行機構,如圖1、圖3和圖4所示,包括承載機構和驅 動機構。
所述承載機構包括鉸支座1、主承載滾輪裝置2、主承載軌道3、水平承載 滾輪裝置4、水平承載滾輪軌道5、承載梁6、彈性體21等;所述主承載滾輪裝 置2及其軌道3,如圖2所示,設置於起重機主梁20跨度兩側支承於承載梁6 下,每個承載梁下各布置了 2排8列,如圖l所示;而水平承載滾輪裝置4及 其軌道5隻設置於主梁20跨度一側的承載梁6兩側,每側各布置了 1排6列, 如圖4所示;主承載滾輪裝置2、水平承載滾輪裝置4均按重型滾輪成品採購, 型式見圖2和圖5。上述單側無水平約束即無水平承載滾輪裝置及其軌道的設計, 保證了主梁受力的靜定結構;承載梁6通過鉸支座1支承於主梁20跨度兩側, 保證了主梁20垂直方向變形時跨度每側的兩組主承載滾輪裝置2能夠均勻承受 載荷;所述彈性體21設置於所述鉸支座1和承載梁6之間,當起重機一端的兩 個承載梁6因安裝誤差導致其下平面不在同一個平面上時,如圖6所示,兩段 彈性體21在不同壓力作用下產生了不同的變形量,將上述安裝誤差抵消,從而 保證了各滾輪作用於一個平面上且受力均勻,如圖7所示。
錨定裝置22固定於承載梁6上,停機工作時錨定裝置22中的楔塊鍥入起 重機承軌梁7中,起到防風錨定作用。
所述驅動機構採用電力驅動,用電動機8經聯軸器9、減速器11驅動巻筒 組12,巻筒組12帶動鋼絲繩I 13、鋼絲繩II 14分別繞經滑輪組I 15、滑輪 組II 16和滑輪組III 17、滑輪組I V 18實現對起重機的驅動;滑輪支架19安 裝於基礎上。巻筒組採用異側四出繩型式,如圖8所示,即鋼絲繩單層纏繞, 其中鋼絲繩I 13的兩個繩頭分別通過鋼絲繩壓板23固定於巻筒組12的兩端, 沿著巻筒組12的端部向中部纏繞,並在巻筒組12的一側出繩;鋼絲繩II 14 的兩個繩頭則分別通過鋼絲繩壓板23固定於巻筒組12的中部,沿巻筒組12的 中部向端部纏繞,其纏繞方向與所述鋼絲繩I 13的纏繞方向相反,並在巻筒組 12的另一側出繩;兩組鋼絲繩與巻筒組12垂面的夾角均不大於1.7。,保證兩 組鋼絲繩纏繞時不亂繩;當巻筒組12轉動時,如鋼絲繩I 13松繩,則鋼絲繩 ni4緊繩,實現起重機向左側運行;同理如鋼絲繩I13緊繩,則鋼絲繩I114 松繩,實現了起重機向右側運行。同時該機構還起到對起重機固定的作用,只 要制動器10處於閉閘狀態,則起重機就被固定住而不會沿軌道滑移。
所述運行機構承受輪壓大,運行阻力小,運行速度大,並且可維護性好,可以有效提高起重機的工作效率,計劃將其用於萬噸級超重型多吊點起重機上,
能夠避免重大的安全隱患,預計每臺起重機每年可節約管理成本ioo萬人民幣。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 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披露的技術範 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 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多吊點起重機運行機構,包括承載機構和驅動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承載機構包括滾輪裝置和彈性體;所述滾輪裝置包括主承載滾輪裝置及其軌道和水平承載滾輪裝置及其軌道,其中,主承載滾輪裝置及其軌道設置於主梁跨度兩側支承於承載梁下,而水平承載滾輪裝置及其軌道只設置於主梁跨度一側的承載梁兩側;承載梁通過鉸支座支承於主梁跨度兩側;所述彈性體設置於所述鉸支座和承載梁之間;所述驅動機構採用電力驅動,包括電動機、減速器、捲筒組、兩組鋼絲繩、滑輪組和滑輪支架,所述電動機經聯軸器、減速器,驅動捲筒組,捲筒組帶動鋼絲繩,經滑輪組實現對起重機的驅動;所述捲筒組採用光面捲筒,鋼絲繩採用單層纏繞,其中第一組鋼絲繩的兩個繩頭分別固定於捲筒組的兩端,沿著捲筒組的端部向中部纏繞,並在捲筒組的一側出繩;第二組鋼絲繩的兩個繩頭則分別固定於捲筒組的中部,沿捲筒組的中部向端部纏繞,其纏繞方向與所述第一組鋼絲繩的纏繞方向相反,並在捲筒組的另一側出繩;兩組鋼絲繩與捲筒組垂面的夾角均不大於1.7°。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多吊點起重機運行機構,其特徵在於 所述主梁跨度兩側每個承載梁下各布置了 2-4排,每排2-20列主承載滾輪裝置及其軌道;所述主梁跨度一側的每個承載梁兩側各布置了 1-2排,每排2-20 列水平承載裝置及其軌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吊點起重機的運行機構,包括承載機構和驅動機構,所述承載機構包括滾輪裝置和彈性體,承載能力大,速度大,克服了多組滾輪布置時受力不均勻的缺點,可有效地抵消安裝誤差,保證各滾輪處於一個平面上且受力均勻;所述驅動機構採用電力驅動,並採用捲筒異側四出繩形式,為多吊點起重機運行機構提供了一種合理的解決方案,結構簡單,維護方便;可見,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高效、可靠的運行機構,能夠滿足萬噸級多吊點起重機的使用需要。
文檔編號B66C9/14GK201433043SQ20092001522
公開日2010年3月31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10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10日
發明者吳克利, 徐宏偉 申請人:大連華銳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