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雲母蝕變綜合填圖方法
2023-10-31 05:30:17 1
專利名稱:一種水雲母蝕變綜合填圖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雲母蝕變綜合填圖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實現了完整填圖,可操作性強,且對熱液型鈾礦找礦有很強參考意義的水雲母蝕變綜合填圖方法。
背景技術:
蝕變對熱液型鈾成礦控制作用的重要性前人已有著充分的認識,並以蝕變類型的組合形式劃分了鹼交代、酸交代等鈾礦化類型。蝕變類型研究成為熱液型鈾礦礦床解剖必需涉及的內容。前人有關典型熱液型鈾礦床研究成果,無不例外的均有此部分內容,且根據蝕變與鈾礦化的先後關係和組合形式,將鈾礦化劃分為多個成礦系列,如水雲母-赤鐵礦化-碳酸巖化鈾成礦系列等,並建立了蝕變期次劃分、蝕變分帶標誌,以這些標誌為依據,預測了多片成功的遠景靶區,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因此,蝕變特徵研究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熱液型鈾礦綜合分析的重點內容。但直到現在,還沒有見到完整的蝕變綜合填圖方法,而蝕變對預測深部盲礦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雲母蝕變是一種面式蝕變,在巖石上表現為嫩綠色,在野外易於識別,在我國南方眾多熱液型鈾礦床發育區,該蝕變在地表均有顯示,野外地質蝕變填圖的可操作性強,且見效快,對尋找深部盲礦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亟需提供一種水雲母蝕變綜合填圖方法,以對熱液型鈾礦找礦提供參考。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實現了完整填圖,可操作性強,且對熱液型鈾礦找礦有很強參考意義的水雲母蝕變綜合填圖方法。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一種水雲母蝕變綜合填圖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I)測網布設根據對待測區域蝕變填圖精度的要求,對待測區域按照I : 250000 I : 5000比例尺進行的測網布設,I 250000代表網間距為2. 5km的測網,I 5000代表網間距為50m的測網;測網中測線彼此交匯點為觀察點;待測區域為火山巖和/或花崗巖分布區;(2)蝕變觀察及蝕變強度初步標定沿著測網上的觀察點,對待測區域的巖石進行觀測,採集待測區域巖石的顏色、巖石結構和蝕變類型;當待測區域巖石的顏色通體表現為綠色、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和充填物均出現粒狀水雲母化蝕變礦物,初步判斷為強水雲母蝕變;當待測區域巖石的顏色通體表現為原巖本色、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出現粒狀水雲母化蝕變礦物,充填物中出現面狀水雲母化蝕變礦物,初步判斷為中等水雲母蝕變;當待測區域巖石的顏色通體表現為原巖本色、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出現水雲母化蝕變礦物,充填物中未出現面狀水雲母化蝕變礦物,初步判斷為弱等水雲母蝕變;
當待測區域巖石的顏色通體表現為原巖本色、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和充填物均未出現水雲母化蝕變礦物,初步判斷為正常巖石;(3)米集樣品及精確標定對測網上的每個觀察點採集若干個樣品;對採集到的樣品進行薄片觀察,進行蝕變強度精確標定;當樣品的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的大於50%體積百分比被蝕變礦物替換、蝕變類型為水雲母蝕變時,精確判斷為強水雲母蝕變;當樣品的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20% 50%的體積百分比被蝕變礦物替換、蝕變類型為水雲母蝕變時,精確判斷為中等水雲母蝕變;當樣品的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大於等於5%、小於20%的體積百分比被蝕變礦物替換、蝕變類型為水雲母蝕變時,精確判斷為弱等水雲母蝕變;當樣品的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的小於5%體積百分比被蝕變礦物替換,精確判斷為正常巖石;(4)蝕變強度對比分析和最終定級當初步判斷與精確判斷結論一致時,最終判斷結論與初步判斷、精確判斷一致; 當初步判斷的結論不是強水雲母蝕變、精確判斷與初步判斷結論不一致時,最終判斷結論與精確判斷保持一致;當初步判斷結論為強水雲母蝕變時,最終判斷結論為強水雲母蝕變;(5)根據最終判斷,對待測區域進行水雲母蝕變綜合填圖。