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網絡、通信裝置、通信控制方法以及通信控制程序的製作方法
2023-10-28 00:45:02
專利名稱:通信網絡、通信裝置、通信控制方法以及通信控制程序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通信裝置以及通信網絡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尤其涉及一種自動設置傳送數據的數據鏈路與在網絡內進行廣播的綁定鏈路之間的對應的網絡自動設置系統以及方法。
背景技術:
在下一代網絡中,使用如交換數據包的路由器、或切換波長路徑的光交叉連接器那樣採用各種技術構成的機器。為了統一控制採用這些不同技術構成的網絡,在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中實施了GMPLS(Generalize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通用多協議標籤交換)的標準化。
在該GMPLS中,採用綁定(bundle)多個鏈路的TE鏈路的概念。由於TE鏈路對多個數據鏈路進行綁定並作為一個TE鏈路處理,因此其目的在於削減路由協議的廣播量或提高擴展性(擴張性)而使用。為了採用該TE鏈路進行路由,因而對TE鏈路分配鄰接節點的ID、用於通過路徑計算執行通信工程的度量或SRLG(Shared Risk Link Group,共享風險鏈路組)。在此,所謂鄰接節點,是指在構築通信網絡的多個通信裝置中鄰接的通信裝置。並且,所謂鄰接節點的ID,是指為了識別多個通信裝置而賦予每個通信裝置的識別信息。
SRLG,用於在產生障礙的情況下識別無法同時使用的鏈路所採用。例如,綁定多個鏈路的TE鏈路,被設置在埋設於地下的管道內,通過對於通過同一管道的TE鏈路分配相同的SRLG,從而可以知道在該管道中產生障礙時的影響範圍。由此,如果選擇不共有SRLG的路徑作為當前使用的路徑和備份的路徑,則可以防止因一個障礙而導致當前使用的路徑和備份的路徑同時受影響。該SRLG,為了識別每個障礙處的影響,需要在網絡內分配唯一的值。
為了確認有關這樣的TE鏈路的信息中屬於TE鏈路的數據鏈路的連接關係,並確立TE鏈路與數據鏈路之間的對應,在IETF中提出了非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LMP(Link Management Protocol,鏈路管理協議)。
在以往的LMP中TE鏈路的確立方法中,首先向鄰接節點發送鄰接發現開始消息。該鄰接發現開始消息中,包含表示想要確定與數據鏈路之間的對應關係的TE鏈路的TE鏈路ID。通過該鄰接發現開始消息,確立消息內所表示的TE鏈路,並且發現屬於該TE鏈路的數據鏈路在鄰接節點側的埠。在此,所謂數據鏈路,是指在包含在通信網絡中的通信裝置相互之間進行數據的存取的傳送路徑。
接收了該鄰接發現開始消息的鄰接節點,返回表示鄰接發現的準備已結束的鄰接發現開始應答消息。在鄰接發現開始消息的發送側,在接收鄰接發現開始應答消息時,由於預先設置了TE鏈路與數據鏈路之間的對應關係,因此參照該對應關係對屬於鄰接發現開始消息所指定的TE鏈路的的數據鏈路發送測試消息。測試消息中包含發送源的埠ID,通過由測試成功消息返回在鄰接節點所接收的埠的ID,從而鏈路兩端分別知道數據鏈路的鄰接關係。如果數據鏈路被切斷,或者被誤連接,則由於在鄰接節點無法接收測試消息,因此不能返回測試成功消息,在鄰接發現開始消息發送側,可知數據鏈路的連接存在異常。在此,所謂埠ID是指用於識別裝置主體所具備的埠的識別信息。
基於按照這樣預先設置的TE鏈路與數據鏈路之間的對應關係,通過確認數據鏈路的連接,從而便可以確定TE鏈路與數據鏈路之間的對應關係。而且,通過對於該所確定的TE鏈路設置度量或SRLG,從而可利用路由選擇或信號傳輸來設置路徑。
然而,在依據以往的LMP的方法中,由於需要預先人工設置TE鏈路與數據鏈路之間的對應關係,因此易導致設置錯誤,還增加設置工序。
並且,在依據以往的LMP的方法中,無法自動設置如度量或SRLG這樣的根據網絡整體的拓撲分配值這樣的參數。因此,網絡規模增大同時人工設置的數目增加,易導致設置錯誤,設置工序也增加。
非專利文獻1Link Management Protocol(LMP)、IETF網際網路草案(draft-ietf-ccamp-10.txt)、第16頁、第5章、2003年10月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利用由以往的LMP定義的消息,自動設置TE鏈路與數據鏈路之間的對應關係的通信網絡等。
並且,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考慮網絡整體的信息還可以自動設置度量或SRLG的值的通信網絡等。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中的通信網絡,是一種通過傳送路徑將多個通信裝置相互連接而構築的通信網絡,設置在上述通信網絡中的上述通信裝置,具有臨時綁定鏈路製作機構、數據鏈路鄰接發現機構、和鏈路製作機構,上述臨時綁定鏈路製作機構,具有將裝置主體中具備的埠的屬性相同的傳送路徑綁定,並對上述綁定後的傳送路徑賦予識別信息的功能,上述數據鏈路鄰接發現機構,具有獲得賦予對方通信裝置的識別信息、和賦予對方通信裝置的被綁定後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的功能,上述綁定鏈路製作機構,具有基於上述對方通信裝置的識別信息以及上述對方通信裝置的被綁定後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和上述臨時綁定鏈路製作機構所製作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確定上述識別信息所符合的傳送路徑作為綁定鏈路的功能。
