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小說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2023-10-14 20:48:39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

  最近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在熱播,閒暇之餘看了一下,但是這次的觀看好像沒有大學時讀小說的感觸多。記得大學時是加班加點的讀完,畢竟當時是學生時代,和現在的心情和感受都不一樣了。

  能夠準確把握不同人處於不同地位的心理是路遙先生的不同之處。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除了我們日常生活的現實世界,心中也都有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心靈世界:心靈的世界也許不像現實世界那樣具象真實,但其中所蘊含的強烈而複雜的情感力量,卻是用現實世界的語言難以形容的:路遙用他手術刀一樣的筆觸撥開人類虛偽的表象,將人們內心洶湧澎湃的思想浪潮毫無遺漏的完美呈現了出來。他讓我們知道,一個身居高位的人也許在心裡上脆弱無比:而一個農民家的二小子可能在精神上擁有無比豐厚的財富和不可戰勝的力量。金波對不知姓名的藏族女孩的無限痴戀銘記了多少人青澀懵懂卻激烈痴綿的青春歲月:徐國強老漢丟貓那章又使多少遊子想念起遠方的父母而淚眼朦朧:而給我感觸最深的還有李向前和田潤葉,李向前在健全時,二人都被愛情的苦楚折磨的生不如死,但在他失去雙腿後二人卻神奇的複合,並在情感上深深依戀著對方,這種微妙而巨大的心裡轉變是我無法言傳也不需多言的。作者對李向前殘疾後的心裡描寫字字都中我們心懷,都像我們都知道但是說不出來的感受一樣。李向前他自卑敏感卻自強自尊,準確的反映了正常殘疾人的心裡,他怕人們異樣的目光而不願跟妻子出門逛街,卻願意在街邊擺攤釘鞋:是的,釘鞋對他而言不是掙錢的職業,而是體現自我價值的方式,對殘疾人而言又有什麼比證明自我價值更為開心的呢?只有一個人覺得自己是有用的,才能昂胸挺首的活在世界上。

  以偉大的歷史時代為背景造就了令人震撼的平凡世界。

  《平凡的世界》中最令人震撼和感嘆的無疑是對1975—1985年間波瀾壯闊地歷史進程和十年間天翻地覆的巨大轉變。,是這個時代造就了書中主人公的種種命運,也是路遙的書的立足之處。書從「文化大革命」後期寫起,那個時代充斥著暴力、迫害和黑暗,「半腦殼」田二被拉去接受批鬥,強烈的諷刺了那個荒唐時代的可笑與荒唐。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雙山村這片黑土地上煥發出新的生機:做生意、搞養殖、開飯館、開發廊、甚至小偷的猖獗都在從側面證明著人們生活日新月異的進步。

  主人公們足夠強大的內心世界彰顯著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

  生活中無處不有糾結與掙扎,而現實與精神的雙重痛苦常常打垮人們,而只有在痛苦中還能站著和喘息,有力的呼吸並活著的才是真正的強者!孫少安和孫少平就是這樣的強者,他們經歷過巨大的艱難與痛苦,卻把艱難痛苦都當作人生的財富,始終緊握生活的馬鞭,在各自的道路上闖蕩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孫少安是人生的強者,可是他在愛情面前卻顯得膽小無能,面對青梅竹馬又互相愛戀的潤葉時他不敢吐露真情,只因潤是堂堂村書記的女兒而他卻是貧窮農民的兒子,而得到潤葉的表白信的時候他還是無法超越現實的枷鎖,他不敢大膽的去愛,更不敢奢望成為村書記的女婿,儘管兩人愛的深切,可現實鴻溝卻將二人生生隔絕,這是一幕悲劇,可這幕悲劇在現實中卻天天都在上演。老天啊,真是不公,不過公平了也就不是老天了。老天雖然不公,但孫少安還算幸運,因為他後來遇到了溫柔賢淑又能輔佐他事業的秀蓮,可是成家了富裕了新的煩惱卻接踵而至,成家後兒女和父母分家看似平常,但對孫少安而言卻有難以名狀的痛苦。這樣的痛苦作者已描寫的淋漓盡致,在此不必多說,我只感嘆一個家庭在脫離貧窮的時候往往內部出現裂隙,而在面對巨大災難時又會重新粘合在一起,同心協力,共同渡過難關。偉大的親情與愛情都是在生活反覆的錘鍊中鍛造而成的,這個家庭的故事也是對人類兩種最偉大的情感的贊禮。只可惜老天還是不肯把所有的福祉都賜予一人,面對秀蓮癌症晚期,我們也只能是一聲嘆息了。

