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氣耗壓縮空氣吸附乾燥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9-11 17:33:40
專利名稱:零氣耗壓縮空氣吸附乾燥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壓縮空氣淨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壓縮空氣吸附乾燥設備。
背景技術:
壓縮空氣吸附乾燥設備,按再生氣體溫度可分為無熱再生、微熱再生、有熱再生。鼓風加熱再生是有熱再生的一種。目前市場上 壓縮空氣吸附乾燥設備如圖1,主要部件為壓縮空氣入口 30,壓縮空氣出口 31,A吸附塔26,B吸附塔27,A塔進氣閥1,B塔進氣閥2,A塔放空閥3,B塔放空閥4,A塔減壓調節閥5,B塔減壓調節閥6,A塔減壓閥7,B塔減壓閥8,A塔出氣閥9,B塔出氣閥10,A塔再生閥11,B塔再生閥12,吹冷加壓調節閥13,吹冷加壓閥14,節流孔板15,消聲器16,吸氣過濾器17,鼓風機18,電加熱器19,止回閥20。壓縮空氣入口 30同時與A塔進氣閥I和B塔進氣閥2連接,A塔進氣閥I另一端與A吸附塔26的入口連接,B塔進氣閥2另一端與B吸附塔27的入口連接。壓縮空氣出口 31同時與A塔出氣閥9和B塔出氣閥10連接,A塔出氣閥9另一端與A吸附塔26的出口連接,B塔出氣閥10的另一端與B吸附塔27的出口連接。A塔放空閥3與A吸附塔26的入口連接,B塔放空閥4與B吸附塔27的入口連接。消聲器16分別與A塔減壓閥7和B塔減壓閥8連接。A塔減壓閥7另一端經過A塔減壓調節閥5與A吸附塔26的入口連接,B塔減壓閥8的另一端通過B塔減壓調節閥6與B吸附塔27的入口連接。吸氣過濾器17、鼓風機18,電加熱器19和止回閥20依次連接,止回閥20另一端分別與A塔再生閥11,B塔再生閥12連接。壓縮空氣出口 31、吹冷加壓調節閥13,吹冷加壓閥14,節流孔板15依次連接,節流孔板15另一端分別與A塔再生閥11,B塔再生閥12連接。A塔再生閥11另一端與A吸附塔26的出口連接。B塔再生閥12另一端與B吸附塔27的出口連接。以上所有連接都是通氣連接。工作原理如下(A吸附塔26以下簡稱A塔,B吸附塔27以下簡稱B塔)第一步A塔吸附,B塔減壓,吹冷加壓閥14關,A塔進出氣閥1、9開,B塔進出氣閥2、10關,B塔減壓閥8開,將B塔壓力減至大氣壓力,時間約5分鐘。第二步A塔吸附,B塔熱再生,B塔放空閥4開,B塔再生閥12開,鼓風機18,電加熱器19同時工作,將從大氣中抽去的空氣加熱至180°C進吸附塔B加熱乾燥吸附材料,達到去水、除溼目的,為B塔乾燥壓縮空氣作準備,時間約2. 5小時。第三步A塔吸附,B塔吹冷;關閉鼓風機18,電加熱器19 ;打開吹冷加壓閥14,由於止回閥20的作用,從出口空氣引回的部分壓縮空氣只能從B塔再生閥12進入B塔,吹冷塔體及吸附材料,從而達到冷卻塔體及吸附材料的作用。時間約I小時25分鐘,吹冷氣量佔總氣量的3-5%。[0017]第四步A塔吸附,B塔加壓,關閉B塔減壓閥8及B塔放空閥4,將B塔壓力升至在線壓力(即與A塔壓力相同),為B塔吸附,A塔再生作切換的準備工作。時間約5分鐘。第五步B塔吸附,A塔減壓,吹冷加壓閥14關,B塔進出氣閥2、10開,A塔進出氣閥1、9關,A塔減壓閥7開,將A塔壓力減至大氣壓力;如此往復,周而復始達到連續乾燥壓縮空氣的目的。整個周期約8小時。該設備在使用中仍要耗氣3飛%,用於吸附塔體的冷卻。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消耗壓縮氣體,又能達到生產要求的吸附式壓縮空氣乾燥設備。本實用新型採取的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零氣耗壓縮空氣吸附乾燥設備,壓縮空氣入口 30同時與A塔進氣閥I和B塔進氣閥2連接,A塔進氣閥I另一端與A吸附塔26的入口連接,B塔進氣閥2另一端與B吸附塔27的入口連接。壓縮空氣出口 31同時與A塔出氣閥9和B塔出氣閥10連接,A塔出氣閥9另一端與A吸附塔26的出口連接,B塔出氣閥10的另一端與B吸附塔27的出口連接。