本發明的通信網絡中採用的通信裝置,是一種具有臨時綁定鏈路製作機構、數據鏈路鄰接發現機構和綁定鏈路製作機構,且通過傳送路徑而相互連接的通信系統用的通信裝置,上述臨時綁定鏈路製作機構,具有對裝置主體所具備的埠的屬性相同的傳送路徑進行綁定,並向上述綁定後的傳送路徑賦予識別信息的功能,上述數據鏈路鄰接發現機構,具有獲得賦予對方通信裝置的識別信息、和賦予對方通信裝置的被綁定後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的功能,上述綁定鏈路製作機構,具有基於上述對方通信裝置的識別信息以及上述對方通信裝置的被綁定後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和上述臨時綁定鏈路製作機構所製作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確定上述識別信息所符合的傳送路徑作為綁定鏈路的功能。
本發明中的通信控制方法,是一種對在通信網絡上通過傳送線路而相互連接的多個通信裝置進行控制的通信控制方法,具有在每個上述通信裝置中,對裝置主體中具備的埠的屬性相同的傳送路徑進行綁定,對上述被綁定的傳送路徑賦予識別信息的步驟;在每個上述通信裝置中,獲得賦予對方通信裝置的識別信息和賦予對方通信裝置的被綁定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的步驟;和在每個上述通信裝置中,基於上述對方通信裝置的識別信息以及上述對方通信裝置的被綁定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和上述臨時鏈路製作機構所製作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確定上述識別信息所符合的傳送路徑作為綁定鏈路的步驟。
本發明中的通信控制程序,對在通信網絡上通過傳送路徑而相互連接的多個通信裝置進行控制,該程序使計算機執行如下功能,包括在每個上述通信裝置中,對裝置主體具備的埠的屬性相同的傳送路徑進行綁定,並對上述綁定後的傳送路徑賦予識別信息的功能;在每個上述通信裝置中,獲得賦予對方通信裝置的識別信息、和賦予對方通信裝置的被綁定後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的功能;和在每個上述通信裝置中,基於上述對方通信裝置的識別信息以及上述對方通信裝置的被綁定後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和上述臨時鏈路製作機構所製作的傳送鏈路的識別信息,確定上述識別信息所符合的傳送路徑作為綁定鏈路的功能。
在本發明中,臨時綁定鏈路製作機構,對裝置主體中具備的埠的屬性相同的傳送路徑進行綁定,並對該綁定後的傳送路徑賦予識別信息。接著,數據鏈路鄰接發現機構,獲得賦予對方通信裝置的識別信息、和賦予對方通信裝置的被綁定後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上述綁定鏈路製作機構,基於對方通信裝置的識別信息以及對方通信裝置的被綁定後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和上述臨時綁定鏈路製作機構所製作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確定上述識別信息所符合的傳送路徑作為綁定鏈路。
這樣,在傳送路徑(數據鏈路)的鄰接發現時,由於可以利用由臨時鏈路製作機構所製作的數據鏈路與綁定鏈路之間的對應關係,因此可以直接採用以往的LMP的鄰接發現用消息。並且,通過臨時綁定鏈路製作機構將特性相同的數據鏈路分組,進而通過綁定鏈路機構將識別信息符合的數據鏈路分組,從而可將特性相同且鄰接節點相同的數據鏈路作為一個綁定鏈路,且自動設置其對應關係。
進而,本發明的通信裝置,也可以具備用於向外部通知由上述綁定鏈路製作機構所製作的綁定鏈路的信息的鏈路信息提供機構。並且,通信裝置,也可以具備鏈路信息製作機構,其基於由上述子裝置的上述鏈路信息提供機構所提供的上述綁定鏈路的信息,對上述綁定鏈路分配新的鏈路信息;和鏈路信息收集分配機構,其從上述子裝置的上述鏈路信息提供機構收集上述綁定鏈路的信息,並將該信息向上述鏈路信息製作機構輸出,並且將由上述鏈路信息製作機構所分配的鏈路屬性分配給上述子裝置。
通過採用上述結構,從而作為主裝置的通信裝置內的鏈路信息收集分配機構,通過作為子裝置的通信裝置內的鏈路信息提供機構進行綁定鏈路信息的收集。接著,作為主裝置的通信裝置內的鏈路信息製作機構,基於所收集的網絡整體的綁定鏈路信息,對綁定鏈路進行新的鏈路屬性的分配。之後,作為主裝置的通信裝置內的鏈路信息收集分配機構,將鏈路信息製作機構新製作的鏈路信息分配給通信裝置,各通信裝置,對綁定鏈路設定所分配的鏈路信息。
這樣,由於作為主裝置的通信裝置可以收集網絡整體的鏈路信息,因此可自動設置需要設置在網絡整體中唯一的值的SRLG。
