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穩壓先導式溢流閥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16:59:40 2
本發明涉及溢流閥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穩壓先導式溢流閥。
背景技術:
溢流閥是液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防止系統過載、保持系統壓力穩定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常用的直動式溢流閥,由於彈簧剛度和通流量的限制,因此流量一般不能很大,且調壓偏差大,抗流量變動能力差。
先導式溢流閥由於先導級的調壓作用,調壓偏差較直動式溢流閥為小,但仍不可避免的存在調壓偏差,以及隨入口壓力和流量的波動而變化的弊端,從而影響系統工作時的壓力穩定性。
而且,一般溢流閥由於加工誤差和結構設計問題易產生嘯叫現象,使液壓系統的壓力產生波動,進而引起系統管路的振動及其它液壓元件的流量脈動,產生振動噪聲,影響液壓系統的工作穩定性,並降低液壓系統周圍環境的舒適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保證在流量和壓力波動的情況下,均能保證溢流閥入口壓力的穩定,且能有效降低溢流閥的嘯叫現象的穩壓先導式溢流閥。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穩壓先導式溢流閥,包括主閥、先導閥、比較器,系統液壓源分別作用於主閥、先導閥、比較器的閥芯,比較器與先導閥相連,比較器根據溢流閥入口壓力或流量的變化進行動態調整,使作用於主閥的入口壓力在允許的誤差內視為穩定不變。
作為優選,比較器與先導閥之間設置反饋彈簧,保持主閥的主閥閥芯上下兩側的壓力不變。
作為優選,系統液壓源流入主閥進油口,作用在主閥閥芯的下側,流入主閥的上腔,作用在主閥閥芯的上側;系統液壓源還流入比較器,作用在比較器上,還經先導閥進油口流入先導閥,並經先導閥控制閥口流回先導閥油箱。
作為優選,比較器包括比較器閥體、比較器閥芯、比較器彈簧,比較器閥芯的一側與比較器閥體之間形成比較器閥口,比較器彈簧安裝在比較器閥芯另一側和比較器閥體之間。
作為優選,先導閥包括先導閥閥體、先導閥閥芯,先導閥閥芯為兩凸肩結構,先導閥閥芯與先導閥閥座之間形成先導閥進油口、先導閥控制閥口,先導閥控制閥口的開度大小根據先導閥閥芯的位置而改變,先導閥控制閥口與先導閥油箱相通。
作為優選,先導閥閥芯與比較器閥芯之間安裝有先導閥彈簧,先導閥閥芯的另一側通過推桿驅動。
作為優選,先導閥閥芯與比例電磁鐵的推桿連接,比例電磁鐵對先導閥閥芯進行比例驅動。
作為優選,主閥包括主閥閥體、主閥閥芯、主閥彈簧,主閥閥芯為滑錐閥,主閥閥芯的一側與主閥閥體之間形成主閥閥口;主閥彈簧安裝在主閥閥芯另一側與主閥閥體之間。
作為優選,系統液壓源分別經阻尼流入比較器、先導閥;系統液壓源先經阻尼,再經動態阻尼流入主閥的上腔。
作為優選,比較器閥芯採用滑錐閥結構,先導閥閥芯採用滑閥結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所述的穩壓先導式溢流閥,設置有比較器,在溢流閥入口壓力和流量發生變化時,通過比較器的反饋,將流量或壓力的變化轉化為比較器閥芯的位移,並通過先導閥彈簧轉化為先導閥閥芯的位移,從而改變先導閥控制閥口開度,進而調整主閥閥芯上腔的壓力,引起主閥閥口的變動,從而使主閥適應入口壓力或流量的波動。
