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純納米三氧化鉬提高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耐硫性能的製備方法
2023-10-09 21:08:19 1
專利名稱::用高純納米三氧化鉬提高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耐硫性能的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的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一氧化碳中溫變換催化劑是Bosch和Wild在1912年開發成功的,1915年在德國奧堡(Oppau)的BASF公司正式投產,到今天已有九十多年的歷史。它是將一氧化碳與水蒸汽轉變為氫氣和二氧化碳的可逆放熱反應。其化學反應式如下-CO+H20=H2+C02,AH0298=-41.4kj/mo1它廣泛應用於合成氨、合成甲醇、制氫和城市煤氣工業中。在合成氨中,CO變換反應的作用主要有兩點一是將原料氣中的C0變換成C02而脫除,避免氨合成鐵催化劑中毒;二是C0與原料氣中多餘的水蒸汽反應可生成等體積的H2,從而增加合成氨產量。工業用一氧化碳中溫變換催化劑主要是Fe-Cr系催化劑。我國於1958年誕生了小氮肥,90%合成氨廠採用煤為原料造氣。特別是近幾年,能源價格節節攀升,煤炭價格也大幅上漲,造氣用的晉城無煙塊煤更是供不應求,許多合成氨廠要麼與煤炭企業聯姻,要麼自尋出路。這樣,型煤(腐植酸鈉煤棒、煤球)氣化,粉煤加壓氣化新技術應運而生。高硫煤、褐煤、本地煤等劣質煤大顯身手,為合成氨廠生存及成本降低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又帶來新的問題腐植酸鈉煤棒、煤球及高硫煤、本地煤造氣普及使半水煤氣中的有機硫成分複雜,特別是二硫化碳含量大幅上升,原鐵鉻中變催化劑應用環境發生了變化,失活問題愈來愈多,以至某些合成氨廠連續更換多個供應商的中變催化劑仍無明顯效果,使中變催化劑的硫中毒的問題逐步顯現出來了。中變催化劑硫中毒分無機硫(H2S)中毒與有機硫中毒。無機硫(H2S)中毒的化學反應式如下Fe:A+3H2S+H2—3FeS+4H20早期文獻都認為其生成的FeS尚有50%的活性,但早期的變換工況其汽氣比較高(〉0.7),那低汽氣比下CO對FeS催化劑有什麼變化?我們實驗室試驗發現硫中毒後的催化劑(FeS)在高汽氣比(>0.6)尚有些活性40%,而低汽氣比(0.35)下活性極差,僅為原活性的10%以下,仍試圖添加蒸汽進行恢復,也無明顯效果,反應後催化劑手感及分析發現表面明顯析碳,強度也顯著下降。使可逆的硫中毒成了不可逆。如圖2中對失活後催化劑表面元素進行了定量分析。3表l失活後中變催化劑表面元素原子比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由表1可知失活後中變催化劑表面碳含量(原子比)高達38.60%。其形成原因可能是:2C0=C02+CI生成的納米級碳粉覆蓋了催化劑表面,且堵塞催化劑反應孔道,導致中變催化劑永久性失活。表2最低硫化氫中毒含量(mg/Nm3)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由表2可知汽氣比愈低,愈容易硫中毒。有機硫中毒主要是以高硫煤、褐煤、型煤(為了提高粘接劑腐植酸含量,人為添加褐煤)為原料造氣的普遍應用,使原料氣中有機硫成分複雜,特別是二硫化碳含量大幅上升。