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氡析出率測試艙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20:00:50 2
專利名稱:土壤氡析出率測試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土壤氡析出率測試艙,它屬於土壤氡氣防治研究中的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均認為空氣中的氡是造成人類癌症的原因之一,是造成肺癌的第二位原因。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氡歸為I類致癌因素。目前,氡的防治問題已經得到歐美國家和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瑞典政府在調查全國土壤氡濃度分布後,做出規定高於5萬Bq/m3的地區為"高危險地區",要求在建設住宅房屋時,要儘可能避開"高危險地區",如果必須在"高危險地區"建設住宅房屋時,必須採取防氡降氡工程措施,例如,加厚加固混凝土地基、地基下採取通風結構等。中國國家標準《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汙染控制規範》、《室內空氣品質標準》均將氡列為室內控制的汙染物之一,凡氡濃度超標的房屋不允許交付使用。
目前的防氡降氡工程技術研究採取的主要方法是1)對既有建築室內環境進行
測試,然後對室內空氣中氡超標的建築採取塗刷防氡塗料、增加新風量等措施降氡。2)對新
建建築採取加厚混凝土地基、提高地下室防水等級、首層架空樓板等防氡措施。待新建建築
竣工時,進行室內空氣檢測,如果空氣中氡仍然超標,則按方法1)進行降氡處理。
上述防氡降氡的研究方法處在以下缺點1)無法定量計算各種防氡措施的效果,
即無法在設計時預測建築物未來的室內空氣中的氡含量。為避免無限地增加成本,只能"適
量地"增厚建築的底板或地下室外牆或"適量地"提高防水等級。最終效果要等建築完成後
才能實測;2)檢測工作量大,檢測結果受氣候和環境的影響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為研究建築物防氡、降氡提供準確的檢測數據的土壤氡析出率測試艙。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種土壤氡析出率測試艙,其特徵在於它包括艙蓋和艙體,在所述的艙蓋和艙體
之間設置有夾緊裝置,在所述的艙體內裝有高氡土壤;在所述的高氡土壤中埋設有多個氡
取樣盒;在所述的高氡土壤上覆蓋有混凝土地面模型構件和混凝土建築模型構件,在所述
混凝土地面模型構件和混凝土建築模型構件與艙蓋之間留有空間,構成一個氣室,在所述
的艙體的氣室位置的艙壁上設有多個進出氣嘴;所述的每個氡取樣盒通過氡氣取樣管路連
接在分布於艙體壁上的進出氣嘴上。 所述的艙體為 一個平底的圓柱形罐體。 所述的圓柱形罐體的艙體其直徑為2 3. 5米,其高度為1. 8 2. 8米。 在所述的艙體的上口設有淺槽,在所述的淺槽中鑲嵌有密封膠圈。 所述的氡取樣盒包括一個桶形盒體、設置在桶形盒體壁上的多個氣孔和設置在桶
形盒體壁上用於與氡氣取樣管路連接的連接管。
所述的多個氡取樣盒分別設置在多個高度的高氡土壤的土壤層中,每個土壤層面分布多個氡取樣盒上。 所述的氡取樣盒為九個,分別設置在三個高度的高氡土壤的土壤層中,每層分布三個氡取樣盒。 在所述的氡取樣盒的外表面裹縛一層土工布。
在所述的艙體的內壁表面設有高分子防水塗料層。
在所述的艙蓋的上表面中部設有吊裝搬運用的金屬吊環。 本發明相當於將大地和建築物搬進室內進行研究,可模擬測試多種環境情況下建築模型室內氡濃度,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為降低防氡成本、提高防氡效果,並在具體建築工程設計之初就可預知防氡效果提供了可能性。
附圖1為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圖1的A-A部位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氡取樣盒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圖2和圖3,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 在本實施例中,本發明它包括艙蓋1、艙體2,在所述的艙蓋1和艙體2之間設置有夾緊裝置3,在所述的艙體2內裝有高氡土壤4,在所述的高氡土壤4中埋設有多個氡取樣盒7,在所述的高氡土壤4上覆蓋有混凝土地面模型構件5和混凝土建築模型構件6 ;在所述混凝土地面模型構件5和混凝土建築模型構件6與艙蓋1之間留有空間,構成一個氣室23,在所述的艙體2的氣室位置的艙壁上設有多個進出氣嘴24 ;所述的每個氡取樣盒7通過一根氡氣取樣管路8連接在分布於艙體壁上的多個進出氣嘴9上。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艙體2的為一個平底的圓柱形罐體,且在所述的艙體2的內壁表面設有防水塗料層。所述的艙體的大小可以根據檢測的需要進行設計。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圓柱形罐體的艙體2其直徑為2. 0米,其高度1. 8米。艙蓋1採用有機玻璃製作,艙蓋1的下表面應平整光滑,以便於密封。可在其上表面中部設有吊裝搬運用的金屬吊環12。
為了保證本發明的艙體內的密封效果,在所述的艙體的上口設有淺槽22,在所述的淺槽22中鑲嵌有密封膠圈21。 所述的氡取樣盒7包括一個桶形盒體71、設置在桶形盒體壁上的多個氣孔和設置在桶形盒體壁上用於與氡氣取樣管路8連接的連接管7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其桶形盒體壁上有均勻開孔的透氣孔72。為了取得多點的檢測數據,需要設置多個氡取樣盒7,且所述的多個氡取樣盒7需要分別設置不同高度的高氡土壤的土壤層中。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氡取樣盒7為九個,分別設置在三個高度的高氡土壤的土壤層中,每個層面上部分有三個氡取樣盒。其三個高度的高氡土壤的土壤層分別位於距離艙體2底部200mm、700mm和1200mm處。為了防止土壤通過透氣孔72進入氡取樣盒內,在所述的氡取樣盒7的外表面裹縛一層土工布。當被研究的混凝土建築模型構件帶有模擬"地下室"時,可以將最上面一個
