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西廂記讀後感1000字

2023-10-18 00:44:21

最近讀了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想寫點讀後感,卻不知從何說起。剛開始粗略地看了一遍,竟把一本名著讀成了小黃書,邊讀邊笑,大出意料之外。接著不甘心名著成了小黃書,精讀了一遍,又把小黃書讀成了名著,寫得真美,也感受到元戲曲獨特的藝術魅力。一開始當做小說看,感覺情節實在是太單薄了,隨便一本言情小說都完勝它。後來把它當戲曲劇本來讀,感覺這種特定的形式有它本身的道理,情節不是重點,而且到後來覺得情節其實還不錯,有很多細緻之處。

這本書古代是禁書,以前總覺得肯定是那些封建衛道士迂腐不堪,看不得人家好好的愛情故事。但看了一遍之後,我竟然有那麼一瞬間站在了封建衛道士那邊,覺得禁得有道理。就算放到現在,書中的主人公也有那麼一點三觀不正。

張生在普救寺巧遇崔鶯鶯,立刻被她美貌所吸引,而且這種吸引完全可稱之為性吸引。他一想就想到「偷香竊玉」(偷情)那方面去了。不過這也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啦。但不但如此哦,他本來是要去考試的,現在一遇上美女,就覺得考試沒那麼重要了,乾脆就不去趕考了。不去趕考也就罷了,他還藉口說寺院清淨,跟老和尚說借間僧房來溫書,賴著不走了。多年不見的結拜兄弟就在附近,多次派人來請他相聚,他也不想去。真的是一心一意。男主人公這麼開場,倒是打破了我對戲劇中「才子佳人」中「才子」的印象。這麼不符合主旋律,難怪封建父母們不喜歡。

至於女主人公崔鶯鶯也不是省油的燈。張生第一次見到崔鶯鶯,是在遊玩佛殿的時候,當時鶯鶯沒發現他。張生在遠處呆呆地望著。等到鶯鶯的侍女紅娘發現有人,主婢二人趕緊離開,因為古代大家閨秀不可拋頭露面。但在離開時,鶯鶯回頭看了張生一眼,這一眼分量可不小。被人看對於千金小姐來說已經是可恥的事,在非禮勿視的年代,你還回過頭來看帥哥,這就含義深刻了。所以張生自作多情認為鶯鶯對自己有好感。後面事實也證明如此。

大家閨秀深居簡出,很難看到的,所以張生必須主動創造機會。他打聽得鶯鶯跟紅娘每晚都會在花園裡燒香,所以在角落裡等,希望能「飽看一番」。鶯鶯在燒香時,長嘆了幾聲,似有憂愁。張生想鶯鶯也許是對自己動情了,春心萌動(真的很會想,這小子有點自戀)。於是高吟一首詩來搭訕,看鶯鶯有何反應。不得不佩服張生很會寫情詩: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翻譯一下:今晚的月光像流水般柔和,春天裡花叢在月光下靜靜地盛開著。月亮是那麼明亮,感覺那麼近,可是為什麼看不到月中的嫦娥呢?這首詩寫得十分清新,而且後兩句語義雙關,把鶯鶯比作嫦娥,讚美了鶯鶯,又表達了自己想一見佳人的渴求,潛臺詞就是:花好月圓,像嫦娥一樣美麗的你何不出來相見呢?寫得真是高明,不過也得像鶯鶯這樣的才女才聽得出,放在現在,這首搭訕的情詩是一點用都沒有的。鶯鶯聽後,讚嘆好清新的一首詩!然後回應了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這首詩比較容易,「蘭閨」就是女子的閨房,整天待在閨房裡太寂寞了,這麼好的春天卻無所事事虛度而過。我想剛剛在吟詩的人,應該是可憐我吧!這簡直就是正面回應啊!張生一聽,開心死了。原來鶯鶯不僅美麗,而且聰明。張生馬上出來相見,鶯鶯也想迎過去,可是紅娘在旁邊,也不敢輕舉妄動。紅娘見有男人,馬上跟鶯鶯說有人,拉她回家。這時候的紅娘還是個電燈泡。

這一次就是他們第一次直接交流,兩人都是一見鍾情,而這兩首詩幾乎都是委婉的表白了。我們要注意的是鶯鶯這時是有婚約的,已經許配給別人了。見到張生就直接正面迎合,而這個男人只見過一面,這也確實是很有個性。後面故事情節的發展,我們也可以看到,其實鶯鶯才是他們愛情突破障礙的主導力量。

