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瘙癢症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10-18 01:09:39 1
一種治療瘙癢症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瘙癢症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份配比為:紫草5-25份、地膚子5-25份、當歸10-30份、防風5-25份、秦艽5-20份、苦參10-30份、青黛5-25份、葛根5-25份、丹皮5-20份、黃柏5-20份、生地10-30份、槐花5-25份、熟地10-30份、金銀花10-40份、連翹5-20份、川芎5-20份、蒼耳子5-25份、白芷10-30份、羌活5-20份、梔子5-25份、黃芩5-20份、荊芥5-20份、甘草5-15份。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具有清熱祛風、解毒止癢、活血化淤、散寒袪溼的功效,其治療瘙癢症療效顯著,作用可靠。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瘙癢症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傳統草藥的未確定結構的醫藥配製品,尤其是一種治療瘙癢症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瘙庫症(pruritus)是一種自覺瘙庫而臨床上無原發損害的皮膚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皮膚病之一,尤其多見於老年人。其特徵為以瘙癢為主,而無原發性損害。臨床上可分為局限性和全身性兩種。瘙癢症的病因多種多樣,多認為與某些疾病有關,如糖尿病、肝病、腎病等;同時還與一些外界因素刺激有關,如寒冷、溫熱、化纖織物等。目前,西醫針對瘙癢症的全身治療是服用抗組胺藥物及鎮靜劑,全身瘙癢者可選用靜脈糖酸鈣或硫代硫酸鈉,也可選用普魯卡因靜脈封閉療法;局部治療可外用石炭酸、麝香草酚爐甘石洗劑、達克羅洗劑或乳劑、薄荷腦軟膏、苯唑卡因軟膏、辣椒辣素霜或糖皮質激素霜劑或軟膏等。上述藥物雖對止癢有一定效果,但不能治根本。
[0003]中醫認為,瘙癢症屬「癢風」、「風瘙癢」範疇。多因稟性不耐,衛外失固,氣血虛弱,生風生燥,肌膚失養而致。
[0004]根據中醫理論,針對瘙癢症的發病機理,以清熱祛風、解毒止癢、活血化淤為治則,進行辯證配伍組方,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發明內容】
[0005]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西藥治療瘙癢症存在治標不治本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配製簡便、成本低、療效顯著、無副作用的治療瘙癢症的中藥組合物。
[0006]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瘙癢症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其中藥原料及重量份配比為:紫草5-25份、地膚子5-25份、當歸10-30份、防風5-25份、秦艽5-20份、苦參10-30份、青黛5_25份、葛根5_25份、牡丹皮5_20份、黃柏5_20份、生地10-30份、槐花5-25份、熟地10-30份、金銀花10-40份、連翹5_20份、川芎5_20份、蒼耳子5-25份、白芷10-30份、羌活5-20份、桅子5_25份、黃芩5_20份、荊芥5_20份、甘草5-15份。
[0007]本發明的優選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瘙癢症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其中藥原料及重量份配比為:紫草15份、地膚子15份、當歸20份、防風15份、秦艽12份、苦參20份、青黛15份、葛根15份、牡丹皮12份、黃柏10份、生地20份、槐花15份、熟地20份、金銀花30份、連翹10份、川彎10份、蒼耳子15份、白芷20份、羌活10份、桅子15份、黃芩10份、荊芥12份、甘草6份。
[0008]本發明中藥組合物是在傳統中醫理論和臨床經驗指導下,精選藥物組方。本發明中藥組合物中:紫草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解毒透疹的功效;地膚子具有清熱利溼、利水通淋的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防風具有祛風解表、勝溼止痛、止痙定搐的功效;秦艽具有袪風溼、舒筋絡、清虛熱的功效;苦參具有清熱燥溼、祛風殺蟲的功效;青黛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清肝瀉火、定驚的功效;葛根具有發表解肌、昇陽透疹、解熱生津的功效;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的功效;黃柏具有清熱燥溼、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的功效;生地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止痛調經的功效;槐花具有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的功效;熟地具有補血養陰、填精益髓的功效;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效;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祛瘀、行氣開鬱、祛風止痛的功效;蒼耳子具有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溼、止癢的功效;白芷具有解表散寒、祛風通竅、活血止痛、燥溼止帶、消腫排膿的功效;羌活具有散表寒、祛風溼、利關節、止痛的功效;桅子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溼、涼血解毒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溼、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荊芥具有解表散風、透疹消瘡的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調和諸藥的功效。本發明精選藥物組方,其藥物組分經辯證配伍,在作用上相互佐助,共奏清熱祛風、解毒止癢、活血化淤、散寒袪溼的功效,對瘙癢症的治療達到標本兼治。
[0009]本發明組合物的組分均採用天然的中藥原料,其配製簡便、藥源廣、成本低。本發明遵循中醫的處方用藥原則,各種組分藥物採用水煎服用。經臨床應用驗證,其療效顯著可靠,藥性平和,未出現毒副作用,有效率達94%,治癒率69%。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1]實施例1
