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農業生產種植的農藥噴灑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1-12 06:11:17 2

本發明涉及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用於農業生產種植的農藥噴灑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農業生產中,小規模種植中還是主要以人工噴灑為主,但人工噴灑過程費時費力,將勾兌好的農藥裝在噴霧器中,然後背著噴物器對農作物進行逐株噴藥處理,以達到消滅病蟲害的目的,但這樣的方法會使人感覺特別勞累,不但費時費力,而且效率低、質量差,影響作物生長,且農藥在噴物器內部得不到有效攪拌,農藥在噴灑機內部濃度不均勻,影響農藥的使用效果,另外,現有的農藥噴灑機,由於製作成本高、購買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且不便於移動,從而不能滿足現有小規模種植戶的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於農業生產種植的農藥噴灑裝置,其能夠解決上述現在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的一種用於農業生產種植的農藥噴灑裝置,包括行走車架以及固定在所述行走車架頂部的中間位置的儲藥箱,所述儲藥箱左側的所述行走車架頂部端面固定設有噴灑機構,所述儲藥箱右側的所述行走車架頂部端面固定設有蓄電池供電組件,所述行走車架內部中間位置縱向延伸設有第一轉動軸且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一轉動軸底部延伸段伸出所述行走車架底部端面外且末端固設有第一錐形輪,所述第一錐形輪左右兩側分別設有頂部與所述行走車架底部端面固定連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右側的所述行走車架底部端面固設有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內固設有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左側端動力連接有向左側延伸設置的第二轉動軸,所述第二轉動軸從右往左依次貫穿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一支架且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二轉動軸左側延伸末端伸出所述第一支架左側端面外且內設有第一內花鍵槽,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間的所述第二轉動軸外表面周固定設有與所述第一錐形輪嚙合連接的第二錐形輪,所述行走車架左側底部端面前後對稱設有支撐架,前後兩側所述支撐架之間轉動配合連接有前後延伸設置的第三轉動軸,前後兩側所述支撐架之間的所述第三轉動軸上周向固定設有第三錐形輪,所述第三錐形輪右前側嚙合連接有第四錐形輪,所述第四錐形輪右側端面設有向右側延伸設置的第四轉動軸,所述第四轉動軸右側延伸段外表面轉動配合連接有頂部與所述行走車架底部端面固定連接的第四支架和第五支架,所述第五支架右側上方的所述行走車架底部端面內設有切換機構,所述第四轉動軸右側末端內設有第二內花鍵槽。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儲藥箱內設有儲藥腔,所述儲藥腔內縱向延伸設有攪拌轉動軸,所述攪拌轉動軸頂部末端與所述儲藥腔內頂壁轉動配合連接,所述攪拌轉動軸底部末端與所述儲藥腔內底壁轉動配合連接,所述攪拌轉動軸外表面左右兩側等距排布有多組攪拌葉,所述第一轉動軸頂部延伸段貫穿所述儲藥箱底部端面且末端與所述攪拌轉動軸底部末端固定連接。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三支架右側的所述行走車架底部設有前後對稱設置的轉向輪。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三轉動軸前後延伸末端分別伸出前後兩側所述支撐架外側端面外且均固定設有定向輪。