張生之後又主動創造一次見鶯鶯的機會,不過是在公開場合,兩人沒有交流。如果故事沒有在外力量來突破,那兩人只能是痴男怨女,各自相思成病。於是按一般的套路,壞人出現了,一個亂軍的頭目要擄鶯鶯為妻,還威脅如果不能如願,要殺掉所有人。大家手足無措,這時候張生就可以來英雄救美了。在被逼無奈之下,鶯鶯與母親(故事中的老夫人,權威人物)商量說,只要有人能退兵,就嫁給他。老夫人答應(在她看來是緩兵之計)。於是張生出來了,說我有退兵之計。電視劇小說看多了,覺得這種英雄救美的情節應該設計得很精彩,我本來以為這張生真的是智比孔明,一個書生竟能擊退五千賊兵。但沒想到他所謂的計策就是寫信給他附近的結拜兄弟——他兄弟是白馬將軍——請求他發兵退敵。作者寫這個結拜兄弟就是來給張生送助攻的,這張生真的是命好啊!送完助攻,這兄弟就退場了。他的下一次出場也是來送助攻的。書中把張生這計策誇得天上有地下無的,說什麼「胸中百萬兵」「滅寇功,舉將能」……我都為他不好意思了。

可是好事多磨啊,老夫人反悔了,推辭說鶯鶯已有婚配,讓他們以兄妹相稱。這可苦了這對有情人。這時候紅娘真正做起紅娘來了,她為張生出謀劃策,說張生善於琴藝,而鶯鶯也深諳琴道,不如以琴傳情,看鶯鶯如何回應。於是當晚鶯鶯花園燒香,張生在隔壁一首《鳳求凰》,直訴衷情。這是他們第二次直接交流,上次以詩傳情,委婉互表好感,這次以琴聲訴衷情,再次確認相思之意。

這次過後,張生病重,半真半假,一方面張生確實得了相思病,另一方面,張生讓大家知道自己生病了,是希望有人來看他,再次創造機會。這不,鶯鶯也捉住機會,派紅娘來看望張生。張生寫了封簡訊,後付一首詩,託紅娘轉交給鶯鶯,這首詩是:相思恨轉添,謾把瑤琴弄。樂事又逢春,芳心爾亦動。此情不可違,虛譽何須奉。莫負月華明,且憐花影重。大意是我思念得你厲害,你也對我動心,既然兩情相悅,我們何必管那些外在的名聲禮節呢?希望不相負啊!

這裡得先交代一下,鶯鶯這時候對紅娘還是有戒心的。因為紅娘是老夫人放在鶯鶯身邊的,用來看管鶯鶯的。所以每次紅娘看見有男人就忙拉鶯鶯回家,這是她工作職責啊!到目前為止,無論是和詩聯韻,還是琴聲傳情,紅娘都是聽不懂的,至少表面是不懂。即使派紅娘去看望張生,也是理所應當的,因為張生救了他們一家,張生病重,派人探望,並不違禮法。所以,到目前為止,在紅娘面前,鶯鶯還是個守規矩的大家閨秀。所以這次看到紅娘拿來的張生寫的信,鶯鶯還裝模作樣發脾氣,責備紅娘為什麼拿這種不三不四的東西來,還說你拿我的回信去給張生,我要告訴他我們只是兄妹關係,並沒有其他意思。紅娘自張生救了他們一家,心裡欽佩他,又見張生對鶯鶯十分深情,受相思之苦,心裡可憐他。她也知道小姐有意,這次被這麼責罵,心裡可不爽了,覺得小姐太任性,折磨張生。

可紅娘不知道,這小姐「奸詐」得很那,她那回信裡,又是一首詩: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張生一看,病好九分,原來這是首約會的詩。看張生如何給紅娘講解這首詩:

「待月西廂下」,著我月上來;「迎風戶半開」,他開門待我;「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著我跳過牆來。

原來鶯鶯讓張生深更半夜跳牆過去跟她私會,好一個大家閨秀!

可是這與男人私會的罪名可不小,鶯鶯在沒確認紅娘是「自己人」前,是不會冒這個險的。於是在那晚張生跳牆過來摟住她時,她變卦了。她憤怒地責備張生,還喊紅娘過來,說有賊。最後在紅娘的求情之下,她才放過張生。做這麼多事,無非就是想確認紅娘對他們私會的態度。紅娘求放過張生,看來是自己人了。真是女人心,海底針啊!可張生就慘了,本來相思成病,好不容易得到好消息,精神來了,沒想到卻被潑了一臉冷水。本來還以為妾有情郎有意,現在是一廂情願了。這下又病了,病得更重了。

