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瀾滄攻略(魔幻秘境瀾滄江源之01)
2023-10-09 05:16:18
魔幻秘境:瀾滄江源
@真實探索稅曉潔
(一)、最內層的心臟地帶
(二)、 「地理源頭」與「文化源頭」
(三)、戴著帽子的雪山
(四)、江河源頭其實也是個變量
瀾滄江源頭的冰川,2016年 @真實探索稅曉潔文並攝
1995年開始徒步長江時,曾深為唐古拉山脈最高峰格拉丹東地區壯美的江源冰川感到震撼,之後多年,三江源地區的冰川一直令人魂牽夢繞。
2007年我曾隨中科院遙感所劉少創老師去唐古拉山脈南側尋找怒江源頭蔣美爾山的冰川,也令人久久難忘。
一山之隔的瀾滄江的源頭何在?即使是中國科學院的不同科學家、不同的考察隊,對於源區的認識卻多年爭議。
目前公認扎阿曲是瀾滄江的正源,但它的上源支流數量眾多、河網密布,如何確定江源,這是一個複雜有必須回答的話題。
與劉少創老師在漢江源頭,2014年 @真實探索稅曉潔 文並攝
劉少創博士測量和確定過世界排名前十的大江河源頭,是2008年由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指導,青海省人民政府組織的三江源頭科學考察活動的首席科學家,他後來給了我一個比較精確的答案:
瀾滄江—湄公河發源於中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扎青鄉的吉富山,源頭定位在一處水流較大的山谷巖屑出水口,為扎阿曲上源谷湧曲,坐標為東經 94°40′51″,北緯33°45′46″,海拔高5177米。
與中國科學院遙感研究所劉少創研究員在怒江源頭考察,2007年 @真實探索稅曉潔 文並攝
劉少創老師確定的瀾滄江谷湧曲源頭和長江當曲源頭都是泉眼,印象裡從地圖上看唐古拉山脈北側的長江南源當曲流域其他支流的源區有很多冰川,但似乎一直沒有人抵達,也沒有看到過現場的照片。
對於孤懸在唐古拉和崑崙山脈之間的瀾滄江源頭,所在的哪片高山,我的印象裡和劉老師的描述中,也就是沼澤和泉水。
更多請參見:JYBC02:難忘我進入的第一個冰川,唐古拉各拉丹東雪峰崗加曲巴冰川
然而,當有一天我習慣性瀏覽衛星地圖,突然看到這一地區的不僅有冰川,而且形態各異,這使我非常驚訝,興奮之餘自己隨手以「紅土冰川」、「冰牆冰川」、「冰湖冰川」等作了很多標記……
不久,機緣巧合,當我真正置身這些冰川中時,我只能感慨:真可謂一方魔幻世界。
(一)、最內層的心臟地帶
大約十年前,我們去漂流長江南源當曲。離開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城,一路向西,山道其實是順著瀾滄江的水流而上。
記憶裡,走著走著,山體越來越舒緩,饅頭狀山體漸漸呈現褐紅色,有些地段,被雨水衝刷的形態,讓我想起雲南著名的土林。
瀾滄江源區 2006年@真實探索稅曉潔 文並攝
海拔早已超過四千米,越野車喘著粗氣哼哧哼哧,不時有花犛牛和黑犛牛伴隨奔跑。正是盛夏,天氣忽風忽雨轉瞬又是冰雹,我裹緊羽絨服,看著一邊清澈一邊紅色泥漿匯集的兩股水,心想:
這裡的「涇渭分明」,不就是一邊日出一邊雨的直觀版嘛……
幾乎沒什麼感覺,忽然gps顯示我們已經過了長江與瀾滄江的分水嶺。
瀾滄江源區,2006年@真實探索稅曉潔 文並攝
與想像中的一山分兩水完全不同,在這一段,看不出什麼像樣的山嶺。只見一塊幾乎沒有什麼起伏的綠色地毯般的大草原,星星點點交織混雜的水流勉勉強強可以看出左右,似乎就那麼不經意間,命運完全不同,一邊就是偉大長江的南源當曲,先西後東,將橫穿中華大地;
另一邊將進入瀾滄江流向經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 最後注入南海還改名湄公河,成為一條外流的亞洲唯一的一江連六國的國際河流。
瀾滄江源區,2006年@真實探索稅曉潔 文並攝
時近黃昏,遠近都金光閃閃。視線盡頭,南邊的唐古拉山脈呈一個個尖尖的小三角,看起來並不高大,當曲的源頭是一汪泉水,深藏其中。高到極致,無須刻意聳立。這裡的海拔已經四千七、八百米。北邊也是無盡的高山,瀾滄江源據說也是泉水匯集,又是什麼樣子呢?