中變催化劑對有機硫有裂解功能但加氫功能很弱,原料氣中的有機硫化物主要有硫氧化碳(COS),二硫化碳(CS》,硫醇(R-SH)、硫醚(R-S-R')、噻吩(CAS),氫化噻吩(C晶S)。除CS2外所有的有機硫分子中都有H與0原子,裂解後有機硫中C的與自身的H或0呈氣態析出,而唯獨C&中C無法呈氣態析出,而沉積在催化劑表面析碳,這就是有機硫中毒的主要原因。其化學反應式為2Fe:i04+3CS2+8H2=6FeS+3C+8H20為了提高中變催化劑的耐硫性,並增強催化劑的CS2加氫功能,以避免永久性中毒,工業上往往採用加入助劑鉬的方法。使CS2裂解並能進行加氫反應CS2+4H2—CH4+2H2S避免傳統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發生析碳反應。化工行業標準HG3546-2002中有三種耐硫中變催化劑,即Blll、B112、Bli6型。它們總鉬含量(以Mo03質量百分分數計)分別為4.50%、2.20%、1.0%。標準中活性(CO轉化率)指標是在無硫原料氣條件下檢測的,而催化劑是在有硫狀況下使用。僅規定催化劑中鉬含量,不能正確評價中變催化劑的耐硫性能。目前中變催化劑中的鉬是採用添加鉬精礦粉的方式,而鉬礦物有20多種,丌產的多數為輝鉬礦(MoS2),還有部分開產的鉬酸轉礦(CaMoOJ、鉬鉛礦(PbMoOJ、鐵鉬華[Fe2(Mo04):,*8H20]、鉬華(MoO:,)、鉬鎢礦等,僅輝鉬礦(MoS2)又分單一硫化鉬礦和硫化銅鉬礦,另外鉬精礦粉又分特、一級、二級,加上各種各樣的選礦劑和選礦法,僅用催化劑的鉬含量一個標準,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不同鉬的來源其變換活性完全不同,有的活性極低或者根本沒有活性。其實真正有活性的是輝鉬精礦粉的新鮮未汙染的"破碎面"上,製造商使用該產品,也無法知道其"新鮮"程度,因為從破碎到使用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根本沒有標準。這就導致在實際使用上催化劑的鉬含量合格,但耐硫性能'時好時壞'或'時優時劣'。隨著鉬資源價格上升,各種非輝鉬精礦粉混了進來,更加劇了使用活性的不確定性,總體上,中變催化劑耐硫性能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在鐵鉻系中溫變換催化劑中加入高純納米Mo(U湖北中澳納米有限公司生產),以代替鉬精礦粉,改變鉬的來源不確定性,提高鉬的利用率,減少鉬用量,一方面可以大幅度穩定提高催化劑的抗硫能力,另一方面可減少鉬資源的消耗。傳統的鐵鉻系耐硫中變催化劑的製備工藝的碾磨工序中的鉬助劑,通常加入的是鉬精礦粉(MoS2等),無細度要求,通常其細度為100300目,相應的粒徑為150um48ym。據X-光物相分析,Bir2型催化劑存在著游離態的MoS"但XPS表面價態分析表明,B112型催化劑表面的Mo以MoO:,形態出現,和一般Co-Mo/Y-A1A催化劑中Mo呈現以Mo03形態相一致。又據XPS分析,化學純的MoS2,其表面的Mo呈現MoS2形態,這說明MoS2加入Fe-Cr系催化劑後,變得不很穩定,在催化劑表面至少2.0nm的厚度區域,S消失或者轉移到Fe上。在使用時,B112型催化劑不需要象Co-Mo/Y-Al20,催化劑那樣預硫化,只要原料氣中含硫,表面少量的Mo03即被硫化為MoS2,但其結合能數據與鉅精礦MoS2的結合能是不同的,加入催化劑的MoS2粒子越細,催化劑表面生成的MoO:,也越多,催化效果越好。