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大型無底養殖網箱及其搭建方法與流程
2023-12-05 02:07:46 2

本發明涉及一種養殖網箱,尤其涉及一種大型無底養殖網箱及其搭建方法,屬於養殖網箱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水產養殖業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動物食品生產行業之一。2006年,它已經與世界捕魚業產量相等。但是,由於工廠化養殖造成水質條件的惡化,使得養殖魚類的肉質鬆軟、口感差,脂肪含量過高,品質明顯下降,致使其市價暴跌,銷量大大下降,嚴重影響了水產養殖業的經濟可持續發展。
網箱養殖作為一種高度集約化的養殖模式,具有高產、高效益等特點,20世紀80年代,我國湖泊網箱養殖逐步發展起來。到2004年,我國內陸天然湖泊中設有網箱養殖的面積達到5310.2公頃,產量達59.23萬噸。優越的漁業環境與高產的網箱養殖技術相結合,改變了傳統的單純捕撈作業模式,生產出優質的水產品,形成了高效的市場競爭力,促使網箱養殖迅速發展。
然而傳統的網箱面積較小,深度較淺,限制了魚類的活動空間,而且由於養殖網箱底部懸吊的重物長時間受到水流的衝刷,使得網底容易變形、甚至損壞,從而導致養殖網箱受損,影響了水產養殖的經濟效益;此外,傳統的有底網箱,入水一段時間後,生物附生、有機物附著易造成網底的堵塞,影響水體交換,不利於箱內糞便、殘餌的排除和天然餌料、溶氧的補給。因此,發明一種適合魚類生長的大型深水網箱,對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的養殖網箱,面積較小,深度較淺,限制了魚類的活動空間,而且由於養殖網箱底部懸吊的重物長時間受到水流的衝刷,使得網底容易變形、甚至損壞,從而導致養殖網箱受損,影響了水產養殖的經濟效益。
本發明採取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大型無底養殖網箱,大型無底養殖網箱整體呈矩形體結構,包括漂浮在水面上的浮筒組合,所述浮筒組合呈矩形,長邊由一排浮筒連接構成,短邊由至少兩排浮筒連接構成,所述長邊、短邊上的浮筒通過繩索與沉於水底的錨固定連接,所述繩索將所述短邊向外拉伸固定;所述浮筒組合下方與圍網固定連接,所述圍網下部與對應的矩形鐵鏈固定連接,所述矩形鐵鏈沉在水底。
進一步的,該網箱的養殖面積為160×40m;
進一步的,每個浮筒長、寬、高分別為500mm、500mm、400mm,最大承重300kg。
進一步的,所述短邊由三排浮筒連接構成。
進一步的,所述浮筒組合四周採用垂直於網箱的方式進行固定,每個固定點使用3個150kg的水泥錨。
更進一步的,長邊的單排浮筒每隔20米進行反向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圍網使用邊長10×10米的正方形網片在水上連接而成。
進一步的,所述的無底網箱底部採用將鐵鏈綁在側網下邊緣並沉入水底的結構,以底泥代替底部網片。為養殖生物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間,更貼近其棲息地的生存環境。
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無底養殖網箱的搭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網片固定:
將方形網片的一端依次緊密固定在浮筒上,相鄰兩個網片之間不留縫隙;
使用梭子,將相鄰兩個網片緊密縫合在一起,網片之間依次採用此種方式連接,形成首尾連接的大型圍網;
b)鐵鏈設置:
使用扎帶將鐵鏈綁在圍網下端,保證扎帶和圍網之間緊密相連,組合成一個整體;
將鐵鏈沉入水底,依靠鐵鏈的重力和淤泥對鐵鏈的吸附作用將鐵鏈牢牢固定在水底,並且隨著水中物質的沉降作用,逐漸將鐵鏈掩埋到淤泥;
c)網箱固定:
選取平整鬆軟的底質,在網箱框架四周進行粗略固定;
每隔一定距離用3個水泥錨在寬的一側向外進行拉伸固定,以保證浮筒完全撐開,並且使得浮筒不易彎曲;在長的一邊採用交叉固定的方式,每隔一定距離分別向兩側拉伸,既保證了網箱不易變形,又提高了網箱的抗風浪能力;
對網箱彎曲的部位進行調整,使得網箱整體平直。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
