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大臨圍牆及其快速修築該大臨圍牆的施工方法
2023-10-27 02:50:32 3
專利名稱:一種大臨圍牆及其快速修築該大臨圍牆的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大臨圍牆,尤其是涉一種建築場地上經常使用到的起臨時圍護性作用的大臨圍牆,屬於建築施工技術領域。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快速修築上述大臨圍牆的施工方法,採用本發明的施工方法, 能快速的完成本發明提供的這種用於建築場地上經常使用的起臨時圍護性作用的大臨圍
掉丄回ο
背景技術:
建築場地大部分臨時圍牆,多採取的是磚混結構,即通過在平整或溝槽後的場地上,用水泥砂漿將磚黏砌在一起而形成。這種做法有如下不足1)需要購買和拌制水泥砂漿,就圍牆等大臨分項工程來說,該部分工程量較大,需要水、電和運輸車輛,且佔用一定成本和勞務量;2)需要工人採用水泥砂漿將磚塊一層一層精心砌築,每塊磚塊都需要抹水泥砂漿並勾縫,製作緩慢,完整程度及美觀程度需專門控制;3)砌筑後,多需要用水泥砂漿抹面以求美觀,這也需要一定的勞務、建材和工期;4)砌築成型後,基本不能對牆體進行整體挪動移位處理;5)正因牆體砌築完成後,不能整體挪移,所以圍牆在不用時,回收較為困難。回收磚塊時,需要推倒圍牆,用專用工具將磚塊上的水泥砂漿一點一點的敲打清除。所以,即使回收,也需要大量勞務,施工速度慢,無形中成本及工期進一步加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製作中不需水泥砂漿膠結的大臨圍牆。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能提高施工效率、節約施工成本、便於拆卸的快速修築所述大臨圍牆的施工方法。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大臨圍牆,包括含有填充空間的圍牆骨架和填充體,構成大臨圍牆牆體的填充體位於圍牆骨架的填充空間內。進一步的是,圍牆骨架包括左半架體、右半架體、側邊模板和小橫向杆件,左半架體和右半架體通過小橫向杆件固定成一個整體的圍牆骨架,填充空間由設置在左半架體和右半架體內側的側連模板構成。上述方案的優選方式是,左半架體和右半架體結構相同,均由縱向杆件和大橫向杆件連接而成,側邊模板為竹膠板或膠合木質模板,每一件半架體的相鄰兩根縱向杆件之間的距離小於單塊竹膠板或膠合木質模板的長度。進一步的是,縱向杆件、大橫向杆件和小橫向杆件由鋼管、槽鋼、角鋼或工字梁構成,縱向杆件、大橫向杆件和小向杆件之間採用扣件或螺栓連接。進一步的是,大橫向杆件沿縱向杆件高度方向設置有2 3層,左半架體和右半架體上對應位置的大橫向杆件的高度相等,固定左半架體和右半架體的小橫向杆件沿垂直方向設置有至少一層,其位置與大橫向杆件相適應。上述方案的優選方式是,沿高度方向設置的固定左半架體和右半架體的小橫向杆件為2 3層,在每層小橫向杆件的上側設置有底部模板,由石塊、磚體和/或土體構成的填充體,分層的填入填充空間內。進一步的是,在填充空間內,填充體的頂部還預留有綠化空間,在綠化空間內放置有綠化盆栽或直接種植綠化植物;在圍牆骨架的外側壁上掛設有燈飾。進一步的是,在中部的大橫向杆件和底部的小橫向杆件之間,設置有支撐勒杆。一種快速修築所述的大臨圍牆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平整場地,在需要設置大臨圍牆的建築施工場地上對大臨圍牆的牆腳位置進行平整或溝槽;2)支設圍牆骨架,在平整或溝槽合格的圍牆牆腳位置處支設構成圍牆骨架的左半架體、右半架體、側邊模板和小橫向杆件構成圍牆骨架;3)鋪設側邊模板,在左半架體和右半架體相互對應的內側壁上鋪設構成圍牆填充空間的側邊模板構成圍牆填充空間;4)牆體填充,在圍牆填充空間內填充構成牆體的填充體填料構成大臨圍牆牆體, 即完成了整個大臨圍牆的施工。進一步的是,在進行牆體填充時,向圍牆填充空間內從下往上填築填充體到距頂部300 1500mm後,停止填充,然後再採用盆栽或直接種植臨時綠化植物的方式,對大臨牆頂部進行綠化。