如以上所說明,通過採用本發明,從而在將多個數據鏈路作為一個綁定鏈路並用於路由器的網絡中,將本通信裝置內的埠屬性相同的傳送路徑綁定,並對上述所綁定的傳送路徑賦予識別信息,由於基於對方通信裝置的識別信息以及上述對方通信裝置的被綁定的傳送線路的識別信息、和臨時綁定鏈路製作機構所製作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確定上述識別信息符合的傳送線路作為綁定鏈路,因此可以減少在設置數據鏈路與綁定鏈路之間的對應關係時的錯誤以及其工序數。
並且,相互連接的通信裝置,由於可以相互利用賦予該通信裝置的識別信息以及賦予該通信裝置的被綁定後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因此可以利用需要預先設定對應關係的以往的LMP通信裝置所確保的鄰接發現用的消息,即使對於LMP對應通信裝置也可以確保互換性。
另外,作為主裝置的通信裝置內的鏈路信息製作機構,通過基於所收集的網絡整體的綁定鏈路信息對綁定鏈路分配新的鏈路屬性,從而由於可自動設置需要設置為在網絡整體中唯一的值的SRLG,因此可以減少設置時的錯誤以及工序。
圖1為表示本發明中的通信網絡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整體結構圖。
圖2為表示圖1中的SDH交叉連接器的網絡結構圖。
圖3為表示圖1中的SHD交叉連接器的功能框圖。
圖4為表示圖3中的各資料庫的存儲內容的圖表,圖4(1)為綁定鏈路資料庫的一例,圖4(2)為臨時綁定鏈路資料庫的一例,圖4(3)為埠信息資料庫的一例,圖4(4)為數據鏈路資料庫的一例,圖4(5)為控制信道資料庫的一例。
圖5為表示圖1中的SDH交叉連接器的整體動作的流程圖。
圖6為表示圖1中的SDH交叉連接器的數據鏈路鄰接發現以及TE鏈路製作的步驟的流程圖(其1)。
圖7為表示圖1中的SDH交叉連接器的數據鏈路鄰接發現以及TE鏈路製作的步驟的流程圖(其2)。
圖8為表示圖1中的SDH交叉連接器的臨時綁定鏈路資料庫以及綁定鏈路資料庫的圖表(其1)。
圖9為表示圖1中的SDH交叉連接器的臨時綁定鏈路資料庫以及綁定鏈路資料庫的圖表(其2)。
圖10為表示圖1中的SDH交叉連接器的臨時綁定鏈路資料庫以及綁定鏈路資料庫的圖表(其3)。
圖11為表示本發明中的通信網絡的第二實施方式的SDH交叉連接器的功能框圖。
圖12為表示圖11中的SDH交叉連接器的動作的流程圖。
圖中5-控制網絡,18、20-存儲裝置,10-鏈路信息處理裝置,11-數據鏈路鄰接發現機構,12-正在執行的鄰接發現計數器(正在執行的鄰接發現計算機構),13-臨時綁定鏈路機構,14-綁定鏈路製作機構,16-鏈路信息提供機構,21-綁定鏈路資料庫,22-臨時綁定鏈路資料庫,23-埠信息資料庫,24-數據鏈路資料庫,25-控制信道資料庫,29-消息交換裝置,19-鏈路信息製作裝置,31~34、31』~34-SDH交叉連接器(通信裝置),61~66-數據鏈路,71~76、81~86、91~96-埠,201-鏈路信息收集分配機構,202-鏈路信息製作機構,211-網絡內綁定鏈路資料庫。
具體實施例方式
接著,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圖1為表示本發明中的通信網絡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整體構成圖。
以下基於附圖進行說明。
本實施方式的通信網絡,具備SDH交叉連接器31~34、連接在鄰接的SDH交叉連接器31~34之間並且傳送數據的數據鏈路(傳送路)61~66,…、和與SDH交叉連接器31~34分別連接並用於控制用數據的收發的控制網絡5。另外,在圖1中,雖然上述數據鏈路僅表示鄰接的SDH交叉連接器之間的連接關係,然而作為實際的物理連接的數據鏈路除此以外還存在多個。在此,SDH交叉連接器,相當於構築通信網絡的通信裝置。
圖2為表示圖1中的SDH交叉連接器31~33的網絡構成圖。以下根據附圖進行說明。
SDH交叉連接器31,具有多個埠71~76,SDH連接器32具有多個埠81~86,SDH交叉連接器33,具有多個埠91~96。在SDH交叉連接器31、32之間,分別在埠74、81之間連接有數據鏈路61、在埠75、82之間連接有數據鏈路62、在埠76、83之間連接有數據鏈路63。並且,在SDH交叉連接器32、33之間,分別在埠84、91之間連接有數據鏈路64、在埠85、92之間連接有數據鏈路65、在埠86、93之間連接有數據鏈路66。除數據所經過的數據鏈路61~66外,SDH交叉連接器31~33,通過控制用協議所經過的控制網絡5而相互連接。
圖3為表示圖2中的SDH交叉連接器32的功能框圖。圖4為表示圖3中的各資料庫的存儲內容的圖表。以下,根據附圖進行說明。其中,其它SDF交叉連接器31、…也是同樣的結構。
SDH交叉連接器32,包含通過程序控制而工作的鏈路信息處理裝置10、存儲鏈路相關的信息的存儲裝置20、和用於與其它節點通信的消息收發器29。存儲裝置20,具備綁定鏈路資料庫21、臨時綁定鏈路資料庫22、埠信息資料庫23、數據鏈路資料庫24、和控制信道資料庫25。在此,所謂節點,是指如上述鄰接的對方的通信裝置。
如圖4(1)所示,綁定鏈路資料庫21,包含綁定後的TE鏈路的ID(鏈路ID)、包含在該TE鏈路中的埠的ID(埠ID)、鄰接節點的ID(鄰接節點ID)、鄰接節點中的TE鏈路的ID(鄰接鏈路ID)。在此,該鏈路ID是指對裝置主體具備的埠的屬性相同的被綁定後的數據鏈路(傳路路徑)賦予的,用於識別這些數據鏈路的識別信息。對連接被綁定後的數據鏈路的各個埠賦予上述埠ID,該埠ID是指用於識別這些埠的識別信息。對數據鏈路中相互連接的對方的SDH交叉連接器(通信裝置)賦予上述鄰接節點ID,該鄰接節點ID,是指用於識別這些SDH交叉連接器的識別信息。所謂鄰接鏈路ID,是指將對方的SDH交叉連接器所具備的埠的屬性相同的數據鏈路綁定,並賦予該被綁定後的數據鏈路,用於識別那些數據鏈路的識別信息。
