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採集網紋藤壺成熟個體的簡易方法
2023-09-20 00:57:15 2
一種採集網紋藤壺成熟個體的簡易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採集網紋藤壺成熟個體的簡易方法。它是將漂浮裝置與錨碇裝置通過第一纜繩連接,在漂浮裝置上懸掛藤壺採集裝置,所述的藤壺採集裝置包括第二纜繩和若干個由聚乙烯繩密集纏繞球體而構成的採集球體,所述的第二纜繩一端綁定於漂浮裝置上,中間部位系有若干個採集球體,末端連有吊墜,然後將上述裝置放入海中讓網紋藤壺附著,經過一段時間後將採集球體取下回收,解開並拉直採集球體上的聚乙烯繩,附著的網紋藤壺即可被剝離脫落,從而採集到網紋藤壺成體。本發明的採集網紋藤壺成熟個體的簡易方法能夠方便快捷的大量採集藤壺成熟個體,並且本發明的方法實施簡便,其所用的材料都是結構簡單、價格低廉的常用器材。
【專利說明】一種採集網紋藤壺成熟個體的簡易方法
【技術領域】
:
[0001]本發明屬於生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採集網紋藤壺成熟個體的簡易方法。
【背景技術】
:
[0002]海洋汙損生物的危害在於增大船舶阻力,降低航速,增加燃料消耗;阻塞給排水管道,改變海洋腐蝕過程和速度;增大海洋結構物動力載荷效應,影響養殖設施內外水體交換;並可能導致海洋儀器設備的轉動機件失靈,妨礙水下保養和維修等工作的進行。
[0003]藤壺屬於甲殼動物亞門蔓足綱圍胸目,多生活在潮間帶及潮下帶,常成群附著於海岸巖石、堤壩碼頭、艦船浮標、海水管道、平臺設施、養殖器材及海洋動植物上,不僅是沿海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汙損生物防除的重點關注對象。
[0004]網紋藤壺(Balanus reticulatus)廣泛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區,是底棲生物群落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是最為典型和重要的硬性汙損生物種類,是開展海洋汙損生物防除測試研究的代表性物種,也是進行海洋生態毒理研究的觀察對象。
[0005]藤壺生活史由浮遊和固著生活2個階段組成,其中浮遊階段包括6期無節幼蟲和I期金星幼蟲。為獲得具有附著能力的金星幼蟲開展抗附著試驗及其他相關研究,採集藤壺成熟個體以進行幼蟲培養是所有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0006]解剖成熟藤壺新鮮樣品,摘取成熟卵塊,進行藤壺幼蟲孵化和培養是研究過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該方法可免除室內培養藤壺成體所需的儀器設備和費用,具有操作簡便、可靠性高、易於判斷等優點,能讓工作人員及時了解卵塊成熟狀況及孵化的幼蟲質量,迅速做出下一步決定。因此,採集大量的網紋藤壺成熟個體可確保獲得足夠成熟卵塊,為藤壺幼蟲培養和抗附著試驗提供保障。
【發明內容】
:
[0007]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方便快捷、能大量採集網紋藤壺成熟個體的簡易方法,該方法有利於以網紋藤壺為對象的抗汙損試驗的開展。
[0008]本發明的採集網紋藤壺成熟個體的簡易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將漂浮裝置與錨碇裝置通過第一纜繩連接,在漂浮裝置上懸掛藤壺採集裝置,所述的藤壺採集裝置包括第二纜繩和若干個由聚乙烯繩密集纏繞球體而構成的採集球體,所述的第二纜繩一端綁定於漂浮裝置上,中間部位系有若干個採集球體,末端連有吊墜,然後將上述裝置放入海中讓網紋藤壺附著,經過一段時間後將採集球體取下回收,解開並拉直採集球體上的聚乙烯繩,附著的網紋藤壺即可被剝離脫落,從而十分方便地採集到網紋藤壺成體。
[0009]所述的漂浮裝置優選由第三纜繩連接若干個塑料浮球組成。
[0010]所述的錨碇裝置優選為沉塊。
[0011]所述的漂浮裝置的塑料浮球的直徑為30cm,第三纜繩的直徑為2.5cm,塑料浮球之間的第三纜繩長度為4m;所述的第二纜繩為長lm、直徑0.5cm的聚乙烯繩,所述的由聚乙烯繩密集纏繞的球體,其為直徑1cm的塑料球,纏繞球體的聚乙烯繩直徑為0.5cm,吊墜重Ikg,採集球體之間的間隔為25cm。
[0012]本發明採用聚乙烯繩密集纏繞球體構成採集球體,利用採集球體去採集網紋藤壺。本發明人發現,網紋藤壺的附著具有邊角效應特點,即喜歡在物體表面的邊角部位附著,因此聚乙烯繩密集排列的表面,繩索之間形成許多邊角,非常有利於網紋藤壺的附著。網紋藤壺附著後,收集採集球體,解下聚乙烯繩,由於藤壺在這種密集排列繩索上附著的時候,一般是一個個體附著面積至少在兩根聚乙烯繩上,以及聚乙烯繩具有一定伸縮性,因此解開和拉直聚乙烯繩的過程中,附著在其上的網紋藤壺就會剝離脫落,並且不會損壞藤壺外殼和底盤,從而得到完好無損的網紋藤壺成熟個體。而用石塊採集網紋藤壺時,藤壺的附著就很牢固且不容易取下。