一種治療瘙癢症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紫草15g、地膚子15g、當歸20g、防風15g、秦艽12g、苦參20g、青黛15g、葛根15g、牡丹皮12g、黃柏10g、生地20g、槐花15g、熟地20g、金銀花30g、連翹10g、川芎10g、蒼耳子15g、白芷20g、羌活10g、桅子15g、黃岑10g、荊芥12g、甘草6g。
[0012]實施例2
一種治療瘙癢症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紫草log、地膚子25g、當歸15g、防風25g、秦艽10g、苦參30g、青黛5g、葛根25g、牡丹皮10g、黃柏20g、生地15g、槐花25g、熟地10g、金銀花35g、連翹5g、川芎20g、蒼耳子10g、白芷25g、羌活5g、桅子25g、黃芩5g、荊芥20g、甘草12g。
[0013]實施例3
一種治療瘙癢症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紫草5g、地膚子20g、當歸10g、防風20g、秦艽15g、苦參25g、青黛10g、葛根20g、牡丹皮5g、黃柏15g、生地10g、槐花20g、熟地15g、金銀花25g、連翹12g、川芎15g、蒼耳子5g、白芷30g、羌活12g、桅子20g、黃岑15g、荊芥5g、甘草8g。
[0014]實施例4
一種治療瘙癢症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紫草20g、地膚子10g、當歸25g、防風5g、秦艽10g、苦參15g、青黛20g、葛根5g、牡丹皮15g、黃柏12g、生地25g、槐花5g、熟地25g、金銀花10g、連翹15g、川芎12g、蒼耳子20g、白芷15g、羌活15g、桅子10g、黃芩12g、荊芥15g、甘草10g。
[0015]實施例5
一種治療瘙癢症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紫草25g、地膚子5g、當歸30g、防風10g、秦艽20g、苦參10g、青黛25g、葛根10g、牡丹皮20g、黃柏5g、生地30g、槐花10g、熟地30g、金銀花15g、連翹20g、川芎5g、蒼耳子25g、白芷10g、羌活20g、桅子5g、黃芩20g、荊芥10g、甘草15g。
[0016]本發明實施例中的中藥組合物按常規的水煎法製取藥劑。具體方法如下:將組方的中藥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過藥面,浸泡15~2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面約6釐米,進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採用武火煎煮,沸後用文火煎煮20~30分鐘;第二次煎煮,加水沒過藥面約4釐米,水沸後煎煮15~20分鐘。兩次煎煮取汁,合併。
[0017]本發明以實施例1所給出的一種治療瘙癢症的中藥組合物,做臨床療效總結如下:
一、一般性資料:本中藥組合物應用於臨床觀察病例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齡15~70歲。
[0018]二、診斷標準:
1.周身或局部皮膚劇烈瘙癢,無原發皮損;
2.因瘙癢而反覆搔抓後,可引起繼發皮損,如抓痕、血痂、色素沉著等;
3.老年人及成年人好發,冬、夏季多見。
[0019]三、用法用量:臨床應用時,一日一劑,水煎兩遍取汁約400ml,分早、晚兩次空腹溫服。五天為一療程。治療期間忌生冷、辛辣、刺激之物。
[0020]四、療效標準:`
(1)痊癒:症狀和體徵消失或基本消失;
(2)顯效:症狀和體徵大部分好轉;
(3)有效:症狀和體徵一部分好轉;
(4)無效;症狀和體徵均無明顯改善,症狀如前。
[0021]五、治療效果:該臨床觀察病例中,服藥2-5個療程,痊癒69例,隨訪未見復發;顯效17例,有效8例,無效6例。治療期間未發生毒副作用。
[0022]六、典型病例:
病例1:
陳某,女,32歲。全身皮膚瘙癢,皮膚乾燥而大量脫屑,抓痕明顯,搔破處有血痂,伴心煩,口乾失眠,大便幹。診見:舌紅苔薄白或少苔,脈細或細數。服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製備的藥劑2個療程,瘙癢明顯減輕,其他症狀消失;繼續服用2個療程,瘙癢消失,大便通暢,痊癒。半年後隨訪無復發。
[0023]病例2:
孫某,男,47歲。就診時自訴:周身皮膚瘙癢2年,秋冬季加重。發病時,四肢瘙癢難忍,皮膚粗糙乾燥,寢食難安,大便乾燥。內服各種脫敏藥、維生素類藥等,並外用激素類藥膏,效果不佳。服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製備的藥劑3個療程,所有症狀完全消失,痊癒。
[0024]病例3:
趙某,男,63歲。患者自述:周身皮膚瘙癢反覆不愈已三年多,周身瘙癢難忍,頭暈膝軟,耳鳴如蟬。曾服用多種藥物治療,效果均不佳。診見:全身皮膚乾枯粗糙,有糠狀脫屑,皮損大部分均肥厚,以四肢、背部為著,其上瀰漫性布滿抓痕及血痂。舌質紅、苔少,脈弦細。服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製備的藥劑2個療程,自覺癢感減輕,皮膚乾燥脫屑明顯好轉;繼續服用3個療程,諸症消失,治癒。半年後隨`訪無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瘙癢症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其中藥原料及重量份配比為:紫草5-25份、地膚子5-25份、當歸10-30份、防風5_25份、秦艽5_20份、苦參10-30份、青黛5-25份、葛根5-25份、丹皮5-20份、黃柏5_20份、生地10-30份、槐花5_25份、熟地10-30份、金銀花10-40份、連翹5-20份、川芎5-20份、蒼耳子5_25份、白芷10-30份、羌活5_20份、桅子5-25份、黃芩5-20份、荊芥5-20份、甘草5_15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治療瘙癢症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其中藥原料及重量份配比為:紫草15份、地膚子15份、當歸20份、防風15份、秦艽12份、苦參20份、青黛15份、葛根15份、丹皮12份、黃柏10份、生地20份、槐花15份、熟地20份、金銀花30份、連翹10份、川芎10份、白芷20份、 羌活10份、桅子15份、黃芩10份、荊芥12份、甘草6份。
【文檔編號】A61P17/04GK103705629SQ201410005478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7日
【發明者】王先忠, 董豔麗, 王軍紅 申請人:王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