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壓監測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裝置及學習方法與流程
2023-10-06 13:10:09 1

本發明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胎壓監測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裝置及學習方法。
背景技術:
胎壓監測系統(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簡稱TPMS),用於對車輛輪胎的壓力和溫度等主要參數進行實時監測,以利於保證輪胎的壓力和溫度等維持在標準範圍內,以減少爆胎、毀胎的概率,提升車輛的安全性。
TPMS包括裝設在每一輪胎上的胎壓傳感器模塊,用於在車輛行駛或靜止的狀態下對輪胎的壓力以及溫度等數據進行監測,並通過射頻信號的方式發射到TPMS的中央監控模塊,通過該中央監控模塊對監測數據進行顯示。每個胎壓傳感器模塊都具有唯一的身份識別碼(ID),中央監控模塊如何辨認傳來信息的輪胎傳感器位於車輛的哪一位置是實現TPMS功能的基礎問題之一。現有技術中通常採用胎壓監測學習儀人工激活學習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但是這種學習方式存在學習效率低下,誤學機率高的問題,不適易在量產化生產中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胎壓監測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裝置及學習方法,用以解決現有技術學習效率低下,誤學機率高,不適宜在量產化生產中使用的問題。
本發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種胎壓監測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裝置,該裝置包括:
一用於承載車輛進行TPMS整車下線學習的平臺、一第一喚醒模塊、一第二喚醒模塊、一機櫃;
其中,所述第一喚醒模塊位於所述平臺的左側,所述第二喚醒模塊位於 所述平臺的右側,所述第一喚醒模塊與所述第二喚醒模塊之間的橫向距離大於所述車輛的前輪距和後輪距,所述第一喚醒模塊與所述第二喚醒模塊不在同一橫向水平線上;所述第一喚醒模塊與所述第二喚醒模塊之間的縱向距離不等於所述車輛前後輪之間的輪距,所述第一喚醒模塊和所述第二喚醒模塊用於喚醒輪胎內的胎壓傳感器;
所述機櫃,用於根據與所述第一喚醒模塊和所述第二喚醒模塊位置關係對應的學習策略以及各胎壓傳感器發送的包含傳感器身份標識號碼(ID)的監測信息,生成學習信息,並將所述學習信息發送至所述車輛的中央監控模塊。
本發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種胎壓監測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方法,該方法包括:
平臺承載車輛縱向移動,第二喚醒模塊檢測到所述車輛右側的輪胎時,向所述右側輪胎髮送第一喚醒信號,以使所述右側輪胎內的胎壓傳感器向機櫃發送第一監測信息;
當第一喚醒模塊檢測到所述車輛左側的輪胎時,向所述左側輪胎髮送第二喚醒信號,以使所述左側輪胎內的胎壓傳感器向所述機櫃發送第二監測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監測信息和所述第二監測信息中包括對應得胎壓傳感器的身份標識號碼(ID);
所述機櫃根據與所述第一喚醒模塊和所述第二喚醒模塊位置關係對應的學習策略以及所述第一監測信息和所述第二監測信息生成學習信息,並將所述學習信息發送至所述車輛的中央監控模塊。
本發明提供的胎壓監測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裝置及學習方法,通過設置一用於承載車輛進行TPMS整車下線學習的平臺,並在該平臺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第一喚醒模塊和第二喚醒模塊,通過第一喚醒模塊喚醒車輛左側輪胎內的胎壓傳感器,通過第二喚醒模塊喚醒車輛右側輪胎內的胎壓傳感器,並通過機櫃按照預先設定的與第一喚醒模塊和第二喚醒模塊位置關係對應的學習策略,針對各胎壓傳感器發送的監測信息生成學習信息,並將該學習信息發送給對應車輛的中央監控模塊,從而實現了TPMS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解決了現有技術學習效率低下,誤學機率高,不適宜在量產化生產中使用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胎壓監測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胎壓監測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胎壓監測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四提供的胎壓監測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0-平臺; 11-第一喚醒模塊; 12-第二喚醒模塊;
