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合式移動門的門體相互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18 09:56:15
專利名稱:疊合式移動門的門體相互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對工業門門體、工業提升門及水平滑移門結構的改進。
背景技術:
工業門分為工業捲簾門、工業滑升門、手動/電動平移門、快速捲簾門等種類。工業滑升門分為垂直提升,標準提升和高位提升;而電動平移門則從中間向兩旁橫向對開關。採用哪種工業門開啟方式將取決於對工作場地具體情況及發展要求的分析,而每種工業門的設計都具備獨有特性和優越之處。工業提升門由一系列門板組成(常見的為金屬或布質材料等),沿軌道上升,由扭簧系統或配重系統來保障門體平衡,軌道系統和提升方式的不同使其能適應不同的建築結構。·[0004]水平滑移門也由一系列門板組成,沿軌道平移,實現門的開啟、關閉。隨著門體的加寬/高,以提升門為例,門體加寬後,門體中部稍遇外力即會出現彈性變形,使得兩扇門之間出現較大的「漏縫」,會造成漏風的情況,嚴重時人體甚至能由該「漏縫」進出。鑑於該種門的升降結構,在水平方向採取措施難度較大,比如在前一扇門體的下緣、後一扇門體的上緣設置相互「咬接」的結構;形成的問題是會增加門體的厚度。在門體數量較多時,採取相互「咬接」結構會成倍地增加提升門的整體厚度,不適合具體的應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結構緊湊,運行可靠靈敏,抗風能力強且結構強度高的疊合式移動門的門體相互連接結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疊合式移動門包括門體導軌、門體驅動裝置和若干扇平行且等距設置的門體,各所述門體獨立地活動連接在門體導軌中;所述門體包括門板、頂框和至少兩根立框,所述頂框設在所述門板的頂面,所述立框固定設在所述門板的兩側;還包括門體相互連接結構,所述門體相互連接結構包括導向槽和導向輪,所述導向槽開設在所述立框上,且平行於立框自身軸線;所述導向輪設在所述導向槽內;使得後一所述的門體通過所述門體相互連接結構與前一所述的門體活動連接。所述導向輪通過固定連接在所述立框上;所述導向輪與所述導向槽分設在所述門體的兩面。所述導向輪固定連接在所述門體的頂角上。所述導向輪固定連接在所述門體的底角上。所述立框上的導向槽具有正面槽和背面槽,所述正面槽和背面槽在所述立框截面上相互錯開;各門體立框上的正面槽和背面槽槽口方向一致;還包括固定所述導向輪的壓緊塊,所述連為一體的壓緊塊和導向輪分別設在所述槽口方向一致的正面槽或背面槽內。[0015]所述立框上的導向槽具有正面槽和背面槽,所述正面槽和背面槽在所述立框截面上相互錯開;各門體立框上的正面槽和背面槽槽口相對;所述導向輪為雙輪結構,所述雙輪結構由一對同軸心的導向輪通過連杆連為一體組成;所述雙輪結構的導向輪分別設在所述相對的正面槽和背面槽內。所述導向輪為截面呈凸字形的滑塊;所述導向槽截面為與所述滑塊截面形狀適配。 本實用新型改進了現有技術中疊合式移動門的連接方式,保證了其在工作過程中連接的可靠性和增加了門體的強度和安全性。疊合式移動門的門體相互連接結構設在門體的立框中,在門體做提升或下降動作時,連接部位可以靈活、可靠的完成實現門板之間的相對運動。本實用新型的門體相互連接結構包括導向槽和導向輪,導向槽開設在立框上,且平行於立框自身軸線;導向輪設在導向槽內;使得後一門體通過門體相互連接結構與前一門體活動連接。在實施過程中,利用導向輪連接各門體之間相對運動,穩定性高、可靠。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右視圖,圖3是圖I中A-A剖視圖一,圖4是圖I中A-A剖視圖二,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實施方式,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實施方式,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實施方式,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第四種實施方式,圖9是圖7中第三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10是圖8中第四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是門體,11是底框,12是頂框,2是立框一,20是導向輪,200是滑塊,21是導向槽,210是凸形槽,3是立框二,30是導向連接塊,300是導向輪,301是連杆,302是壓緊塊,31是導向
槽一,32是導向槽二, 4是立框三,40是雙輪結構,41是導向槽三,42是導向槽四。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如圖1-10所示,所述疊合式移動門包括門體導軌、門體驅動裝置和若干扇平行且等距設置的門體1,各所述門體I獨立地活動連接在門體導軌中;所述門體包括門板、頂框12和至少兩根立框,所述頂框12設在所述門板的頂面,所述立框固定設在所述門板的兩側;還包括門體相互連接結構,所述門體相互連接結構包括導向槽21和導向輪20,所述導向槽21開設在所述立框上,且平行於立框自身軸線;所述導向輪20設在所述導向槽21內;使得後一所述的門體I通過所述門體相互連接結構與前一所述的門體I活動連接。所述導向輪20通過固定連接在所述立框上;所述導向輪20與所述導向槽21分設在所述門體I的兩面。如圖5、6所示,導向輪20設在立框一 2上。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實施方式,如圖5所示,所述導向輪20固定連接在所述門體I的頂角上。