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10-31 09:56:27
本發明屬於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經絡不通人體會發出某些信號,人體如果經絡僵硬勞損堵塞,就會嚴重影響了氣血的運行和營養的輸布。《黃帝內經》裡面有這麼一句話:「百病源於經絡堵」,民間也有兩句:「經絡不通,走路中風」,「經絡不通,不通就痛」。身體經絡不通的部位,氣血就難以達到。
半身不遂的人,大多經絡不通,健康部位和不健康部位會出現一側體溫正常一側涼的情形。疼和痛是兩個概念,兩者都和經絡不通有關,但水平上有些差別。總的來說,「疼」是經絡不通的初發期,地位在「經」;「痛」則是經絡不通的進一步加重,擴散到「絡」。即所謂「初病在經」,「久病久痛在絡」。經絡不通引起的問題進一步發展就是麻或木。麻和木的症狀常常一起湧現,但在中醫裡,它們的病因不同。「麻為氣虛,木為血虛」,如果麻得重,解釋氣不足,木得重則說明血虛。
肢體呈現麻痺時,須要引起重視,尤其對高血壓病患者來說,很可能發展成為腦中風、腦梗、偏癱等情況。而目前用對於腦中風、腦梗、偏癱等疾病的治療還存在以下問題:1、發病率高,治癒率低,每年中風的死亡率一般在1/1000左右,對於這類疾病是目前較難治癒的疾病。2、復發率高,據統計,經搶救存活的中風患者中,復發率達20%-47%。3、致殘率高,大量資料表明,經搶救存活的中風患者中,50%~80%留下不同程度的致殘性後遺症,如半身不遂、講話不清、智力減退、關節僵硬、攣縮等,甚至出現痴呆。出現上述治療不理想的情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治療後經絡未能完全打通,則容易出現復發。
除了中風、腦梗等疾病,其他疾病如頸肩綜合症、頸柱增生、肩周炎、腰間盤突出、乳腺增生、乳腺炎、宮寒、頭風等疾病均出現治療不徹底,有復發等情況出現,這也與經絡閉塞、排毒、排寒等不徹底有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本中藥組合物對中風、腦梗、腦供血不足、偏癱等症狀的治療效果非常顯著,治癒率高,而且治癒後不復發,能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同時,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還對頸肩綜合症、腰間盤突出、宮寒、經絡閉塞等病症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本發明採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金線蘭10~20份、田七10~20份、大駁骨5~15份、小駁骨5~15份、追風藤6~12份、牛膝6~12份、骨碎補10~20份、紅景天10~30份、紅花6~15份、辣蓼草5~15份、花椒5~15份、徐長卿5~10份、一枝黃花5~10份、一箭球5~10份、地楓皮5~15份、倒推車5~12份、榕樹根3~10份、土茯苓5~15份、大風艾10~20份、九裡明3~10份、桂枝10~20份、細辛5~15份、鵝不食草5~15份和杜仲5~10份。
作為優選,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金線蘭12~17份、田七12~15份、大駁骨5~10份、小駁骨5~10份、追風藤7~10份、牛膝6~10份、骨碎補10~15份、紅景天15~20份、紅花6~10份、辣蓼草8~12份、花椒8~12份、徐長卿5~8份、一枝黃花5~8份、一箭球5~8份、地楓皮5~10份、倒推車7~10份、榕樹根5~8份、土茯苓5~10份、大風艾12~15份、九裡明5~8份、桂枝12~17份、細辛7~10份、鵝不食草8~12份和杜仲7~10份。
作為優選,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金線蘭14份、田七15份、大駁骨9份、小駁骨9份、追風藤8份、牛膝9份、骨碎補13份、紅景天18份、紅花8份、辣蓼草10份、花椒10份、徐長卿7份、一枝黃花5份、一箭球7份、地楓皮8份、倒推車8份、榕樹根6份、土茯苓8份、大風艾15份、九裡明6份、桂枝15份、細辛10份、鵝不食草9份和杜仲8份。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中藥組合物製備成藥劑學上可接受的任意劑型。
