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短路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的製造方法
2023-10-31 21:58:17
防短路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於檢測液化天然氣液位的防短路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包括作為檢測電極的外管、內管、以及中間管和引出導線,中間管的兩端分別絕緣支撐連接於外管中,內管的兩端分別絕緣支撐連接於中間管中,內管和外管相互導通而作為一個檢測電極,內管內腔構成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內腔,在外管和中間管之間、以及在中間管和內管之間分別設置有外、內間隙,在外管、中間管、以及內管上分別開設有至少一個進液孔;在構成外間隙的外管內壁和中間管外壁中的至少一個管壁上、以及在構成內間隙的中間管內壁和內管外壁中的至少一個管壁上設置有能杜絕外管和中間管、以及中間管和內管因雜質而短路的絕緣層。
【專利說明】防短路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用於檢測液化天然氣液位的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液化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其應用越來越廣泛,在用來液化、儲存、運輸和灌裝液化天然氣的容器中,通常都使用電容式液位傳感器來檢測液化天然氣的液位。目前常用的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的結構為:包括作為檢測電極的外管、內管、中間管、以及引出導線,中間管的兩端分別通過絕緣支撐塊絕緣支撐連接於外管中,內管的兩端分別絕緣支撐連接於中間管中,內管和外管相互導通而作為一個檢測電極,內管內腔構成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內腔,在外管和中間管之間設置有外間隙、在中間管和內管之間設置有內間隙,在外管上開設有至少一個外進液孔,在中間管上開設有至少一個中間進液孔,在內管上開設有至少一個內進液孔;液化天然氣可通過外進液孔進入外間隙中,再由中間進液孔進入內間隙中,最後由內進液孔進入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內腔中。
[0003]上述結構的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存在的缺點是:由於液化天然氣中總是不可避免地會存在雜質,雜質很容易通過外進液孔進入外管和中間管之間的外間隙中、以及通過中間進液孔進入中間管和內管之間的內間隙中,又由於外管和中間管之間的外間隙、以及中間管和內管之間的內間隙通常十分微小,雜質很容易造成外管和中間管、以及中間管和內管相互短路,最終導致電容式液位傳感器測量不準確,甚至傳感器失效。由於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安裝在密封的低溫儲罐內,幾乎無法進行維修,這會造成整個低溫儲罐的報廢,所以防止外管和中間管、以及中間管和內管相互短路顯得尤為重要。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防止外管和中間管、以及中間管和內管相互短路的防短路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0006]防短路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包括作為檢測電極的外管、內管、中間管、以及引出導線,中間管的兩端分別通過絕緣支撐塊絕緣支撐連接於外管中,內管的兩端分別絕緣支撐連接於中間管中,內管和外管相互導通而作為一個檢測電極,內管內腔構成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內腔,在外管和中間管之間設置有外間隙、在中間管和內管之間設置有內間隙,在外管上開設有至少一個外進液孔,在中間管上開設有至少一個中間進液孔,在內管上開設有至少一個內進液孔;液化天然氣可通過外進液孔進入外間隙中,再由中間進液孔進入內間隙中,最後由內進液孔進入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內腔中;其特點是:在構成外間隙的外管內壁和中間管外壁中的至少一個管壁上、以及在構成內間隙的中間管內壁和內管外壁中的至少一個管壁上設置有能有效杜絕外管和中間管、以及中間管和內管因雜質而短路的絕緣層,絕緣層不遮閉所在管子上的進液孔。
[0007]進一步地,前述的防短路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其中:所述絕緣層為分別設置在內管和中間管外壁上的聚四氟乙烯套管。
[0008]進一步地,前述的防短路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其中:所述絕緣層為設置在外管內壁上的聚四氟乙烯塗層和設置在內管外壁上的聚四氟乙烯套管。
[0009]進一步地,前述的防短路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其中:所述絕緣層為設置在中間管內壁上的聚四氟乙烯塗層和設置在外管內壁上的聚四氟乙烯塗層。
