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汙水處理的汙水回流裝置製造方法
2023-09-17 22:45:50 1
用於汙水處理的汙水回流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回流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於汙水處理的汙水回流裝置。包括回流淨化池,所述的回流淨化池的底部設有內凹狀的沉汙槽,所述的回流淨化池中設有中間溢流管,所述的中間溢流管伸至沉汙槽中,所述的中間溢流管的兩側分別設有均勻分布的淨化隔板,所述的淨化隔板的底部設有底隔板,所述的底隔板與回流淨化池底部間形成汙泥回流通道,所述的中間溢流管的上端設有與回流淨化池內壁相固定的淨化過濾網,所述的回流淨化池上端的外側壁設有淨化池。用於汙水處理的汙水回流裝置結構緊湊,提高汙水處理能力,淨化效果出色。
【專利說明】用於汙水處理的汙水回流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回流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於汙水處理的汙水回流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常規的水處理,無法達到一定的標準,工藝流程複雜,而且處理代價高。
[0003]中國專利201220545341.3,公開一種己內醯胺汙水處理裝置,它包括調節裝置、短程硝化反硝化生化反應器以及膜法曝氣生物濾料反應器;所述調節裝置包括調節池、至少一個以上的攪拌器;所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化反應器包括生化反應池、曝氣裝置、泥水分離器和回流動力裝置;所述膜法曝氣生物濾料反應器包括反應池、生物膜濾料和曝氣裝置。此裝置涉及一種己內醯胺汙水處理裝置,裝置的結構較簡單,處理淨化能力相對較弱,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
[0004]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緊湊,而且使能將汙水與汙泥進行初步脫離,並對汙水進一步淨化的用於汙水處理的汙水回流裝置。
[0006]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
[0007]一種用於汙水處理的汙水回流裝置,包括回流淨化池,所述的回流淨化池的底部設有內凹狀的沉汙槽,所述的回流淨化池中設有中間溢流管,所述的中間溢流管伸至沉汙槽中,所述的中間溢流管的兩側分別設有均勻分布的淨化隔板,所述的淨化隔板的底部設有底隔板,所述的底隔板與回流淨化池底部間形成汙泥回流通道,所述的中間溢流管的上端設有與回流淨化池內壁相固定的淨化過濾網,所述的回流淨化池上端的外側壁設有淨化池。
[0008]作為優選,所述的回流淨化池的上部設有池蓋,所述的池蓋的中間設有呼吸孔,所述的中間溢流管的上部與呼吸孔相對應分布,所述的中間溢流管的上部設在池蓋的下方,所述的回流淨化池的底部呈傾斜狀分布,所述的汙泥回流通道的高度從兩邊逐漸向中間縮小。
[0009]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用於汙水處理的汙水回流裝置,結構緊湊,提高汙水處理能力,淨化效果出色。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通過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0012]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用於汙水處理的汙水回流裝置,包括回流淨化池18,所述的回流淨化池18的底部設有內凹狀的沉汙槽19,所述的回流淨化池18中設有中間溢流管20,所述的中間溢流管20伸至沉汙槽19中,所述的中間溢流管20的兩側分別設有均勻分布的淨化隔板21,所述的淨化隔板21的底部設有底隔板22,所述的底隔板22與回流淨化池18底部間形成汙泥回流通道28,所述的中間溢流管20的上端設有與回流淨化池18內壁相固定的淨化過濾網24,所述的回流淨化池18上端的外側壁設有淨化池25。所述的回流淨化池18的上部設有池蓋26,所述的池蓋26的中間設有呼吸孔27,所述的中間溢流管20的上部與呼吸孔27相對應分布,所述的中間溢流管20的上部設在池蓋26的下方,所述的回流淨化池18的底部呈傾斜狀分布,所述的汙泥回流通道28的高度從兩邊逐漸向中間縮小。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汙水處理的汙水回流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回流淨化池(18),所述的回流淨化池(18)的底部設有內凹狀的沉汙槽(19),所述的回流淨化池(18)中設有中間溢流管(20),所述的中間溢流管(20)伸至沉汙槽(19)中,所述的中間溢流管(20)的兩側分別設有均勻分布的淨化隔板(21),所述的淨化隔板(21)的底部設有底隔板(22),所述的底隔板(22)與回流淨化池(18)底部間形成汙泥回流通道(28),所述的中間溢流管(20)的上端設有與回流淨化池(18)內壁相固定的淨化過濾網(24),所述的回流淨化池(18)上端的外側壁設有淨化池(2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汙水處理的汙水回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回流淨化池(18)的上部設有池蓋(26),所述的池蓋(26)的中間設有呼吸孔(27),所述的中間溢流管(20)的上部與呼吸孔(27)相對應分布,所述的中間溢流管(20)的上部設在池蓋(26)的下方,所述的回流淨化池(18)的底部呈傾斜狀分布,所述的汙泥回流通道(28)的高度從兩邊逐漸向中間縮小。
【文檔編號】B01D21/02GK203389375SQ201320409942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1日
【發明者】鄭緯元, 肖先輝 申請人:杭州廣業環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