  孫少平是一個平凡而普通的人,他沒有過人的武藝或超群的智慧,他也有世俗的攀比心和青年人的迷茫:那他憑什麼成為一部文學巨著的主角,並給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帶來深沉的感動和人生的啟迪呢?我想正是他對真正理想的執著追求和在愛情上複雜的心靈歷程。

  每個人都有理想,每個人的理想也都各有不同,但大多數人追求的無非名利權財而已。用讀書提升生命意義的人就更加讓人尊重,孫少平就是這樣的人。他雖讀了高中,卻沒有學到太多的知識,不過他依然通過讀課外書來汲取知識,獲得做人的道理。他在書中使精神遨遊世界各地,看盡世間百態:通過讀書獲得快樂,也使自己的思想更加貼近大地而超越農村。他在當村中當教師被刷下來在家賦閒的時候,產生了去城裡闖蕩的想法,這想法十分強烈,以至讓他日夜不安:他想出去闖蕩是為了錢嗎?那不如在家和哥哥幹活,或者直接答應侯玉英的求愛:是怕田地裡的勞動而出外躲清靜嗎?那他是為什麼願意放棄溫暖的家而獨自跑到外地去受苦呢?我想就是一顆年輕而沸騰的心渴望去接受生活中大風大浪的洗禮,讓自己在風浪中蛻變涅盤,煥然一新,過著無愧於心的真正高質量的生活。孫少平到最後也沒謀得什麼高官厚職,還是大牙灣煤礦的一名普普通通的「碳客」,然而他卻由衷的熱愛這份職業,因為在地下數十數百米的礦井中他能感到世間最真實的喜怒哀樂,也能在勞動中體驗生命的律動和享受付出所帶來的快樂與榮耀感。小說很快完結,生活卻將繼續:孫少平絕不會掏一輩子碳,而我們無法得知他的未來,我們只能祝願孫少平還有和他一樣為理想而奮鬥的都能活出精彩人生。

  孫少平的人生是飽滿充實的,而他的愛情經歷卻愈加複雜曲折了:他在高中時與郝紅梅的那一段也許並不能算作愛情,那只是兩個飽受現實與精神雙重折磨的年輕人相互尋求精神的溫暖所產生的懵懂的好感而已:郝紅梅為了擺脫窘困的生活而找條件優越的鄭養民也未可厚非,而金波組織的那場「復仇行動」,只不過是少年時所做的一件誰都能理解的荒唐事而已。平凡中又顯得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中還有太多的經典難以言盡,像金成與孫衛紅的純戀,田潤生與郝紅梅的苦戀,孫蘭香與吳仲平的妙戀,還有杜麗麗與古風鈴之間的有些變質的愛戀,這些都在喜怒哀樂之間讓我們思考,給我們感動。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2】

  這是一部描寫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說,僅這樣的簡介真的是不足以吸引我看的,但因為是好友特地挑選送我的,我想應該看一下。沒想到越看越吸引我,主人公的很多生活細節在一定程度上與我產生了共鳴,可能作者最大的目的不是想表達這個,不過我在這些細節上看到了任何一個時代都有的共性。當然我也看到了男主人公孫少平身上堅強的品格以及心中的理想,並為之努力。今天我不想多說男主人公,我想說的是男主人公的妹妹蘭香。第一部蘭香出場的時候還只是在讀小學,因為姐夫出了事,她在村口等二哥少平回家,那時覺得蘭香還是多麼瘦弱的小女孩呀,但是當時她就表現出了她的懂事、乖巧,在家人都發愁姐夫倒賣老鼠藥被抓忘記餵那頭唯一賺錢的牲口時,蘭香默默地去幫家人把豬餵飽,並且又劈好燒飯的柴火,小小年紀的她就早已知道要幫家裡分擔點什麼。這個小小的細節著實感動了我。