對礦田或礦床進行預測時,選用I : 250000 I : 100000比例尺,對礦體進行預測時,選用 I 100000 I 5000。對測網上的每個觀察點採集3個樣品,單個樣品的尺寸為5X5X5cm。採用GIS軟體,對最終判斷結論進行蝕變編號,將強水雲母蝕變點設為數字4,中等水雲母蝕變設為數字3,弱水雲母蝕變設為數字2,正常巖石設為數字1,將觀察點以經緯度坐標或大地坐標投影到GIS軟體上,以蝕變編號為變量,繪製等值線圖,最終完成水雲母蝕變填圖;利用水雲母蝕變綜合填圖進行熱液型鈾礦找礦。本發明實現了完整水雲母蝕變填圖,可操作性強,且對熱液型鈾礦找礦有很強指導意義,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利用本方法已對浙江省衢州地區、新疆白楊河地區及江西會昌地區進行水雲母蝕變綜合填圖,利用獲得的水雲母蝕變綜合填圖進行熱液型鈾礦找礦。發現已知礦床均位於強水雲母蝕變地區,指示強水雲母蝕變地區是本區鈾礦找礦重要標誌之一。水雲母蝕變綜合填圖中未見礦床、礦點分布的強水雲母蝕變地區則是鈾礦找礦新區突破的重點區域,只分布有礦點的強水雲母蝕變地區,通過進一步工作可將礦點發展為礦床。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I)測網布設根據對待測區域蝕變填圖精度的要求,對待測區域按照I : 250000 I : 5000比例尺進行的測網布設,I 250000代表網間距為2. 5km的測網,I 5000代表網間距為50m的測網;對礦田或礦床進行預測時,選用I : 250000 I : 100000比例尺,對礦體進行預測時,選用I : 100000 I : 5000;測網中測線彼此交匯點為觀察點;待測區域為火山巖和/或花崗巖分布區;(2)蝕變觀察及蝕變強度初步標定沿著測網上的觀察點,對待測區域的巖石進行觀測,採集待測區域巖石的顏色、巖石結構和蝕變類型;當待測區域巖石的顏色通體表現為綠色、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和充填物均出現粒狀水雲母化蝕變礦物,初步判斷為強水雲母蝕變;當待測區域巖石的顏色通體表現為原巖本色、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出現粒狀水雲母化蝕變礦物,充填物中出現面狀水雲母化蝕變礦物,初步判斷為中等水雲母蝕變;
當待測區域巖石的顏色通體表現為原巖本色、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出現水雲母化 蝕變礦物,充填物中未出現面狀水雲母化蝕變礦物,初步判斷為弱等水雲母蝕變;當待測區域巖石的顏色通體表現為原巖本色、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和充填物均未出現水雲母化蝕變礦物,初步判斷為正常巖石;(3)米集樣品及精確標定對測網上的每個觀察點採集若干個樣品,單個樣品為5X5X5cm ;對採集到的樣品進行薄片觀察,進行蝕變強度精確標定;當樣品的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的大於50%體積百分比被蝕變礦物替換、蝕變類型為水雲母蝕變時,精確判斷為強水雲母蝕變;當樣品的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20% 50%的體積百分比被蝕變礦物替換、蝕變類型為水雲母蝕變時,精確判斷為中等水雲母蝕變;當樣品的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大於等於5%、小於20%的體積百分比被蝕變礦物替換、蝕變類型為水雲母蝕變時,精確判斷為弱等水雲母蝕變;當樣品的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的小於5%體積百分比被蝕變礦物替換,精確判斷為正常巖石;(4)蝕變強度對比分析和最終定級當初步判斷與精確判斷結論一致時,最終判斷結論與初步判斷、精確判斷一致;當初步判斷的結論不是強水雲母蝕變、精確判斷與初步判斷結論不一致時,最終判斷結論與精確判斷保持一致;當初步判斷結論為強水雲母蝕變時,最終判斷結論為強水雲母蝕變;(5)根據最終判斷,對待測區域進行水雲母蝕變綜合填圖。