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成型鼓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12:32:10
專利名稱:機械成型鼓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輪胎成型機上胎體反包滾壓加工的機械成型鼓,屬於 橡膠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在現有半鋼輪胎和全鋼載重輪胎的製造過程中,裝配在輪胎成型機的機械成型 鼓主要應用於內襯層和胎側膠的貼合和反包。
如公開以下方案內容的在先專利,專利號03102556.0,專利名稱為一種自動反 包滾壓機械成型鼓,其主要包括有反包滾臂彈性膠環、驅動反包滾活塞組件、氣缸 體套筒、有正、反螺紋的傳動軸、空心主傳動軸,在氣缸體套筒前端裝有扇形塊組 件,在驅動反包滾活塞組件後端對稱裝有反包滾臂組件,反包滾臂組件後部連結在 兩側對稱位置的氣缸體後端蓋處。
根據上述專利公開的方案內容,按照後附圖1概括地總結現有機械成型鼓的扇 形塊組件結構。當完成胎體帘布(51)貼合和鋼絲圈(52)定位時,通過驅動正反 螺紋傳動軸以使氣缸體套筒和扇形塊組件向中間移動至設定位置,然後再通過向扇 形塊氣缸體(53)內通入壓縮空氣以推動驅動活塞(54)移動、扇形塊連杆組(55) 推動扇形塊(56)上升,從而完成緊固和密封胎體的作業。
此時,反包滾臂的滾輪(57)與上升並鎖緊胎體的扇形塊(56)產生一定的高 度差。實際上,反包滾臂的滾輪(57)將按圖中箭頭所示的方向、沿胎側採取一種 迂迴式的上升軌跡。
在滾輪(57)上升到鋼絲圈(52)根部的過程中,滾輪(57)在胎側表面進行 滾壓,這一滾壓進程與反包進程方向相反,較易引進胎胚子口部位的內部產生氣泡、 以及引進胎側打折的現象,從而直接影響到該部位的胎體反包和胎胚成型後的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機械成型鼓,在於解決上述問題而在胎體鎖塊頂端設置一支 承反包滾輪的外延懸臂結構,從而改變現有反包杆的初始定位狀態,使得反包滾輪能夠在反包滾壓胎側之甜就能夠隨胎體鎖塊一起上升。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目的在於,保證反包滾輪初始定位於鎖塊頂端並隨同鎖塊一 起上升,使得反包滾輪能夠直接從根部開始滾壓,從而避免子口部位產生氣泡和胎 側打折現象,提高胎體反包和胎胚成型的加工質量。
為實現上述設計目的,所述的機械成型鼓具有以下主要結構
包括一中空柱狀主軸,在主軸內部設置一具有左、右旋對稱螺紋的滾軸絲槓, 沿所述主軸外圓周和垂直中心線對稱地套設有鎖塊組件和指型反包裝置;
指型反包裝置包括有氣缸滑動套、氣缸體和沿主軸外圓周均勻設置的數個指形 反包杆,反包杆的前端部設置有反包滾輪,反包杆的後端部軸設於氣缸體的後端, 滾軸絲槓通過銷軸和鍵連接在氣缸滑動套的後端;
所述的鎖塊組件包括設置在氣缸滑動套前端的鎖塊氣缸體,鎖塊氣缸體通過其 內部的活塞組和連杆組連接緊固胎體鎖塊組。
與現有技術的區別之處在於,在所述緊固胎體鎖塊組的頂端,設置有向反包杆 後端伸出的支承懸臂。
如上述方案特徵,反包滾輪初始定位於鎖塊頂端的支承懸臂上。當向鎖塊氣缸 體內通入壓縮空氣以推動緊固胎體鎖塊組上升的過程中,反包滾輪在支承懸臂的推 動作用下與緊固胎體鎖塊組一起上升,使得反包滾輪始終處於胎側的根部。
此時,指型反包裝置的氣缸體內部還未通入壓縮空氣,因此氣缸體並未沿氣缸 滑動套前移而拉動反包杆前移,反包滾輪的上升是為後續從胎側根部進行反包滾壓 做預備工作。
為進一歩改善對反包滾輪的支承和定位作用,可採取如下改進措施
在支承懸臂的上表面設置一圓弧形凹槽。通過將反包滾輪放置在圓弧形凹槽中, 以利於在完成胎側反包滾壓後,將反包滾輪迴收復位至鎖塊頂端的初始位置。
為保證反包滾輪與支承懸臂的相對靜止、避免反包滾輪在凹槽中發生側滑,所 述凹槽的剖面弧度大於90° 。
另外從製造工藝的可靠性出發,所述的支承懸臂與緊固胎體鎖塊組的頂端形成 一體式結構。
如上內容,所述機械成型鼓具有的優點是1、 能夠保證反包滾輪從鋼絲圈根部開始滾壓,從而避免在子口部位產生氣泡和胎側 打折現象,顯著地提高胎體反包和胎胚成型的加工質量。
2、 結構簡單易行、並不會明顯地提高機械成型鼓的製造成本。
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歩的說明
圖1是現有機械成型鼓的扇形塊組件結構示意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機械成型鼓的示意圖3是所述緊固胎體鎖塊組未上升之前的示意圖4是所述緊固胎體鎖塊組帶動反包滾輪一起上升到設定工位的示意圖。
如圖1所示,胎體帘布51,鋼絲圈52,扇形塊氣缸體53,驅動活塞54,扇形
塊連杆組55,扇形塊56,滾輪57。
如圖2至圖4所示,主軸l,法蘭盤IO,滾軸絲槓2,鎖塊組件3,鎖塊氣缸體