4層面的氡取樣盒拆除一個,保留兩個氡取樣盒即可。 在艙體內的高氡土壤的上面安裝混凝土地面模型構件5和混凝土建築模型構件6。在本發明中,所述的高氡土壤是指氡濃度較高的土壤。混凝土地面模型構件5和混凝土建築模型構件6的所有拼裝縫均需採用矽酮密封膠封閉。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 1)採用流氣式測氡方式,例如選擇RAD7測氡儀(可連續運行10天以上)。通過安裝在被測對象壁上的一對進出氣嘴,可對被測對象進行新風量的控制。測試可在不同新風量的狀態下進行。 2)當高氡土填充完畢後,蓋好透明艙蓋。通過對所在房間溫度的控制,可模擬檢測不同季節測試艙上部空氣腔中的氡濃度。由此推算出不同季節條件下,土壤中氡的析出率。
3)在土壤上面鋪設混凝土地面模型構件5。可模擬測試封閉硬質地面情況下氡的析出率。 4)在土壤上搭建混凝土建築模型構件6。將建築模型的周圍的土壤封閉或綠化或鋪設透水磚等。可模擬測試多種環境情況下建築模型室內氡濃度。 5)埋設在土壤中的取樣盒用於檢測土壤氡濃度的變化。土壤氡的檢測方法採用FD3017 土壤氡測試儀進行。
實施例2 :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艙體2其直徑為3. 5米,其艙體高度2. 8米。在本實施例中
所述的氡取樣盒為15個,分別設置在5個高度的高氡土壤的土壤層中。其五個高度的高氡
土壤的土壤層分別位於距離艙體2底部200mm、700mm、 1200mm、 1700mm和2200mm處,每個不
同高度的土壤層面分布三個氡取樣盒。 本實施例的其他部分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
權利要求
一種土壤氡析出率測試艙,其特徵在於它包括艙蓋(1)和艙體(2),在所述的艙蓋(1)和艙體(2)之間設置有夾緊裝置(3),在所述的艙體(2)內裝有高氡土壤(4);在所述的高氡土壤(4)中埋設有多個氡取樣盒(7);在所述的高氡土壤(4)上覆蓋有混凝土地面模型構件(5)和混凝土建築模型構件(6),在所述混凝土地面模型構件(5)和混凝土建築模型構件(6)與艙蓋(1)之間留有空間,構成一個氣室(23),在所述的艙體(2)的氣室位置的艙壁上設有多個進出氣嘴(24);所述的每個氡取樣盒(7)通過氡氣取樣管路(8)連接在分布於艙體壁上的進出氣嘴(9)上。
2. 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土壤氡析出率測試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艙體(2)為一個平底的圓柱形罐體。
3. 如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土壤氡析出率測試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圓柱形罐體的艙體(2) 其直徑為2 3. 5米,其高度為1. 8 2. 8米。
4. 如權利要求1或2或3中所述的土壤氡析出率測試艙,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艙體的上口設有淺槽(22),在所述的淺槽(22)中鑲嵌有密封膠圈(21)。
5. 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土壤氡析出率測試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氡取樣盒(7)包括一個桶形盒體(71)、設置在桶形盒體壁上的多個氣孔(72)和設置在桶形盒體壁上用於與氡氣取樣管路(8)連接的連接管(73)。
6. 如權利要求1或5中所述的土壤氡析出率測試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多個氡取樣盒(7)分別設置在多個高度的高氡土壤的土壤層中,每個土壤層面分布多個氡取樣盒上。
7. 如權利要求6中所述的土壤氡析出率測試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氡取樣盒(7)為九個,分別設置在三個高度的高氡土壤的土壤層中,每層分布三個氡取樣盒。
8. 如權利要求5中所述的土壤氡析出率測試艙,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氡取樣盒(7)的外表面裹縛一層土工布。
9. 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土壤氡析出率測試艙,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艙體(2)的內壁表面設有高分子防水塗料層。
10. 如權利要求l中所述的土壤氡析出率測試艙,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艙蓋(1)的上表面中部設有吊裝搬運用的金屬吊環(12)。
全文摘要
一種土壤氡析出率測試艙,它屬於土壤氡氣防治研究中的檢測裝置,其特徵在於它包括艙蓋和艙體,在艙蓋和艙體之間設置有夾緊裝置,在艙體內裝有高氡土壤,在所述的高氡土壤中埋設有多個氡取樣盒,在高氡土壤上覆蓋有混凝土地面模型構件和混凝土建築模型構件,在混凝土地面模型構件和混凝土建築模型構件與艙蓋之間留有空間,構成一個氣室,在艙體的氣室位置的艙壁上設有多個進出氣嘴;每個氡取樣盒通過氡氣取樣管路連接在分布於艙體壁上的多個進出氣嘴上。本發明相當於將大地和建築物搬進室內進行研究,可模擬測試多種環境情況下建築模型室內氡濃度,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降低了防氡成本、提高了防氡效果。
文檔編號G01N1/22GK101769834SQ20091023893
公開日2010年7月7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30日
發明者張陽, 王喜元, 符適, 羅剛, 陳澤廣 申請人:深圳市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