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混凝土攪拌罐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00:05:06
專利名稱:一種混凝土攪拌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攪拌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混凝土攪拌罐。
背景技術:
近些年隨著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的裝載量越來越大,在大方量的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開始出現了混凝土離析的現象。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的離析一般出現在剛初始卸料和卸料末端時,眾所周知,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出現離析現象就會影響混凝土自身的質量,也就會影響工程的整體質量,所以解決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的離析現象是保證混凝土運輸質量的必須條件。目前,混凝土攪拌運輸車上的混凝土攪拌罐包括罐體52以及沿罐體52的內壁呈螺旋狀布置的主葉片51,一共兩組主葉片51,類似旋向相同的雙螺紋,相位角相差180度,主葉片51採用的都是直葉片,請參考圖6和圖7,圖6為現有技術中中的主葉片在罐體中螺旋狀布置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現有技術中中的主葉片的剖視結構示意圖。現有技術中,由於主葉片51採用直葉片,導致二次攪拌功能很弱,降低混凝土的勻質性,容易出現離析現象。因此,如何提供一種混凝土攪拌罐,以加強攪拌功能,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混凝土攪拌罐,以加強攪拌功能。為了達到上述目的 ,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混凝土攪拌罐,包括罐體和呈螺旋狀布置所述罐體的內壁上的主葉片,其中,所述罐體包括罐口和罐底,所述主葉片包括刃部、主體和與所述罐體的內壁連接的連接部,所述刃部與所述主體呈鈍角斜置,所述刃部朝向所述罐底斜置。優選的,上述鈍角為110。 -150。。優選的,上述鈍角為模具壓製成型。優選的,上述連接部與所述主體呈90°垂直彎折。優選的,上述主葉片靠近所述罐底的一端上設置有折彎部,所述折彎部朝向所述
罐口斜置。優選的,上述罐體還包括後錐體、中柱筒體、大前錐體、小前錐體,所述主葉片設置在所述後錐體、所述中柱筒體、所述大前錐體和所述小前錐體的內壁上,其中,所述主葉片中位於所述中柱筒體和所述後錐體的內壁上的部分葉片的主體上開設有通孔。優選的,上述的混凝土攪拌罐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後錐體和所述中柱筒體的內壁上的輔助葉片,所述輔助葉片上設置有通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攪拌罐包括罐體和呈螺旋狀布置所述罐體的內壁上的主葉片,其中,所述罐體包括罐口和罐底,所述主葉片包括刃部、主體和與所述罐體的內壁連接的連接部,所述刃部與所述主體呈鈍角斜置,所述刃部朝向所述罐底斜置。使用時,當混凝土攪拌罐的罐體攪拌旋轉,主葉片將混凝土向混凝土攪拌罐中罐底部位的驅動封頭方向挪動,混凝土在驅動封頭的反推作用下向混凝土攪拌罐的罐口方向翻滾,使混凝土的攪拌形成一個混凝土攪拌罐的罐體的軸線方向的大循環。同時,當主葉片將混凝土向驅動封頭方向推動時,由於主葉片的刃部與主體呈鈍角斜置,也就是將主葉片的上部折彎成刃部,且刃部朝向罐底斜置,混凝土在主葉片的主體及刃部的導向作用下形成翻滾,從而形成主葉片的前端的混合攪拌,使混凝土的攪拌形成一個位於主葉片的前端的小循環,並且由於主葉片是沿罐體內壁呈螺旋狀布置,當混凝土攪拌罐的罐體攪拌旋轉時,混凝土將沿著主葉片從頭至尾螺旋翻滾運動,實現混凝土連續不斷混合攪拌,加強了攪拌功能,該混合攪拌運動近似於龍捲風運動。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攪拌罐能夠實現混凝土的攪拌具有一個大循環和一個小循環,加強了攪拌功能,不容易出現離析現象,並且,能夠實現混凝土從頭至尾螺旋翻滾運動,進一步加強了攪拌功能。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主葉片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攪拌罐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攪拌罐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攪拌罐的大循環、小循環以及周向循環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主葉片的折彎部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現有技術中中的主葉片在罐體中螺旋狀布置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現有技術中中的主葉片的剖視結構示意圖。