鶯鶯知道張生病了,寫了張藥方央求紅娘帶給張生。紅娘一開始可不願意了:姐姐,不是開玩笑的,上次寫了首詩騙他,把他弄個半死不活的,你這次再寫什麼東西捉弄他,他的命可就沒了。鶯鶯:不會的,這真的是救人的藥方。紅娘也知道張生的病非鶯鶯不能救,所以再次做起了牽橋搭線的紅娘,把藥方帶給張生。我們來看看這藥方:「桂花」搖影夜深沉,酸醋「當歸」浸。面靠著湖山背陰裡窨。這方兒最難尋,一服兩服令人恁。忌的是「知母」未寢,怕的是「紅娘」撒沁。吃了呵,穩情取「使君子」一星兒「參」。哈哈,這哪是藥方,分明又是一封傳情的信。裡面「桂花」「當歸」「知母」「紅娘」「使君子」「參」都是中藥名,通過這樣的暗語,鶯鶯告訴張生:那晚我之所以變卦,是因為怕母親還沒睡熟,也怕紅娘去告密。後面還寫了一首詩:休將閒事苦縈懷,取次摧殘天賦才。不意當時完妾命,豈防今日作君災?仰圖厚德難從禮,謹奉新詩可當謀。寄與高唐休詠賦,今宵端的雨雲來。(上次的事你不要放在心上,這樣會摧殘自己的身體。我也想不到你救了我的命,我卻成了你的災難。你對我實在是有厚德,我已經顧不得那些禮法了。再次跟你約定,這次是真的。後兩句詩是關於性愛的典故,這次鶯鶯已經不是約會而是「約炮」了)

張生和紅娘心知肚明,看完詩後,他們兩個的對話挺有趣的。紅娘:你這個窮酸秀才,連個枕頭被子都沒有,她來了怎麼跟你睡啊?把她凍壞了怎麼辦。張生:小生有花銀十兩,有鋪蓋借我一下。紅娘開玩笑說:我才不借呢!再說了,你們不脫衣服就不怕冷啦……

隔天晚上,約定的時間到了。紅娘心裡怕小姐又說謊,讓張生送了命。上次一弄,已經是大病,這次再變卦,估計是沒救了。心裡很是擔心。沒想到鶯鶯還裝模作樣說:紅娘,收拾臥房,我睡去。紅娘:不會吧?!你要睡?讓那張生怎麼辦?鶯鶯:什麼張生啊?紅娘:小姐,這人命關天,不是開玩笑的。你這次再反悔,我就去告訴老夫人你偷偷約張生出來。鶯鶯:可這羞答答的,怎麼去嘛!紅娘:羞什麼羞啊,到了那裡你們還不是忘乎所以。趕緊去,老夫人睡了……

來到張生門口,紅娘先去敲門,遞了被子枕頭進去,還交代說你輕點,別嚇到她。然後把鶯鶯推進去……接下來的情節,當然是巫山雲雨啦!本來這段應該略過的,羞答答的,你讓我怎麼寫嘛。可是作者實在太厲害了,他用幾句話就描述了整個性愛過程,而且很有詩意,看懂了,覺得露骨,看不懂,更覺唯美。所以我不得不選一點介紹一下:春至人間花弄色,將柳腰款擺,花心輕拆,露滴牡丹開。這句是裡面比較露骨的一句,柳腰款擺,形容鶯鶯做愛時的動作,花心指什麼,想想就知道了。花心輕拆,人家是處女嘛,破處。露滴:額,淫水……牡丹,紅色的,初紅。好啦,不說了,還有其他描述,自己看去。說了都不好意思,寫得這麼美的詩句,居然被我讀出這些東西出來。

寫到這裡真的累了,不過要是再這裡結束,不大好意思。我們來分析一下這才子佳人間的愛情。前面我說過,剛開始是把《西廂記》讀成了小黃書,因為確實如此啊,男女主人公一見面就被對方外貌吸引,然後就往偷情方面想,而鶯鶯更是主動約炮,難怪古代成了禁書,就算放到現在,見兩次面就去開房的也不會被提倡吧。不過當我們還原古人的生活環境時,你會發現,這其實是很自然的事。古代人是沒有談戀愛的概念的,因為根本沒有空間。當古代帥哥看上某個美女時,他的反應應該有兩個:娶她、上她,而不會出現中間狀態,說我要和她談戀愛,因為社會環境不允許,普通男女間只有兩種狀態,一種處於婚姻中,一種處於隔絕中。而中間狀態不是談戀愛,而是偷情私通。同樣如此,如果女的看上男的,也有兩個反應:嫁他,給他,而不是說想著去牽手看花。所以鶯鶯和張生兩個既然互相認定了,就不必經過談戀愛這個環節了,社會環境也不允許他們這樣做。所以,這本書重點還是在情而不是在性。性在這也只是情的表達方式。

上面只介紹了個故事大概,省略了好多精彩情節,而且《西廂記》的精華是在那些曲詞上,如果只是看情節而忽略了這些曲詞,那就太可惜了。《西廂記》幾乎滿篇都是妙文,隨處都是佳句。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