實現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一種用高純納米MoO:,提高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耐硫性能的製備方法是將硫酸亞鐵、氨水、碳酸銨、鉻酐等溶液並流加入反應釜,高速攪拌,反應溫度70。C75。C,PH值控制範圍6.87.2,先弱鹼性,再弱酸性,最後返弱鹼性中和,實現PH值"擺動法"、共沉澱中和工藝,得到的物料為Y-FeA,此物料經熱煮、老化、洗滌後,加入氫氧化鋁打漿、過濾、烘乾進入碾磨工序,其特徵是加入的高純納米Mo(X粒徑《100nin,加入量為0.1%2%(按高純納米MoO:,質量百分分數計),將高純納米MoO:,於無水酒精中高速攪拌乳化,再用高效霧化噴頭均勻噴入於碾磨工序,碾磨12小時後造粒、35(TC40(TC焙燒46小時,再與石墨混合壓片成型,即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生產完成。一種用高純納米MoO:,提高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耐硫性能的製備方法,其特徵是加入的高純納米Mo03粒徑以《30nm為最佳,加入量以0.1%0.3%(按高純納米三氧化鉬質量百分分數計)為最佳。本發明通過直接將高純納米級Mo0:,以無水酒精高速攪拌乳化,再用高效霧化噴頭均勻噴入於碾磨工序,碾磨12小時。催化劑由表至裡全部均勻"鑲嵌"高純納米Mo0"使鉬的利用率大幅提高,催化劑耐硫活性也大幅提高。圖1是本發明生產鐵鉻系中溫耐硫變換催化劑的工藝流程圖2是現有中變催化劑失活後催化劑表面元素的X射線光電子能譜圖(XPS)。具體實施例實施例1按圖1生產鐵鉻系中溫變換催化劑的製備工藝,將硫酸亞鐵、氨水、碳酸銨、絡酐等溶液並流加入反應釜,高速攪拌,反應溫度70。C75。C,PH值控制範圍6.87.2,先弱鹼性,再弱酸性,最後返弱鹼性中和,實現PH值"擺動法"、共沉澱中和工藝,得到的物料為Y-FeA,此物料經熱煮、老化、洗滌後,加入氫氧化鋁打漿、過濾、烘乾進入碾磨工序,在碾磨工序加入鉬精礦粉(產地陝西金堆城),總鉬加入量為2.2%(以MoO:,質量百分分數計),碾磨12小時後造粒、35(TC40CrC焙燒46小時,再與石墨混合壓片成型,即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生產完成(該產品是湖北雙雄催化劑有限公司生產的B112型中溫變換催化劑),催化劑的測試效果見表3。實施例2按圖l生產鐵絡系中溫變換催化劑的製備工藝,將硫酸亞鐵、氨水、碳酸銨、鉻酐等溶液並流加入反應釜,高速攪拌,反應溫度7(TC75'C,PH值控制範圍6.87.2,先弱鹼性,再弱酸性,最後返弱鹼性中和,實現PH值"擺動法"、共沉澱中和工藝,得到的物料為Y-FeA,此物料經熱煮、老化、洗滌後,加入氫氧化鋁打漿、過濾、烘乾進入碾磨工序,在碾磨工序加入鉬精礦粉(產地河南欒川),總鉬加入量為2.2%(以MoO:、質量百分分數計),碾磨12小時後造粒、35(TC40(TC焙燒46小時,再與石墨混合壓片成型,即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生產完成,催化劑的測試效果見表3。實施例3按圖1生產鐵鉻系中溫變換催化劑的製備工藝,將硫酸亞鐵、氨水、碳酸銨、鉻酐等溶液並流加入反應釜,高速攪拌,反應溫度70。C75'C,PH值控制範圍6.87.2,先弱鹼性,再弱酸性,最後返弱鹼性中和,實現PH值"擺動法"、共沉澱中和工藝,得到的物料為Y-Fe^,此物料經熱煮、老化、洗漆後,加入氫氧化鋁打漿、過濾、烘乾進入碾磨工序,在碾磨工序加入鉬精礦粉(產地浙江青田),總鉬加入量為2.2%(以Mo03質量百分分數計),碾磨12小時後造粒、35(TC400。