上圖1-7 中:主葉片1、刃部11、主體12、連接部13、罐底21、後錐體22、中柱筒體23、大前錐體24、小前錐體25、罐口 26、驅動封頭27、折彎部3、輔助葉片4、主葉片51、罐體52、主葉片靠近罐底的一端61。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混凝土攪拌罐,以加強攪拌功能。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0029]請參考圖1、圖2、圖3、圖4和圖5,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主葉片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攪拌罐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攪拌罐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攪拌罐的大循環、小循環以及周向循環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主葉片的折彎部的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攪拌罐包括罐體和呈螺旋狀布置罐體的內壁上的主葉片I,其中,罐體包括罐口 26和罐底21,主葉片I包括刃部11、主體12和與罐體的內壁連接的連接部13,刃部11與主體12呈鈍角斜置,刃部11朝向罐底26斜置。如圖1、圖2和圖3,使用時,當混凝土攪拌罐的罐體攪拌旋轉,主葉片I將混凝土向混凝土攪拌罐中罐底21部位的驅動封頭27方向挪動,混凝土在驅動封頭27的反推作用下向混凝土攪拌罐的罐口 26方向翻滾,使混凝土的攪拌形成一個混凝土攪拌罐的罐體的軸線方向的大循環。如圖4,該大循環為圖4中大寫字母A所示意的循環。同時,當主葉片I將混凝土向驅動封頭27方向推動時,由於主葉片I的刃部11與主體12呈鈍角斜置,也就是將主葉片I的上部折彎成刃部11,且刃部11朝向罐底21斜置,混凝土在主葉片I的主體12及刃部11的導向作用下形成翻滾,從而形成主葉片I的前端的混合攪拌,使混凝土的攪拌形成一個位於主葉片I的前端的小循環,如圖4,該小循環為圖4中大寫字母B所示意的循環,並且由於主葉片I是沿罐體內壁呈螺旋狀布置,當混凝土攪拌罐的罐體攪拌旋轉時,混凝土將沿著主葉片I從頭至尾螺旋翻滾運動,實現混凝土連續不斷混合攪拌,加強了攪拌功能,該混合攪拌運動近似於龍捲風運動。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攪拌罐能夠實現混凝土的攪拌具有一個大循環和一個小循環,加強了攪拌功能,不容易出現離析現象,並且,能夠實現混凝土從頭至尾螺旋翻滾運動,進一步加強了攪拌功能。在實際應用時,主葉片I從頭至尾可以是由多片,例如8片子葉片焊接在一起組成的,也可以是一體成型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攪拌罐中包含有兩組主葉片I。 具體的,鈍角為110° -150°,攪拌效果更好。具體的,鈍角為模具壓製成型,加強主葉片I的鈍角處的強度。具體的,連接部13與主體12呈90°垂直彎折,連接部13用於將主葉片I和罐體的內壁連接在一起,可以是焊接,連接部13與主體12呈90°彎折後,能夠增大主葉片I與混凝土攪拌罐的罐體內壁的接觸面積,有效利用槓桿原理,減小接合部焊縫的受力,提高加強固定結構。具體的,主葉片I靠近罐底26的一端61上設置有折彎部3,折彎部3朝向罐口 26斜置。如圖5,當混凝土攪拌罐的罐體攪拌旋轉時,混凝土將沿著主葉片I從頭至尾螺旋翻滾運動,那麼當混凝土最後到達主葉片I靠近罐底26的一端61時,折彎部3與驅動封頭27的光滑球面配合,能夠帶動混凝土在罐底21作周向旋轉,從而形成一個攪拌的周向循環,如圖4,該周向循環為圖4中大寫字母C所示意的循環,從而進一步加強了攪拌功能。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攪拌罐能夠驅使混凝土形成大循環、小循環以及周向循環,這三種不同方向的混合攪拌循環,能夠形成混凝土在罐體內獨特的三維攪拌,這樣能夠大大增加混凝土攪拌效果,使得混凝土的混合更加均勻,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混凝土容易產生離析現象的問題,混凝土進出順暢,進、出料速度快,出料乾淨,殘餘率低,殘餘率幾乎為零。三維攪拌可以將混凝土充分混合攪拌,具有幹攪拌功能。同樣在工地上可以將混凝土進行修正。也可以在工地上添加添加劑,並充分混合均勻而改變混凝土性倉泛。