臨時綁定鏈路資料庫22,表示確定作為綁定鏈路之前的綁定鏈路的候補,如圖4(2)所示,包含要綁定的TE鏈路的ID(臨時鏈路ID)、TE鏈路中包含的埠的ID(埠ID)、鄰接節點的ID(鄰接節點ID)、和鄰接節點中的TE鏈路的ID(鄰接節點ID)。在製作臨時綁定鏈路資料庫22的時刻,不設置鄰接節點的ID以及鄰接鏈路ID的值,而是在鄰接發現以及綁定鏈路製作的階段,決定這些值。在此,所謂臨時鏈路ID,被賦給裝置主體具備的埠的屬性相同的、被綁定後的數據鏈路(傳送路徑),相當於用於識別這些數據鏈路的識別信息。所謂上述埠ID,相當於綁定鏈路資料庫21的埠ID。所謂上述鄰接節點ID,相當於綁定鏈路資料庫21的鄰接節點ID。所謂上述鄰接鏈路ID,相當於綁定鏈路資料庫21的鄰接鏈路ID。
如圖4(3)所示,埠信息資料庫23,對各埠存儲帶寬或幀類型等作為埠具有的屬性。該埠信息資料庫23,通過由網絡管理者輸入或者從SDH交叉連接器獲得從而在執行綁定鏈路製作機構14之前便預先製作了。
數據鏈路資料庫24,表示有關作為物理連接的數據鏈路的信息,如圖4(4)所示,包含鄰接節點ID以及鄰接埠ID。在此,所謂上述埠ID,相當於綁定鏈路資料庫21的埠ID。所謂上述鄰接節點ID,相當於綁定鏈路資料庫21的鄰接節點ID。所謂上述鄰接節點ID,相當於綁定鏈路資料庫21的鄰接節點ID。
控制信道資料庫25,體現有關由數據鏈路所連接的鄰接節點、和用於利用控制網絡5進行通信的控制信道的信息。如圖4(5)所示,控制信道資料庫25,按每個控制信道ID包含鄰接節點ID、鄰接控制信道ID、和控制信道用地址。如圖4(5)所示,既可以對一個控制信道用地址分配多個控制信道ID,也可以按每個控制信道ID使用不同的控制信道用地址。登記在該控制信道資料庫25中的信息,有預先通過網絡管理者登記的方法,還有如背景技術所述自動發現的方法。
如圖3所示,鏈路信息處理裝置,具備數據鏈路鄰接發現機構11、執行中鄰接發現計數器(以下稱作計數器)12、臨時綁定鏈路機構13、和綁定鏈路製作機構14。
數據鏈路鄰接發現機構11,利用登記在控制信道資料庫25中的控制信道,從消息收發器29發送鄰接發現用的消息,並獲得與上述控制信道連接的對方的SDH交叉連接器所具備的埠對應的鄰接節點ID和鄰接埠ID。上述所獲得的信息,登記在數據鏈路資料庫24和臨時綁定鏈路資料庫22中,在綁定鏈路製作機構14中用作判斷鄰接節點ID是否一致。
計數器12,為了藉助在數據鏈路鄰接發現時的數據鏈路以得知消息監視器結束時刻,而根據從數據鏈路鄰接發現機構11所接收的鄰接發現開始以及鄰接發現結束的消息數,計算正在執行的鄰接發現數。計數器12,將啟動時計數的值設置為0。
臨時綁定鏈路製作機構13,利用埠信息資料庫23製作數據鏈路鄰接發現機構11以及綁定鏈路製作機構14中所利用的TE鏈路與數據鏈路之間的綁定關係,將該數據登記在臨時綁定鏈路資料庫22中。
綁定鏈路製作機構14,根據登記在臨時綁定鏈路資料庫22中的TE鏈路與數據鏈路之間的綁定關係、與從數據鏈路鄰接發現機構11所得到的鄰接節點,決定數據鏈路所屬的TE鏈路。
圖5為表示如圖2所示的SDH交叉連接器32的整體動作的流程圖。以下,基於圖2~圖3進行說明。
首先,在步驟S101中,臨時綁定鏈路製作機構13,參照登記在埠信息資料庫23中的埠信息,將所登記的信息相同的埠作為一個臨時TE鏈路登記在臨時綁定鏈路資料庫22中。
如圖4(3)所示,假設所有埠的幀類型為SDH,埠81、82、84、85的帶寬為2.5Gbps,埠83、86的帶寬為10Gbps。在步驟S101的階段,由於不知道與各埠對應的鄰接節點的ID信息,因此基於本節點內保持的信息製作臨時TE鏈路。埠81、82、84、85,由於所有帶寬都是2.5Gbps都相同,因此綁定作為一個臨時TE鏈路(臨時鏈路ID=41)。並且,由於埠83、86均為帶寬10Gbps,因此綁定作為一個臨時TE鏈路(臨時鏈路ID=42)。在此,作為埠信息,雖然參照帶寬以及幀類型,但除此以外,還可以包含表示切換單位是波長還是時槽的交換能力、可交換的最小帶寬等。
接著,在步驟S102中,在SDH交叉連接器32中,採用數據鏈路鄰接發現機構11實施數據鏈路的鄰接發現,且採用綁定鏈路製作機構14實施TE鏈路的製作。在綁定鏈路製作機構14中,在屬於同一臨時TE鏈路的埠中,進一步進行數據鏈路鄰接發現的結果為,將鄰接的SDH交叉連接器的ID信息相同的埠作為同一TE鏈路登記在綁定鏈路資料庫21中。
在圖2中,在按照在SDH交叉連接器31、32之間製作臨時TE鏈路41、42(圖4(2))的方式,在同一鄰接節點之間製作多個臨時TE鏈路的情況下,在步驟S103中,對於所有臨時TE鏈路重複步驟S102的數據鏈路鄰接發現以及TE鏈路製作直至鄰接發現結束為止。
並且,在圖2中,在存在SDH交叉連接器31、33作為SDH交叉連接器32的鄰接節點、即多個SDH交叉連接器處於鄰接節點的關係時,在步驟S104中,在所有鄰接的SDH交叉連接器之間重複執行步驟S102的數據鏈路鄰接發現以及TE鏈路製作,和重複執行步驟S103的判斷所有臨時TE鏈路對應的鄰接發現是否已結束。
圖6以及圖7分別為表示如圖2所示的SDH交叉連接器32、31中數據鏈路鄰接發現以及TE鏈路製作的步驟的流程圖。圖8~圖10,為表示SDH交叉鏈路32、31的臨時綁定鏈路資料庫以及綁定鏈路資料庫的圖表。以下,以這些附圖為中心,基於圖2~圖10進行說明。
圖6以及圖7為圖5的步驟S102中的、在SDH交叉連接器32與SDH交叉連接器31之間、在鄰接之間的TE鏈路製作動作的詳細情況。
在圖8(a)的臨時綁定鏈路資料庫中,登記在步驟101中製作的臨時TE鏈路ID和屬於該臨時TE鏈路的埠。由於是在實施數據鏈路的鄰接發現之前,因此鄰接節點ID與在鄰接節點的TE鏈路的鏈路ID尚未登記。