13-機櫃; 14-VIN碼掃描器; 15-第一滑道;
16-第二滑道。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了解的是,本發明中所述的「胎壓監測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是指車輛的TPMS系統中各胎壓傳感器與各輪胎的匹配學習。
實施例一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胎壓監測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胎壓監測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裝置包括:
一用於承載車輛進行TPMS整車下線學習的平臺10、一第一喚醒模塊11、一第二喚醒模塊12、一機櫃13;
其中,所述第一喚醒模塊11位於所述平臺10的左側,所述第二喚醒模 塊12位於所述平臺10的右側,所述第一喚醒模塊11與所述第二喚醒模塊12之間的橫向距離大於所述車輛的前輪距和後輪距,所述第一喚醒模塊11與所述第二喚醒模塊12不在同一橫向水平線上;所述第一喚醒模塊11與所述第二喚醒模塊12之間的縱向距離不等於所述車輛前後輪之間的輪距,所述第一喚醒模塊11和所述第二喚醒模塊12用於喚醒輪胎內的胎壓傳感器;
所述機櫃13,用於根據與所述第一喚醒模塊11和所述第二喚醒模塊12位置關係對應的學習策略以及各胎壓傳感器發送的包含傳感器身份標識號碼(ID)的監測信息,生成學習信息,並將所述學習信息發送至所述車輛的中央監控模塊。
具體地,平臺10可以是一個表面設置有傳送帶的平臺,平臺10可以承載車輛沿傳送帶的運動方向移動。第一喚醒模塊11和第二喚醒模塊12分別設置在平臺10的左右兩側,本實施例中,第一喚醒模塊11和第二喚醒模塊12為低頻信號發射模塊,當第一喚醒模塊11或第二喚醒模塊12檢測到汽車的輪胎時,第一喚醒模塊11或第二喚醒模塊12向檢測到的車輛輪胎髮送低頻喚醒信號,以喚醒輪胎內的胎壓傳感器。為了適應不同車型的車輛,本實施中第一喚醒模塊11和第二喚醒模塊優選採用非固定的方式設置在平臺10的左右兩側,以使第一喚醒模塊11和第二喚醒模塊12之間的橫向距離(即與平臺10上傳送帶運動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距離)始終大於車輛的前輪距和後輪距。並且,為了避免第一喚醒模塊11和第二喚醒模塊12同時喚醒位於汽車兩側不同輪胎內的胎壓傳感器,以至於機櫃無法識別胎壓傳感器在車輛中的具體位置的問題,本實施例中將第一喚醒模塊11和第二喚醒模塊12交錯設置在平臺10的兩側,即第一喚醒模塊11和第二喚醒模塊12不在同一橫向水平線上,且第一喚醒模塊11和第二喚醒模塊12之間的縱向距離不等於車輛前後輪之間的輪距。
進一步的,本實施例中,第一喚醒模塊11和第二喚醒模塊12與機櫃通過線纜連接,並通過機櫃13驅動。
當車輛進行下線學習時,車輛左側的輪胎依次經過第一喚醒模塊11,車輛右側的車輪依次經過第二喚醒模塊12,第一喚醒模塊11依次喚醒車輛左前輪內的胎壓傳感器和車輛左後輪內的胎壓傳感器,第二喚醒模塊12依次喚醒車輛右前輪和右後輪內的胎壓傳感器,以使各胎壓傳感器向機櫃13發送包 含身份標識信息的監測信息,機櫃13按照預先存儲的學習策略將各傳感器發送的監測信息對應的存儲在各輪胎對應的存儲區域中。其中,上述的學習策略是與第一喚醒模塊11和第二喚醒模塊12之間的位置關係相對應的。例如,第一喚醒模塊11與第二喚醒模塊12之間的縱向距離小於車輛前後輪之間的輪距,並且,第一喚醒模塊11所處的位置率先檢測到車輛的左側輪胎,則機櫃13接收到監測信息的順序,依次對應為左前輪的檢測信息、右前輪的監測信息、左後輪的監測信息、右後輪的監測信息。若第一喚醒模塊11與第二喚醒模塊12之間的縱向距離大於車輛前後輪之間的輪距,並且,第一喚醒模塊11所處的位置率先檢測到車輛的左側輪胎,則機櫃13接收到監測信息的順序,依次對應為左前輪的檢測信息、左後輪的監測信息、右前輪的監測信息、右後輪的監測信息。
機櫃將接收到的各監測信息與對應的輪胎位置關聯存儲後形成的存儲信息(即學習信息),通過無線或有線的方式發送至對應車輛的中央監控模塊。本實施例中,優選採用控制器區域網總線(Controller Area Network,簡稱CAN)將學習信息發送至車輛的中央監控模塊。