優選採用GIS軟體,對最終判斷結論進行蝕變編號,將強水雲母蝕變點設為數字4,中等水雲母蝕變設為數字3,弱水雲母蝕變設為數字2,正常巖石設為數字1,將觀察點以經緯度坐標或大地坐標投影到GIS軟體上,以蝕變編號為變量,繪製等值線圖,最終完成水雲母蝕變填圖。利用水雲母蝕變綜合填圖進行熱液型鈾礦找礦。實施例二(I)測網布設待測區域為浙江省衢州地區,待測區域的範圍為東經118° 30' 00" 119° 30' 00",北緯28。40' 00" 29。20' 00 ",面積約為7100平方公裡;選用I 100000比例尺進行的測網布設,代表網間距為Ikm的測網;測網中測線彼此交匯點為觀察點;(2)蝕變觀察及蝕變強度初步標定沿著測網上的觀察點,對待測區域的巖石進行觀測,採集待測區域巖石的顏色、巖石結構和蝕變類型;當待測區域巖石的顏色通體表現為綠色、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和充填物均出現粒狀水雲母化蝕變礦物,初步判斷為強水雲母蝕變;當待測區域巖石的顏色通體表現為原巖本色、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出現粒狀水雲母化蝕變礦物,充填物中出現面狀水雲母化蝕變礦物,初步判斷為中等水雲母蝕變;當待測區域巖石的顏色通體表現為原巖本色、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出現水雲母化蝕變礦物,充填物中未出現面狀水雲母化蝕變礦物,初步判斷為弱等水雲母蝕變; 當待測區域巖石的顏色通體表現為原巖本色、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和充填物均未出現水雲母化蝕變礦物,初步判斷為正常巖石;(3)米集樣品及精確標定對測網上的每個觀察點採集3個樣品,單個樣品為5X5X5cm ;對採集到的樣品進行薄片觀察,進行蝕變強度精確標定,當樣品的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的大於50%體積百分比被蝕變礦物替換、蝕變類型為水雲母蝕變時,精確判斷為強水雲母蝕變;當樣品的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20% 50%的體積百分比被蝕變礦物替換、蝕變類型為水雲母蝕變時,精確判斷為中等水雲母蝕變;當樣品的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大於等於5%、小於20%的體積百分比被蝕變礦物替換、蝕變類型為水雲母蝕變時,精確判斷為弱等水雲母蝕變;當樣品的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的小於5%體積百分比被蝕變礦物替換,精確判斷為正常巖石;(4)蝕變強度對比分析和最終定級當初步判斷與精確判斷結論一致時,最終判斷結論與初步判斷、精確判斷一致;當初步判斷的結論不是強水雲母蝕變、精確判斷與初步判斷結論不一致時,最終判斷結論與精確判斷保持一致;當初步判斷結論為強水雲母蝕變時,最終判斷結論為強水雲母蝕變;(6)成果圖件編制根據最終判斷,對待測區域進行水雲母蝕變綜合填圖;採用GIS軟體,對最終判斷結論進行蝕變編號,將強水雲母蝕變點設為數字4,中等水雲母蝕變設為數字3,弱水雲母蝕變設為數字2,正常巖石設為數字1,將觀察點以經緯度坐標或大地坐標投影到某一 GIS軟體上,以蝕變編號為變量,繪製等值線圖,依據 ARCGIS9. I 軟體中的 Arcmap-Atcinfor-geostatistical Analyst 模塊,米用 inversedistance weighting插值方式,完成水雲母蝕變綜合填圖。利用水雲母蝕變綜合填圖進行熱液型鈾礦找礦。發現已知礦床均位於強水雲母蝕變地區,指示水雲母蝕變高場區是本區鈾礦找礦重要標誌之一。水雲母蝕變綜合填圖中未見礦床、礦點分布的強水雲母蝕變地區則是鈾礦找礦新區突破的重點區域,只分布有礦點的強水雲母蝕變地區,通過進一步工作可將礦點發展為礦床。實施例三與實施例二不同之處僅在於待測區域為江西會昌,江西會昌為花崗巖發育區,總面積約為I萬平方公裡;選用I : 250000比例尺進行的測網布設。實施例四與實施例二不同之處僅在於待測區域為新疆白楊河地區,新疆白楊河地區為火山 巖發育區,總面積約為5000平方公裡;選用I : 5000比例尺進行的測網布設。
權利要求