機緣巧合,第二年,我隨中國科學院遙感研究所研究員劉少創老師等考察怒江、雅魯藏布江、印度河和恆河等源頭。劉老師在我看來真是一位奇人,不僅曾徒步北極,在他前些年完成的重測全球江河龐大研究項目中,世界排名前十的大河數據曾發生驚人的改變,根據他的研究:尼羅河全長7088公裡,為世界第一長河;亞馬遜全長6575公裡,名列第二,從而結束了人類對究竟何為世界第一長河的困擾。
2007年9月 與中科院劉少創博士在印度河源 @真實探索稅曉潔 文並攝
「不是河流本身的長度發生了明顯變化,而是現代科技提供了刷新大河數據的手段。」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根據他的最新研究結果:黃河長度為5778公裡,比以前的數據長出314公裡;黑龍江長度為5498公裡,一舉躍身世界5000公裡長河之列。這些數據已經被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和國際湄公河委員會等重要機構採用。
中國的黃石公園 43青海 玉樹雜多縣 昂塞 丹霞地質公園 2015年 @真實探索稅曉潔 文並攝
最美進藏越野新線路 青海進入西藏 旅遊 2015瀾滄江源區,2006年@真實探索稅曉潔 文並攝
劉少創量測世界大河正是從瀾滄江開始的。以往,對瀾滄江—湄公河的源頭,可謂語焉不詳,越深究就越是一頭霧水,只知道在中國青海三江源地區,但正源的具體位置,各種說法不下十種。
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州府結古鎮街頭 1996年 @真實探索稅曉潔 文並攝
在大探險時代以至當代,美、英、法、日、澳大利亞等國也來人考察過,都未給出令人信服的結果,只留下一些諸於此類的語句:「亞細亞高原上地勢最高和人煙足跡最難到達的地區」、「是最內層的心臟地帶」、「此區也是地球上最險惡的地區之一。」
特殊的地貌和氣候,使得真正能夠到達瀾滄江源區實地研究的人非常罕見,各種對正源的說法和認識大多出自地形圖研判或沿襲當地群眾的習慣傳說。
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州府結古鎮街頭 1996年 @真實探索稅曉潔 文並攝
民國初年,四川、甘肅為爭奪玉樹地區糾紛不斷,北洋政府派官員處理,甘肅天水人周希武,作為甘肅勘界大員周務學的隨員,與洮陽人牛載坤合作在玉樹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考察。寫出一本《玉樹調查記》,從地理意義上較為詳細地記載了瀾滄江的源頭及周圍水流情況。
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州府結古鎮街頭 1996年 @真實探索稅曉潔 文並攝
瀾滄江上流有二源:北曰雜曲河,南曰邪穆曲河。雜曲河發源格吉西北境果瓦那沙拉山麓,有南北二源:南源曰雜那雲,北源曰雜朵雲。
更多請參見:JYBC02:難忘我進入的第一個冰川,唐古拉各拉丹東雪峰崗加曲巴冰川
二水東流,至扎西拉賀寺之西相合,名雜尕拉松多。番人謂兩水交曰松多。雜尕拉水東南流,至阿雜松多,阿雲水自西南來入之,阿雲水出中壩當拉嶺之東麓,二源並發合流,東北注至阿蘇松多,蘇旺雲水自西來入之;阿雲水又東北流,至阿雜松多與雜尕拉水相會,是為雜曲河。
1996年12月 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州府玉樹縣結古鎮 @真實探索稅曉潔 文並攝
玉樹 2015年 @真實探索稅曉潔 文並攝
如前人所述,雜多縣名源自瀾滄江。「雜多」為藏語譯音,意為扎曲河源頭。瀾滄江(湄公河)源頭地區的支流眾多。
在扎阿曲與扎那曲的匯合處(尕納松多)上遊地區,有近400條大小支流。尕納松多以下稱為扎曲。
更多請參見:JYBC02:難忘我進入的第一個冰川,唐古拉各拉丹東雪峰崗加曲巴冰川
要對這些夾在冰山之間的每一條支流進行詳細的考察,採用傳統的技術手段是非常困難的,不少專家認為這是野外科學考察的難點,也正是瀾滄江源頭難以確定的原因。
可可西裡 楚瑪爾河長江北源 青海 玉樹 無人區 2006年 @真實探索稅曉潔文並攝
劉少創認為:河流的源頭位置及長度和流域面積等不僅是國家重要的地理信息數據,也是對河流進行科學規劃和管理的重要依據。目前各類文獻資料中關於河流源頭和長度的數據都存在問題,已無法滿足人類對精確的地理信息的需求,需要以現代對地觀測技術為基礎進行更新。」
地震前的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州府結古鎮 雪中的格薩爾王雕像2007年2月 @真實探索稅曉潔 文並攝
他很自信:「就已經完成的考察而言,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和衛星遙感(RS)得出的這些結論,應該就是目前人類認識水平所能夠得到的最接近真實的江河數據。在覆蓋全球的高解析度遙感影像已被廣泛應用的當今資訊時代,是用這些先進手段刷新大河數據,結束人類數萬年來依河生存卻不了解河源所在的歷史的時候了。
(待續)
更多請參見:JYBC02:難忘我進入的第一個冰川,唐古拉各拉丹東雪峰崗加曲巴冰川
青海 玉樹藏族自治州 州府 結古鎮 及周邊 1996年@真實探索稅曉潔 文並攝
文成公主廟附近 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結古鎮 1996年 @真實探索稅曉潔 文並攝
更多請參見:JYBC02:難忘我進入的第一個冰川,唐古拉各拉丹東雪峰崗加曲巴冰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