圖8~圖10都表示成為SDH交叉連接器32的鄰接的SDH交叉連接器31的資料庫。埠71、72、74、75,由於帶寬為2.5Gbps都相同,因此綁定作為臨時TE鏈路46,埠73、76,由於帶寬為10Gbps都相同,因此綁定作為臨時TE鏈路47並登記。
首先,在SDH交叉連接器32中,在圖6的步驟S301中,利用控制信道51發送表示數據鏈路的鄰接發現開始的鄰接發現開始消息。該鄰接發現開始消息的內容,包含作為表示發送源SDH交叉連接器的節點ID的節點ID=32、和成為數據鏈路的鄰接發現的對象的臨時TE鏈路的ID。雖然作為成為數據鏈路的鄰接發現的對象的臨時TE鏈路,可以是臨時TE鏈路41、42中的任一方,但首先就選擇臨時TE鏈路41進行說明。數據鏈路的鄰接發現開始消息的發送源為,與登記在控制信道資料庫24中的SDH交叉連接器32處於鄰接節點關係的SDH交叉連接器中的一個。在此,雖然作為在步驟S101中發現的SDH交叉連接器32的鄰接節點有SDH交叉連接器31、33,但首先選擇SDH交叉連接器31作為數據鏈路的鄰接發現開始消息的收信地址。
在圖7的步驟S401中,若SDH交叉連接器31接收數據鏈路的鄰接發現開始消息,則在步驟S402中,將計數器12的值加1。該計數器的值,在接收數據鏈路的鄰接發現結束消息時,減去1,在值沒有變成0期間繼續進行空埠的監視。由此,即使在從多個鄰接節點接收了鄰接發現開始的信息時,也可以防止因某一個鄰接發現結束消息而導致監視停止。
接著,在步驟S403中,開始空埠71~76的監視。之後,在步驟S404中,通過控制信道51返回鄰接發現開始應答消息。該鄰接發現開始應答消息,表示數據鏈路的鄰接發現的準備已結束。該鄰接發現開始應答消息中,包含用於表示已接收了鄰接發現開始消息的節點的節點ID(節點ID=31);和鄰接發現標識符。鄰接發現標識符,被提供給執行數據鏈路的鄰接發現的每個臨時TE鏈路。由於根據該標識符可以識別各臨時TE鏈路對應的數據鏈路的臨時發現,因此可以同時執行多個臨時TE鏈路的鄰接發現和綁定鏈路的製作。
若SDH交叉連接器32,在步驟S302中接收了鄰接發現開始應答消息,則在步驟S303中,在數據鏈路上對臨時TE鏈路41內包含的埠依次發送測試消息。在此,首先在數據鏈路61上對埠81發送測試消息。為了獲得與數據鏈路兩端連接的節點以及埠的ID,因此測試消息被全面檢查。該測試消息中包含發送源的埠ID。
作為測試消息的接收側的SDH交叉連接器31,在步驟S405中由埠74接收測試消息。由於接受側根據鄰接發現開始消息的發送源節點ID以及臨時TE鏈路ID還有測試消息內的埠ID可以得知測試消息接收埠的鄰接,因此在步驟S406中對數據鏈路資料庫和臨時綁定鏈路資料庫之間的鄰接信息進行更新。在圖8(b)中,在SDH交叉連接器31的臨時綁定鏈路資料庫中,登記鄰接節點ID=32、鄰接鏈路ID=41作為節點71的鄰接節點。之後,SDH交叉連接器31,在步驟S407中,發送表示已正常接收測試消息的測試成功消息。測試成功消息中,為了向測試消息發送側節點通知鄰接節點,因此包含接收了測試消息的埠的ID。這時,測試接收埠ID=74。
SDH交叉連接器32,等待測試成功消息的返回,在步驟S304中,判斷是否接收或者是否經過一定時間並超時。有關SDH交叉連接器32的臨時TE鏈路41,由於埠81、82是分給發送了鄰接發現開始消息的SDH交叉連接器31的,因此雖然接收了測試成功消息的返回,但由於埠84、85沒有發送鄰接發現消息,因此測試成功消息沒有被返回而變成超時。
若假設埠81中接收了成功消息,則在步驟305中對埠的鄰接關係進行更新。如圖8(b)所示,對於接收了測試成功消息的埠81,登記根據鄰接發現開始應答消息可以獲得的鄰接節點的識別信息和鄰接臨時TE鏈路ID。並且,對於數據鏈路資料庫的埠81,登記鄰接節點ID=3和鄰接節點ID=74。
SDH交叉連接器32,在步驟S306中,對臨時TE鏈路41內的所有埠確認測試消息的發送的結束。這樣,由於綁定鏈路製作機構14可以判斷接收了測試成功消息的埠的鄰接節點是相同的,因此將其登錄在綁定鏈路資料庫21中(圖9(d))。在綁定鏈路資料庫21中已經登記了就埠屬性以及鄰接節點方面相同的TE鏈路時,可以賦予與原有的TE鏈路相同的鏈路ID,並登記作為同一鏈路,也可以賦予與原有的TE鏈路不同的鏈路ID並登記作為不同的TE鏈路。
另一方面,如圖9(d)所示,如埠84、85那樣,因未接收測試成功消息而變成超時的埠,在臨時綁定鏈路資料庫22內登記作為新的臨時TE鏈路(鏈路ID=43)。
SDH交叉連接器32,在步驟S308中,發送表示臨時TE鏈路41對應的鄰接發現結束的鄰接發現結束消息。該鄰接發現結束消息中,包含為了識別鄰接發現而對鄰接發現開始應答消息分配的鄰接發現標識符,包含要結束的臨時TE鏈路ID。這種情況下,包含臨時TE鏈路ID=41。在步驟S409中,若SDH交叉連接器31接收該鄰接發現結束消息,則在步驟S410中,將鄰接發現的結果、鄰接節點相同的埠登記在綁定鏈路資料庫中。
之後,在步驟S411中,發送鄰接發現結束應答消息。鄰接發現結束應答消息,表示已知道鄰接發現的結束,包含鄰接發現標識符。在步驟S309中,SDH交叉連接器32,在接收該鄰接發現結束應答消息時,結束臨時TE鏈路41對應的鄰接發現和綁定鏈路製作步驟。
SDH交叉連接器31,在步驟S411中發送鄰接發現結束應答消息之後,在步驟S412中,使計數器12的值僅減少1。在步驟S413中,當計算機12的值為0時,結束SDH交叉連接器31內的所有空埠的監視。
在沒有用於存儲這樣的正在執行的鄰接發現數的計數器,一旦接收了鄰接發現結束消息時則結束監視的步驟中,即使正在執行來自SDH交叉連接器31、33的兩個節點的鄰接發現,也可以僅根據來自SDH交叉連接器31的鄰接發現結束消息而結束監視。但是,通過存儲正在執行的鄰接發現的數量,從而即使接收某個鄰接發現結束消息,也可以防止鄰接發現中的其它TE鏈路對應的監視的停止。
