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衝洗引流吸引器的製作方法
2023-12-08 18:32:51 1
專利名稱:腸道衝洗引流吸引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是一種適用於在臨床醫療和護理治療中使用 的腸道衝洗引流吸引器。
背景技術:
灌腸手段是醫療和護理中最常用的一種技術,一般分為藥物保留灌腸和清潔灌 腸。腸道的藥物保留灌腸可使藥物直接作用於腸道壁,治療前後負作用小,療效好。清潔灌 腸是將配置好的液體由肛門經直腸灌入結腸,從而使患者排便,清潔腸道,也是腸道手術前 必不可少的準備工作。上述兩種方法與口服藥物相比具有見效快,對患者負作用小等優點。同時,灌腸器具對灌腸效果有著直接影響。傳統的灌腸器具是使患者左側屈膝,灌 腸時直腸和結腸都處在同一個水平面上。但是,當灌腸液注入直腸量達IOOml左右時,直腸 壁產生興奮,通過交感神經反射排便意識強烈,常常是邊灌邊流,效果很不理想,有的導致 重複灌腸,引起腸道黏膜充血水腫,肛周皮膚和腸黏膜損傷。特別是兒童和老人自控能力 差,根本無法達到灌腸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醫療、護理灌腸中使用的腸道衝洗引流吸引器以 解決傳統灌腸器在使用過程中邊灌邊流、效果不理想等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該腸道衝洗引流吸引器包括雙腔雙管、雙 腔複合套管及雙管三腔三種結構。其中雙腔雙管結構包括吸引管和注液管,及與吸引管相 連通的吸引腔和與注液管相連通的注液腔,且吸引腔設有與腸道相通的開口,在注液腔的 外壁開有多個小孔。與雙腔雙管結構類似,雙腔複合套管的腸道衝洗引流吸引器同樣包括吸引管和注 液管,其中吸引管是內層管,注液管是外層管,同樣具有與吸引管相連通的吸引腔和與注液 管相連通的注液腔,且吸引腔設有與腸道相通的開口,在注液腔的管壁圓柱面上上開有16 個或多個小孔。雙管三腔結構的腸道衝洗引流吸引器是在雙腔雙管結構之上增加了包裹在注液 腔之外的排液腔,注液腔與排液腔通過注液孔相連通,在排液腔的壁上開有多個小孔。上述三種結構中的小孔可以是在每一周向上有4個孔或其他多個孔,在每一軸向 上有4個、16個或其他多個孔的等距均布排列方式。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灌腸衝洗治療時,可使藥物直接作用於腸道壁,達到衝洗灌腸治療與排汙的雙 重功能,邊衝洗邊引流排便,並且可以根據患者吸收和承受程度來控制藥液在腸道內的滯 留或緩慢流出,不會出現在灌腸時控制不住的排便現象,具有見效快、療效好及治療後對患 者負作用小等優點。
汙物袋10容量為2000ml,有兩個接口,並有掛件接口,汙物袋上接口 5通過負壓連 接管8與負壓控制器7相聯接,汙物袋下接口 6通過吸引管11與腸道衝洗引流吸引器4連接。負壓控制器7通過旋鈕可控制負壓大小,在0 —c 範圍內作負壓調整,負壓控制器 7串接在負壓連接管8上,負壓控制器7 —端通過負壓連接管8與汙物袋上接口 5聯接;另 一端通過負壓聯接管8與負壓發生器9相聯接(家用時接入負壓泵接口,醫院使用時直接接 入負壓瓶接口)。負壓連接管8總長2m,負壓控制器7串接在距汙物袋上接口 5的600mm左 右,負壓連接管8採用與吸引管11截面相同的結構尺寸。同時,考慮到清潔消毒抗感染等問題,實際使用時的流量控制器、注液管(衝洗 管)、腸道衝洗引流吸引器、吸引管、汙物袋、負壓控制器、負壓連接管都為一次性使用。具體操作步驟是將衝洗管接口插入衝洗容器下端接口部,並閉合流量控制器; 將配製好的衝洗液或藥液加入到衝洗容器中,並掛到輸液架上,高度為1800mm左右;將負 壓控制器旋轉至0的位置,將腸道衝洗引流吸引器頭部塗抹醫用凡士林,緩緩插入患者直 腸深處80mm左右(如進行結腸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插入深度由醫生根據病情而確 定);開啟流量控制器,並觀察流量控制器滴鬥的滴數到理想滴數(如需增減滴鬥數,可提高 或降低衝洗容器高度);再將負壓控制器旋鈕向⑴方向順時針旋轉,以控制負壓大小到理想 位置(如需要藥物在直腸或結腸部位保留時,只需將負壓控制器逆時針方向旋轉至0的位 置);衝洗吸引結束後,將腸道衝洗引流吸引器輕輕拔出,再將衝洗管從衝洗容器拔出,將負 壓連接管從負壓發生器中拔出,將衝洗管、流量控制器、腸道衝洗引流吸引器、吸引管、汙物 袋、負壓控制器、負壓連接管裝入一次性塑膠袋中作為醫療垃圾集中處理。