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二位五通電磁閥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05:53:09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氣動元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二位五通電磁閥。
背景技術:
閥類產品廣泛應用於各技術領域的流體控制,二位五通電磁閥便是其中的一種,被人們所熟知。目前市面上常見的二位五通電磁閥,其結構通常包括閥體、可移動地設置於閥體的閥腔中的閥杆、分別設置於閥體兩端的後蓋和閥座,閥體的壁上從後至前依次等間距設置有與閥腔連通的第一排氣口、第一出氣口、進氣口、第二出氣口及第二排氣口,閥杆上設置有若干密封件,閥體內設置有與密封件對應的若干節點,若干節點與第一排氣口、第一出氣口、進氣口、第二出氣口及第二排氣口交錯設置,閥杆的後端與後蓋之間設置有後蓋彈簧,閥杆的前端設置有活塞,活塞的前端與閥座之間形成有控制腔,閥座分別設置有與控制腔連通的控制氣孔、與控制氣孔相配合的導氣孔,閥體與閥座配合設置有氣體通道,進氣口通過氣體通道與導氣孔相連通,閥座上設置有用於控制導氣孔與控制氣孔導通或截斷的先導頭。
安裝時,進氣口與工作氣源相連接,當先導頭通電時,導氣孔與控制氣孔之間被導通,進氣口內的壓縮氣體依次經氣體通道、導氣孔及先導頭進入控制氣孔中,進而驅動活塞移動,實現氣路的換向。
但是,上述二位五通電磁閥的缺陷在於:由於活塞與閥座之間的密封結構設置不合理,在先導頭通電時,控制腔容易因氣壓過大而造成氣體從活塞外壁與閥座之間洩露,使得活塞動作靈敏度降低,影響了閥整體工作性能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此外,二位五通電磁閥在使用時通常需要進行固定安裝,即將電磁閥整體安裝在機械結構的相應安裝面上,然而,現有的二位五通電磁閥因受到安裝結構的限制,不僅安裝有所不便,而且往往還會佔用較大安裝空間,因而無法滿足用戶的實際使用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二位五通電磁閥,其結構簡單合理,密封性能較好,靈敏度較高,工作性能穩定可靠,安裝使用較為方便,有利於節約所需安裝空間。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二位五通電磁閥,包括閥體、可移動地設置於所述閥體的閥腔中的閥杆、分別設置於所述閥體兩端的後蓋和閥座,所述閥體的壁上從後至前依次等間距設置有與所述閥腔連通的第一排氣口、第一出氣口、進氣口、第二出氣口及第二排氣口,所述閥杆上設置有若干扁形圈,所述閥體內設置有與所述扁形圈相對應的若干節點,若干所述節點與所述第一排氣口、所述第一出氣口、所述進氣口、所述第二出氣口及所述第二排氣口交錯設置;
所述閥杆的後端與所述後蓋之間設置有後蓋彈簧,所述閥杆的前端設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前端與所述閥座之間形成有控制腔,所述閥座分別設置有與所述控制腔連通的控制氣孔、與所述控制氣孔相配合的導氣孔,所述閥體與所述閥座配合設置有氣體通道,所述進氣口通過所述氣體通道與所述導氣孔相連通,所述閥座上設置有用於控制所述導氣孔與所述控制氣孔導通或截斷的先導頭;
所述活塞的外部嵌設有與所述閥座的內壁密封配合的單向「Y」形圈,所述單向「Y」形圈的V形開口朝向所述先導頭;所述閥體的兩個相對的外側壁上分別設置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延伸至所述後蓋,所述閥體上設置有與所述安裝槽的槽側壁呈垂直設置的若干第一安裝孔,所述第一安裝孔貫穿所述安裝槽的槽側壁,所述閥體上還設置有與所述安裝槽的槽底呈垂直設置的若干第二安裝孔。
進一步地,所述先導頭包括套管、動鐵芯、靜鐵芯及線圈組件,所述套管的底端通過壓板與所述閥座固定連接,所述套管內活動設置有所述動鐵芯、固定設置有所述靜鐵芯,所述動鐵芯與所述套管之間設置有動鐵芯彈簧,所述線圈組件設置於所述套管的外壁;所述閥座的上端面設置有凸臺,所述導氣孔貫通所述凸臺,所述動鐵芯的底端設置有與所述凸臺密封配合的第一塞頭;所述靜鐵芯沿軸向設置有排氣通道,所述動鐵芯的頂端設置有與排氣通道密封配合的第二塞頭。
進一步地,所述閥座的側壁上橫向設置有用於手動驅動所述動鐵芯動作的手動杆。