本實施例提供的胎壓監測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裝置,通過設置一用於承載車輛進行TPMS整車下線學習的平臺,並在該平臺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第一喚醒模塊和第二喚醒模塊,通過第一喚醒模塊喚醒車輛左側輪胎內的胎壓傳感器,通過第二喚醒模塊喚醒車輛右側輪胎內的胎壓傳感器,並通過機櫃按照與第一喚醒模塊和第二喚醒模塊位置關係對應的學習策略以及各胎壓傳感器發送的監測信息,生成學習信息,並將該學習信息發送給對應車輛的中央監控模塊,從而實現了TPMS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解決了現有技術學習效率低下,誤學機率高,不適宜在量產化生產中使用的問題。
實施例二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胎壓監測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本實施提供的胎壓監測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裝置在上述實施例一的基礎上,還包括:車輛識別碼(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簡稱VIN)掃描器14、第一滑道15以及第二滑道16。
其中,VIN碼掃描器14與機櫃13連接,用於對待進行TPMS系統整車下線學習的車輛進行VIN碼掃描,並將掃描獲得的VIN碼發送至機櫃13。第一 滑道15固定設置在平臺10的左側,第一喚醒模塊11滑設在第一滑道15上;第二滑道16固定設置在平臺的右側,第二喚醒模塊12滑設在第二滑道16上。通過滑動第一喚醒模塊11和第二喚醒模塊12可以調節第一喚醒模塊11和第二喚醒模塊的位置,本實施例中,優選將第一喚醒模塊11和第二喚醒模塊12之間的縱向距離設置為小於待進行TPMS系統整車下線學習的車輛的前後輪之間的輪距。
通過將第一喚醒模塊11和第二喚醒模塊12之間的縱向距離設置為小於待進行TPMS系統整車下線學習的車輛的前後輪之間的輪距,能夠縮短整車下線學習的時間,提高效率。
當進行車輛的TPMS系統整車下線學習時,首先通過VIN碼掃描器14對車輛的VIN碼進行掃描,並將掃描獲得的VIN碼發送至機櫃13,機櫃13對該VIN碼進行存儲,當平臺10承載車輛運動時,距離車輛起始位置較近的第一喚醒模塊11率先觸發車輛左前輪內的胎壓傳感器,使得胎壓傳感器向機櫃發送包含其身份標識信息的監測信息,機櫃接收到該監測信息後將該監測信息存儲到與該車輛的VIN碼對應的左前輪對應的存儲區域中,完成左前輪內胎壓傳感器與左前輪的匹配,接下來機櫃13依次接收到右前輪內胎壓傳感器、左後輪內胎壓傳感器以及右後輪內胎壓傳感器發送的包含傳感器身份標識信息的監測信息,並將接收到的各監測信息存儲到與該車輛的VIN碼對應的相應輪胎位置的存儲區域中,以生成學習信息。最後機櫃13通過CAN總線將生成的學習信息發送至該VI碼對應的車輛的中央控制模塊,從而完成車輛的TPMS系統整車下線學習。
本實施例提供的胎壓監測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裝置,通過設置一用於承載車輛進行TPMS整車下線學習的平臺,並在該平臺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第一喚醒模塊和第二喚醒模塊,通過第一喚醒模塊喚醒車輛左側輪胎內的胎壓傳感器,通過第二喚醒模塊喚醒車輛右側輪胎內的胎壓傳感器,並通過機櫃按照與第一喚醒模塊和第二喚醒模塊位置關係對應的學習策略以及各胎壓傳感器發送的監測信息,生成學習信息,並將該學習信息發送給對應車輛的中央監控模塊,從而實現了TPMS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解決了現有技術學習效率低下,誤學機率高,不適宜在量產化生產中使用的問題。
實施例三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胎壓監測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胎壓監測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方法適用於圖1所示的胎壓監測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裝置,具體方法如下:
步驟S101、平臺承載車輛縱向移動,第二喚醒模塊檢測到所述車輛右側的輪胎時,向所述右側輪胎髮送第一喚醒信號,以使所述右側輪胎內的胎壓傳感器向機櫃發送第一監測信息;
具體的,平臺承載著車輛向著平臺的傳動方向移動(即縱向),當車輛的右前輪或右後輪抵達第二喚醒模塊所在的位置時,第二喚醒模塊檢測到該車輛的右前輪或右後輪,並向該右前輪或右後輪發送低頻喚醒信號(即第一喚醒信號),右前輪或右後輪內的胎壓傳感器接收到第一喚醒信號後,對輪胎內的溫度、壓強等信息進行監測,並將監測結果和其自身的身份標識碼一起發送至機櫃(即將第一監測信息發送至機櫃)。
步驟S102、當第一喚醒模塊檢測到所述車輛左側的輪胎時,向所述左側輪胎髮送第二喚醒信號,以使所述左側輪胎內的胎壓傳感器向所述機櫃發送第二監測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監測信息和所述第二監測信息中包括對應得胎壓傳感器的身份標識號碼(ID);