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切換機構包括導滑槽,所述導滑槽內設有左右延伸設置的第一螺紋杆,所述第一螺紋杆左側末端與所述導滑槽左側內壁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一螺紋杆右側末端與調節電機動力連接,所述調節電機外表面嵌於所述導滑槽右側端面內且固定連接,所述導滑槽內滑動配合連接有向下延伸的導滑杆,所述導滑槽內的所述導滑杆與所述第一螺紋杆螺紋配合連接,所述導滑杆頂部延伸段伸出所述行走車架底部端面外,所述行走車架底部端面外的所述導滑杆內轉動配合連接有第五轉動軸,所述第五轉動軸左側端固定設有向左側延伸設置的第一外花鍵軸,所述第五轉動軸右側端固定設有向右側延伸設置的第二外花鍵軸。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二外花鍵軸的長度長於所述第一外花鍵軸。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噴灑機構內設有貫通滑槽,所述貫通滑槽內設有縱向延伸設置第二螺紋杆,所述第二螺紋杆頂部端與所述貫通滑槽內頂壁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二螺紋杆底部端與升降電機動力連接,所述升降電機外表面嵌於所述貫通滑槽底部端面內且固定連接,所述貫通滑槽內滑動配合連接有升降滑塊,所述升降滑塊與所述第二螺紋杆螺紋配合連接,所述升降滑塊前後兩側端面均固定設有向外側延伸設置的噴藥管,所述貫通滑槽右側內壁連通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內滑動配合連接有與所述升降滑塊右側端面固定連接的連接管,前後兩側所述噴藥管底部均等距排布有多組噴頭,前後兩側所述噴藥管、升降滑塊和連接管依次連通設置。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噴灑機構與所述儲藥箱之間的所述行走車架頂部固設有加壓泵,所述加壓泵頂部與所述連接管之間連接有伸縮軟管,所述加壓泵右側端固定設有向右側延伸並貫穿所述儲藥箱左側底部端面輸藥管,所述輸藥管內設有電子控制閥。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蓄電池供電組件右側的所述行走車架頂部端面設有扶手杆。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驅動電機左側端動力連接向左側延伸設置的第二轉動軸,第二轉動軸從右往左依次貫穿第二支架和第一支架且轉動配合連接,第二轉動軸左側延伸末端伸出第一支架左側端面外且內設第一內花鍵槽,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間的第二轉動軸外表面周固定設與第一錐形輪嚙合連接的第二錐形輪,行走車架左側底部端面前後對稱設支撐架,前後兩側支撐架之間轉動配合連接前後延伸設置的第三轉動軸,前後兩側支撐架之間的第三轉動軸上周向固定設第三錐形輪,第三錐形輪右前側嚙合連接第四錐形輪,第四錐形輪右側端面設向右側延伸設置的第四轉動軸,第四轉動軸右側延伸段外表面轉動配合連接頂部與行走車架底部端面固定連接的第四支架和第五支架,第五支架右側上方的行走車架底部端面內設切換機構,第四轉動軸右側末端內設第二內花鍵槽,從而實現手動驅動移動以及自動驅動移動的切換工作,能滿足不同噴灑工作需求,大大減小了操作者的勞動強度,提高了農藥的利用率,保證了藥液噴灑的均勻性。
2.通過噴灑機構內設貫通滑槽,貫通滑槽內設縱向延伸設置第二螺紋杆,第二螺紋杆頂部端與貫通滑槽內頂壁轉動配合連接,第二螺紋杆底部端與升降電機動力連接,升降電機外表面嵌於貫通滑槽底部端面內且固定連接,貫通滑槽內滑動配合連接升降滑塊,升降滑塊與第二螺紋杆螺紋配合連接,升降滑塊前後兩側端面均固定設向外側延伸設置的噴藥管,貫通滑槽右側內壁連通設凹槽,凹槽內滑動配合連接與升降滑塊右側端面固定連接的連接管,前後兩側噴藥管底部均等距排布多組噴頭,前後兩側噴藥管、升降滑塊和連接管依次連通設置,從而實現滿足不同高度的農作物噴藥工作,同時,通過外側延伸設置的噴藥管提高噴藥範圍。
