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製水平推拉窗的製作方法
2023-09-20 05:31:20 1
專利名稱:鋼製水平推拉窗的製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屬於建築五金技術領域:
,是一種鋼製水平推拉窗。
目前,建築工程中多採用開啟式的木窗和鋼窗,一般是平開或搖扇式,鋁合金水平推拉窗具有採光好、使用安全、美觀大方等優點,近幾年已開始使用,但由於鋁合金水平推拉窗造價較高,它採用軌道槽,在活動扇下端裝滾軸的結構,滾輪有方向性,按裝時必須與移動方向垂直,稍有偏差加上軸孔摩擦,移動時不太靈活,給使用帶來了不便,所以,鋁合金水平推拉窗的應用範圍受到了限制。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鋼製的水平推拉窗,改變鋁合金推拉窗滾軸,滾輪的結構,用鋼材代替鋁合金,使它具有使用安全、方便、造價低廉等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點在於,採用了鋼珠在軌道槽中滾動的結構。即在整個窗的上下端按裝軌道,窗框在軌道上往復移動,固定窗扇與上下軌道相連,在活動扇的四角各按裝一組滾珠,活動扇鑲在兩軌道之間,鋼珠在軌道上滾動,沒有方面性,安裝時稍有誤差,不影響使用,所以推拉靈活。整個窗的框架均採用鋼材製作,由於改變了窗材和窗的移動結構,所以整個窗的結構均做了全新的設計。下面對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做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窗面圖,圖中(1)是固定窗扇,用202型鋼焊接而成,(2)是活動窗扇,下軌道用202型鋼,鋼珠在軌道槽中的結構見圖2,(3)是活動窗扇連結處的剖面,某剖面圖見圖3,(4)是固定窗扇連接處的剖面,其剖面結構見圖4,(5)所指剖面見圖5,(6)是按裝鎖扣的位置,鎖扣的結構見圖6。
圖2是鋼珠(12)在軌道中的結構。圖中(7)是下軌道,鋼珠(12)在軌道槽(8)中移動,槽板(10)兩端彎曲,用以限定鋼珠組,墊片(11)用以調整軌道間隙,槽板(10)兩端有固定螺釘(9),鋼珠組之間填充泡沫塑料(13)。圖3是活動窗扇連結處的剖面圖,圖中(14)是上懸式紗窗,(15)是窗立檀,採用203型鋼,墊框(21)與窗立檀(15)之間用橡膠管(16)密封,用螺釘(17)固定,(18)是玻璃,(19)是下軌道,(20)是鎖扣。圖4是固定窗扇連結處的剖面圖,圖中(25)是邊框,(22)是上懸式紗窗扇,(23)是活動窗扇下軌道與固定扇間的密封材料,(24)是玻璃,(26)是下軌道,螺釘(27)用以固定橡膠密封管(28),(29)是密封條。圖5是軌道與固定扇焊接處剖面圖,圖中(30)是固定扇,(31)是活動扇,(32)是軌道槽,用202型鋼加焊一扁鋼而成,(33)是墊片,用以調整軌道之間的誤差,(34)是鋼珠槽,(35)是鋼珠在軌道上的位置,軌道(36)用202型鋼焊接,鋼片(37)密封軌道處的間隙。圖6是鎖扣的結構圖,圖中(38)是玻璃,(39)是活動扇邊框,用202型鋼,(40)是鎖柱,(41)是鎖扣扭,(42)是鎖扣板。
圖7是整個窗只有兩扇時,活動扇與邊檀接合處的剖面圖,圖中(44)是上懸式紗窗扇,螺釘(45)用以固定密封管(46),邊檀(47)用302型鋼製作,(48)是下軌道,(49)是活動扇邊框,一般用202型鋼。圖8是三扇窗時,活動扇與固定扇的邊框相接處的剖面圖,圖中(50)是活動扇邊框,用202型鋼,螺釘(53)固定密封管(51),固定扇邊框(52)採用209型鋼。由於本實用新型在製作時考慮到就地取材的方便,所以上述各種結構均採用現行鋼窗形材,今後可根據本鋼窗的具體結構軋制新的、適用的型材,以便能節省大量鋼材,並減少製作工序,窗的質量也將隨之提高。
由於本實用新型採用了在窗扇上下端安裝鋼珠組的結構,所以移動靈活,推拉時輕便,用鋼材代替鋁合金,使窗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本窗採用了封密裝置,提高了窗的密封性。本鋼窗在實際應用中,具有採光好,使用安全、方便,美觀大方,造價低廉,製造簡單等優點,它適合居民住宅、旅館、飯店、辦公樓等各式建築使用,一般鋼窗廠均可生產。
權利要求
1.一種鋼製水平推拉窗,它有軌道,窗框在軌道上往復移動。其特徵在於,窗的框架用鋼材製作,在活動窗扇的四角各裝一組鋼珠(12)。
2.按照權利要求
1的鋼製水平推拉窗,其特徵在於,活動窗扇用鎖扣(6)聯結。
3.按照權利要求
2的鋼製水平推拉窗,其特徵在於,所述鎖扣(6)由鎖柱(40)、鎖扣扭(41)和鎖扣板(42)等件組成。
4.按照權利要求
1的鋼製水平推拉窗,其特徵在於,在鋼珠組一側安裝槽板(10)和墊片(11)。
5.按照權利要利1的鋼製水平推拉窗,其特徵在於,各種邊框連結處安裝密封材料。
專利摘要
一種鋼製水平推拉窗。它有軌道,窗框在軌道上可往復移動,整個窗框均用鋼材製作,在活動窗扇的四角各裝一組鋼珠,推拉時輕便。本窗的成本比鋁合金推拉窗約低40%。本窗具有採光好,使用方便、安全,美觀大方,製造簡單等優點,適合居民住宅、旅館飯店、辦公樓等各式建築使用。
文檔編號E06B3/32GK86209247SQ86209247
公開日1987年9月23日 申請日期1986年11月12日
發明者丁效山 申請人:丁效山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