進一步地,所述閥體、所述閥座及所述壓板通過緊固螺釘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兩個所述安裝槽呈對稱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閥座與所述閥體之間壓設有密封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二位五通電磁閥,通過在活塞的外壁上嵌設與閥座的內壁密封配合的單向「Y」形圈,使單向「Y」型圈的V形開口朝向先導頭,當控制腔中的壓力增大時,單向「Y」形圈受到控制腔內的壓力作用而發生形變,使得單向「Y」形圈與閥座之間接觸更為緊密,從而能夠有效防止控制腔中的氣體發生不期望的洩露,這種結構設置簡單合理,有效提高了密封性,使得活塞的靈敏度更高,從而保證了本實用新型工作性能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通過在閥體的兩個相對的外側壁上分別設置安裝槽,安裝槽延伸至後蓋,並在閥體上分別設置與安裝槽的槽側壁呈垂直設置的若干第一安裝孔、與安裝槽的槽底呈垂直設置的若干第二安裝孔,使用時,通過安裝槽將本實用新型卡設在相應的安裝機構(如閥塊)上,並利用相應安裝孔使閥體與安裝機構進一步固定,安裝較為方便;當多個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二位五通電磁閥並聯使用時,通過安裝槽與安裝機構的配合作用,也有利於節約所需安裝空間,使得安裝結構更為緊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剖視圖。
圖2是圖1中的A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至圖3中:
1、閥體;11、第一排氣口;12、第一出氣口;13、進氣口;14、第二出氣口;15、第二排氣口;16、節點;17、安裝槽;18、第一安裝孔;19、第二安裝孔;2、閥腔;3、閥杆;31、扁形圈;4、後蓋;41、後該彈簧;5、閥座;51、控制氣孔;52、導氣孔;53、凸臺;54、密封墊;6、活塞;61、單向「Y」形圈;7、控制腔;8、先導頭;81、套管;82、動鐵芯;821、第一塞頭;822、第二塞頭;83、靜鐵芯;831、排氣通道;84、線圈組件;85、壓板;86、動鐵芯彈簧;9、手動杆;10、緊固螺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至圖3所示的一種二位五通電磁閥,包括閥體1、可移動地設置於閥體1的閥腔2中的閥杆3、分別設置於閥體1兩端的後蓋4和閥座5,閥體1的壁上從後至前依次等間距設置有與閥腔2連通的第一排氣口11、第一出氣口12、進氣口13、第二出氣口14及第二排氣口15,閥杆3上設置有若干扁形圈31,閥體1內設置有與扁形圈31相對應的若干節點16,若干節點16與第一排氣口11、第一出氣口12、進氣口13、第二出氣口14及第二排氣口15交錯設置。
閥杆3的後端與後蓋4之間設置有後蓋彈簧41,閥杆3的前端設置有活塞6,活塞6的前端與閥座5之間形成有控制腔7,閥座5分別設置有與控制腔7連通的控制氣孔51、與控制氣孔51相配合的導氣孔52,閥體1與閥座5配合設置有氣體通道(圖中未示出),進氣口13通過氣體通道與導氣孔52相連通,閥座5上設置有用於控制導氣孔52與控制氣孔51導通或截斷的先導頭8。
具體地說,先導頭8包括套管81、動鐵芯82、靜鐵芯83及線圈組件84,套管81的底端通過壓板85與閥座5固定連接,套管81內活動設置有動鐵芯82、固定設置有靜鐵芯83,動鐵芯82與套管81之間設置有動鐵芯彈簧86,線圈組件84設置於套管81的外壁;閥座5的上端面設置有凸臺53,導氣孔52貫通凸臺53,動鐵芯82的底端設置有與凸臺53密封配合的第一塞頭821;靜鐵芯83沿軸向設置有排氣通道831,動鐵芯82的頂端設置有與排氣通道831密封配合的第二塞頭822。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與現有二位五通電磁閥的工作原理相同,故在此不做贅述。
為了便於本實用新型進行檢修和維護,閥座5的側壁上橫向設置有用於手動驅動動鐵芯82動作的手動杆9。當撥動手動杆9時,手動杆9的內端促使動鐵芯82上移,進而使導氣孔52與控制氣孔51導通。閥體1、閥座5及壓板85通過緊固螺釘10固定連接,安裝方便,連接較為緊固。為了提高閥座5與閥體1之間的密封性,閥座5與閥體1之間壓設有密封墊54。
活塞6的外部嵌設有與閥座5的內壁密封配合的單向「Y」形圈61,單向「Y」形圈61的V形開口朝向先導頭8。當控制腔7中的壓力增大時,單向「Y」形圈61受到控制腔7內的壓力作用而發生形變,使得單向「Y」形圈61與閥座5之間接觸更為緊密,從而能夠有效防止控制腔7中的氣體發生不期望的洩露,結構設置簡單合理,提高了密封性,使得活塞6的靈敏度更高,從而保證了本實用新型工作性能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閥體1的兩個相對的外側壁上分別設置有安裝槽17,具體地說,為了使用更加方便,兩個安裝槽17呈對稱設置。安裝槽17延伸至後蓋4,閥體1上設置有與安裝槽17的槽側壁呈垂直設置的若干第一安裝孔18,第一安裝孔18貫穿安裝槽17的槽側壁,閥體1上還設置有與安裝槽17的槽底呈垂直設置的若干第二安裝孔19。使用時,通過安裝槽17將本實用新型卡設在相應的安裝機構上,並利用相應安裝孔使閥體1與安裝機構進一步固定,安裝較為方便;當多個本實用新型的二位五通電磁閥並聯使用時,通過安裝槽17與安裝機構的配合作用,也有利於節約所需安裝空間,使得安裝結構更為緊湊。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範圍所述的構造、特徵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於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