3.通過切換機構包括導滑槽,導滑槽內設左右延伸設置的第一螺紋杆,第一螺紋杆左側末端與導滑槽左側內壁轉動配合連接,第一螺紋杆右側末端與調節電機動力連接,調節電機外表面嵌於導滑槽右側端面內且固定連接,導滑槽內滑動配合連接向下延伸的導滑杆,導滑槽內的導滑杆與第一螺紋杆螺紋配合連接,導滑杆頂部延伸段伸出行走車架底部端面外,行走車架底部端面外的導滑杆內轉動配合連接第五轉動軸,第五轉動軸左側端固定設向左側延伸設置的第一外花鍵軸,第五轉動軸右側端固定設向右側延伸設置的第二外花鍵軸,從而實現自動控制動力連接以及脫離的切換工作,提高自動化控制率。
4.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實現自動驅動移動以及手動驅動移動的控制切換工作,滿足不同噴灑工作需要,另外,由於工作過程中保持持續攪拌工作,避免了藥液分層、攪拌不均勻、堵塞噴頭的現象,提高了農藥的利用率,保證了藥液噴灑的均勻性,能根據不同高度的農作物調節噴藥高度,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易於說明,本發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用於農業生產種植的農藥噴灑裝置外部整體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一種用於農業生產種植的農藥噴灑裝置內部整體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噴灑機構內部左視圖;
圖4為本發明的第二內花鍵槽與第一外花鍵軸配合連接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儲藥箱8的俯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5所示,本發明的一種用於農業生產種植的農藥噴灑裝置,包括行走車架5以及固定在所述行走車架5頂部的中間位置的儲藥箱8,所述儲藥箱8左側的所述行走車架5頂部端面固定設有噴灑機構6,所述儲藥箱8右側的所述行走車架5頂部端面固定設有蓄電池供電組件7,所述行走車架5內部中間位置縱向延伸設有第一轉動軸55且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一轉動軸55底部延伸段伸出所述行走車架5底部端面外且末端固設有第一錐形輪54,所述第一錐形輪54左右兩側分別設有頂部與所述行走車架5底部端面固定連接的第一支架58和第二支架59,所述第二支架59右側的所述行走車架5底部端面固設有第三支架503,所述第三支架503內固設有驅動電機5031,所述驅動電機5031左側端動力連接有向左側延伸設置的第二轉動軸50,所述第二轉動軸50從右往左依次貫穿所述第二支架59和所述第一支架58且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二轉動軸50左側延伸末端伸出所述第一支架58左側端面外且內設有第一內花鍵槽501,所述第一支架58和所述第二支架59之間的所述第二轉動軸50外表面周固定設有與所述第一錐形輪54嚙合連接的第二錐形輪502,所述行走車架5左側底部端面前後對稱設有支撐架53,前後兩側所述支撐架53之間轉動配合連接有前後延伸設置的第三轉動軸532,前後兩側所述支撐架53之間的所述第三轉動軸532上周向固定設有第三錐形輪533,所述第三錐形輪533右前側嚙合連接有第四錐形輪561,所述第四錐形輪561右側端面設有向右側延伸設置的第四轉動軸56,所述第四轉動軸56右側延伸段外表面轉動配合連接有頂部與所述行走車架5底部端面固定連接的第四支架564和第五支架563,所述第五支架563右側上方的所述行走車架5底部端面內設有切換機構,所述第四轉動軸56右側末端內設有第二內花鍵槽562。
其中,所述儲藥箱8內設有儲藥腔81,所述儲藥腔81內縱向延伸設有攪拌轉動軸82,所述攪拌轉動軸82頂部末端與所述儲藥腔81內頂壁轉動配合連接,所述攪拌轉動軸82底部末端與所述儲藥腔81內底壁轉動配合連接,所述攪拌轉動軸82外表面左右兩側等距排布有多組攪拌葉821,所述第一轉動軸55頂部延伸段貫穿所述儲藥箱8底部端面且末端與所述攪拌轉動軸82底部末端固定連接,從而實現自動控制儲藥腔81內的藥液保持均勻攪拌狀態。
其中,所述第三支架503右側的所述行走車架5底部設有前後對稱設置的轉向輪51,從而實現行走車架5轉向控制工作。
