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胃鏡活檢鉗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20:21:54 2
專利名稱:一種胃鏡活檢鉗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鉗頭能夠旋轉的胃鏡活檢鉗。
背景技術:
今年來,在臨床醫學檢查中,內窺鏡檢查作為一種輔助診斷方法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對病人體內某病變部位進行檢查時,活檢鉗可以通過內窺鏡進入體內,夾取消化道病變組織,為診斷提供病理學依據。目前,活檢鉗已經有幾十種,不同類型的活檢鉗適用於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和不同病變,使用比較方便,但是由於鉗頭不能旋轉,鉗取食管壁、胃底及胃竇後壁的病理組織時,操作不方便,另外,在鉗取後由於鉗頭拉力用力不均勻,病理組織容易滑落,造成取活檢的時間延長,病人十分痛苦,有時取活檢部位不夠精確,獲得的病理檢查不能真實反映病人的病情。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旋轉鉗頭、定位旋轉位置和定位鉗頭開口大小的活檢鉗。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措施實現的:一種胃鏡活檢鉗,包括設置有鉗頭的鉗頭架、與所述鉗頭連接的鋼絲、外管和操作杆,其中,所述操作杆上設置有能夠沿所述操作杆徑向旋轉的鉗頭旋轉滾輪,靠近前端所述外管內設置有旋轉臺,所述鉗頭架固定設置在所述旋轉臺的前端面上,所述旋轉臺的後端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設置有旋轉杆,所述旋轉杆的後端與所述鉗頭旋轉滾輪固定連接。所述鉗頭旋轉滾輪 包括圓環形外輪和中心旋轉臺,所述圓環形外輪和所述中心旋轉臺之間通過穿過所述操作杆側壁的兩個對稱的連接杆一連接,位於所述鉗頭旋轉滾輪位置的所述操作杆上對稱設置有兩個與所述連接杆一配合使用的弧形縫隙。所述操作杆上設置有固定滑塊,所述操作杆和所述圓環形外輪之間設置有與所述固定滑塊配合使用的環形縫隙。所述外管的內壁上設置有一圈凹槽,所述旋轉臺設置在所述凹槽內,所述外管和所述旋轉臺之間設置有環形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內設置有滾珠。所述操作杆上還設置有能夠沿所述操作杆前後移動的鉗頭控制滑輪,所述鋼絲穿過所述鉗頭旋轉滾輪與所述鉗頭控制滑輪連接。所述鉗頭控制滑輪包括位於所述操作杆外側的圓環形滑塊,所述圓環形滑塊的前後兩側設置有兩個中心固定臺,所述圓環形滑塊和所述中心固定臺通過若干個穿過所述操作杆的連接杆二連接,位於前側的所述中心固定臺上設置有圓形滑道,所述鋼絲的後端固定連接有鋼珠,所述鋼珠滑動設置在所述圓形滑道內。所述鉗頭控制滑輪還設置有定位裝置,所述定位裝置包括上下兩個穿過所述圓環形滑塊和所述操作杆的活動杆,位於所述操作杆內所述活動杆的端部設置有弧形壓板,兩個所述弧形壓板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操作杆上設置有鉗頭旋轉滾輪,能夠根據需要旋轉鉗頭角度,操作杆上設置有帶有定位裝置的鉗頭控制滑輪,用於控制和定位鉗頭的開口大小。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I部的放大圖。圖3為圖1中A-A向剖面圖。圖4為圖1中B-B向剖面圖。其中,附圖標記為:1、鉗頭;2、鉗頭架;3、外管;4、操作杆;5、鋼絲;6、旋轉杆;7、固定滑塊;8、滑孔;9、環形縫隙;10、圓環形外輪;11、鋼珠;12、圓形滑道;13、圓環形滑塊;14、活動杆;15、弧形壓板;16、壓縮彈簧;17、中心旋轉臺;18、手柄;19、凹槽;20、滾珠;21、旋轉臺;22、連接板二 ;23、弧形縫隙;24、中心固定臺;25、圓孔;26、連接杆一。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方案進行闡述。參見圖1、圖2、圖3和圖4,本實用新型是一種胃鏡活檢鉗,包括設置有鉗頭I的鉗頭架2、與鉗頭I連接的鋼絲5、外管3和操作杆4,其中,操作杆4上設置有能夠沿操作杆4徑向旋轉的鉗頭旋轉滾輪,靠近前端外管3內設置有旋轉臺21,鉗頭架2固定設置在旋轉臺21的前端面上,旋轉臺21 的後端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設置有旋轉杆6,旋轉杆6的後端與鉗頭旋轉滾輪固定連接;操作杆4的後端為手柄18。其中,鉗頭旋轉滾輪包括圓環形外輪10和中心旋轉臺17,圓環形外輪10和中心旋轉臺17之間通過穿過操作杆4側壁的兩個對稱的連接杆一 26連接,位於鉗頭旋轉滾輪位置的操作杆4上對稱設置有兩個與連接杆一 26配合使用的弧形縫隙23 ;操作杆4上設置有固定滑塊7和與固定滑塊7配合使用的滑孔8,操作杆4和圓環形外輪10之間設置有與固定滑塊7配合使用的環形縫隙9 ;外管3的內壁上設置有一圈凹槽19,旋轉臺21設置在凹槽19內,外管3和旋轉臺21之間設置有環形保持架,保持架內設置有滾珠20。操作杆4上還設置有能夠沿操作杆4前後移動的鉗頭控制滑輪,鋼絲5穿過鉗頭旋轉滾輪的中心旋轉臺17的圓孔25與鉗頭控制滑輪連接;鉗頭控制滑輪包括位於操作杆4外側的圓環形滑塊13,圓環形滑塊13的前後兩側設置有兩個中心固定臺24,圓環形滑塊13和中心固定臺24通過若干個穿過操作杆4的連接杆二 22連接,位於前側的中心固定臺24上設置有圓形滑道12,鋼絲5的後端固定連接有鋼珠11,鋼珠11滑動設置在圓形滑道12內。