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一個含有填充空間的圍牆骨架,然後在該填充空間內填充構成大臨圍牆牆體的填充體來構成建築場地需要的大臨圍牆,從而使大臨圍牆的結構變得十分簡單,製作十分方便,建造時也不需要通過水泥砂漿將磚塊膠結而成,這樣便可以大大的降低製造成本,提高建築效率,填充體可以為一般的石塊、土體、廢磚等直接填充,也可以為採用袋裝的石塊、土體、廢磚等進行填充,且不需全圍牆高度填充,其外部的圍牆骨架在拆卸回收後還可以直接再利用,大大地降低了生產、和建築成本。在製作本發明的大臨圍牆時,只需先對建築場地上需要設置大臨圍牆的牆腳位置處進行平整和/或溝槽處理,然後,再在該平整和/或溝槽處理合格的圍牆牆腳處,支設構成圍牆骨架的左半架體、右半架體、側邊模板和小橫向杆件構成圍牆骨架,並在左半架體和右半架體相互對應的內側壁上鋪設側邊模板,構成填充空間,最後在填充空間內填充構成大臨圍牆牆體的填充體即可完成大臨圍牆的建築施工,施工過程快速、方便,施工效率比現有的大臨圍牆的施工效率高得多,而且施工過程中不需要水泥砂漿膠結,也不需要砂、磚等正規的建築材料,在填充時只需將構成填充體的填料直接傾入填充空間中即可,施工成本低廉,施工效率高。進一步的,為了使本發明的大臨圍牆可以不經過拆除重建即可使用到相距較近的其它建築場地上,本發明的大臨圍牆骨架為由左半架體、右半架體、側邊模板和小橫向杆件構成的相對獨立的整體,當在其填充空間的底部設置底部模板,然後再填充構成大臨圍牆牆體的填充體後,還可以在一定的距離內移動其位置,不需要拆除後重建,即可調整圍牆位置,也可用到相距較近的建築施工場地上,進一步的節約了構築大臨圍牆的建築施工成本。
圖1為本發明一種大臨圍牆的三維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一種大臨圍牆的另一種結構的三維示意圖。圖中標記為填充空間1、圍牆骨架2、左半架體21、右半架體22、縱向杆件23、大橫向杆件對、填充體3、側邊模板4、小橫向杆件5、底部模板6、綠化空間7、支撐勒杆8。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圖2所示是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結構簡單、製作中不需水泥砂漿膠結的大臨圍牆。所述大臨圍牆包括含有填充空間1的圍牆骨架2和填充體3,構成大臨圍牆牆體的填充體3位於圍牆骨架2的填充空間1內。採用本發明所述結構的大臨圍牆後,使大臨圍牆的結構變得十分簡單,製作十分方便,建造時也不需要通過水泥砂漿將磚塊膠結而成,這樣便可以大大的降低製造成本,提高修築效率,而且外部的圍牆骨架2在拆卸回收後可以直接再利用,進一步的降低了生產、和建築成本。 上述實施方式中,為了使圍牆骨架2的結構更簡單、製作成本更低廉,而且能夠反覆使用,圍牆骨架包括左半架體21、右半架體22、側邊模板4和小橫向杆件5,左半架體21 和右半架體22通過小橫向杆件5固定成一個整體的圍牆骨架2,填充空間1由設置在左半架體21和右半架體22內側的側邊模板4構成;左半架體21和右半架體22結構相同,均由縱向杆件23和大橫向杆件M連接而成,側邊模板4為竹膠板或木質膠合模板,每一件半架體的相鄰兩根縱向杆件23之間的距離小於單塊竹膠板或木質膠合模板的長度;縱向杆件 23、大橫向杆件M和小橫向杆件5由鋼管、槽鋼、角鋼或工字梁構成,縱向杆件23、大橫向杆件M和小橫向杆件5之間採用扣件或螺栓連接;大橫向杆件M沿縱向杆件23高度方向設置有2 3層,左半架體21和右半架體22上對應位置的大橫向杆件M的高度相等,固定左半架體21和右半架體22的小橫向杆件5沿垂直方向設置有至少一層,其位置與大橫向杆件M相適應。這樣,便可以很方便的利用生產現場剩餘生產資料,採用扣件或螺栓連接的方式快速的完成圍牆骨架2的製作,不必專門採購建築大臨圍牆的建築資料,也就不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同時,由於左半架體21、右半架體22都由縱向杆件23和2 3層大橫向杆件M連接而成,而且在縱向杆件23的外側,中部的大橫向杆件M和底部的小橫向杆件5之間,設置有支撐勒杆8,如圖1所示,便可以有效的提高圍牆骨架2的強度。