通過以上步驟,便可以執行臨時TE鏈路內的數據鏈路的鄰接發現和TE鏈路的製作。
由於SDH交叉連接器32也具有臨時TE鏈路42作為臨時TE鏈路,因此即使對於臨時TE鏈路42內的埠83、86也可以執行鄰接發現和綁定鏈路製作的步驟。如圖10(e)所示,通過將埠83與SDH交叉連接器31連接,從而由於接收了測試成功消息,因此登記在SDH交叉連接器32的綁定鏈路資料庫21中。由於一方的埠86未與SDH交叉連接器31連接,因此在測試消息發送之後,在步驟S304中由於變成超時,因此作為新的臨時TE鏈路44登記在臨時綁定鏈路資料庫中。
通過以上動作便結束SDH交叉連接器31對應的臨時TE鏈路的鄰接發現。接著,SDH交叉連接器32,對於作為登記在控制信道資料庫25中的剩下的鄰接節點的SDH交叉連接器33執行鄰接發現。
由於包含在臨時TE鏈路43中的埠84、85以及包含在臨時TE鏈路44中的埠86,分別對測試消息接收測試成功消息,因此作為TE鏈路登記在綁定鏈路資料庫21中。圖10(f)表示在SDH交叉連接器33對應的鄰接發現和綁定鏈路製作的步驟執行之後的SDH交叉連接器32的綁定鏈路資料庫21。TE鏈路43、44分別將鄰接節點登記作為SDH交叉連接器33。
按照以上,根據本實施方式,由於通過臨時綁定鏈路製作機構22根據本節點內的埠信息,可以臨時製作數據鏈路與臨時TE鏈路之間的關係,因此可以利用與以往的LMP的數據鏈路鄰接發現相同的消息格式,同時還可以製作TE鏈路。由此,不需要通過手工設置TE鏈路與數據鏈路之間的綁定關係,便可以削減設置誤差以及縮短設置時間。
圖11為表示本發明中的通信網絡的第二實施方式的SDH交叉連接器的功能框圖。以下,根據這些附圖進行說明。其中,對於與圖1以及圖3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號而省略說明。
本實施方式為,在各SDH交叉連接器31』~34』中,在如圖3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中增加鏈路信息提供機構16、鏈路信息製作裝置19、和網絡內綁定鏈路資料庫211。在本實施方式中,因SDH交叉連接器31』~34』具有鏈路信息製作裝置19,因而其中任一個SDH交叉連接器成為主機(主裝置),該主機節點執行鏈路信息的自動設置。另外,關於SDH交叉連接器31』、33』、34』,由於只要是與SDH交叉連接器32』相同的構成即可,因此省略圖示。網絡內的至少一個SDH交叉連接器只要是如圖11所示的結構即可,剩下的SDH交叉連接器只要是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構成即可。
鏈路信息提供機構16,將登記在綁定鏈路資料庫21中的信息通過消息收發器29通知給主機節點,並將從主機節點分配的鏈路信息登記在綁定鏈路資料庫21中。
存儲裝置18,包含網絡內綁定鏈路資料庫211。在網絡內綁定鏈路資料庫211中,對於網絡內的各SDH交叉連接器31』~34』登記如圖4(1)所示的信息。
鏈路信息製作裝置19,包含鏈路信息收集分配機構201和鏈路信息製作機構202。鏈路信息收集分配機構201,從SDH交叉連接器31』~34』收集登記在綁定鏈路資料庫21中的信息作為用於鏈路信息製作所利用的信息。收集的信息,並非限於綁定鏈路,還可以包含數據鏈路或埠的信息。鏈路信息製作機構202,根據登記在網絡內綁定鏈路資料庫211中的信息,對各綁定鏈路計算度量或分配SRLG。
圖12為表示圖11中的SDH交叉連接器的動作的流程圖。以下,以圖12為中心說明本實施方式中網絡自動設置的步驟。
首先,各SDH交叉連接器31』~34』,在步驟S501以及S601中,根據在第一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步驟,製作各個綁定鏈路資料庫21。
在鏈路信息的製作結束時,在步驟S502以及S602中,各SDH交叉連接器31』~34』,發送用於鏈路信息收集分配機構201通過消息收發器29搜索對於SDH交叉連接器31』~34』成為自動設置的主機節點的SDH交叉連接器的消息。該消息中包含本節點的節點ID以及主機優先級。主機優先級高的SDH交叉連接器31』~34』中的任一個成為網絡內網絡自動設置的主機。也可以不使用主機優先級,由預先指定的SDH交叉連接器31』~34』中的任一個實現主機的作用。
接著,如下說明在步驟S503中從各SDH交叉連接器31』~34』向主機節點通知鏈路信息的方法。以下,雖然針對SDH交叉連接器32』進行說明,但其它SDH交叉連接器31』、33』、34』也同樣。
SDH交叉連接器32』,利用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Protocol)的Trap將鏈路信息已被更新的意思通知給主機節點。在步驟S603中,主機節點從SDH交叉連接器32』獲得鏈路信息。作為該獲得方法,有在各SDH交叉連接器31』~34』中保持鏈路信息作為MIB,且主機節點利用SNMP的GET收集鏈路信息的方法。
在收集該信息之後,主機節點,也可以將從SDH交叉連接器32』獲得的鏈路信息顯示在顯示器上,並確認該設置是否遵循要求。通過管理者確認所收集的信息,從而可以檢測非法設置的SDH交叉連接器或防止直接按照非意願的設置而工作。
在步驟S604中,主機節點,基於由鏈路信息收集分配機構201所收集的網絡整體的鏈路信息,通過鏈路信息製作機構202決定度量或SRLG的值。在該步驟S603的鏈路信息收集中,為了獲得各SDH交叉連接器31』~34』的鄰接關係,需要在步驟S603之前結束數據鏈路的鄰接發現和TE鏈路的製作。