一種上述中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全乾的原料打成粉,混合製成粉劑,將粉劑加入45~65°酒中泡製1~2年形成酒劑即得中藥組合物。
作為優選,所述酒為純糧釀製的米酒。
作為優選,所述酒的度數為50~55°。
作為優選,上述製備方法中,將粉劑加入50°酒中泡製1年。
作為優選,上述製備方法中,混合製成粉劑後,還包括發酵步驟,具體為:將粉劑加入到發酵罐中,再加入乳酸菌和水,攪拌均勻,得到混合物,將混合物在發酵罐中發酵3~4個月,溫度保持在30~35℃即可得到發酵中藥,將發酵中藥在酒中泡製形成酒劑即可得到中藥組合物。發酵中藥組合物的藥效質量高低與許多因素都密切相關,如發酵菌種、溫度、時間等有關,所以,中藥組合物的發酵條件要適宜。本中藥組合物經過適宜的發酵步驟,使中藥成分經過益生菌轉化,由大分子變成小分子,能充分被人體吸收。發酵後的中藥組合物的療效提速,能快速吸收到達血液,同時藥效提高,比傳統中藥提高15-20倍。
作為優選,所述混合物中的含水量為15~20%。
本發明所述的金線蘭具有清熱涼血,除溼解毒的作用。一般用於肺結核咯血,糖尿病,腎炎,膀胱炎,重症肌無力,風溼性及類風溼性關節炎。在對它選擇使用時,要注意用量,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害。
本發明所述的田七是三七的別稱,具有通經、活絡、祛瘀、護心、益氣等功效。田七具有顯著的活血化瘀作用,田七既有血凝的一面,又有使血塊溶解的作用,即有止血和活血化瘀雙向調節功能。
本發明所述的大駁骨別名又叫黑葉爵床、大接骨、大還魂、龍頭草,具有活血止痛,接骨續傷,止血,散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跌打骨折,扭傷,血瘀腫痛,風溼痺痛,風溼痺痛,腰痛,月經過多等病症。
本發明所述的小駁骨又名接骨木、接骨筒、烏骨黃藤,是一種可以治療多種疾病的草藥,尤其是跌打損傷諸症,療效尤佳。因它續筋接骨之力特強,故有「小駁骨丹」之稱。小駁骨常用於關節損傷、急行傷筋、腰扭傷、胸部打傷等病症,並作外敷治療跌打腫痛作祛瘀之用。也用於產後發熱或關節炎症。
本發明所述的追風藤又稱作常春藤,具有清溼熱、解毒、活血消腫等功效。常用於風溼關節痛,腰痛,跌打損傷,急性結膜炎,腎炎水腫,閉經等病症。在對它選擇使用時,要注意用量。
本發明所述的牛膝別名牛磕膝,具有逐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等功效。根入藥,生用,活血通經,治產後腹痛,月經不調,閉經等;熟用,補肝腎,強腰膝。牛膝常用於治腰膝酸痛,肝腎虧虛,跌打瘀痛,筋骨無力,水腫,經閉,痛經,頭痛,眩暈等。
本發明所述的骨碎補,別名:崖薑、巖連姜、爬巖姜、肉碎補、石碎補、飛天鼠、牛飛龍、飛來風、飛蛾草。具體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利尿通淋、補腎強骨、續傷止痛等作用。主治跌打損傷、接骨續筋、腎虛腰痛、跌扑閃挫、筋骨折傷、腰膝酸痛、筋骨無力、下肢痿軟、血滯經閉、痛經、產後血瘀腹痛等。
本發明所述的紅景天別名薔薇紅景天、掃羅瑪布爾(藏名)等,具有補氣清肺、益智養心、收澀止血、散瘀消腫等功效。主治氣虛體弱、病後畏寒、氣短乏力、肺熱咳嗽、咯血、白帶腹瀉、跌打損傷、高原反應等。紅景天所含有效成分具有強心鎮靜、調節新陳代謝、調節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雙向調節血糖、血壓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腦血管疾病,老年性心肌能衰竭、糖尿病、低血壓等症,也用於病後體虛、年老體弱、神經乏力等。
本發明所述的紅花別名紅藍花、刺紅花,紅花的花入藥,能活血通經,去瘀止痛,能養血,活血。能治經閉,症瘕,難產,死胎,產後惡露不行、瘀血作痛,癰腫,跌扑損傷。能活血行氣,祛瘀通絡,止痛,主治氣血阻經絡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經久不愈。
本發明所述的辣蓼草,別名辣蓼、酸模葉蓼、旱苗蓼、苦蓼大馬蓼、白辣蓼。具有解毒、健脾、化溼、活血、截瘧等功效。主治瘡瘍腫痛、暑溼腹瀉、腸炎痢疾、小兒疳積、跌打傷疼和瘧疾。
本發明所述的花椒用作中藥,有溫中行氣、逐寒、止痛、殺蟲等功效。