當然,當大臨圍牆的高度較小時,可以不設置支撐勒杆件8,如圖2所示。採用扣件或螺栓連接可以使製作和拆卸更加方便,提高生產效率。上述實施方式中,構成大臨圍牆的圍牆骨架2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建築場地的需要設置大臨圍牆的牆腳處,為了使本發明的大臨圍牆能簡單的挪移,以便使用到近距離的其它場所,沿高度方向設置的固定左半架體21和右半架體22的小橫向杆件5為2 3層,在每層小橫向杆件5的上側設置有底部模板6,由石塊或土體構成的填充體3,分層的填入填充空間1內。由於填充體3是由設置在圍牆骨架2底部的底部模板6支撐,而不是由圍牆牆腳的地面進行支撐的,所以整個大臨圍牆便可以隨圍牆骨架2的移動而移動,從而保證了本發明的大臨圍牆能簡單的挪移,便於使用到近距離的其它場所,進一步的節約了生產成本。在建築大臨圍牆時,為了美化環境,通常都需要對大臨圍牆進行一定的裝飾,為了裝置的方便,也為了提高裝飾的效果,在填充空間1內,填充體3的頂部還預留有綠化空間 7,在綠化空間7內放置有綠化盆栽或直接種植綠化植物;在圍牆骨架2的外側壁上掛設有燈飾。這樣既美化了環境,投資成本又較低。本發明除提供了上述結構的一種大臨圍牆外,還提供了一種能提高施工效率、節約施工成本的快速修築所述大臨圍牆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平整場地,在需要設置大臨圍牆的建築施工場地上對大臨圍牆的牆腳位置進行平整或溝槽;2)支設圍牆骨架2,在平整或溝槽合格的圍牆牆腳位置處支設構成圍牆骨架2的左半架體21、右半架體22、側邊模板4和小橫向杆件5構成圍牆骨架2 ;3)鋪設側邊模板4,在左半架體21和右半架體22相互對應的內側壁上鋪設構成圍牆填充空間1的側邊模板4構成圍牆填充空間1 ;4)牆體填充,在圍牆填充空間1內填充構成牆體的填充體3填料構成大臨圍牆牆體,即完成了整個大臨圍牆的施工。採用本發明所述施工方法進行所述大臨圍牆的施工,施工過程快速、方便,施工效率比現有的大臨圍牆的施工效率高得多,而且施工過程中不需要水泥砂漿膠結,也不需要磚等建築材料,在填充時只需將構成填充體的填料直接傾入填充空間中即可,施工成本低廉,施工效率高。本發明所述的溝槽,是一種施工手段,即在需要設置大臨圍牆的牆腳處對水平標高相對較高的地方通過挖溝槽的方式,使水平標高不相同的各處得到相同水平標高的圍牆牆腳地基。為了增強大臨圍牆的美化效果,在進行牆體填充時,向圍牆填充空間1內從下往上填築填充體3到距頂部300 1500mm後,停止填充,然後再採用盆栽或直接種植臨時綠化植物的方式,對大臨牆頂部進行綠化;並在牆體填充完成後,再在大臨圍牆骨架2的外側掛設裝燈飾。當然,在對大臨圍牆外觀要求不高的地方,也可以在進行牆體填充時,直接一次性填充完成填充體3即可。只要圍牆體的穩定性足夠,在圍牆骨架2的填充空間1內填築的填充體3可以只填築500mm高,即從下往上填築到距離頂部1500mm後,停止填充;當然, 如果圍牆體的穩定性不夠,則必須填築到1700mm高,即只留300mm不填築填充體3。
權利要求
1.一種大臨圍牆,其特徵在於包括含有填充空間(1)的圍牆骨架( 和填充體(3), 構成大臨圍牆牆體的填充體(3)位於圍牆骨架O)的填充空間(1)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大臨圍牆,其特徵在於圍牆骨架包括左半架體(21)、右半架體(22)、側邊模板(4)和小橫向杆件(5),左半架體和右半架體0 通過小橫向杆件(5)固定成一個整體的圍牆骨架(2),填充空間(1)由設置在左半架體和右半架體02)內側的側連模板⑷構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大臨圍牆,其特徵在於左半架體和右半架體02) 結構相同,均由縱向杆件和大橫向杆件04)連接而成,側邊模板(4)為竹膠板或木質膠合模板,每一件半架體的相鄰兩根縱向杆件之間的距離小於單塊竹膠板或木質膠合模板的長度。