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深水水下管匯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1-10 18:27:07 3
專利名稱:一種深水水下管匯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深海油田氣開採中使用的深水水下管匯結構。
背景技術:
水下生產系統在世界各地的深水油氣田開發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受災害天氣影響較小,可靠性強,是經濟、高效開發邊際油田、深海油氣田的關鍵技術之一。由於我國在深水油氣田開發方面起步較晚,因此在我國開展水下生產技術的研究對我國適應未來深水油氣田的經濟開發是十分緊迫和必要的問題。管匯結構可以為管線和設備提供支撐和保護,並為設備的安裝、更換、維修等操作提供界面。由於水下管匯結構體積大、重量重、費用高,應用場合多,且管匯結構的形式決定著整個管匯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應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安全、合理、經濟的水下管匯結構的設計和應用是十分必要的。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使用安全可靠的深水水下管匯結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深水水下管匯結構,其特徵在於它包括由上層結構、中層結構和下層結構組成的三層結構,以及由四根立柱和一個主承載結構組成的管匯底座;所述三層結構均採用H型鋼焊接而成,所述上層結構的頂部焊接有鋼板,所述上、下層結構之間焊接有斜撐;所述四根立柱將所述三層結構連接成一體, 且所述四根立柱頂部分別設置有用於吊裝的吊耳,所述主承載柱焊接在所述下層結構上, 所述立柱和主承載柱的底部分別焊接有一用於連接吸力錨基礎喇叭口狀導向套。所述三層結構和管匯底座上設置有若干防腐蝕陽極塊。所述立柱和主承載柱下部的喇叭口狀導向套的外面設置有若干加強筋。本實用新型由於採取以上技術方案,其具有以下優點1、本實用新型由於將三層結構通過主承載柱和四根立柱焊接成一個堅固的整體,由主承載結構和四跟立柱共同組成結構底座,因此不但安裝界面和次數少,系統集成度高,而且整體結構穩固性好,安全可靠。 2、本實用新型由於設置了四根立柱,因此可以防止管匯結構的旋轉和傾斜,並可以根據安裝要求和影響旋轉和傾斜的載荷大小綜合考慮,確定與立柱對接的吸力錨基礎上導向柱數量,使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3、本實用新型由於在主承載柱和立柱底部設置喇叭口狀的導向,因此可以順利地引導與吸力錨基礎上的導向杆進行對接,安裝非常方便。本實用新型可以廣泛用於各種深水環境中。
圖1是深水水下管匯結構示意圖圖2是深水水下管匯系統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進行詳細的描述。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是對深水水下管匯系統10中的管匯結構進行的設計,本實用新型包括由上層結構1、中層結構2和下層結構3組成的三層結構,以及由四根立柱4和一個主承載結構5組成的管匯底座。上層結構1由H型鋼和鋼板焊接而成,主要作用是承受水下機器人操作載荷,上方墜物衝擊,設備自重等,同時也為下方的管匯系統10 中的設備提供保護。中層結構2由H型鋼焊接而成,主要是承受和傳遞上層結構載荷,同時為上層結構1與下層結構3之間的斜撐6提供支撐,中層結構2與上層結構1之間保留有足夠的高度空間,確保接頭盤的安放和操作空間。下層結構3由H型鋼焊接而成,主要為整個管匯系統內部設備和管線提供支撐。主承載結構5與下層結構3焊接成一體,四根立柱4 分別與上、中、下層結構1、2、3焊接成一體,進而構成一個整個結構。每根立柱4的頂部要焊接一個吊耳7,以用於整體結構的吊裝。四根立柱4和主承載結構5的底部分別焊接有一喇叭口狀導向套8,用於引導管匯結構與吸力錨基礎順利對接,以將管匯系統10的自重、操作載荷、環境載荷傳遞給吸力錨基礎,並限制管匯系統10在安裝進行和服役過程中的方位和姿態,保證管匯系統10處於合理的服役狀態。一般吸力錨結構上的中心柱與主承載結構5對接後,只要再有一根導向杆與立柱 4對接便可以達到防選擇、防傾斜的作用,本實用新型可以根據整個結構自身的重量、承受載荷,以及外部環境載荷的作用進行計算,以選擇在吸力錨上需要設置幾根與立柱4對接的導向杆,最多可以設置四根導向杆與四根立柱對接。上述實施例中,還可以在上、中、下層結構1、2、3上以及立柱4和主承載結構5上均設置若干防腐蝕陽極塊9,以防止海水對鋼結構材料的腐蝕,延長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壽命。上述實施例中,四根立柱4和主承載結構5下部的喇叭口狀導向套8外面,可以均勻設置有若干加強筋11,以加強喇叭口結構的強度。上述各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結構、連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變化的,凡是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進行的等同變換和改進,均不應排除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外。
權利要求1.一種深水水下管匯結構,其特徵在於它包括由上層結構、中層結構和下層結構組成的三層結構,以及由四根立柱和一個主承載結構組成的管匯底座;所述三層結構均採用 H型鋼焊接而成,所述上層結構的頂部焊接有鋼板,所述上、下層結構之間焊接有斜撐;所述四根立柱將所述三層結構連接成一體,且所述四根立柱頂部分別設置有用於吊裝的吊耳,所述主承載柱焊接在所述下層結構上,所述立柱和主承載柱的底部分別焊接有一用於連接吸力錨基礎喇叭口狀導向套。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深水水下管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三層結構和管匯底座上設置有若干防腐蝕陽極塊。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深水水下管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立柱和主承載柱下部的喇叭口狀導向套的外面設置有若干加強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深水水下管匯結構,其特徵在於它包括由上層結構、中層結構和下層結構組成的三層結構,以及由四根立柱和一個主承載結構組成的管匯底座;所述三層結構均採用H型鋼焊接而成,所述上層結構的頂部焊接有鋼板,所述上、下層結構之間焊接有斜撐;所述四根立柱將所述三層結構連接成一體,且所述四根立柱頂部分別設置有用於吊裝的吊耳,所述主承載柱焊接在所述下層結構上,所述立柱和主承載柱的底部分別焊接有一用於連接吸力錨基礎喇叭口狀導向套。本實用新型將三層結構通過主承載柱和四根立柱焊接成一個堅固的整體,由主承載結構和四跟立柱共同組成結構底座,不但安裝界面和次數少,系統集成度高,而且整體結構穩固性好,安全可靠。本實用新型可以廣泛用於各種深海石油開採的水下管匯系統中。
文檔編號F16L3/24GK201963273SQ20102065941
公開日2011年9月7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8日
發明者付劍波, 俞曼麗, 周美珍, 張國慶, 張謹, 張飛, 李博, 楊洪慶, 王毅, 王長濤, 程寒生, 鄭利軍, 郭宏, 鞠朋朋, 顧永維 申請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