C焙燒46小時,再與石墨混合壓片成型,即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生產完成,催化劑的測試效果見表3。實施例4按圖1生產鐵絡系中溫變換催化劑的製備工藝,將硫酸亞鐵、氨水、碳酸銨、鉻酐等溶液並流加入反應釜,高速攪拌,反應溫度70'C75t:,PH值控制範圍6.87.2,先弱鹼性,再弱酸性,最後返弱鹼性中和,實現PH值"擺動法"、共沉澱中和工藝,得到的物料為y-FeA,此物料經熱煮、老化、洗滌後,加入氫氧化鋁打漿、過濾、烘乾進入碾磨工序;加入高純納米三氧化鉬0.2%(以高純納米三氧化鉬質量百分分數計),粒徑《100nm,以無水酒精高速攪拌乳化,再用高效霧化噴頭均勻噴入於碾磨工序,碾磨12小時後造粒、3507"C40(TC焙燒46小時,再與石墨混合壓片成型,即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生產完成,催化劑的測試效果見表3。實施例5按圖1生產鐵鉻系中溫變換催化劑的製備工藝,將硫酸亞鐵、氨水、碳酸銨、鉻酐等溶液並流加入反應釜,高速攪拌,反應溫度7(TC75'C,PH值控制範圍6.87.2,先弱鹼性,再弱酸性,最後返弱鹼性中和,實現PH值"擺動法"、共沉澱中和工藝,得到的物料為y-FeA,此物料經熱煮、老化、洗滌後,加入氫氧化鋁打漿、過濾、烘乾進入碾磨工序;加入高純納米三氧化鉬0.2%(以高純納米三氧化鉬質量百分分數計),粒徑《80nm,以無水酒精高速攪拌乳化,再用高效霧化噴頭均勻噴入於碾磨工序,碾磨12小時後造粒、350'C40(TC焙燒46小時,再與石墨混合壓片成型,即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生產完成,催化劑的測試效果見表3。實施例6按圖1生產鐵鉻系中溫變換催化劑的製備工藝,將硫酸亞鐵、氨水、碳酸銨、鉻酐等溶液並流加入反應釜,高速攪拌,反應溫度7(TC75。C,PH值控制範圍6.87.2,先弱鹼性,再弱酸性,最後返弱鹼性中和,實現PH值"擺動法"、共沉澱中和工藝,得到的物料為y-FeA,此物料經熱煮、老化、洗滌後,加入氫氧化鋁打漿、過濾、烘乾進入碾磨工序;加入高純納米三氧化鉬0.2%(以高純納米三氧化鉬質量百分分數計),粒徑《60nm,以無水酒精高速攪拌乳化,再用高效霧化噴頭均勻噴入於碾磨工序,碾磨12小時後造粒、350X:40(TC焙燒46小時,再與石墨混合壓片成型,即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生產完成,催化劑的測試效果見表3。實施例7按圖1生產鐵鉻系中溫變換催化劑的製備工藝,將硫酸亞鐵、氨水、碳酸銨、鉻酐等溶液並流加入反應釜,高速攪拌,反應溫度7(TC75。C,PH值控制範圍6.87.2,先弱鹼性,再弱酸性,最後返弱鹼性中和,實現PH值"擺動法"、共沉澱中和工藝,得到的物料為Y-FeA,此物料經熱煮、老化、洗滌後,加入氫氧化鋁打漿、過濾、烘乾進入碾磨工序;加入高純納米三氧化鉬0.2%(以高純納米三氧化鉬質量百分分數計),粒徑《50nm,以無水酒精高速攪拌乳化,再用高效霧化噴頭均勻噴入於碾磨工序,碾磨12小時後造粒、350"C40(TC焙燒46小時,再與石墨混合壓片成型,即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生產完成,催化劑的測試效果見表3。實施例8按圖1生產鐵鉻系中溫變換催化劑的製備工藝,將硫酸亞鐵、氨水、碳酸銨、鉻酐等溶液並流加入反應釜,高速攪拌,反應溫度70。