其中,所述第三轉動軸532前後延伸末端分別伸出前後兩側所述支撐架53外側端面外且均固定設有定向輪531,從而實現定向轉動以及定向動力驅動工作,減輕人工勞動量。
其中,所述切換機構包括導滑槽57,所述導滑槽57內設有左右延伸設置的第一螺紋杆571,所述第一螺紋杆571左側末端與所述導滑槽57左側內壁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一螺紋杆571右側末端與調節電機573動力連接,所述調節電機573外表面嵌於所述導滑槽57右側端面內且固定連接,所述導滑槽57內滑動配合連接有向下延伸的導滑杆572,所述導滑槽57內的所述導滑杆572與所述第一螺紋杆571螺紋配合連接,所述導滑杆572頂部延伸段伸出所述行走車架5底部端面外,所述行走車架5底部端面外的所述導滑杆572內轉動配合連接有第五轉動軸574,所述第五轉動軸574左側端固定設有向左側延伸設置的第一外花鍵軸5741,所述第五轉動軸574右側端固定設有向右側延伸設置的第二外花鍵軸5742,從而實現自動控制動力連接以及脫離的切換工作,提高自動化控制率。
其中,所述第二外花鍵軸5742的長度長於所述第一外花鍵軸5741,從而實現第二外花鍵軸5742的持續保持與第二轉動軸50的動力配合連接工作。
其中,所述噴灑機構6內設有貫通滑槽61,所述貫通滑槽61內設有縱向延伸設置第二螺紋杆65,所述第二螺紋杆65頂部端與所述貫通滑槽61內頂壁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二螺紋杆65底部端與升降電機66動力連接,所述升降電機66外表面嵌於所述貫通滑槽61底部端面內且固定連接,所述貫通滑槽61內滑動配合連接有升降滑塊63,所述升降滑塊63與所述第二螺紋杆65螺紋配合連接,所述升降滑塊63前後兩側端面均固定設有向外側延伸設置的噴藥管631,所述貫通滑槽61右側內壁連通設有凹槽62,所述凹槽62內滑動配合連接有與所述升降滑塊63右側端面固定連接的連接管64,前後兩側所述噴藥管631底部均等距排布有多組噴頭6311,前後兩側所述噴藥管631、升降滑塊63和連接管64依次連通設置,從而實現滿足不同高度的農作物噴藥工作,同時,通過外側延伸設置的噴藥管631提高噴藥範圍。
其中,所述噴灑機構6與所述儲藥箱8之間的所述行走車架5頂部固設有加壓泵84,所述加壓泵84頂部與所述連接管64之間連接有伸縮軟管841,所述加壓泵84右側端固定設有向右側延伸並貫穿所述儲藥箱8左側底部端面輸藥管83,所述輸藥管83內設有電子控制閥831,從而實現自動控制噴藥工作,方便自動控制以及提高工作效率。
其中,所述蓄電池供電組件7右側的所述行走車架5頂部端面設有扶手杆52。
初始狀態時,導滑杆572位於導滑槽57內的最右側位置,此時,導滑杆572右側的第二外花鍵軸5742完全伸入第一內花鍵槽501內,同時,使導滑杆572左側的第一外花鍵軸5741最大程度遠離第二內花鍵槽562。
當需要人工拉動噴藥工作時,首先通過驅動電機5031控制第二轉動軸50轉動,進而由第二轉動軸50帶動第二錐形輪502轉動,由第二錐形輪502帶動第一錐形輪54以及第一錐形輪54頂部的第一轉動軸55轉動,此時,由第一轉動軸55帶動攪拌轉動軸82帶動攪拌葉821實現攪拌工作,然後通過升降電機66帶動第二螺紋杆65正反轉動,進而由第二螺紋杆65帶動升降滑塊63沿貫通滑槽61上下方向滑動,直至調節的相應高度時,此時控制升降電機66停止轉動,然後通過開啟電子控制閥831以及加壓泵84,此時,儲藥腔81內的藥液經輸藥管83流入加壓泵84內,然後經加壓泵84加壓後通過伸縮軟管841依次流入連接管64、升降滑塊63和噴藥管631內,最後經噴藥管631底部的多組噴頭6311噴出,此時,通過向右側拉動扶手杆52,從而實現人工拉動噴藥工作;