1.一種水雲母蝕變綜合填圖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1)測網布設 根據對待測區域蝕變填圖精度的要求,對待測區域按照I : 250000 I : 5000比例尺進行的測網布設,I 250000代表網間距為2. 5km的測網,I 5000代表網間距為50m的測網;測網中測線彼此交匯點為觀察點;所述待測區域為火山巖和/或花崗巖分布區; (2)蝕變觀察及蝕變強度初步標定 沿著測網上的觀察點,對待測區域的巖石進行觀測,採集待測區域巖石的顏色、巖石結構和蝕變類型; 當待測區域巖石的顏色通體表現為綠色、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和充填物均出現粒狀水雲母化蝕變礦物,初步判斷為強水雲母蝕變; 當待測區域巖石的顏色通體表現為原巖本色、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出現粒狀水雲母化蝕變礦物,充填物中出現面狀水雲母化蝕變礦物,初步判斷為中等水雲母蝕變; 當待測區域巖石的顏色通體表現為原巖本色、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出現水雲母化蝕變礦物,充填物中未出現面狀水雲母化蝕變礦物,初步判斷為弱等水雲母蝕變; 當待測區域巖石的顏色通體表現為原巖本色、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和充填物均未出現水雲母化蝕變礦物,初步判斷為正常巖石; (3)米集樣品及精確標定 對測網上的每個觀察點採集若干個樣品; 對採集到的樣品進行薄片觀察,進行蝕變強度精確標定; 當樣品的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的大於50%體積百分比被蝕變礦物替換、蝕變類型為水雲母蝕變時,精確判斷為強水雲母蝕變; 當樣品的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20% 50%的體積百分比被蝕變礦物替換、蝕變類型為水雲母蝕變時,精確判斷為中等水雲母蝕變; 當樣品的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大於等於5%、小於20%的體積百分比被蝕變礦物替換、蝕變類型為水雲母蝕變時,精確判斷為弱等水雲母蝕變; 當樣品的巖石結構中造巖礦物的小於5 %體積百分比被蝕變礦物替換,精確判斷為正常巖石; (4)蝕變強度對比分析和最終定級 當初步判斷與精確判斷結論一致時,最終判斷結論與初步判斷、精確判斷一致; 當初步判斷的結論不是強水雲母蝕變、精確判斷與初步判斷結論不一致時,最終判斷結論與精確判斷保持一致; 當初步判斷結論為強水雲母蝕變時,最終判斷結論為強水雲母蝕變; (5)根據最終判斷,對待測區域進行水雲母蝕變綜合填圖。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水雲母蝕變綜合填圖方法,其特徵在於對礦田或礦床進行預測時,選用I : 250000 I : 100000比例尺,對礦體進行預測時,選用I : 100000 .1 5000。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水雲母蝕變綜合填圖方法,其特徵在於對測網上的每個觀察點採集3個樣品,單個樣品的尺寸為5 X 5 X 5cm。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水雲母蝕變綜合填圖方法,其特徵在於採用GIS軟體,對最終判斷結論進行蝕變編號,將強水雲母蝕變點設為數字4,中等水雲母蝕變設為數字.3,弱水雲母蝕變設為數字2,正常巖石設為數字1,將觀察點以經緯度坐標或大地坐標投影到GIS軟體上,以蝕變編號為變量,繪製等值線圖,最終完成水雲母蝕變填圖;利用所述水雲母蝕變綜合填圖進行熱液型鈾礦找礦。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雲母蝕變綜合填圖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1、對待測區域按照1∶250000~1∶5000比例尺進行的測網布設;2、蝕變觀察及蝕變強度初步標定;3、對測網上的每個觀察點採集若干個樣品,對樣品進行薄片觀察,進行蝕變強度精確標定;4、當初步判斷與精確判斷一致時,最終判斷結論與初步判斷、精確判斷一致;當初步判斷不是強水雲母蝕變、精確判斷與初步判斷結論不一致時,最終判斷結論與精確判斷保持一致;當初步判斷為強水雲母蝕變時,最終判斷為強水雲母蝕變;5、根據最終判斷,對待測區域進行水雲母蝕變綜合填圖。本發明實現了水雲母蝕變完整填圖,可操作性強,且對熱液型鈾礦找礦有很強參考意義。
文檔編號G01N21/00GK102879329SQ20111019233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11日
發明者韓效忠, 王明太, 孫志富, 惠小朝, 劉蓉蓉, 劉權, 湯江偉, 王正其, 金淼張, 杜江浩 申請人: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