作為度量的分配方法的一例,有賦以從SDH交叉連接器31』~34』收集的鏈路信息內的帶寬的倒數的方法。由此便能根據帶寬寬的鏈路而優先被利用。並且,作為度量的分配方式的其它例,有設置與某節點連接的鏈路的度量為比周圍的鏈路大一定比例的方法。這樣,便可以使通過該節點的路徑減少。
另一方面,作為SRLG的分配方法的一例,有對每個鏈路分配在網絡內唯一的值作為SRLG。若採用該方法,則在產生障礙時,由於知道該障礙所影響的範圍,因此通過採用當前使用路徑和備用路徑不包含共同的SRLG的方式,從而便可以避免當前使用路徑和備用路徑雙方都受障礙的影響這樣的路徑設置。
並且,作為SRLG的分配方法的另一例,有對同一區域分配相同的SRLG的方式。通過該方式可實現使兩個路徑不會通過同一個區域。這樣的分配在網絡內唯一的值的處理,是一種僅在各SDH交叉連接器31』~34』中無法自動設置,而通過增加收集網絡整體的信息的主機節點便可以實現的功能。
並且,作為受操作策略影響的鏈路信息,有包含SDH交叉連接器31』~34』的域所支持的服務信息、所支持的協議、協議的選擇信息等。這些與操作策略相關的信息,比如所支持的協議以及域支持的服務信息,如果取在主機節點所管理的範圍內相同的值,則通過預先設置在主機節點中從而便可以自動設置而不需要對每個SDH交叉連接器31』~34』單獨設置。
在步驟S605中,由主機節點所決定的鏈路屬性被分配給SDH交叉連接器31』~34』。作為該分配方法,經由SNMP的設置通過變更各SDH交叉連接器31』~34』作為MIN所管理的鏈路信息便可以實現。通過將在步驟S604所製作的度量或SRLG的值登記在主機節點的綁定鏈路資料庫211中,從而便可以由主機節點管理網絡整體的信息。
在步驟S504中,SDH交叉連接器31』~34』,通過主機節點中的SNMP的設置,更新鏈路信息。SDH交叉連接器31』~34』,按每個鏈路信息具有表示主機節點中的設置完成的標記,在步驟S504中,如果自動設置伺服器1中的設置完成,則結束標記。在步驟S505中,採用OSPF這樣的路由協議對設置已完成的鏈路信息進行廣播。
根據本實施方式,網絡內的SDH交叉連接器31』~34』中的任一個成為主機,從各SDH交叉連接器31』~34』收集鏈路信息,並根據網絡整體的信息,實施值的分配。因此,便可以自動設置以往無法設置的取在網絡內唯一的值的信息、或考慮網絡拓撲後的度量這樣的值。
工業上的可利用性如以上所說明,根據本發明,利用由以往的LMP所定義的消息可以自動設置TE鏈路和數據鏈路之間的對應關係。進而,考慮網絡整體的信息還可以自動設置度量或SRLG的值。
權利要求
1.一種通信網絡,通過傳送路徑將多個通信裝置相互連接而構築,設置在上述通信網絡中的上述通信裝置,具有臨時綁定鏈路製作機構、數據鏈路鄰接發現機構和綁定鏈路製作機構,上述臨時綁定鏈路製作機構,具有將裝置主體中具備的埠的屬性相同的傳送路徑綁定,並對上述綁定後的傳送路徑賦予識別信息的功能,上述數據鏈路鄰接發現機構,具有獲得賦予對方通信裝置的識別信息、和賦予對方通信裝置的被綁定後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的功能,上述綁定鏈路製作機構,具有基於上述對方通信裝置的識別信息以及上述對方通信裝置的被綁定後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和上述臨時綁定鏈路製作機構所製作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確定上述識別信息所符合的傳送路徑作為綁定鏈路的功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網絡,其特徵在於,上述通信裝置具有鏈路信息提供機構,該鏈路信息提供機構向外部提供由上述綁定鏈路製作機構所製作的綁定鏈路的信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網絡,其特徵在於,上述多個通信裝置,被劃分為統轄通信網絡的主裝置和從屬於該主裝置的子裝置,上述主裝置,具有鏈路信息製作機構和鏈路信息收集分配機構,上述鏈路信息製作機構,具有基於從上述子裝置的上述鏈路信息提供機構所提供的上述綁定鏈路的信息,對上述綁定鏈路分配新的鏈路屬性的功能,上述鏈路信息收集分配機構,從上述子裝置的上述鏈路信息提供機構收集上述綁定鏈路的信息,並將該信息向上述鏈路信息製作機構輸出,並且將由上述鏈路信息製作機構所分配的鏈路屬性分配給上述子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3中所述的通信網絡,其特徵在於,上述子裝置的綁定鏈路製作機構,具有基於由上述鏈路信息製作機構所分配的上述鏈路屬性的信息,向作為綁定鏈路確定的傳送路徑賦予網絡上的鏈路信息的功能。
