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野心:讓你賣一個腎還要你的DNA
2023-09-20 00:48:39
貪得無厭的蘋果,在巧取豪奪了無數人的腎之後,突然想到缺腎的人可能形成一個巨大的醫療市場,於是開始打起了基因採集的主意。
據 MTR 報導,內部人士透露蘋果將發布一些基於 ResearchKit 的應用,這些應用能通過手機上的傳感器以及問卷向用戶搜集數據,並整合到 ResearchKit 平臺上。蘋果將開始挑選上述應用的用戶,為他們提供基因測序的機會。
為什麼?蘋果當然沒打算從全人類中挖掘 X-戰警。只是在缺乏第一手數據時,ResearchKit 就好比午夜電臺的劉主任——不靠譜。故蘋果打算借力學術界合作夥伴共同將 DNA 信息整合到 ResearchKit 上去。
一向謹小慎微,認真做好保護措施的黃姓編輯無奈,只好領著姑娘去醫院做進一步的確認檢查。到了醫院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雖然黃編帶女友去的是市區最好的醫院,但是該科室還是聚集了不少的準媽媽。因為有著共同話題,這些準媽媽們七嘴八舌地討論開了,什麼產前檢查啊,唐氏綜合症啊,地中海貧血啊。因為職業敏感,在等待區無聊中的黃編漸漸被這些話題吸引。
一如黃姓編輯的產科門診見聞,人們迫切需要基因科學來對付一些麻煩的疾病,科學家和藥廠也希望基因藥物儘快市場化。阻礙供需雙方握爪的,只是測序的費用。改變費用的事早已有人在做了,蘋果要做的是準備布局迎接即將出現的大量 DNA 信息。
23andMe 是一家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基因檢測公司,擁有 90 萬人的基因信息,而這一採集過程花了公司九年的時間。今天,在 23andMe 上進行基因測序僅需 99 美元 (人民幣 614 元)。隨著基因數據應用方向逐漸明朗、技術逐漸成熟、成本逐漸降低,將來的基因數據採集不會像先行者那麼困難。
加速增長的醫療信息也會帶來新的問題。劉姓編輯去年的一篇文章也指出,醫療數據安全將成為醫院必將面對的挑戰。
今年八月,Websense 研究人員報告稱,之前的十個月裡,醫院遭受的網絡攻擊增長了 600%,這是一個非常顯著的信號,預示著在 2015 年,醫療保健相關機構的數據信息安全正面臨這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醫院各自為陣,或者分成多個小集團的情況下,醫療信息的安全性自然難以保障,好比容易折斷的一根筷子。共同平臺的建立將讓醫院轉變為醫療數據的流通渠道,而不是存儲終端。科技公司管理下的通用平臺自然能讓安全性鳥槍換炮。
數據,以及基於數據的分析,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理論依據。同時,獲取數據也是一個勞民傷財的活,花重金僱傭調查機構,機構派出大量人員進行數據搜集,再篩選有效數據,最後進行分析。然而這種費錢費時費力的研究方式將要成為歷史,新的歷史將由智能醫療擔綱主演。
現在,每個人都能為尖端醫療研究出一份力。最棘手的問題,就是調查者的分布。通過智能設備採集醫療信息,意味著參與者必須擁有智能設備。而智能設備的使用者的人口學分布並不均勻,因此在某種程度上這種信息採集渠道可能導致樣本偏見,因為「智能設備用戶屬性」已經對參與者做了預篩選。
ResearchKit 用眾包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數據的採集成本,機制設定下,參與者多是主動參與,因此「無效問卷」的比例也會大大降低。隨著智能設備的普及以及參與者的增加,數據採集成本將會降低原來的幾十分之一甚至幾百分之一。加上數據本身就是數位化的,又省去了從紙質問卷的重錄入成本。
MTR 文章中還提到,加州大學準備進行一項研究,希望通過孕婦的基因信息和手機採集的健康數據來研究導致早產的因素。黃姓編輯喜上眉梢:「第二胎可以用上這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