當車輛的左前輪或左後輪抵達第一喚醒模塊所在的位置時,第一喚醒模塊,向該左前輪或左後輪發送第二喚醒信號,該左前輪或左後輪接收到第二喚醒信息號後,對輪胎內的溫度、壓強等信息進行監測,並將監測結果和其自身的身份標識碼一起發送至機櫃(即將第二監測信息發送至機櫃)。
步驟S103、所述機櫃根據與所述第一喚醒模塊和所述第二喚醒模塊位置關係對應的學習策略以及所述第一監測信息和所述第二監測信息生成學習信息,並將所述學習信息發送至所述車輛的中央監控模塊。
具體的,機櫃接收到的第一監測信息或第二監測信息後,根據預先存儲的與所述第一喚醒模塊和所述第二喚醒模塊位置關係對應的學習策略,將該第一監測信息或第二監測信息存儲在對應輪胎所對應的存儲區域中,直至機櫃接收到所有輪胎中的胎壓傳感器發送的監測信息,形成學習信息。機櫃生成學習信息後,通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將該學習信息發送給車輛中的中央監控模塊。本實施例中,優選採用CAN總線將學習信息發送至車輛的中央監控模塊。其中,上述與所述第一喚醒模塊和所述第二喚醒模塊位置關係對應的 學習策略為根據第一喚醒模塊和第二喚醒模塊的位置關係,將第一喚醒模塊和第二喚醒模塊的觸發順序,以及對應的車輛輪胎內胎壓傳感器的觸發順序預先存儲在機櫃中,如此,機櫃即可將順序接收到的監測信息依次存儲在相應輪胎對應的存儲區域中。例如,第一喚醒模塊與第二喚醒模塊之間的縱向距離小於車輛前後輪之間的輪距,並且,第一喚醒模塊所處的位置率先檢測到車輛的左側輪胎,則機櫃接收到監測信息的順序,依次對應為左前輪的檢測信息、右前輪的監測信息、左後輪的監測信息、右後輪的監測信息。若第一喚醒模塊與第二喚醒模塊之間的縱向距離大於車輛前後輪之間的輪距,並且,第一喚醒模塊所處的位置率先檢測到車輛的左側輪胎,則機櫃接收到監測信息的順序,依次對應為左前輪的檢測信息、左後輪的監測信息、右前輪的監測信息、右後輪的監測信息。
本實施例提供的胎壓監測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方法,其有益效果與圖1所示的裝置的有益效果類似,在這裡不再贅述。
實施例四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四提供的胎壓監測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胎壓監測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方法適用於如圖2所示的裝置,其具體執行方式如下:
步驟S201、分別移動所述第一喚醒模塊和所述第二喚醒模塊設置所述第一喚醒模塊在第一滑道上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二喚醒模塊在第二滑道上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一喚醒模塊與所述第二喚醒模塊之間的縱向距離小於所述車輛的前後輪之間的輪距。具體的,設置第一喚醒模塊距離車輛的起始位置較近。
步驟S202、採用VIN碼掃描器掃描所述車輛的VIN碼,並將所述VIN碼發送至所述機櫃;
步驟S203、平臺承載車輛縱向移動,第一喚醒模塊檢測到所述車輛左側的輪胎時,向所述左側輪胎髮送第二喚醒信號,以使所述左側輪胎內的胎壓傳感器向所述機櫃發送第二監測信息;
步驟S204、當第二喚醒模塊檢測到所述車輛右側的輪胎時,向所述右側輪胎髮送第一喚醒信號,以使所述右側輪胎內的胎壓傳感器向機櫃發送第一監測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監測信息和所述第二監測信息中包括對應得胎壓 傳感器的身份標識號碼(ID);
步驟S205、所述機櫃根據與所述第一喚醒模塊和所述第二喚醒模塊位置關係對應的學習策略以及所述第一監測信息和所述第二監測信息生成學習信息,並將所述學習信息發送至所述VIN碼對應的車輛的中央監控模塊中。
具體的,當進行車輛的TPMS系統整車下線學習時,首先通過VIN碼掃描器對車輛的VIN碼進行掃描,並將掃描獲得的VIN碼發送至機櫃,機櫃對該VIN碼進行存儲,當平臺承載車輛運動時,距離車輛起始位置較近的第一喚醒模塊率先觸發車輛左前輪內的胎壓傳感器,使得胎壓傳感器向機櫃發送包含其身份標識信息的監測信息,機櫃接收到該監測信息後將該監測信息存儲到與該車輛的VIN碼對應的左前輪對應的存儲區域中,完成左前輪內胎壓傳感器與左前輪的匹配,接下來機櫃依次接收到右前輪內胎壓傳感器、左後輪內胎壓傳感器以及右後輪內胎壓傳感器發送的包含傳感器身份標識信息的監測信息,並將接收到的各監測信息存儲到與該車輛的VIN碼對應的相應輪胎位置的存儲區域中,以生成學習信息。最後機櫃通過CAN總線將生成的學習信息發送至該VIN碼對應的車輛的中央控制模塊,從而完成車輛的TPMS系統整車下線學習。
本實施例提供的胎壓監測系統的整車下線學習方法,其有益效果與圖2所示的裝置的有益效果類似,在這裡不再贅述。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