A塔放空閥3與A吸附塔26的入口連接,B塔放空閥4與B吸附塔27的入口連接。消聲器16分別與A塔減壓閥7和B塔減壓閥8連接。A塔減壓閥7另一端經過A塔減壓調節閥5與A吸附塔26的入口連接,B塔減壓閥8的另一端通過B塔減壓調節閥6與B吸附塔27的入口連接。吸氣過濾器17、鼓風機18,電加熱器19和止回閥20依次連接,止回閥20另一端分別與A塔再生閥11,B塔再生閥12連接。壓縮空氣出口 31、吹冷加壓調節閥13,吹冷加壓閥14,節流孔板15依次連接,節流孔板15另一端分別與A塔再生閥11,B塔再生閥12連接。A塔再生閥11另一端與A吸附塔26的出口連接。B塔再生閥12另一端與B吸附塔27的出口連接。還包括集中放空閥23、循環冷卻閥22和空氣冷卻器21, 集中放空閥23分別與A塔放空閥3和B塔放空閥4連接。吸氣過濾器17的出口與空氣冷卻器21連接,空氣冷卻器21另一端與循環冷卻閥22連接,循環冷卻閥22另一端分別與A塔放空閥3和B塔放空閥4連接。以上所有連接都是通氣連接。本實用新型在現有的吸附式壓縮空氣乾燥設備基礎上,將A塔放空閥3、B塔放空閥4連接,增加一個集中放空閥23,增加一個再生吹冷閥22,增加一個冷卻器21。這樣可形成一個內部循環風冷卻系統,冷卻塔體溫度達到吹冷降溫的要求,又不需要消耗壓縮氣體,達到零氣耗的目的。
圖I是市場上的鼓風加熱壓縮空氣吸附乾燥設備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零氣耗壓縮空氣吸附乾燥設備結構示意圖。[0037]圖中,A塔進氣閥1,B塔進氣閥2,A塔放空閥3,B塔放空閥4,A塔減壓調節閥5,B塔減壓調節閥6,A塔減壓閥7,B塔減壓閥8,A塔出氣閥9,B塔出氣閥10,A塔再生閥11,B塔再生閥12,13吹冷加壓調節閥,14吹冷加壓閥,15節流孔板,16消聲器,17吸氣過濾器,18鼓風機,19電加熱器,20止回閥,21冷卻器,22再生吹冷閥,23集中放空閥,壓縮空氣入口 30,壓縮空氣出口 31。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典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2,圖面上A吸附塔26和B吸附塔27入口均在下側,出口均在上側。一種零氣耗壓縮空氣吸附乾燥設備,壓縮空氣入口 30同時與A塔進氣閥I和B塔進氣閥2連接,A塔進氣閥I另一端與A吸附塔26的入口連接,B塔進氣閥2另一端與B吸附塔27的入口連接。壓縮空氣出口 31同時與A塔出氣閥9和B塔出氣閥10連接,A塔出氣閥9另一端與A吸附塔26的出口連接,B塔出氣閥10的另一端與B吸附塔27的出口連接。A塔放空閥3與A吸附塔26的入口連接,B塔放空閥4與B吸附塔27的入口連接。消聲器16分別與A塔減壓閥7和B塔減壓閥8連接。A塔減壓閥7另一端經過A塔減壓調節閥5與A吸附塔26的入口連接,B塔減壓閥8的另一端通過B塔減壓調節閥6與B吸附塔27的入口連接。吸氣過濾器17、鼓風機18,電加熱器19和止回閥20依次連接,止回閥20另一端分別與A塔再生閥11,B塔再生閥12連接。壓縮空氣出口 31、吹冷加壓調節閥13,吹冷加壓閥14,節流孔板15依次連接,節流孔板15另一端分別與A塔再生閥11,B塔再生閥12連接。A塔再生閥11另一端與A吸附塔26的出口連接。B塔再生閥12另一端與B吸附塔27的出口連接。還包括集中放空閥23、循環冷卻閥22和空氣冷卻器21,集中放空閥23分別與A塔放空閥3和B塔放空閥4連接。吸氣過濾器17的出口與空氣冷卻器21連接,空氣冷卻器21另一端與循環冷卻閥22連接,循環冷卻閥22另一端分別與A塔放空閥3和B塔放空閥4連接。工作原理如下(A吸附塔26以下簡稱A塔,B吸附塔27以下簡稱B塔)第一步A塔吸附,B塔減壓,吹冷加壓閥14關,A塔進出氣閥1,9開,B塔進出氣,2,10關,B塔減壓閥8開,將B塔壓力減至大氣壓力,時間約5分鐘。第二步A塔吸附,B塔熱再生,B塔放空閥4開,集中放空閥23開,B塔再生閥12開,鼓風機18,電加熱器19同時工作,將從大氣中抽去的空氣加熱至180°C進B塔加熱乾燥吸附材料,達到去水、除溼目的;為B塔乾燥壓縮空氣作準備,時間約2. 5小時。第三步A塔吸附,B塔吹冷,空氣冷卻器21通水冷卻。打開循環冷卻閥22,關閉集中放空閥23,電加熱器19斷電,鼓風機18繼續工作,這樣就會形成內循環的冷卻氣流。