所述導向輪20可固定連接在所述頂框12上。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實施方式,如圖6所示,所述導向輪20固定連接在所述門體I的底角上。在各門板上還包括底框11,所述底框11固定設在所述門板I的底面;所述導向輪20可固定連接在所述底框11上。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實施方式,設置在立框二 3上,如圖7、9所示,所述立框上的導向槽21具有正面槽和背面槽(即導向槽一 31和導向槽二 32),所述正面槽和背面槽(SP導向槽一 31和導向槽二 32)在所述立框截面上相互錯開;各門體立框上的正面槽和背面槽(即導向槽一 31和導向槽二 32)槽口方向一致;還包括固定所述導向輪300的壓緊塊302,所述連為一體的壓緊塊302和導向輪 300分別設在所述槽口方向一致的正面槽(即導向槽一 31)或背面槽(即導向槽二 32)內,所述壓緊塊302和導向輪300通過連杆301連為一體,形成導向連接塊30。本實用新型的第四種實施方式,設置在立框三4上,如圖8、10所示,所述立框上的導向槽21具有正面槽和背面槽(即導向槽三41和導向槽四42),所述正面槽和背面槽(SP導向槽三41和導向槽四42)在所述立框截面上相互錯開;各門體立框上的正面槽和背面槽(即導向槽三41和導向槽四42)槽口相對;所述導向輪為雙輪結構40,所述雙輪結構40由一對同軸心的導向輪通過連杆連為一體組成;所述雙輪結構40的導向輪分別設在所述相對的正面槽和背面槽(即導向槽三41和導向槽四42)內。在第三、四種實施方式中,各門板上也可以設置底框11。如圖4所示,所述導向輪20為截面呈凸字形的滑塊200 ;所述導向槽21截面(SP凸形槽210)為與所述滑塊200截面形狀適配。
權利要求1.疊合式移動門的門體相互連接結構,所述疊合式移動門包括門體導軌、門體驅動裝置和若干扇平行且等距設置的門體,各所述門體獨立地活動連接在門體導軌中; 所述門體包括門板、頂框和至少兩根立框,所述頂框設在所述門板的頂面,所述立框固定設在所述門板的兩側; 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門體相互連接結構,所述門體相互連接結構包括導向槽和導向輪,所述導向槽開設在所述立框上,且平行於立框自身軸線;所述導向輪設在所述導向槽內;使得後一所述的門體通過所述門體相互連接結構與前一所述的門體活動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疊合式移動門的門體相互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向輪通過固定連接在所述立框上;所述導向輪與所述導向槽分設在所述門體的兩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疊合式移動門的門體相互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向輪固定連接在所述門體的頂角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疊合式移動門的門體相互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向輪固定連接在所述門體的底角上。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疊合式移動門的門體相互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立框上的導向槽具有正面槽和背面槽,所述正面槽和背面槽在所述立框截面上相互錯開;各門體立框上的正面槽和背面槽槽口方向一致; 還包括固定所述導向輪的壓緊塊,所述連為一體的壓緊塊和導向輪分別設在所述槽口方向一致的正面槽或背面槽內。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疊合式移動門的門體相互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立框上的導向槽具有正面槽和背面槽,所述正面槽和背面槽在所述立框截面上相互錯開;各門體立框上的正面槽和背面槽槽口相對; 所述導向輪為雙輪結構,所述雙輪結構由一對同軸心的導向輪通過連杆連為一體組成;所述雙輪結構的導向輪分別設在所述相對的正面槽和背面槽內。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疊合式移動門的門體相互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向輪為截面呈凸字形的滑塊;所述導向槽截面為與所述滑塊截面形狀適配。
專利摘要疊合式移動門的門體相互連接結構。提供了一種結構緊湊,運行可靠靈敏,抗風能力強且結構強度高的疊合式移動門的門體相互連接結構。所述疊合式移動門包括門體導軌、門體驅動裝置和若干扇平行且等距設置的門體,各門體獨立地活動連接在門體導軌中;門體包括門板、頂框和至少兩根立框,所述頂框設在所述門板的頂面,所述立框固定設在所述門板的兩側;還包括門體相互連接結構,所述門體相互連接結構包括導向槽和導向輪,所述導向槽開設在所述立框上,且平行於立框自身軸線;所述導向輪設在所述導向槽內;使得後一所述的門體通過所述門體相互連接結構與前一所述的門體活動連接。本實用新型保證了移動門連接的可靠性和增加了門體的強度和安全性。
文檔編號E05D13/00GK202689847SQ20122040054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3日
發明者王德金 申請人:江蘇潤揚科技有限公司, 王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