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攪拌罐可將混凝土向罐體後端挪動,故填充率高,可以達到65%,那麼罐體傾斜角低,重心低,且在行駛過程中無論上坡或下坡能確保重心位置變化量極小,行駛更穩定。由於混凝土在罐體內多個方向翻滾運動,所以偏心量小,故整車行駛穩定性高,幾乎不出現轉彎、上下坡時翻車的嚴重問題。具體的,罐體還包括後錐體22、中柱筒體23、大前錐體24、小前錐體25,主葉片I設置在後錐體22、中柱筒體23、大前錐體24和小前錐體25的內壁上,其中,主葉片I中位於中柱筒體23和後錐體22的內壁上的部分葉片的主體12上開設有通孔。供砂漿前後流通,有利於混凝土中砂漿的充分流動,加強攪拌功能。具體的,上述的混凝土攪拌罐還包括設置在後錐體22和中柱筒體23的內壁上的輔助葉片4,輔助葉片4上設置有通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攪拌罐的主葉片I也是沿罐體內壁呈螺旋狀布置的主葉片1,一共兩組葉片1,類似旋向相同的雙螺紋,相位角相差180度,如圖3所示,相鄰主葉片I之間設置多組輔助葉片4,具體的組數依據混凝土攪拌罐的罐體裝載量的大小設定,混凝土在輔助葉片4的作用下實現強制性罐體的周向混合攪拌,其通孔有利於混凝土中砂漿的充分流動,能更好的加強攪拌功能,解決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離析現象,從而來確保混凝土的運送質量。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 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混凝土攪拌罐,包括罐體和呈螺旋狀布置所述罐體的內壁上的主葉片(1),其中,所述罐體包括罐口( 26)和罐底(21 ),其特徵在於,所述主葉片(I)包括刃部(11 )、主體(12)和與所述罐體的內壁連接的連接部(13),所述刃部(11)與所述主體(12)呈鈍角斜置,所述刃部(11)朝向所述罐底(26 )斜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攪拌罐,其特徵在於,所述鈍角為110°-15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攪拌罐,其特徵在於,所述鈍角為模具壓製成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攪拌罐,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部(13)與所述主體(12)呈90°垂直彎折。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攪拌罐,其特徵在於,所述主葉片(I)靠近所述罐底(26 )的一端(61)上設置有折彎部(3 ),所述折彎部(3 )朝向所述罐口( 26 )斜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攪拌罐,其特徵在於,所述罐體還包括後錐體(22)、中柱筒體(23)、大前錐體(24)、小前錐體(25),所述主葉片(I)設置在所述後錐體(22)、所述中柱筒體(23)、所述大前錐體(24)和所述小前錐體(25)的內壁上,其中, 所述主葉片(I)中位於所述中柱筒體(23)和所述後錐體(22)的內壁上的部分葉片的主體(12)上開設有通孔。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攪拌罐,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後錐體(22)和所述中柱筒體(23)的內壁上的輔助葉片(4),所述輔助葉片(4)上設置有通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混凝土攪拌罐,包括罐體和呈螺旋狀布置罐體的內壁上的主葉片,其中,罐體包括罐口和罐底,主葉片包括刃部、主體和與罐體的內壁連接的連接部,刃部與主體呈鈍角斜置,刃部朝向罐底斜置,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攪拌罐能夠與驅動封頭的共同作用,使混凝土的攪拌形成一個混凝土攪拌罐的罐體軸線方向的大循環。在混凝土攪拌罐用葉片的主體及刃部的導向作用下形成翻滾,使混凝土的攪拌形成一個位於混凝土攪拌罐用葉片的前端的小循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攪拌罐用葉片能夠實現混凝土的攪拌具有一個大循環和一個小循環,加強了攪拌功能,不容易出現離析現象,並且,能夠實現混凝土從頭至尾螺旋翻滾運動,進一步加強了攪拌功能。
文檔編號B28C5/42GK203125707SQ201320063739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4日
發明者唐勝峰, 朱雲山 申請人:河南亞隆專用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