由於壓力的作用,從吸氣過濾器17進入的大氣被自動切斷。吸附劑及塔體被強制冷卻。時間約I小時25分。這樣就避免了壓縮空氣成品氣的消耗。所以稱之為零氣耗壓縮空氣吸附乾燥設備。 第四步A塔吸附,B塔加壓,關閉B塔減壓閥8及B塔放空閥4,集中放空閥23,打開加壓閥14,將B塔壓力升至在線壓力(即與A塔壓力相同),為B塔吸附,A塔再生作切換準備工作,時間約5分鐘,下一步B塔吸附,A塔減壓。如此往復,周而復始,達到連續乾燥壓縮空氣的目的。整個周期約8小時。空氣冷卻器21的作用是將通過吸附塔體吸附劑升溫後的內循環空氣進行冷卻。再用冷卻的內循環空氣冷卻塔體及吸附材料。連續不斷的內循環,最終達到冷卻塔體及吸附材料的作用;循環冷卻閥22的作用是為了從閥3閥4放空的空氣引回鼓風機,取用幹空氣與外界溼空氣隔開;集中放空閥23的作用是將放空的幹空氣與外界隔開,便於冷卻空氣內循環。在減壓放空過程中,由於壓縮空氣會高速噴向大氣,產生噪聲,所以要在減壓放空管道中增加消聲器。過濾器的作用因為從大氣中吸入空氣,大氣中含有塵埃,通過過濾可將IU以上的塵埃擋在過濾器中,減少空氣的雜質含量。鼓風機的作用是提供有一定壓力、流量的空氣用於再生時克服閥件、管道、吸附材料的阻力。電加熱器的作用是提高再生空氣的溫度,降低再生空氣的相對溼度,為吸附材料解析水分並通過空氣流動帶走水分提供能量。
權利要求1.一種零氣耗壓縮空氣吸附乾燥設備,壓縮空氣入口(30)同時與A塔進氣閥(I)和B塔進氣閥(2 )連接,所述A塔進氣閥(I)另一端與A吸附塔(26 )的入口連接,所述B塔進氣閥(2 )另一端與B吸附塔(27 )的入口連接; 壓縮空氣出口(31)同時與A塔出氣閥(9)和B塔出氣閥(10)連接,所述A塔出氣閥(9)另一端與A吸附塔(26)的出口連接,所述B塔出氣閥(10)的另一端與B吸附塔(27)的出口連接; A塔放空閥(3 )與A吸附塔(26 )的入口連接,B塔放空閥(4)與B吸附塔(27 )的入口連接; 消聲器(16)分別與A塔減壓閥(7)和B塔減壓閥(8)連接; 所述A塔減壓閥(7)另一端經過A塔減壓調節閥(5)與所述A吸附塔(26)的入口連接,所述B塔減壓閥(8 )的另一端通過B塔減壓調節閥(6 )與所述B吸附塔(27 )的入口連接; 吸氣過濾器(17)、鼓風機(18),電加熱器(19)和止回閥(20)依次連接,止回閥(20)另一端分別與A塔再生閥(11 ),B塔再生閥(12 )連接; 壓縮空氣出口( 31)、吹冷加壓調節閥(13 ),吹冷加壓閥(14),節流孔板(15 )依次連接,節流孔板(15 )另一端分別與A塔再生閥(11 ),B塔再生閥(12 )連接; A塔再生閥(11)另一端與所述A吸附塔(26 )的出口連接; B塔再生閥(12)另一端與所述B吸附塔(27)的出口連接; 其特徵在於 還包括集中放空閥(23 )、循環冷卻閥(22 )和空氣冷卻器(21), 所述集中放空閥(23)分別與所述A塔放空閥(3)和B塔放空閥(4)連接; 所述吸氣過濾器(17)的出口與所述空氣冷卻器(21)連接,空氣冷卻器(21)另一端與所述循環冷卻閥(22 )連接,所述循環冷卻閥(22 )另一端分別與A塔放空閥(3 )和B塔放空閥(4)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壓縮空氣淨化技術領域。一種零氣耗壓縮空氣吸附乾燥設備,包括A吸附塔(26)的和B吸附塔(27),還包括集中放空閥(23)、循環冷卻閥(22)和空氣冷卻器(21),集中放空閥(23)分別與A塔放空閥(3)和B塔放空閥(4)連接;吸氣過濾器(17)的出口與空氣冷卻器(21)連接,空氣冷卻器(21)另一端與循環冷卻閥(22)連接,循環冷卻閥(22)另一端分別與A塔放空閥(3)和B塔放空閥(4)連接。本實用新型零氣耗壓縮空氣吸附乾燥設備形成一個內部循環風冷卻系統,冷卻塔體溫度達到吹冷降溫的要求,又不需要消耗壓縮氣體,達到零氣耗的目的。
文檔編號B01D53/02GK202376895SQ20112050408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7日
發明者張劍敏, 柳夏 申請人:上海阿普達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