C75。C,PH值控制範圍6.87.2,先弱鹼性,再弱酸性,最後返弱鹼性中和,實現PH值"擺動法"、共沉澱中和工藝,得到的物料為Y-FeA,此物料經熱煮、老化、洗滌後,加入氫氧化鋁打漿、過濾、烘乾進入碾磨工序;加入高純納米三氧化鉬0.2%(以高純納米三氧化鉬質量百分分數計),粒徑《40nm,以無水酒精高速攪拌乳化,再用高效霧化噴頭均勻噴入於碾磨工序,碾磨12小時後造粒、350r40(TC焙燒46小時,再與石墨混合壓片成型,即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生產完成,催化劑的測試效果見表3。實施例9按圖1生產鐵鉻系中溫變換催化劑的製備工藝,將硫酸亞鐵、氮水、碳酸銨、鉻酐等溶液並流加入反應釜,高速攪拌,反應溫度7(TC75'C,PH值控制範圍6.87.2,先弱鹼性,再弱酸性,最後返弱鹼性中和,實現PH值"擺動法"、共沉澱中和工藝,得到的物料為Y-Fe20:,,此物料經熱煮、老化、洗滌後,加入氫氧化鋁打槳、過濾、烘乾進入碾磨工序;加入高純納米三氧化鉬0.2%(以高純納米三氧化鉬質量百分分數計),粒徑《30nm,以無水酒精高速攪拌乳化,再用高效霧化噴頭均勻噴入於碾磨工序,碾磨12小時後造粒、350'C40(TC焙燒46小時,再與石墨混合壓片成型,即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生產完成,催化劑的測試效果見表3。'實施例10按圖1生產鐵鉻系中溫變換催化劑的製備工藝,將硫酸亞鐵、氨水、碳酸銨、鉻酐等溶液並流加入反應釜,高速攪拌,反應溫度7(TC75'C,PH值控制範圍6.87.2,先弱鹼性,再弱酸性,最後返弱鹼性中和,實現PH值"擺動法"、共沉澱中和工藝,得到的物料為y-FeA,此物料經熱煮、老化、洗滌後,加入氫氧化鋁打漿、過濾、烘千進入碾磨工序;加入高純納米三氧化鉬2%(以高純納米三氧化鉬質量百分分數計),粒徑《30nm,以無水酒精高速攪拌乳化,再用高效霧化噴頭均勻噴入於碾磨工序,碾磨12小時後造粒、350'C40(TC焙燒46小時,再與石墨混合壓片成型,即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生產完成,催化劑的測試效果見表3。實施例11按圖1生產鐵鉻系中溫變換催化劑的製備工藝,將硫酸亞鐵、氨水、碳酸銨、鉻酐等溶液並流加入反應釜,高速攪拌,反應溫度7(TC75t:,PH值控制範圍6.87.2,先弱鹼性,再弱酸性,最後返弱鹼性中和,實現PH值"擺動法"、共沉澱中和工藝,得到的物料為y-FeA,此物料經熱煮、老化、洗滌後,加入氫氧化鋁打漿、過濾、烘乾進入碾磨工序;加入高純納米三氧化鉬1.5%(以高純納米三氧化鉬質量百分分數計),粒徑《30nm,以無水酒精高速攪拌乳化,再用高效霧化噴頭均勻噴入於碾磨工序,碾磨12小時後造粒、350。C40(TC焙燒46小時,再與石墨混合壓片成型,即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生產完成,催化劑的測試效果見表3。實施例12按圖1生產鐵鉻系中溫變換催化劑的製備工藝,將硫酸亞鐵、氨水、碳酸銨、鉻酐等溶液並流加入反應釜,高速攪拌,反應溫度7(TC75。C,PH值控制範圍6.87.2,先弱鹼性,再弱酸性,最後返弱鹼性中和,實現PH值"擺動法"、共沉澱中和工藝,得到的物料為y-F&03,此物料經熱煮、老化、洗滌後,加入氫氧化鋁打漿、過濾、烘乾進入碾磨工序;加入高純納米三氧化鉬1%(以高純納米三氧化鉬質量百分分數計),粒徑《30nm,以無水酒精高速攪拌乳化,再用高效霧化噴頭均勻噴入於碾磨工序,碾磨12小時後造粒、35(TC400'C焙燒46小時,再與石墨混合壓片成型,即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生產完成,催化劑的測試效果見表3。