另外,比較器閥芯採用滑錐閥結構,先導閥閥芯採用滑閥結構,均具有很好的導向性,因此,在溢流閥入口壓力或流量發生波動時,比較器閥芯和先導閥閥芯均能穩定的隨之移動,且由於比較器彈簧和先導閥彈簧的存在,也使得比較器閥芯和先導閥閥芯不會與閥體產生機械碰撞,增加了系統的穩定性,降低了溢流閥發生嘯叫的概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原理示意圖;
圖中:10是主閥,11是主閥進油口,12是主閥油箱,13是主閥閥口,14是主閥閥芯,15是主閥閥體,16是主閥彈簧,20是比較器,21是比較器油箱,22是比較器閥口,23是比較器閥芯,24是比較器彈簧,30是先導閥,31是先導閥彈簧,32是先導閥進油口,33是先導閥控制閥口,34是先導閥油箱,35是先導閥閥芯,40是比較電磁鐵,50是系統液壓源,51是動態阻尼,52是阻尼。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先導式溢流閥存在的壓力不穩、嘯叫的不足,提供一種穩壓先導式溢流閥,如圖1所示,包括主閥10、先導閥30、比較器20,系統液壓源50分別作用於主閥10、先導閥30、比較器20的閥芯,比較器20與先導閥30相連,比較器20根據溢流閥入口壓力或流量的變化進行動態調整,使作用於主閥10的入口壓力在允許的誤差內視為穩定不變。其中,比較器20與先導閥30之間設置反饋彈簧,保持主閥10的主閥閥芯14上下兩側的壓力不變。
主閥10包括主閥10閥體、主閥閥芯14、主閥彈簧15,主閥閥芯14為滑錐閥,主閥閥芯14的一側與主閥10閥體之間形成主閥閥口13;主閥彈簧15安裝在主閥閥芯14另一側與主閥10閥體之間。其中,主閥彈簧15剛度較軟,使主閥閥芯14在彈力作用下能壓在主閥10閥體上。
比較器20包括比較器20閥體、比較器閥芯23、比較器彈簧24,比較器閥芯23的一側與比較器20閥體之間形成比較器閥口22,比較器彈簧24安裝在比較器閥芯23另一側和比較器20閥體之間,並連接有比較器油箱21。
先導閥30包括先導閥30閥體、先導閥閥芯35,先導閥閥芯35為兩凸肩結構,先導閥閥芯35與先導閥30閥座之間形成先導閥進油口32、先導閥控制閥口33,先導閥控制閥口33的開度大小根據先導閥閥芯35的位置而改變,先導閥控制閥口33與先導閥油箱34相通。先導閥閥芯35與比較器閥芯23之間安裝有先導閥彈簧31,先導閥閥芯35的另一側通過推桿驅動。先導閥閥芯35與比例電磁鐵40的推桿連接,比例電磁鐵40對先導閥閥芯35進行比例驅動。
系統液壓源50流入主閥進油口11,作用在主閥閥芯14的下側,流入主閥10的上腔,作用在主閥閥芯14的上側;系統液壓源50還流入比較器20,作用在比較器20上,還經先導閥進油口32流入先導閥30,並經先導閥控制閥口33流回先導閥油箱34。系統液壓源50分別經阻尼52流入比較器20、先導閥30;系統液壓源50先經阻尼52,再經動態阻尼51流入主閥10的上腔。即,如圖1所示,系統液壓源50分為兩路,一路流入溢流閥的主閥進油口11,作用在主閥閥芯14的下側,另一路流經阻尼52後又分為三路,第一路流入比較器20,作用在比較器閥芯23上,第二路經先導閥進油口32流入先導閥30,並經先導閥控制閥口33流回先導閥油箱34,第三路經動態阻尼51流入主閥10上腔,作用在主閥閥芯14的上側。
在溢流閥入口壓力和流量發生變化時,通過比較器20的反饋,將流量或壓力的變化轉化為比較器閥芯23的位移,並通過先導閥彈簧31轉化為先導閥閥芯35的位移,從而改變先導閥控制閥口33開度,進而調整主閥閥芯14上腔的壓力,引起主閥閥口13的變動,從而使主閥10適應入口壓力或流量的波動。在此過程中,由於比例電磁鐵40輸出的電磁力恆定,因此通過所述的反饋過程,雖然先導閥控制閥口33和主閥閥口13的開度均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但是主閥閥芯14上下兩側的壓力基本保持不變,從而保證了溢流閥入口壓力的恆定,起到了穩壓的目的。