本發明所述的徐長卿別名寮刁竹、千雲竹,具有祛風止痛,解毒消腫,溫經通絡,利尿,鎮靜止痛,驅寒散瘀,通絡和血等功效。主要用於風溼痺痛、腰痛、跌打損傷疼痛、脘腹痛、牙痛等各種痛症。徐長卿有較好的祛風止痛作用,廣泛地用於風溼、寒凝、氣滯、血瘀所致的各種痛症。
本發明所述的一枝黃花,具有疏風清熱、退熱行血、消腫解毒等功效。用於感冒頭痛,咽喉痛,黃疸,頓咳,小兒驚風,跌打損傷,癰腫發背,鵝掌風等。
本發明所述的一箭球具有宣肺止咳,清熱解毒,散瘀消腫,退熱,殺蟲截瘧等功效。用於感冒咳嗽,百日咳,咽喉腫痛,痢疾,毒蛇咬傷,瘧疾,跌打損傷,皮膚瘙癢。
本發明所述的地楓皮具有祛風除溼,行氣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風溼痺痛,勞傷腰痛,屬祛風溼藥下屬分類的祛風溼強筋骨藥。
本發明所述的倒推車又名地牯牛,具有解表清肺、利溼解毒、補虛健脾、平肝息風、解熱鎮痙、拔毒消腫等功效,主治風熱感冒、虛勞咳嗽、黃疸、淋證、瘡毒腫痛、毒蛇咬傷。可用於高血壓病、中風、小兒高熱、瘧疾、泌尿道感染、竹木刺、骨折。
本發明所述的榕樹根,具有發汗、清熱、透疹等作用,用於感冒發熱、扁桃體炎、風溼性骨痛、跌打損傷、止瀉、消腫、止癢。
本發明所述的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溼,通利關節等功效,主治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溼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
本發明所述的大風艾,具有祛風消腫,活血散瘀,清熱解毒,祛風除溼等功效。用於感冒,風溼性關節炎,產後風痛,痛經;外用治跌打損傷,瘡癤癰腫,溼疹,皮炎。
本發明所述的九裡明,具有清熱解毒,明目,止癢等功效。用於風熱感冒,日赤腫痛,洩瀉痢疾,皮膚溼疹,瘡癤。
本發明所述的桂枝,能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用於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痺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本發明所述的細辛,別名華細辛、盆草細辛,細辛具有祛風,解表散寒,行水,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的功效,並具有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溼痺痛等作用。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風溼痺痛,痰飲喘咳。
本發明所述的鵝不食草,具有發散風寒,通鼻竅,止咳,解毒,止癢等功效。用於風寒頭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淵流涕。
本發明所述的杜仲,具有補肝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餘瀝,陰下溼癢,高血壓、安胎的功效。杜仲對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和泌尿系統都有不同程度的調節作用,杜仲能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
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通過上述原料的相互配合,能對各種疾病達到很好的治療性能。
有益效果:本發明採用全乾中草藥打粉,利用米酒泡製,能充分萃取中藥植物精華,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製備方法簡單,藥效強大,穿透力強,能迅速浸透病灶,快速打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氣血行到處,排寒、排風、排溼、排毒的功效,療程短,見效快。