實施例13按圖1生產鐵鉻系中溫變換催化劑的製備工藝,將硫酸亞鐵、氨水、碳酸銨、鉻酐等溶液並流加入反應釜,高速攪拌,反應溫度7(TC75。C,PH值控制範圍6.87.2,先弱鹼性,再弱酸性,最後返弱鹼性中和,實現PH值"擺動法"、共沉澱中和工藝,得到的物料為Y-FeA,此物料經熱煮、老化、洗滌後,加入氫氧化鋁打漿、過濾、烘乾進入碾磨工序;加入高純納米三氧化鉬0.5%(以高純納米三氧化鉬質量百分分數計),粒徑《30nm,以無水酒精高速攪拌乳化,再用高效霧化噴頭均勻噴入於碾磨工序,碾磨12小時後造粒、350。C40(TC焙燒46小時,再與石墨混合壓片成型,即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生產完成,催化劑的測試效果見表3。實施例14按圖1生產鐵鉻系中溫變換催化劑的製備工藝,將硫酸亞鐵、氨水、碳酸銨、鉻酐等溶液並流加入反應釜,高速攪拌,反應溫度7(TC75'C,PH值控制範圍6.87.2,先弱鹼性,再弱酸性,最後返弱鹼性中和,實現PH值"擺動法"、共沉澱中和工藝,得到的物料為Y-FeA,此物料經熱煮、老化、洗滌後,加入氫氧化鋁打漿、過濾、烘乾進入碾磨工序;加入高純納米三氧化鉬0.4%(以高純納米三氧化鉬質量百分分數計),粒徑《30nm,以無水酒精高速攪拌乳化,再用高效霧化噴頭均勻噴入於碾磨工序,碾磨12小時後造粒、350。C40(TC焙燒46小時,再與石墨混合壓片成型,即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生產完成,催化劑的測試效果見表3。實施例15按圖1生產鐵鉻系中溫變換催化劑的製備工藝,將硫酸亞鐵、氨水、碳酸銨、鉻酐等溶液並流加入反應釜,高速攪拌,反應溫度70。C75'C,PH值控制範圍6.87.2,先弱鹼性,再弱酸性,最後返弱鹼性中和,實現PH值"擺動法"、共沉澱中和工藝,得到的物料為y-Fe20,,此物料經熱煮、老化、洗滌後,加入氫氧化鋁打漿、過濾、烘乾進入碾磨工序;加入高純納米三氧化鉬0.3%(以高純納米三氧化鉬質量百分分數計),粒徑《30nm,以無水酒精高速攪拌乳化,再用高效霧化噴頭均勻噴入於碾磨工序,碾磨12小時後造粒、350'C40(TC焙燒46小時,再與石墨混合壓片成型,即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生產完成,催化劑的測試效果見表3。實施例16按圖1生產鐵鉻系中溫變換催化劑的製備工藝,將硫酸亞鐵、氨水、碳酸銨、鉻酐等溶液並流加入反應釜,高速攪拌,反應溫度70'C75'C,PH值控制範圍6.87.2,先弱鹼性,再弱酸性,最後返弱鹼性中和,實現PH值"擺動法"、共沉澱中和工藝,得到的物料為Y-FeA,此物料經熱煮、老化、洗滌後,加入氫氧化鋁打漿、過濾、烘乾進入碾磨工序;加入高純納米三氧化鉬0.P/。(以高純納米三氧化鉬質量百分分數計),粒徑《30nm,以無水酒精高速攪拌乳化,再用高效霧化噴頭均勻噴入於碾磨工序,碾磨12小時後造粒、350'C40(TC焙燒46小時,再與石墨混合壓片成型,即中溫鐵絡變換催化劑生產完成,催化劑的測試效果見表3。