[0010]進一步地,前述的防短路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其中:所述絕緣層為設置在中間管內壁上的聚四氟乙烯塗層和設置在中間管外壁上的聚四氟乙烯套管。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絕緣層有效地杜絕了外管和中間管之間、以及中間管和內管之間因有雜質而短路,從而減少了電容式液位傳感器測量不準確和傳感器失效現象的發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防短路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一種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防短路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第二種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防短路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第三種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防短路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第四種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優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防短路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7]實施例1。
[0018]參見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防短路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包括作為檢測電極的外管1、內管2、中間管3、以及引出導線10,中間管3的兩端分別通過第一、第二絕緣支撐塊4和42絕緣支撐連接於外管I中,第一絕緣支撐塊4外還覆蓋有與外管I相焊接的第一端蓋座5,第二絕緣支撐塊42外還覆蓋有與外管I相焊接的第二端蓋座51,內管2的兩端分別通過第二、第三絕緣支撐塊42和41連接於中間管3中,內管2和外管I相互導通而作為一個檢測電極,內管2內腔構成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內腔12,在外管I和中間管3之間設置有外間隙13、在中間管3和內管2之間設置有內間隙14,在外管I上開設有至少一個外進液孔11,在中間管3上開設有至少一個中間進液孔31,在內管2上開設有至少一個內進液孔21 ;液化天然氣可通過外進液孔11進入外間隙13中,再由中間進液孔31進入內間隙14中,最後由內進液孔21進入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內腔12中;本實施例中在內管2外壁設置有內絕緣層6和在中間管3外壁設置有中間絕緣層8,內絕緣層6不遮閉內管2上的內進液孔21,中間絕緣層8不遮閉中間管3上的中間進液孔31,所述內絕緣層6和中間絕緣層8均為聚四氟乙烯套管。
[0019]實施例2。[0020]參見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防短路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包括作為檢測電極的外管1、內管2、中間管3、以及引出導線10,中間管3的兩端分別通過第一、第二絕緣支撐塊4和42絕緣支撐連接於外管I中,第一絕緣支撐塊4外還覆蓋有與外管I相焊接的第一端蓋座5,第二絕緣支撐塊42外還覆蓋有與外管I相焊接的第二端蓋座51,內管2的兩端分別通過第二、第三絕緣支撐塊42和41連接於中間管3中,內管2和外管I相互導通而作為一個檢測電極,內管2內腔構成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內腔12,在外管I和中間管3之間設置有外間隙13、在中間管3和內管2之間設置有內間隙14,在外管I上開設有至少一個外進液孔11,在中間管3上開設有至少一個中間進液孔31,在內管2上開設有至少一個內進液孔21 ;液化天然氣可通過外進液孔11進入外間隙13中,再由中間進液孔31進入內間隙14中,最後由內進液孔21進入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內腔12中;本實施例中在外管I內壁上設置有外絕緣層9和在內管2外壁上設置有內絕緣層6,外絕緣層9不遮閉外管I上的外進液孔11,內絕緣層6不遮閉內管2上的內進液孔21,所述外絕緣層9為聚四氟乙烯塗層,所述內絕緣層6為聚四氟乙烯套管。
[0021]實施例3。
[0022]參見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防短路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包括作為檢測電極的外管1、內管2、中間管3、以及引出導線10,中間管3的兩端分別通過第一、第二絕緣支撐塊4和42絕緣支撐連接於外管I中,第一絕緣支撐塊4外還覆蓋有與外管I相焊接的第一端蓋座5,第二絕緣支撐塊42外還覆蓋有與外管I相焊接的第二端蓋座51,內管2的兩端分別通過第二、第三絕緣支撐塊42和41連接於中間管3中,內管2和外管I相互導通而作為一個檢測電極,內管2內腔構成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內腔12,在外管I和中間管3之間設置有外間隙13、在中間管3和內管2之間設置有內間隙14,在外管I上開設有至少一個外進液孔11,在中間管3上開設有至少一個中間進液孔31,在內管2上開設有至少一個內進液孔21 ;液化天然氣可通過外進液孔11進入外間隙13中,再由中間進液孔31進入內間隙14中,最後由內進液孔21進入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內腔12中;本實施例中在中間管3內壁上設置有中間絕緣層7和在外管I內壁上設置有外絕緣層9,中間絕緣層7不遮閉中間管3上的中間進液孔31,外絕緣層9不遮閉外管I上的外進液孔11,所述中間絕緣層7和外絕緣層9均為聚四氟乙烯塗層。