本發明中,比較器閥芯23採用滑錐閥結構,先導閥閥芯35採用滑閥結構,均具有很好的導向性,因此,在溢流閥入口壓力或流量發生波動時,比較器閥芯23和先導閥閥芯35均能穩定的隨之移動,且由於比較器彈簧24和先導閥彈簧31的存在,也使得比較器閥芯23和先導閥閥芯35不會與閥體產生機械碰撞,增加了系統的穩定性,降低了溢流閥發生嘯叫的概率。
以下對本發明在不同工作狀態的工作原理進行說明。
(1)卸荷工況:
當比例電磁鐵40不通電時,比例電磁鐵40無輸出力,此時比例先導閥30的先導閥閥芯35在先導閥彈簧31的作用下處於最右端,則先導閥控制閥口33處於全開狀態,先導閥控制閥口33與先導閥進油口32之間處於連通狀態;比較器20的比較器閥芯23在比較器彈簧24的作用下處於最左端,壓在比較器20的比較器20閥體上,將比較器閥口22堵死。系統液壓源50的油路分為兩路,一路直接與主閥10的主閥進油口11相連,作用在主閥閥芯14的下側,一路經阻尼52後又分為三路,一路與比較器20的比較器20進油口相通,一路與先導閥進油口32連通,一路經動態阻尼51進入主閥10的上腔,作用在主閥閥芯14的上側。此時,從系統液壓源50引入的液壓油經阻尼52流經先導閥進油口32和先導閥控制閥口33後流入先導閥油箱34,因此先導閥進油口32的壓力p3處於低壓狀態,壓力p3經動態阻尼51後的主閥10的上腔的壓力降低為p2,即p2<p3<<p1,p1為溢流閥入口的壓力。因此,主閥閥芯14的下側作用力遠大於上側作用力和彈簧的合力,主閥閥芯14處於最上端,主閥閥口13處於全開狀態,系統液壓源50經主閥閥口13回主閥油箱12。此時溢流閥處於卸荷狀態。
(2)正常溢流工況:
當按照系統要求輸出與要求壓力相適應的電流給比例電磁鐵40後,比例電磁鐵40通電並輸出與輸入電流相適應的電磁力推動先導閥閥芯35克服先導閥彈簧31向左運動,先導控制閥口的開口處於某一開口下,液壓油流過時會產生一定的壓力降。
系統液壓源50的一小部分液壓油經阻尼52、先導閥進油口32後進入先導閥30內,並經先導閥控制閥口33流入先導閥油箱34。由於先導閥控制閥口33處於非全開狀態,液壓油經過時會產生一定的壓降,因此壓力p3高於先導閥油箱34壓力,經動態阻尼51作用在主閥閥芯14的上側;當p1A1>p2A2+k16x16時,主閥閥芯14向上運動,打開主閥閥口13使其處於某一開口,此時系統液壓源50的液壓油經主閥閥口13溢流回主閥油箱12。此時溢流閥處於正常的溢流工況。
此時,k31x31=Fm,k31x31+k24x24=p3A3;即
由於比較電磁鐵40的電磁力Fm保持不變,而比較器彈簧24的壓縮變動量較小,因此比較器彈簧24的彈簧力變化較小,壓力p3基本保持不變。
主閥閥芯14上的力平衡方程為:p1A1=p2A2+k16x16=p3A2+k16x16,則
由於壓力p3基本不變,主閥彈簧15較軟,因此溢流閥的入口的壓力p1基本保持不變,因此實現了穩壓溢流。
其中,A1、A2、A3分別為主閥閥芯14下側、主閥閥芯14上側、比較器閥芯23的承受壓力的面積,k16、k24、k31分別為主閥彈簧16、比較器彈簧24、先導閥彈簧31的彈簧剛度,x16、x24、x31分別為主閥彈簧16、比較器彈簧24、先導閥彈簧31的壓縮量。
(3)入口壓力波動工況:
當溢流閥入口壓力即p1波動時,按一般性原則,假設壓力p1由於某種原因升高,此時壓力p3也隨之升高,從而推動比較器閥芯23向右運動,壓縮先導閥彈簧31,先導閥彈簧31同時推動先導閥閥芯35向右運動,使先導閥控制閥口33的開度變大,從而使液壓油流經先導閥控制閥口33的壓降減小,即壓力p3減小。因此比較器閥芯23向左運動,帶動先導閥閥芯35向左運動,使先導控制閥口開度減小,最終達到新的平衡。由於比例電磁鐵40的輸出力在此過程中保持不變,先導閥閥芯35處於力平衡狀態。