通常鐵鉻系中溫變換催化劑按照HG/T3544-1989化工行業標準有關方法進行檢測原料氣經脫硫後H2S濃度為Omg/Nm:i,汽氣比為1.0,檢測溫度350°C,耐熱溫度530°C,耐熱時間15h,空速2000h—',催化劑裝填量5mL,催化劑粒度1.4mm2.Omm,系統壓力0.lMPa,原料氣組成0):28%32%(氣體體積百分分數),0)2:6%10%(氣體體積百分分數),H2:35%~55%(氣體體積百分分數),02《0.5%(氣體體積百分分數),其餘為惰性氣體。為考察催化劑耐硫性能,本發明檢測原料氣的H2S濃度為800mg/Nm汽氣比為0.40,檢測溫度35(TC,耐熱溫度55(TC,耐熱時間72h,空速2000h—',催化劑裝填量5mL,催化劑粒度1.4順2.0mm,系統壓力0.1MPa,原料氣組成C0:2鄉32。/。(氣體體積百分分數),(]02:6%10%(氣體體積百分分數),H2:35%55%(氣體體積百分分數),02《0.5%(氣體體積百分分數),其餘為惰性氣體。表3催化劑耐硫性的活性測試效果11催化劑(實施例)35(TC活性(C0轉化率,%)初活性(硫中毒前)耐熱後(72h硫中毒後)活性160.246.3259.535.2358.732.8463.256.3567.462.0667.063.2768.264.1870.267.6975.172.41067.264.11168.865.71270.367.71372.969.11473.269.31574.971.81674.571.71權利要求1.一種用高純納米MoO3提高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耐硫性能的製備方法是將硫酸亞鐵、氨水、碳酸銨、鉻酐等溶液並流加入反應釜,高速攪拌,反應溫度70℃~75℃,PH值控制範圍6.8~7.2,先弱鹼性,再弱酸性,最後返弱鹼性中和,實現PH值「擺動法」、共沉澱中和工藝,得到的物料為γ-Fe2O3,此物料經熱煮、老化、洗滌後,加入氫氧化鋁打漿、過濾、烘乾進入碾磨工序,其特徵是加入的高純納米MoO3粒徑≤100nm,加入量為0.1%~2%(質量百分分數計),將高純納米MoO3於無水酒精中高速攪拌乳化,再用高效霧化噴頭均勻噴入於碾磨工序,碾磨1~2小時後造粒、350~400℃焙燒4~6小時,再與石墨混合壓片成型,製得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高純納米三氧化鉬提高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耐硫性能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高純納米三氧化鉬粒徑以《30nm為最佳,加入量以0.1%0.3%(質量百分分數計)為最佳。全文摘要一種用高純納米三氧化鉬提高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耐硫性能的製備方法,是用高純納米MoO3取代傳統鉬精礦粉,以提高中溫鐵鉻變換催化劑的耐硫性能。加入的高純納米MoO3(湖北中澳納米有限公司生產),粒徑以≤30nm為最佳,加入量以0.1~0.3%(質量百分分數計)為最佳。用高純納米MoO3取代傳統鉬精礦粉,一方面改變了鉬的來源的不確定性,大幅度穩定提高了催化劑抗硫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鉬的利用率,減少鉬資源的消耗。文檔編號B01J23/881GK101491763SQ20081023742公開日2009年7月29日申請日期2008年12月24日優先權日2008年12月24日發明者周志斌,熊俊傑,胡中光申請人:湖北雙雄催化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