需要注意的是,儘管本實用新型已參照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描述和舉例說明,並且 給出了三種具體結構的腸道衝洗引流吸引器。但是並不意味著本實用新型限於這些描述的 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從中衍生出許多不同的變體,它們都將覆蓋於本實用新型 權利要求的真實精神和範圍中。
權利要求1.一種腸道衝洗引流吸引器,包括雙管,即吸引管(11)和注液管(12),其特徵在於 還包括與吸引管(11)相連通的吸引腔(13)和與注液管(12)相連通的注液腔(14),吸引腔(13)設有與腸道相通的開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腸道衝洗引流吸引器,其特徵在於在注液腔(14)的外壁開 有多個小孔(1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腸道衝洗引流吸引器,其特徵在於吸引管(11)和注液管 (12)是複合套管結構,吸引管(11)是內層管,注液管(12)是外層管,在注液腔(14)的管壁 圓柱面上上開有16個或多個小孔(16)。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腸道衝洗引流吸引器,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包裹在注液腔(14)之外的排液腔(15),以及與注液腔(14)和排液腔(15)相連通的注液孔(17)。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腸道衝洗引流吸引器,其特徵在於排液腔(15)的最外直徑可 以是16mm或20mm。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腸道衝洗引流吸引器,其特徵在於在排液腔(15)的壁上開 有多個小孔。
7.根據權利要求2、3或6之一所述的腸道衝洗引流吸引器,其特徵在於在每一軸向 上等距開有4個或多個小孔(16)。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腸道衝洗引流吸引器,其特徵在於小孔(16)在周向上是等 距均布排列的。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腸道衝洗引流吸引器,其特徵在於小孔(16)的周向上的等 距均布排列方式為4孔或多孔等距。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腸道衝洗引流吸引器,其特徵在於小孔(16)的直徑可以是 0. 5mm或1mm,注液管(12)的直徑是3mm或4mm,吸引管(11)的直徑是5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護理灌腸中使用的腸道衝洗引流吸引器。該器械包括雙腔雙管、雙腔複合套管及雙管三腔三種結構。其中雙腔雙管結構包括吸引管和注液管,及與其相連通的吸引腔和注液腔,吸引腔與腸道相通,注液腔的外壁開有多個小孔;雙腔複合套管結構的器械中吸引管是內層管,注液管是外層管;雙管三腔結構的器械增加了包裹在注液腔外的排液腔,並在排液腔壁上開有多個小孔;上述開設的小孔可以是在每一周向上有4個孔或其他多個孔,在每一軸向上有4個、16個或其他多個孔的等距均布排列方式。該器械在治療時,可使藥物直接作用於腸道壁,並根據患者吸收、承受程度來控制藥液在腸道內的滯留,達到治療與排汙的雙重功能,對患者負作用小。
文檔編號A61M1/00GK201880092SQ20102065592
公開日2011年6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13日
發明者劉建明 申請人:張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