  後來,蘭香上了初中,她的成績非常優異,但是由於新政策,她又要多讀半年初中,這個在經濟上又給她家造成了一定負擔,她本想放棄讀書,回家幫家人幹活賺錢。但在他大哥、二哥的鼓勵下,她沒有輟學,並且還考上了高中。讀高中期間,她受二哥思想的鼓舞,自己勤工儉學,並且確定自己一定要考上大學。她學習非常刻苦,當同學們穿戴光鮮,有的開始談戀愛,有的開始買些女孩的化妝品,她依然是一身樸素的衣服。她不會去攀比,不會去計較,但是她知道她一定要上大學,她把省下來的錢都買了學習資料。終於,她考上了重點大學。這個喜訊,對於她的家是莫大的榮耀,對於她的二哥是一種夢想的延續。蘭香帶給了全家希望。

  第二部的結尾就是少平、少安、金波父子送蘭香、金秀去上大學。看到這裡,我們也仿佛看到了希望,一個貧窮的小山村裡的姑娘考上了重點大學,以後這個家會越來越好的。我迫不及待想看第三部,但是也想先消化下這兩部。

  在我的成長史中,家裡經歷了幾次大的變故,家變得越來越蕭條,一步一步走得也越來越坎坷,好不容易,我考上大學,好不容易,我畢業考上教師,也似乎給我這個千瘡百孔的家帶來了希望。我希望自己像蘭香一樣帶給這個家更多的希望,因為我和蘭香身上有太多的共同點,我也相信,我們家終將走出困境。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3】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描寫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說,作者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劃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特快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一幕幕激動人心的人生愛情故事動人淚下,讀後令人迴腸盪氣。

  《平凡的世界》的時間跨度是七五年至八五年。故事發生地點是黃土高坡上一個叫做雙水村的地方。基本上整部小說是在寫雙水村的變化和雙水村的人。在這個十年裡,中國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雙水村和雙水村的人是中國和中國人民的縮寫影。在那段年代裡,文化大革命結束了,鄧小平上臺執政帶來了改革開放。裡面包含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部小說給我最在的教育意義則是一種對農民的深刻理解。現代城市年青人可能很難真正理解農民。農民的生活、農民的想法。農民經過的日子、農民的現在和未來他們也不會去關心。但是間接知識也能帶給我們啟示和觸動,這就是《平凡的世界》。小說能夠深刻的反映農民的生活和喜怒哀樂,讓我們深刻的理解我們那些可敬可愛的農民的平凡與偉大。

  這本書的現實意義在於中國的現狀,在於歷史的延續,在於未來的展望和我們年青人自身的提高:對人性的理解,對中國的理解,對構成中國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陸地的人們的理解。

  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一卷,作者就寫道:「他(孫少平)慢慢懂得,人活著,就得隨時準備經受磨難……」。他已經看過一些書,知道無論是普通人還是了不起的人,都要在自己的一生中經受許多的磨難。孫少平還在給妹妹的信中,寫過這樣一段話:「首先要自強自立,勇敢的面對我們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親愛的妹妹,我多麼希望你的一生充滿歡樂,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是白忍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主人公對苦難的態度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回想現代社會的80後、90後們,被稱為「溺愛的一代,敗家的一代」,啃老族、月光族比比皆是,毫無受苦觀念,當然,這和當今社會的發展不無關係,但是更主要的是和父母的教育有關,這本書所渲染的面對困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重新回想這部書所囊括的時光,依然會發現從1978-1985年以來的歲月是那麼令人神往。生活在那時的人們以劫後餘生的喜悅憧憬未來,用感恩看待剛剛過去的夢魘……一切都籠上了理想的光環。沒有咖啡館,沒有浪漫的海灘風景,在那小小的城裡,在那無名花草盛開的小土坡上,依然能成長出傳奇般的愛情。三十多年過去了,不知道現在年輕的一代讀者如何理解與認知省委領導的女兒田曉霞與煤礦工人孫少平之間的愛情。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現而今已然完全沒有了此類愛情發生與成長的土壤。或者說,作家連想像的欲望都不再有。煤礦工人與省報女記者之間有著何等的距離?在這樣的問號背後,暗藏的是現在社會人們對人與人關係的認同與否定。現在,近三十年多後的今天,惟以金錢的多寡為成功的惟一指標。難道這還不足以引起我們青年團員的重視嗎?青年團員是黨的後備力量,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摒棄「拜金主義」思想,學習孫少平對待苦難的態度,認真完成本職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中作出成績。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