5.一種通信裝置,是具有臨時綁定鏈路製作機構、數據鏈路鄰接發現機構和綁定鏈路製作機構,且通過傳送路徑而相互連接的通信系統用的通信裝置,上述臨時綁定鏈路製作機構,具有對裝置主體所具備的埠的屬性相同的傳送路徑進行綁定,並向上述綁定後的傳送路徑賦予識別信息的功能,上述數據鏈路鄰接發現機構,具有獲得賦予對方通信裝置的識別信息的功能、和賦予對方通信裝置的被綁定後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的功能,上述綁定鏈路製作機構,具有基於上述對方通信裝置的識別信息以及上述對方通信裝置的被綁定後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和上述臨時綁定鏈路製作機構所製作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確定上述識別信息所符合的傳送路徑作為綁定鏈路的功能。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具有計數器,其計算由上述臨時綁定鏈路製作機構所製作的傳送路徑的臨時綁定鏈路數,上述數據鏈路鄰接發現機構,具有根據由上述計數器所計算的臨時綁定鏈路數目為條件,從上述對方通信裝置獲得識別信息的功能。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具有鏈路信息提供機構,其向外部提供由上述綁定鏈路製作機構所製作的綁定鏈路的信息。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具有鏈路信息收集機構,其收集從上述鏈路信息提供機構所提供的上述綁定鏈路信息;和鏈路信息製作機構,其基於由上述鏈路信息收集機構所收集的上述綁定鏈路信息,對上述綁定鏈路分配新的鏈路屬性。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作為上述埠的屬性,包含上述埠可處理的最大帶寬或最小帶寬、幀類型以及切換能力中的至少一種信息。
10.一種通信控制方法,對在通信網絡上通過傳送路徑相互連接的多個通信裝置進行控制,具有在每個上述通信裝置中,對裝置主體中具備的埠的屬性相同的傳送路徑進行綁定,對上述被綁定的傳送路徑賦予識別信息的步驟;在每個上述通信裝置中,獲得賦予對方通信裝置的識別信息和賦予對方通信裝置的被綁定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的步驟;和在每個上述通信裝置中,基於上述對方通信裝置的識別信息以及上述對方通信裝置的被綁定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和上述臨時鏈路製作機構所製作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確定上述識別信息所符合的傳送路徑作為綁定鏈路的步驟。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具有在每個上述通信裝置中,向外部提供由上述鏈路製作機構所製作的綁定鏈路的信息的步驟。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具有由統轄通信網絡的主裝置通信裝置,基於自從屬於上述主裝置的通信裝置的子裝置的通信裝置所收集的上述綁定鏈路的信息,對上述綁定鏈路分配新的鏈路屬性的步驟;和將上述所分配的鏈路屬性分配給上述子裝置的步驟。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具有由上述子裝置的通信裝置,基於上述所分配的上述鏈路屬性的信息,向作為綁定鏈路而確定的傳送路徑賦予網絡上的鏈路信息的步驟。
14.一種通信控制程序,對在通信網絡上通過傳送路徑而相互連接的多個通信裝置進行控制,該程序使計算機執行如下功能,包括在每個上述通信裝置中,對裝置主體具備的埠的屬性相同的傳送路徑進行綁定,並對上述綁定後的傳送路徑賦予識別信息的功能;在每個上述通信裝置中,獲得賦予對方通信裝置的識別信息的功能、和賦予對方通信裝置的被綁定後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的功能;和在每個上述通信裝置中,基於上述對方通信裝置的識別信息以及上述對方通信裝置的被綁定後的傳送路徑的識別信息、和上述臨時鏈路製作機構所製作的傳送鏈路的識別信息,確定上述識別信息所符合的傳送路徑作為綁定鏈路的功能。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控制程序,其特徵在於,使計算機執行以下功能按每個上述通信裝置向外部提供由上述鏈路製作機構所製作的綁定鏈路的信息。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控制程序,其特徵在於,使計算機執行以下功能,包括由統轄通信網絡的主裝置的通信裝置,基於自從屬於上述主裝置的通信裝置的子裝置的通信裝置所收集的上述綁定鏈路的信息,對上述綁定鏈路分配新的鏈路屬性的功能;和將上述所分配的鏈路屬性分配給上述子裝置的功能。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控制程序,其特徵在於,使計算機執行以下功能由上述子裝置的通信裝置,基於上述所分配的上述鏈路屬性的信息,向作為綁定鏈路而確定的傳送路徑賦予網絡上的鏈路信息。
全文摘要
臨時綁定鏈路製作機構(13),將本通信裝置內的埠屬性相同的數據鏈路與同一臨時綁定鏈路ID對應。數據鏈路鄰接發現機構(11),獲得數據鏈路的鄰接節點ID。綁定鏈路製作機構(14),將通過臨時綁定鏈路製作機構(13)而與同一臨時綁定鏈路ID對應的數據鏈路中,通過數據鏈路鄰接發現機構(11)所獲得的鄰接節點ID相同的數據鏈路自動設置作為綁定鏈路。這樣便可自動設定數據鏈路與綁定數據鏈路的鏈路之間的對應關係。
文檔編號H04L12/56GK1969512SQ20058001955
公開日2007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24日 優先權日2004年8月23日
發明者馬場輝幸, 末村剛彥, 加美伸治, 西岡到 申請人:日本電氣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