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世寵妃3採訪(甜寵與劇N代)
2023-10-16 01:44:05 1
文 | 阿Po
初聽《雙世寵妃》第三部播出,網友多少有些「夢回」。
四年前《雙世寵妃》在網際網路影視內容由野蠻生長剛剛進入精品化的有序階段時橫空出世,由企鵝影視出品、餘洲影視承制,在騰訊視頻獨播,以輕體量的製作規模達成了2017年夏天最爆款的「小而美」,並穩固了騰訊視頻打造的全新概念「甜寵劇」的基礎。
《雙世寵妃3》降落在網劇觀眾審美二次迭代之後,「甜寵劇」成為剛需產品,卻在大基數中難尋爆品。開播三周後,各大數據榜單網劇類Top5,微博話題閱讀破10億。
頂著「甜寵始祖」與「劇N代」的頭銜,光環與煩惱共存。
「甜寵從來也不是一個類型劇,但它會有需求,我們要尋求更多的模式和想法,更多的不同。」《雙世寵妃》系列製作公司餘洲影視CEO李陽,同時也是系列製片人之一、《雙世寵妃3》導演的李陽,在談到整個IP的一路發展時,也是充滿了對如何升級的思考與探索。
這就是觀眾所看到《雙世寵妃》在以玄靈大陸為背景的架空世界觀下,每一次都能誕生一個全新時空的故事,第三部則正是在鏡像「女尊東嶽國」展開的一場曲小檀追夫記。
溫和的「女尊」並不「女尊」曲小檀和墨連城的第三世是「女尊」東嶽國,曲小檀是可繼承大統的二公主,而墨連城卻成了二公主的「寵妃」。在網絡文學中,「女尊」早已成為設定標籤,擁有自己一方內容創作領域已久,影視劇中,近年來也屢見性別調轉的設定以求新鮮嘗試。
「古裝劇本身就擁有更多的想像空間,可以豐富更多的矛盾衝突,也能容納更多的愛恨情仇,這樣就是會好看。」李陽很喜歡古裝劇可以削弱觀眾看劇代入感,減少懸浮感的天然優勢,所以這次想玩兒個「大」的:性別視角調轉。
不過「女尊」也只是一個符號,李陽作為女性,和編劇團隊一起,事實上是在尋求一種「男女平等」的訴求表達。
大多數時候,這個「女尊世界」的臺詞都並不說教,只不過是同樣一種影視劇場景下,將男女性角色的視角互相調轉,畢竟曲小檀的性格也並非是正經說教之人,插科打諢的吐槽和《雙世寵妃》系列的輕喜劇定位以及觀眾愛看的沙雕元素更加適配。
而這個「沙雕」和「正經」的尺度拿捏在李陽手中,就像是「笑中帶淚」的氛圍情境,有些觀點的表達又必須是穩重的,她就會告訴演員,「這段按照正劇去演。」大家就收斂笑容,嚴肅認真。
男二號墨言忱在《雙世寵妃3》中更多的作用就是這樣的「正經」擔當,也收穫了許多觀眾表示「看起來有些彆扭」的疑惑。
「也許把墨言忱換成一位女性,大家就再舒服不過了。」李陽笑言自己能夠體會觀眾的這種「彆扭」來自於做了一次很正經的角色性轉,這種性轉並不是讓角色完全變成女人,只是在思想觀念上轉換到現實社會中的女性視角,的確不是視覺上第一觀感可以代入的。
但當真正貼近角色之後,就會發現墨言忱在性格方面循規蹈矩、溫婉大方,是標準的識大體、顧大局的大家閨秀,大眾觀念中太習慣有這樣一位可以為家庭付出、很能隱忍的乖乖女,或許發揮當代網友的「泥塑」喜好,更能理解這種由心而發的性轉方式。
《雙世寵妃》系列的原著小說本來會有一個很宏大的世界觀,而編劇團隊出於影視劇改編規律的考量並不適合照搬,才定位以「甜甜的戀愛」這種看著也會感覺很美好的觀點作為主打,李陽導演與男性總編劇楊十夜還是想要追求一些觀點方面的表達。甚至是在明明知道現在觀眾更追求刺激的情節與倍速觀看習慣,可能未必會在意,但「男女平等」的思考依舊在這部劇中無處不在。
「現在社會提倡主流文化,作為創作者,藝術作品中有一些正確觀點的輸出,也是我們創作的意義之一。」聽起來有些生澀,李陽又換了一種說法,「觀眾想來看個樂、看沙雕都可以,可是如果仔細一看發現裡面有所表達,觀眾就會在作品中有更多的認同與共鳴。」
「劇N代」的升級與回歸更多觀點的輸出其實就是《雙世寵妃3》作為整個系列第三部作品,如果突破「劇N代」魔咒的一種方式,從前兩部作品的歡快,沉澱到第三部能夠加入社會意義層面的東西,何嘗不是一種升級?