[0013]因此,本發明的採集網紋藤壺成熟個體的簡易方法能夠方便快捷的大量採集網紋藤壺成熟個體,並且本發明的方法實施簡便,其所用的材料都是結構簡單、價格低廉的常用器材。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
[0014]圖1是本發明在海中的布設示意圖;
[0015]其中1、塑料浮球;2、沉塊;3、第一纜繩;4、第三纜繩;5、採集球體;6、第二纜繩;
7、吊墜。
【具體實施方式】
:
[0016]以下實施例是對本發明的進一步說明,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
[0017]實施例1:
[0018]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採集網紋藤壺成熟個體的簡易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2個(或多個)直徑為30cm的塑料浮球I用直徑為2.5cm的第三纜繩4連接作為漂浮裝置(塑料浮球之間的間距為4m),第三纜繩4的一端與第一纜繩3相連,第一纜繩3的另外一端與沉塊2相連(當然也可以在第三纜繩4的兩端分別與一根第一纜繩3相連,每根第一纜繩3的另外一端分別與一個沉塊2相連)。在兩個塑料浮球中間的第三纜繩4上懸掛2個藤壺採集裝置,每個藤壺採集裝置包括第二纜繩6和2個由聚乙烯繩密集纏繞塑料球而構成的採集球體5 ;第二纜繩一端綁定於第三纜繩上,然後再順序連有2個採集球體,末端連有吊墜7,所述的第二纜繩為長lm、直徑0.5cm的聚乙烯繩,所述的由聚乙烯繩密集纏繞的塑料球,其為直徑1cm的塑料球,纏繞球體的聚乙烯繩直徑為0.5cm,吊墜重1kg,採集球體之間的間隔為25cm。然後將上述裝置放入海中進行網紋藤壺的採集,網紋藤壺附著在採集球體的表面後,將採集球體取下,解下採集球體上的聚乙烯繩並將其拉直,附著的網紋藤壺就會被剝離脫落,從而方便地採集到大量的網紋藤壺成體。
[0019]按照上述方法在廣東深圳大亞灣淺海養殖區進行實海測試,浸海2個月後,觀察網紋藤壺附著狀況,回收採集球體,採集藤壺成熟個體並計算其附著密度。
[0020]同時另以第二纜繩不懸掛任何物體(除了末端系有吊墜),以及用10CmX20Cm的塑料板取代由聚乙烯繩密集纏繞塑料球而構成的採集球體作為對比。
[0021]調查結果顯示,聚乙烯繩密集纏繞的採集球體上附著的網紋藤壺密度約為6300個/m2,而作為對照的單根第二纜繩上僅有零星網紋藤壺附著,塑料板上網紋藤壺密度約為2750個/m2。另外,與單根聚乙烯繩和塑料板相比,網紋藤壺更容易從採集球體上剝離。由此可見,利用聚乙烯繩密集纏繞的採集球體採集網紋藤壺成熟個體的方法簡便可行。
【權利要求】
1.一種採集網紋藤壺成熟個體的簡易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將漂浮裝置與錨碇裝置通過第一纜繩連接,在漂浮裝置上懸掛藤壺採集裝置,所述的藤壺採集裝置包括第二纜繩和若干個由聚乙烯繩密集纏繞球體而構成的採集球體,所述的第二纜繩一端綁定於漂浮裝置上,中間部位系有若干個採集球體,末端連有吊墜,然後將上述裝置放入海中讓網紋藤壺附著,經過一段時間後將採集球體取下回收,解開並拉直採集球體上的聚乙烯繩,附著的網紋藤壺即可剝離脫落,從而採集到網紋藤壺成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簡易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漂浮裝置由第三纜繩連接若干個塑料浮球組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簡易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錨碇裝置為沉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簡易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漂浮裝置的塑料浮球的直徑為30cm,第三纜繩的直徑為2.5cm,塑料浮球之間的第三纜繩長度為4m ;所述的第二纜繩為長lm、直徑0.5cm的聚乙烯繩,所述的由聚乙烯繩密集纏繞的球體,其為直徑1cm的塑料球,纏繞球體的聚乙烯繩直徑為0.5cm,吊墜重1kg,採集球體之間的間隔為25cm。
【文檔編號】A01K80/00GK104396898SQ201410612385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4日
【發明者】曹文浩, 張慧, 李靜, 黃立, 嚴濤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