31,活塞組311,連杆組312,緊固胎體鎖塊組32,支承懸臂33,凹槽34,指型反
包裝置4,氣缸滑動套41,氣缸體42,反包杆43,反包滾輪431,以及胎體帘布44,
鋼絲圈45。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l,如圖2至圖4所示的機械成型鼓,通過端部的法蘭盤10安裝在成型 機箱的主傳動軸上。
機械成型鼓包括一個中空柱狀的、在其內部設置有左、右旋滾軸絲槓2的主軸1, 沿主軸1外圓周和垂直中心線對稱地套設有鎖塊組件3和指型反包裝置4。具體地,
所述的指型反包裝置4,包括有氣缸滑動套41、氣缸體42和沿主軸1外圓周均 勻設置的數個指形反包杆43。其中,反包杆43的前端部設置有反包滾輪431,反包 杆43的後端部軸設於氣缸體42的後端。
滾軸絲槓2通過銷軸和鍵連接在氣缸滑動套41的後端。
所述的鎖塊組件3包括設置在氣缸滑動套41前端的鎖塊氣缸體31,鎖塊氣缸體 31通過其內部的活塞組311和連杆組312連接緊固胎體鎖塊組32。
在緊固胎體鎖塊組32的頂端,設置有向反包杆43後端伸出的支承懸臂33。 支承懸臂33與緊固胎體鎖塊組32的頂端,通過一體衝壓成型工藝而加工成一體式結構。
在支承懸臂33的上表面設置一圓弧形凹槽34,凹槽34的剖面弧度約為120° 。 本實用新型的反包滾壓工藝過程如下
當完成胎體帘布44貼合和鋼絲圈45的定位後,驅動左、右旋滾軸絲槓2以帶 動氣缸滑動套41和緊固胎體鎖塊組32向中間移動至設定位置。
通過向鎖塊氣缸體31內部通入壓縮空氣,以推動活塞組311、連杆組312,將 緊固胎體鎖塊組32上升,從而完成緊固和密封胎體的作業。此時,反包滾輪431在 支承懸臂33的推動作用下與緊固胎體鎖塊組32 —起上升,使得反包滾輪431始終 處於胎側的根部。
由通氣管路向胎體內腔通入壓縮空氣使得胎體定型。
同時,由通氣管路將壓縮空氣通入氣缸體42的前端,使得整個氣缸體42沿氣 缸滑動套41向前移動,同時拉動反包杆43前移,使得端部的反包滾輪431沿胎側
上升並完成胎側的反包和滾壓作業。
當完成上述反包和滾壓操作後,再由通氣管路將壓縮空氣通入氣缸體42的後端 以使整個氣缸體42沿氣缸滑動套41後移,並拉動反包杆43後移並同時收緊至初始 位置,為下一個新的胎體帘布貼合做準備。此時,反包滾輪431仍然復位至緊固胎 體鎖塊組32頂端的圓弧形凹槽34中。
權利要求1、一種機械成型鼓,包括一中空柱狀主軸(1),在主軸(1)內部設置一具有左、右旋對稱螺紋的滾軸絲槓(2),沿所述主軸(1)外圓周和垂直中心線對稱地套設有鎖塊組件(3)和指型反包裝置(4);指型反包裝置(4)包括有氣缸滑動套(41)、氣缸體(42)和沿主軸(1)外圓周均勻設置的數個指形反包杆(43),反包杆(43)的前端部設置有反包滾輪(431),反包杆(43)的後端部軸設於氣缸體(42)的後端,滾軸絲槓(2)通過銷軸和鍵連接在氣缸滑動套(41)的後端;所述的鎖塊組件(3)包括設置在氣缸滑動套(41)前端的鎖塊氣缸體(31),鎖塊氣缸體(31)通過其內部的活塞組(311)和連杆組(312)連接緊固胎體鎖塊組(32),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緊固胎體鎖塊組(32)的頂端,設置有向反包杆(43)後端伸出的支承懸臂(33)。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械成型鼓,其特徵在於在支承懸臂(33)的上表 面設置一圓弧形凹槽(34)。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械成型鼓,其特徵在於所述凹槽(34)的剖面弧 度大於9(f 。
4、 根據權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機械成型鼓,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支承懸臂 (33)與緊固胎體鎖塊組(32)的頂端形成一體式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機械成型鼓,在胎體鎖塊頂端設置一支承反包滾輪的外延懸臂結構,從而改變現有反包杆的初始定位狀態,使得反包滾輪能夠在反包滾壓胎側之前就能夠隨胎體鎖塊一起上升。具體地,在緊固胎體鎖塊組的頂端設置有向反包杆後端伸出的支承懸臂。在支承懸臂的上表面設置一圓弧形凹槽。反包滾輪初始定位於鎖塊頂端的支承懸臂上。當向鎖塊氣缸體內通入壓縮空氣以推動緊固胎體鎖塊組上升的過程中,反包滾輪在支承懸臂的推動作用下與緊固胎體鎖塊組一起上升,使得反包滾輪始終處於胎側的根部。
文檔編號B29D30/24GK201385434SQ20092001993
公開日2010年1月20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1日 優先權日2009年4月1日
發明者明 劉, 李彥海, 勐 胡, 譚麗麗 申請人:青島高校軟控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