當需要自動驅動噴藥工作時,首先通過調節電機573帶動第一螺紋杆571轉動,由第一螺紋杆571帶動導滑杆572逐漸沿導滑槽57的左側方向移動,此時,第一內花鍵槽501內的第二外花鍵軸5742逐漸向左側滑出第一內花鍵槽501,同時,使第一外花鍵軸5741逐漸靠近第二內花鍵槽562,直至如圖4所示導滑杆572滑動至導滑槽57內的最左側位置時,此時,第一外花鍵軸5741完全插入第二內花鍵槽562內且配合連接,同時,使第二外花鍵軸5742右側段與第一內花鍵槽501內的左側段配合連接,此時控制調節電機573停止轉動,然後通過驅動電機5031控制第二轉動軸50轉動,進而由第二轉動軸50帶動第二錐形輪502轉動,由第二錐形輪502帶動第一錐形輪54以及第一錐形輪54頂部的第一轉動軸55轉動,此時,由第一轉動軸55帶動攪拌轉動軸82帶動攪拌葉821實現攪拌工作,同時由第二轉動軸50帶動第一內花鍵槽501內的第二外花鍵軸5742轉動,並由第二外花鍵軸5742帶動第五轉動軸574轉動,進而由第五轉動軸574帶動第一外花鍵軸5741轉動,此時由於第一外花鍵軸5741完全插入第二內花鍵槽562內且配合連接,進而由第一外花鍵軸5741帶動第四轉動軸56以及第四轉動軸56左側末端的第四錐形輪561轉動,由第四錐形輪561帶動第三錐形輪533以及與第三錐形輪533固定連接的第三轉動軸532,並由第三轉動軸532帶動前後兩側末端的定向輪531轉動,從而實現自動驅動移動工作,然後通過升降電機66帶動第二螺紋杆65正反轉動,進而由第二螺紋杆65帶動升降滑塊63沿貫通滑槽61上下方向滑動,直至調節的相應高度時,此時控制升降電機66停止轉動,然後通過開啟電子控制閥831以及加壓泵84,此時,儲藥腔81內的藥液經輸藥管83流入加壓泵84內,然後經加壓泵84加壓後通過伸縮軟管841依次流入連接管64、升降滑塊63和噴藥管631內,最後經噴藥管631底部的多組噴頭6311噴出,最後,通過扶手杆52控制移動方向,即可實現驅動噴藥工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驅動電機左側端動力連接向左側延伸設置的第二轉動軸,第二轉動軸從右往左依次貫穿第二支架和第一支架且轉動配合連接,第二轉動軸左側延伸末端伸出第一支架左側端面外且內設第一內花鍵槽,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間的第二轉動軸外表面周固定設與第一錐形輪嚙合連接的第二錐形輪,行走車架左側底部端面前後對稱設支撐架,前後兩側支撐架之間轉動配合連接前後延伸設置的第三轉動軸,前後兩側支撐架之間的第三轉動軸上周向固定設第三錐形輪,第三錐形輪右前側嚙合連接第四錐形輪,第四錐形輪右側端面設向右側延伸設置的第四轉動軸,第四轉動軸右側延伸段外表面轉動配合連接頂部與行走車架底部端面固定連接的第四支架和第五支架,第五支架右側上方的行走車架底部端面內設切換機構,第四轉動軸右側末端內設第二內花鍵槽,從而實現手動驅動移動以及自動驅動移動的切換工作,能滿足不同噴灑工作需求,大大減小了操作者的勞動強度,提高了農藥的利用率,保證了藥液噴灑的均勻性。
2.通過噴灑機構內設貫通滑槽,貫通滑槽內設縱向延伸設置第二螺紋杆,第二螺紋杆頂部端與貫通滑槽內頂壁轉動配合連接,第二螺紋杆底部端與升降電機動力連接,升降電機外表面嵌於貫通滑槽底部端面內且固定連接,貫通滑槽內滑動配合連接升降滑塊,升降滑塊與第二螺紋杆螺紋配合連接,升降滑塊前後兩側端面均固定設向外側延伸設置的噴藥管,貫通滑槽右側內壁連通設凹槽,凹槽內滑動配合連接與升降滑塊右側端面固定連接的連接管,前後兩側噴藥管底部均等距排布多組噴頭,前後兩側噴藥管、升降滑塊和連接管依次連通設置,從而實現滿足不同高度的農作物噴藥工作,同時,通過外側延伸設置的噴藥管提高噴藥範圍。
3.通過切換機構包括導滑槽,導滑槽內設左右延伸設置的第一螺紋杆,第一螺紋杆左側末端與導滑槽左側內壁轉動配合連接,第一螺紋杆右側末端與調節電機動力連接,調節電機外表面嵌於導滑槽右側端面內且固定連接,導滑槽內滑動配合連接向下延伸的導滑杆,導滑槽內的導滑杆與第一螺紋杆螺紋配合連接,導滑杆頂部延伸段伸出行走車架底部端面外,行走車架底部端面外的導滑杆內轉動配合連接第五轉動軸,第五轉動軸左側端固定設向左側延伸設置的第一外花鍵軸,第五轉動軸右側端固定設向右側延伸設置的第二外花鍵軸,從而實現自動控制動力連接以及脫離的切換工作,提高自動化控制率。
4.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實現自動驅動移動以及手動驅動移動的控制切換工作,滿足不同噴灑工作需要,另外,由於工作過程中保持持續攪拌工作,避免了藥液分層、攪拌不均勻、堵塞噴頭的現象,提高了農藥的利用率,保證了藥液噴灑的均勻性,能根據不同高度的農作物調節噴藥高度,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範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