「2018年11月,第二部收官的時候就開始策劃第三部了,大家都知道優勢會變弱,會越來越難做,究竟要不要見好就收?可能還是對這個故事有太多情感,所以經歷了一番思想鬥爭,還是開始做了。」
網劇中開拍第二季的「小而美」項目不少,能走到第三部的卻不多,更何況是在和前兩部時隔比較長時間的情況下,能夠抓住多少市場受眾?可能李陽心中也有了動搖。好在也是因為到了第三部,整個《雙世寵妃》系列的粉絲在期待,也有騰訊視頻作為平臺方對這個IP的市場觀察支撐和對承制方餘洲影視的信任,李陽覺得無論如何都應該給這個故事一次回歸的機會,第三季承載的是感恩和回饋,也是情懷與責任。
「或許對於『劇N代』來說,就算是做了升級,觀眾從心理上來說也覺得是理所應該,所以我們要做多少升級,又保留多少原汁原味,這才是最困難的地方。」
升級自然是全方位的,有劇作的升級,包括全新世界觀的設定和「追夫」主線的情節推進;有場景美術服化道,尤其是演員妝發的升級,大部分觀眾在第三部剛看了個開篇就能感受到,直觀反饋就是觀眾會覺得「做得更有錢,更精緻了」。
當然李陽也明白,除此之外觀眾最為關注的是演員的狀態,而她則是最近距離注視這群演員從起初可能第一次出演主角一直到現在可以擔綱重量級項目男女主和其他主演的觀察者。
「五年時間很長了,他們對表演的理解包括個人塑造力都強了很多,這是我很滿意他們的地方,但演員也不可能只靠一種角色,他們也在變化,因為拍完我的劇之後讓他們被發掘,有了塑造不同類型角色的機會,我樂於看到他們這種成長。」
變化要有,回歸要有,「寵妃還是不是那個味兒」是很多觀眾的關注重點。
雖然#求雙世寵妃3別親了#的話題也在微博熱搜上掛了好一陣子,演員也紛紛發微博調侃,可自我吐槽似乎成了這個劇組的習慣,觀眾愛看的還是男女主角的花式親吻,從第一部著名的「夾心餅乾吻」,到第三部的「三角吻」和「蓋頭吻」,促成這些親吻名場面的情節也愈發將「甜」與「寵」發揮到極致,最後將#雙世寵妃yyds#推上熱搜高位,成為諸多網友回味情懷的熱議話題。
「狗血也好,沙雕也好,只要觀眾愛看就好,本身也不是特別沉重的東西,所以開心的甜蜜的,的確有故意而為之的,這或許也是和觀眾心理上的默契。」
《雙世寵妃3》的片頭曲用回了第一部的《九張機》,除了影視內容,《雙世寵妃》前兩部已經貢獻了共計20首OST歌曲,於是那些歌曲在第三部裡某些特定場合中響起,過往的劇情似乎都能歷歷在目浮現眼前,自然就有了更深刻的情感代入。
從「李總」到「李導」,創作者的執著憑藉《雙世寵妃》打響名堂的餘洲影視由從事編劇工作十餘年的楊朔(筆名「楊十夜」)創立,從事二十年美術造型相關工作的李陽為合伙人,他們認為這樣的團隊合作才能更好地從策劃初始把控一個項目全程品質直到後期成片。
除了曾經在《炊事班的故事》《張小五的春天》《夫妻那些事》這些傳統電視臺熱播劇中擔任過美術指導與造型指導,李陽也曾在自己作為製片人的《雙世寵妃》系列第一部中擔任了這兩項工作,直到兩年前在另一部餘洲影視承制的漫改古裝甜寵劇《明月照我心》中初嘗導演工作收穫經驗後,在平臺領導的支持下又親自執導了《雙世寵妃3》。
圖右:餘洲影視合伙人、《雙世寵妃》系列製片人之一、《雙世寵妃3》導演李陽
「我的團隊都是合作十多年的老團隊,一開始做導演,他們不知道管我叫什麼,我就讓他們在現場不要管我叫李總,導演才是我心中的白月光,能回歸創作我很幸福。」
李陽自我打趣,但事實上作為導演,她確是極為專業和全面的,因為擁有豐富的美術造型經驗,讓她成為劇組公認的「最好溝通的製片部門人員」,因為溝通到需要用什麼場景、道具、梳什麼造型的頭髮,無需多做解釋即可暢順溝通。
深知每個導演都會有不同的風格,而自己的風格則是對音樂、對美術、對視覺有執念,這或許也源於自幼被從事美術和音樂相關的父母所薰陶,就連舞蹈《雙世寵妃》也都是邀請專業歌舞團著名編導和演員編排的。
「影視化的呈現是一個非常綜合的藝術,它涵蓋的文學、音樂、美學、表演等,任何哪一環也不能被忽視,好的影視作品,音樂也一定能廣為流傳,我在這方面有自信。」
然而藝術創作又總會有遺憾,《雙世寵妃3》是去年6月開機,經歷了江浙溼噠噠的梅雨天,也有地表近50℃的高溫天。如果有機會,她還想去更美的實景拍攝,她希望將來做的項目可以甜蜜也有,宏大也有,這些都是她作為影視內容創作者的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