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大臨圍牆,其特徵在於縱向杆件(23)、大橫向杆件 (24)和小橫向杆件(5)由鋼管、槽鋼、角鋼或工字梁構成,縱向杆件(23)、大橫向杆件04) 和小向杆件( 之間採用扣件或螺栓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大臨圍牆,其特徵在於大橫向杆件04)沿縱向杆件(23)高度方向設置有2 3層,左半架體和右半架體0 上對應位置的大橫向杆件(24)的高度相等,固定左半架體和右半架體0 的小橫向杆件( 沿垂直方向設置有至少一層,其位置與大橫向杆件04)相適應。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大臨圍牆,其特徵在於沿高度方向設置的固定左半架體和右半架體02)的小橫向杆件(5)為2 3層,在每層小橫向杆件(5)的上側設置有底部模板(6),由石塊、磚體和/或土體構成的填充體(3),分層的填入填充空間(1)內。
7.根據權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一種大臨圍牆,其特徵在於在填充空間(1) 內,填充體(3)的頂部還預留有綠化空間(7),在綠化空間(7)內放置有綠化盆栽或直接種植綠化植物;在圍牆骨架的外側壁上掛設有燈飾。
8.根據權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一種大臨圍牆,其特徵在於在中部的大橫向杆件04)和底部的小橫向杆件( 之間,設置有支撐勒杆(8)。
9.一種快速修築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臨圍牆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平整場地,在需要設置大臨圍牆的建築施工場地上對大臨圍牆的牆腳位置進行平整或溝槽;2)支設圍牆骨架0),在平整或溝槽合格的圍牆牆腳位置處支設構成圍牆骨架的左半架體(21)、右半架體(22)、側邊模板(4)和小橫向杆件( 構成圍牆骨架;3)鋪設側邊模板G),在左半架體和右半架體0 相互對應的內側壁上鋪設構成圍牆填充空間(1)的側邊模板(4)構成圍牆填充空間(1);4)牆體填充,在圍牆填充空間(1)內填充構成牆體的填充體(3)填料構成大臨圍牆牆體,即完成了整個大臨圍牆的施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快速修築大臨圍牆的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在進行牆體填充時,向圍牆填充空間(1)內從下往上填築填充體(3)到距頂部300 1500mm後,停止填充,然後再採用盆栽或直接種植臨時綠化植物的方式,對大臨牆頂部進行綠化。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建築場地上經常使用到的,起臨時圍護性作用的大臨圍牆,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快速修築所述大臨圍牆的施工方法,屬於建築施工技術領域。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製作中不需水泥砂漿膠結的大臨圍牆,同時還提供一種能提高施工效率、節約施工成本的,快速修築所述大臨圍牆的施工方法。所述大臨圍牆包括含有填充空間的圍牆骨架和填充體,構成大臨圍牆牆體的填充體位於圍牆骨架的填充空間內;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場地平整、在平整合格的圍牆牆腳處的圍牆骨架支設、圍牆骨架上構成填充空間的側邊模板的鋪設以及在填充空間內填充構成牆體的填充體的填充四個步驟。
文檔編號E04H17/00GK102296885SQ201110153740
公開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9日
發明者宋明健, 王剛, 郭焱 申請人:十九冶成都建設有限公司, 攀枝花十九冶集團工業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