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對中風偏癱、腦梗、腦供血不足等症狀治療效果顯著。同時,對骨質增生、腰間盤突出、關節風溼病、坐骨神經痛、增生性脊柱炎、強直性脊柱炎、乳腺增生、乳腺炎、頸肩綜合症、頸柱增生、肩周炎、宮寒、月子風、頭風、寒邪入絡、經絡閉塞、陳年舊傷、四肢寒冷、全身疼痛、失眠多夢等病症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及病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一種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金線蘭14份、田七15份、大駁骨9份、小駁骨9份、追風藤8份、牛膝9份、骨碎補13份、紅景天18份、紅花8份、辣蓼草10份、花椒10份、徐長卿7份、一枝黃花5份、一箭球7份、地楓皮8份、倒推車8份、榕樹根6份、土茯苓8份、大風艾15份、九裡明6份、桂枝15份、細辛10份、鵝不食草9份和杜仲8份。
上述中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全乾的上述原料打成粉,混合製成粉劑,將粉劑加入50°純糧釀製的米酒中泡製1年形成酒劑即可。使用時直接將酒劑外敷於病症部位。
本實施例製備得到的中藥組合物,應用於病例1中,效果如下。
病例1:李家阿婆,78歲,因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去三甲大醫院接受治療,掛瓶吊液了半年,將出院前幾天突然癱瘓,然後又在醫院繼續治療半年多,無奈之下只能偏癱出院,在用本中藥組合物進行治療時,她己偏癱躺床上有一年多,全身肌肉己經僵硬像木棍一樣,疼得晚上不能睡覺,病入膏肓,俺俺一息。經過在患處外敷本中藥藥水8天,每天一次,老人家四肢能屈伸,精神起來,經過一年的觀察,未出現過偏癱情況。
實施例2:
一種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金線蘭10份、田七20份、大駁骨5份、小駁骨15份、追風藤6份、牛膝12份、骨碎補10份、紅景天30份、紅花6份、辣蓼草15份、花椒5份、徐長卿10份、一枝黃花5份、一箭球10份、地楓皮5份、倒推車12份、榕樹根3份、土茯苓15份、大風艾10份、九裡明10份、桂枝10份、細辛15份、鵝不食草5份和杜仲10份。
上述中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全乾的上述原料打成粉,混合製成粉劑,將粉劑加入到發酵罐中,再加入乳酸菌和水,攪拌均勻,得到混合物,混合物中的含水量為15%。將混合物在發酵罐中發酵4個月,溫度保持在33℃即可得到發酵中藥,將發酵中藥加入55°純糧釀製的米酒中泡製1年形成酒劑即可得到中藥組合物。
本實施例製備得到的中藥組合物,應用於病例2中,效果如下。
病例2:王先生,55歲,有血性腦中風病史,右半身不遂,上肢不能抬舉,肩關節疼痛,肘、膝關節發硬,伴有失眠多夢,急躁等症狀。在醫院治療癱瘓一年,無效,思想悲觀。經本中藥外敷藥水於患處7天,每天一次,能步行至室外曬太陽,右側肢體功能基本恢復,上肢能自由抬舉,能自己吃飯,生活恢復常態。經一年觀察,未見復發。
實施例3:
一種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金線蘭20份、田七10份、大駁骨15份、小駁骨5份、追風藤12份、牛膝6份、骨碎補20份、紅景天10份、紅花15份、辣蓼草5份、花椒15份、徐長卿5份、一枝黃花10份、一箭球5份、地楓皮15份、倒推車5份、榕樹根10份、土茯苓5份、大風艾20份、九裡明3份、桂枝20份、細辛5份、鵝不食草15份和杜仲5份。
上述中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全乾的上述原料打成粉,混合製成粉劑,將粉劑加入到發酵罐中,再加入乳酸菌和水,攪拌均勻,得到混合物,混合物中的含水量為20%。將混合物在發酵罐中發酵3個月,溫度保持在35℃即可得到發酵中藥,將發酵中藥加入45°純糧釀製的米酒中泡製2年形成酒劑即可得到中藥組合物。
本實施例製備得到的中藥組合物,應用於病例3中,效果如下。
病例3:張先生,60歲,發病時有右側肢體活動不利,無言語不利及頭暈等症狀,持續數分鐘可緩解,每天發病一到兩次。在醫院治療兩個月後病情好轉出院,大約一個月後復發,出現右側肢體麻木、酸軟、無力行走、不能拿重物、不能參加重體力勞動。在醫院檢查確診為腦梗塞並接受治療,病情反覆,效果不佳,患者精神差,飲食減退,夜間睡眠差。經在患處外敷本中藥藥水5天,每天一次,右側肢體功能基本恢復,能提重物,能正常參加勞動。經半年觀察,未見復發。
實施例4:
一種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金線蘭15份、田七15份、大駁骨10份、小駁骨10份、追風藤10份、牛膝7份、骨碎補15份、紅景天18份、紅花12份、辣蓼草10份、花椒10份、徐長卿8份、一枝黃花6份、一箭球8份、地楓皮8份、倒推車8份、榕樹根7份、土茯苓10份、大風艾15份、九裡明5份、桂枝15份、細辛10份、鵝不食草10份和杜仲6份。
上述中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全乾的上述原料打成粉,混合製成粉劑,將粉劑加入到發酵罐中,再加入乳酸菌和水,攪拌均勻,得到混合物,混合物中的含水量為18%。將混合物在發酵罐中發酵3~4個月,溫度保持在30~35℃即可得到發酵中藥,將發酵中藥加入60°純糧釀製的米酒中泡製1年形成酒劑即可得到中藥組合物。
本實施例製備得到的中藥組合物,應用於病例4中,效果如下。
病例4:吳女士,40歲,患有頸肩綜合症,有頭暈頭痛、肩背部疼痛難忍、頸椎僵硬等症狀。吳女士開始以為是肩周炎,就在家附近的按摩診所治療了三十多次,但仍不見明顯好轉,以上症狀未見消除,甚至更嚴重。用本中藥組合物進行治療時,吳女士的肩部板結,像塊磚頭一樣肌肉捏不起來,手臂活動受限,手不能高舉,不能反背,不能平伸。經在患處外敷本中藥藥水2天,每天兩次,吳女士的肩背部疼痛消失,肩部舒緩,手臂活動自如,以上症狀均消失,人變得很精神。經過半年的觀察,未見復發。
實施例5:
一種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金線蘭18份、田七13份、大駁骨8份、小駁骨9份、追風藤10份、牛膝9份、骨碎補17份、紅景天25份、紅花13份、辣蓼草12份、花椒10份、徐長卿8份、一枝黃花9份、一箭球8份、地楓皮13份、倒推車12份、榕樹根8份、土茯苓10份、大風艾17份、九裡明8份、桂枝17份、細辛14份、鵝不食草10份和杜仲8份。
上述中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全乾的上述原料打成粉,混合製成粉劑,將粉劑加入到發酵罐中,再加入乳酸菌和水,攪拌均勻,得到混合物,混合物中的含水量為16%。將混合物在發酵罐中發酵4個月,溫度保持在32℃,得到發酵中藥,將發酵中藥加入65°純糧釀製的米酒中泡製1年形成酒劑即可得到中藥組合物。
本實施例製備得到的中藥組合物,應用於病例5中,效果如下。
病例5:伍女士,34歲,辦公室職員,因長期久坐不動,患有腰間盤突出病症。出現腰部酸痛、脹痛、刺痛感等症狀,並且腰、頸、腿部的肌肉無力、勞累、酸痛、局部壓痛,活動範圍受限。前後經過口服藥物、針灸、鍛鍊、拔罐、推拿按摩等方法,均只能暫時性治療,後期出現復發的情況。腰部依舊疼痛不能消除,使患者變得十分消極。經本中藥藥水在患處外敷3天,每天一次,患者病情隨著敷藥的持續而逐漸好轉,疼痛感消失,以上出現的病症已消除。經半年的觀察,未見復發。
實施例6:
一種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金線蘭15份、田七13份、大駁骨8份、小駁骨8份、追風藤9份、牛膝8份、骨碎補12份、紅景天18份、紅花8份、辣蓼草10份、花椒11份、徐長卿7份、一枝黃花6份、一箭球8份、地楓皮9份、倒推車8份、榕樹根7份、土茯苓8份、大風艾13份、九裡明7份、桂枝15份、細辛9份、鵝不食草9份和杜仲8份。
上述中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全乾的上述原料打成粉,混合製成粉劑,將粉劑加入到發酵罐中,再加入乳酸菌和水,攪拌均勻,得到混合物,混合物中的含水量為17%。將混合物在發酵罐中發酵3個月,溫度保持在35℃,即可得到發酵中藥,將發酵中藥加入50°酒中泡製2年形成酒劑即可得到中藥組合物。
本實施例製備得到的中藥組合物,應用於病例6中,效果如下。
病例6:覃先生,56歲,患者出現頭痛、頭暈等症狀一年,去醫院檢查,醫院診斷為腦供血不足,並給予口服藥物治療,用藥後症狀緩解,偶有頭暈。患者斷藥後約一個月再次出現頭暈,頭痛,較前更嚴重,並且感覺乏力。再次到醫院治療,醫院診斷為:腦供血不足,頸椎病。醫院給予口服藥物治療,未見明顯好轉,並且伴有右上肢麻木症狀。經在患處外敷本中藥藥水6天,每天一次,覃先生的以上症狀均消失,再次去醫院檢查,身體狀況恢復正常。經過一年的觀察,未見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