[0023]實施例4。
[0024]參見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防短路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包括作為檢測電極的外管1、內管2、中間管3、以及引出導線10,中間管3的兩端分別通過第一、第二絕緣支撐塊4和42絕緣支撐連接於外管I中,第一絕緣支撐塊4外還覆蓋有與外管I相焊接的第一端蓋座5,第二絕緣支撐塊42外還覆蓋有與外管I相焊接的第二端蓋座51,內管2的兩端分別通過第二、第三絕緣支撐塊42和41連接於中間管3中,內管2和外管I相互導通而作為一個檢測電極,內管2內腔構成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內腔12,在外管I和中間管3之間設置有外間隙13、在中間管3和內管2之間設置有內間隙14,在外管I上開設有至少一個外進液孔11,在中間管3上開設有至少一個中間進液孔31,在內管2上開設有至少一個內進液孔21 ;液化天然氣可通過外進液孔11進入外間隙13中,再由中間進液孔31進入內間隙14中,最後由內進液孔21進入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內腔12中;本實施例中在中間管3內壁上設置有第一中間絕緣層7和在中間管3外壁上設置有第二中間絕緣層8,第一中間絕緣層7和第二中間絕緣層8不遮閉中間管3上的中間進液孔31,所述第一中間絕緣層7為聚四氟乙烯塗層,所述第二中間絕緣層8為聚四氟乙烯套管。
[0025]實際應用時,還可同時在外管I內壁上設置絕緣層和內管2外壁上設置絕緣層、以及在中間管3內壁上設置有絕緣層和在中間管3外壁上設置有絕緣層;或僅在內管2外壁上靠近底部位置設置有絕緣層和在中間管3外壁靠近底部位置設置有絕緣層;或僅在外管I內壁上靠近底部位置設置有絕緣層和在內管2外壁上靠近底部位置設置有絕緣層,或僅在中間管3內壁上靠近底部位置設置有絕緣層和在外管I內壁上靠近底部位置設置有絕緣層;或僅在中間管3內壁上靠近底部位置設置有絕緣層和在中間管3外壁上靠近底部位置設置有絕緣層。上述這些絕緣層的設置方式的變化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0026]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防短路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豎直放置在液化、儲存、運輸和灌裝液化天然氣的容器中,液化天然氣中的鐵屑等雜質可通過外進液孔11進入外管I和中間管3之間的外間隙13中,或由中間進液孔31進入中間管3和內管2之間的內間隙14中,最終會沉澱在外間隙13和內間隙14的底部,本實用新型中設置的絕緣層有效地杜絕了外管I和中間管3之間、以及中間管3和內管2之間因有雜質而短路,從而大大減少了電容式液位傳感器測量不準確和傳感器失效現象的發生。
【權利要求】
1.防短路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包括作為檢測電極的外管、內管、中間管、以及引出導線,中間管的兩端分別通過絕緣支撐塊絕緣支撐連接於外管中,內管的兩端分別絕緣支撐連接於中間管中,內管和外管相互導通而作為一個檢測電極,內管內腔構成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內腔,在外管和中間管之間設置有外間隙、在中間管和內管之間設置有內間隙,在外管上開設有至少一個外進液孔,在中間管上開設有至少一個中間進液孔,在內管上開設有至少一個內進液孔;液化天然氣可通過外進液孔進入外間隙中,再由中間進液孔進入內間隙中,最後由內進液孔進入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內腔中;其特徵在於:在構成外間隙的外管內壁和中間管外壁中的至少一個管壁上、以及在構成內間隙的中間管內壁和內管外壁中的至少一個管壁上設置有能有效杜絕外管和中間管、以及中間管和內管因雜質而短路的絕緣層,絕緣層不遮閉所在管子上的進液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短路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絕緣層為分別設置在內管和中間管外壁上的聚四氟乙烯套管。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短路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絕緣層為設置在外管內壁上的聚四氟乙烯塗層和設置在內管外壁上的聚四氟乙烯套管。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短路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絕緣層為設置在中間管內壁上的聚四氟乙烯塗層和設置在外管內壁上的聚四氟乙烯塗層。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短路三管型電容式液位傳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絕緣層為設置在中間管內壁上的聚四氟乙烯塗層和設置在中間管外壁上的聚四氟乙烯套管。
【文檔編號】G01F23/26GK203376027SQ201320383269
【公開日】2014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日
【發明者】陳樹軍, 孫建華 申請人:蘇州賽智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