k31x31=Fm,k31x31+k24x24=p3A3;即
由於電磁力Fm不變,先導閥彈簧31的壓縮量x31基本不變,比較器彈簧24的壓縮量x24也基本不變,因此壓力p3基本保持不變,穩態時p2=p3,主閥閥芯14上的力平衡方程為:p1A1=p2A2+k16x16=p3A2+k16x16,
由於主閥彈簧15較軟,因此彈簧力變化不大,而壓力p3基本保持不變,即主閥進油口11的壓力p1基本保持不變,從而達到了穩定主閥進油口11的壓力的目的。
同理,當主閥進油口11的壓力減小時,本發明的溢流閥通過自身調整,仍能保證主閥進油口11壓力的恆定。
(4)系統流量波動工況:
當系統液壓源50提供的流量發生變動時,按一般性原則,假設流量由於某種原因增大,則流入主閥10的流量q1和流向先導油路的流量q2均增大;流量q2一部分流入比較器20,流量為q21和流入先導閥30的流量q22均增大。由於先導閥閥芯35和比較器閥芯23均具有慣性,因此在流入流量增大瞬間,閥芯保持不動,閥口開口面積不變,根據流經閥口的流量公式:q=CdAvΔpn,則閥口前後的壓差增大,即壓力p3增大。其中,q為經過閥口的流量,Cd為閥口流量係數,Av為閥口的截面積,Δp為閥口前後壓差,n是0.5~1之間的常數。
比較器閥芯23的受力平衡方程為:k31x31+k24x24=p3A3。
由於壓力p3增大,推動比較器閥芯23向右運動,比較器閥口22增大;同時,壓縮先導閥彈簧31和比較器彈簧24使其彈簧力增大。
在先導閥30的先導閥彈簧31的彈簧力作用下,先導閥閥芯35向右運動,先導閥控制閥口33的開度增大,液壓油流經先導閥進油口32的阻力減小,即壓力p3減小。經過上述調整過程,保證了壓力p3在流量變動過程中基本保持不變。
此時主閥閥芯14的受力平衡方程為:k31x31+k24x24=p3A3,
由於壓力p3基本保持不變,而主閥彈簧15很軟,其產生的彈簧力基本可以忽略,因此主閥進油口11的壓力p1基本保持不變,從而避免了一般溢流閥設定壓力隨著輸入流量的增大而增大的弊端。
(5)嘯叫消除
由於比較器閥芯23和先導閥閥芯35分別為滑錐閥結構和滑閥結構,具有良好的導向性,因此當主閥進油口11的壓力或流量發生波動時,比較器閥芯23和先導閥閥芯35在移動過程中不會產生偏振現象,能夠很好在閥體內移動,而不隨液體的流動而發生振動;且由於比較器閥芯23與閥體之間及與先導閥閥芯35之間具有比較器彈簧24和先導閥彈簧31,增加了比較器閥芯23和先導閥閥芯35的運動阻力,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穩定閥芯運動的作用;另外,由於比較器彈簧24和先導閥彈簧31的存在,當溢流閥由於較高的突變壓力而推動比較器閥芯23和先導閥閥芯35運動時,能夠避免比較器閥芯23和先導閥閥芯35與閥體的碰撞,降低機械振動和噪聲。從而避免了溢流閥發生嘯叫現象的概率,提高了溢流閥工作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也使得液壓系統的壓力穩定,無壓力脈動和噪聲汙染。
上述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本發明,而並非用作對本發明的限定。只要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變型等都將落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