1)網箱的主體框架使用浮筒拼接的方式,可以自由改變網箱的形狀大小,適用於不同養殖場地的要求;
2)述圍網使用邊長10*10米的正方形網片在水上連接而成,突破了攔網大小的限制;
3)用底泥作為網底的方法大大增加了養殖的空間,降低了網箱製作成本,擴大了養殖規模,增加了魚類的活動空間,從而增加了經濟效益;
4)降低網箱製作成本,減輕了網箱重量,增強抗風浪能力
5)根據海區情況,靈活組合網箱的形狀,布局,適應性強
6)不僅節省了漁網的使用,降低漁網破損的風險,而且模擬了自然條件下養殖魚類的生長環境,符合生態養殖的發展理念。
7)網箱搭建過程設計巧妙,考慮周到。
8)浮筒前後左右的連接孔拼接在一起,連接孔會重疊在一起,然後將端銷從連接孔自上而下插入固定,此固定方式固定穩固,不易晃動。
9)採用浮筒作為網箱框架,一方面可以保持整個大網箱的穩固,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可作為一個水上平臺,供遊客進行垂釣,觀光。
10)網底直接埋入池塘底部,克服了網底堵塞的問題,水體交換良好,有利於箱內糞便、殘餌的排除和天然餌料、溶氧的補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無底生態養殖網箱的俯視示意圖。
圖2為網箱的固定裝置的軸測圖。
圖3為網箱的固定裝置俯視圖。
圖4為構成大型圍網的網片連接示意圖。圖中展示了該過程中使用的連接方法,該方法採用梭子從下往上進行縫合,每個網片的兩邊都採用這種方式連接。圖5為大型無底網箱底部裝置示意圖。
圖5是無底生態養殖網箱底部鐵鏈的示意圖。
圖6是單個浮筒的俯視示意圖。
圖中,1.網片,2.浮筒,3.攔網,4.鐵鏈,5.底泥,6.單個浮筒,6a.連接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參見圖1-5,一種大型無底養殖網箱,大型無底養殖網箱整體呈矩形體結構,包括漂浮在水面上的浮筒組合,所述浮筒組合呈矩形,長邊由一排浮筒連接構成,短邊由至少兩排浮筒連接構成,所述長邊、短邊上的浮筒通過繩索與沉於水底的錨固定連接,所述繩索將所述短邊向外拉伸固定;所述浮筒組合下方與圍網固定連接,所述圍網下部邊緣與矩形鐵鏈固定連接,所述矩形鐵鏈沉在水底。
在此實施例中,每個浮筒最大承重300kg。
在此實施例中,參見圖1、3,所述短邊由三排浮筒連接構成。
在此實施例中,所述浮筒組合四周採用垂直於網箱的方式進行固定,每個固定點使用3個150kg的水泥錨。
在此實施例中,長邊的單排浮筒每隔20米進行反向固定。
在此實施例中,參見圖4,所述圍網使用邊長10×10米的正方形網片在水上連接而成。圖中展示了該過程中使用的連接方法,該方法採用梭子從下往上進行縫合,每個網片的兩邊都採用這種方式連接。
在此實施例中,參見圖5,所述的無底網箱底部採用將鐵鏈綁在側網下邊緣並沉入水底的結構,以底泥代替底部網片。為養殖生物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間,更貼近其棲息地的生存環境。
本大型無底養殖網箱的搭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網片固定:
將方形網片的一端依次緊密固定在浮筒上,相鄰兩個網片之間不留縫隙;
使用梭子,將相鄰兩個網片緊密縫合在一起,網片之間依次採用此種方式連接,形成首尾連接的大型圍網;
b)鐵鏈設置:
將鐵鏈綁在圍網下端,保證鐵鏈和圍網之間緊密相連,組合成一個整體;
將鐵鏈沉入水底,依靠鐵鏈的重力和淤泥對鐵鏈的吸附作用將鐵鏈牢牢固定在水底,並且隨著水中物質的沉降作用,逐漸將鐵鏈掩埋到淤泥;
c)網箱固定:
選取平整鬆軟的底質,在網箱框架四周進行粗略固定;
每隔一定距離用3個水泥錨在寬的一側向外進行拉伸固定,以保證浮筒完全撐開,並且使得浮筒不易彎曲;在長的一邊採用交叉固定的方式,每隔一定距離分別向兩側拉伸,既保證了網箱不易變形,又提高了網箱的抗風浪能力;
對網箱彎曲的部位進行調整,使得網箱整體平直。
以上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還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各種變換或改進,在不脫離本發明總的構思的前提下,這些變換或改進都應當屬於本發明要求保護的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