鉗頭控制滑輪還設置有定位裝置,定位裝置包括上下兩個穿過圓環形滑塊13和4操作杆的活動杆14,位於操作杆4內活動杆14的端部設置有弧形壓板15,兩個弧形壓板15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16。使用時,通過旋轉鉗頭旋轉滾輪能夠調整鉗頭I的角度,調整好鉗頭I的角度後,推動固定滑塊7使其進入環形縫隙9中,起到定位鉗頭的作用;通過前後移動鉗頭控制滑輪,通過鋼絲5帶動鉗頭I開啟或關閉,手壓活動杆14,弧形壓板15離開操作杆4的內壁後前後移動圓環形滑塊13,當鉗取病理組織後,放開活動杆14,壓縮彈簧16伸展將弧形壓板15與操作杆4壓緊,避免鉗頭I開口大小變動。本實用新型未經描述的技術特徵可以通過或採用現有技術實現,在此不再贅述,當然,上述說明並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並不僅限於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範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 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胃鏡活檢鉗,包括設置有鉗頭的鉗頭架、與所述鉗頭連接的鋼絲、外管和操作杆,其特徵在於,所述操作杆上設置有能夠沿所述操作杆徑向旋轉的鉗頭旋轉滾輪,靠近前端所述外管內設置有旋轉臺,所述鉗頭架固定設置在所述旋轉臺的前端面上,所述旋轉臺的後端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設置有旋轉杆,所述旋轉杆的後端與所述鉗頭旋轉滾輪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胃鏡活檢鉗,其特徵在於,所述鉗頭旋轉滾輪包括圓環形外輪和中心旋轉臺,所述圓環形外輪和所述中心旋轉臺之間通過穿過所述操作杆側壁的兩個對稱的連接杆一連接,位於所述鉗頭旋轉滾輪位置的所述操作杆上對稱設置有兩個與所述連接杆一配合使用的弧形縫隙。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胃鏡活檢鉗,其特徵在於,所述操作杆上設置有固定滑塊,所述操作杆和所述圓環形外輪之間設置有與所述固定滑塊配合使用的環形縫隙。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胃鏡活檢鉗,其特徵在於,所述外管的內壁上設置有一圈凹槽,所述旋轉臺設置在所述凹槽內,所述外管和所述旋轉臺之間設置有環形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內設置有滾珠。
5.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胃鏡活檢鉗,其特徵在於,所述操作杆上還設置有能夠沿所述操作杆前後移動的鉗頭控制滑輪,所述鋼絲穿過所述鉗頭旋轉滾輪與所述鉗頭控制滑輪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胃鏡活檢鉗,其特徵在於,所述鉗頭控制滑輪包括位於所述操作杆外側的圓環形滑塊,所述圓環形滑塊的前後兩側設置有兩個中心固定臺,所述圓環形滑塊和所述中心固定臺通過若干個穿過所述操作杆的連接杆二連接,位於前側的所述中心固定臺上設置有圓形滑道,所述鋼絲的後端固定連接有鋼珠,所述鋼珠滑動設置在所述圓形滑道內 。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胃鏡活檢鉗,其特徵在於,所述鉗頭控制滑輪還設置有定位裝置,所述定位裝置包括上下兩個穿過所述圓環形滑塊和所述操作杆的活動杆,位於所述操作杆內所述活動杆的端部設置有弧形壓板,兩個所述弧形壓板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胃鏡活檢鉗,其特徵在於,所述操作杆上還設置有能夠前後移動的鉗頭控制滑輪,所述鋼絲穿過所述鉗頭旋轉滾輪與所述鉗頭控制滑輪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胃鏡活檢鉗,其特徵在於,所述鉗頭控制滑輪包括位於所述操作杆外側的圓環形滑塊,所述圓環形滑塊的前後兩側設置有兩個中心固定臺,所述圓環形滑塊和所述中心固定臺通過若干個穿過所述操作杆的連接杆二連接,位於前側的所述中心固定臺上設置有圓形滑道,所述鋼絲的後端固定連接有鋼珠,所述鋼珠滑動設置在所述圓形滑道內。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胃鏡活檢鉗,其特徵在於,所述鉗頭控制滑輪還設置有定位裝置,所述定位裝置包括上下兩個穿過所述圓環形滑塊和所述操作杆的活動杆,位於所述操作杆內所述活動杆的端部設置有弧形壓板,兩個所述弧形壓板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胃鏡活檢鉗,包括設置有鉗頭的鉗頭架、與鉗頭連接的鋼絲、外管和操作杆,其中,操作杆上設置有能夠沿操作杆徑向旋轉的鉗頭旋轉滾輪,靠近前端外管內設置有旋轉臺,鉗頭架固定設置在旋轉臺的前端面上,旋轉臺的後端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設置有旋轉杆,旋轉杆的後端與鉗頭旋轉滾輪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操作杆上設置有鉗頭旋轉滾輪,能夠根據需要旋轉鉗頭角度,操作杆上設置有帶有定位裝置的鉗頭控制滑輪,用於控制和定位鉗頭的開口大小。
文檔編號A61B10/06GK203138568SQ201320171369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8日
發明者楊奉民 申請人:楊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