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溫控隔熱發熱盤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04:11:09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溫控隔熱發熱盤。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高溫發熱盤技術,一般採用是一種環形電熱絲繞制在一個陶瓷盤中做加熱體,其特點是,通電後可以快速升溫,現有高溫發熱盤皆為採用截面為圓形的發熱絲,截面積較小,壽命較短,不符合經濟原則;該產品本身沒有自帶溫控裝置,溫度沒有得到控制,帶來安全隱患;也因為無溫控裝置,長期最高功率運行,比較費電,並且由於用陶瓷作為絕緣殼體,隔溫能力極為欠缺,熱量浪費嚴重,同樣不符合經濟原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主要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性能可靠、控溫穩定安全、隔熱效果更佳,熱效應更好、使用壽命更長且節能環保的新型溫控隔熱發熱盤。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溫控隔熱發熱盤,包括一發熱盤及一雙觸點溫控器,
所述雙觸點溫控器包括一底座,底座一側設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另一側設有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第一端子和第三端子上分別設有第一彈片和第三彈片,第一彈片和第三彈片上分別設有第一觸點和第三觸點,第二端子和第四端子上分別設有第二觸點和第四觸點,第一觸點和第二觸點相對,第三觸點和第四觸點相對;一陶瓷頂針穿過第一彈片和第三彈片,陶瓷頂針一端抵接金屬管,另一端抵接活動件;活動件上套設有彈簧,底部設有擋片;金屬管從底座內伸出,末端設有堵頭,管內設有依次抵接的陶瓷棒和金屬棒,金屬棒底端抵接陶瓷頂針;
所述發熱盤包括底盤和發熱帶,發熱帶捲曲設於底盤上,發熱帶兩端位於底盤邊緣,各與一外接端子焊接,外接端子設在陶瓷座上,陶瓷座固定在底盤邊緣;
雙觸點溫控器的底座固定在發熱盤底盤邊緣,第一端子與發熱盤上的一個外接端子焊接,金屬管末端伸出至發熱盤中心上方。
優選的,所述發熱帶為波紋狀,截面形狀為扁形。
優選的,發熱帶與底盤之間設有隔熱墊。
優選的,發熱盤中心上方設有一陶瓷固定座,金屬管末端固定在陶瓷固定座內。
優選的,發熱盤底盤內側邊緣設有擋圈。
優選的,所述的隔熱墊各成份的重量百分比配置如下:
(1).骨料成份為5%-70%的蛭石;
(2).填充料成份為1%-20%的白碳黑、1%-20%的矽微粉或膨脹珍珠巖、1%-20%的莫來石粉、1%-20%的微矽粉、1%-20%的藻土;
(3).遮光劑成份為2%-25%的鈦白粉,2%-25%的碳化矽;
(4).結合劑成份為5%-30%的水泥、玻璃水或磷酸二氫鋁溶液;
(5).耐火纖維成份為1%-30%的陶瓷纖維、氧化鋁纖維或莫來石纖維;
(6).水投放比例:10%-40%。
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金屬外殼結構合理,底部有支件安裝腳,四周有飛邊用以固定熱載體,邊緣固定陶瓷件及溫控器。金屬外殼內固定底部隔熱墊及四周隔熱圈,安裝簡潔方便;
2、隔熱層材料配方充分考慮與利用的各種原材料的膨脹係數、收縮係數、導熱率、吸溼率等各種性能,將各種原材料分為骨料、填充料、遮光劑、結合劑及水共五種成份,調製了最佳的比例配置,從而達到了提高產品的使用性能、延長其使用壽命等目的。長期使用不開裂、不變形。
3、溫控裝置固定在發熱盤上,其前端的金屬管伸入發熱體盤內,溫度控制更合理、更精確。
結合以上所述:此種發熱盤結構緊湊,安裝方便,加熱快速,安全可靠,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溫控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溫控器在低溫時的觸點狀態圖;
圖4為溫控器的結構剖視圖;
圖5為發熱帶結構示意圖;
圖6為發熱盤結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一種新型溫控隔熱發熱盤,包括一發熱盤及一雙觸點溫控器,
所述雙觸點溫控器,包括一底座1,底座一側設有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另一側設有第三端子4和第四端子5,第一端子和第三端子上分別設有第一彈片6和第三彈片7,第一彈片和第三彈片上分別設有第一觸點8和第三觸點9,第二端子和第四端子上分別設有第二觸點10和第四觸點11,第一觸點和第二觸點相對,第三觸點和第四觸點相對;一陶瓷頂針12穿過第一彈片和第三彈片,陶瓷頂針一端抵接金屬管13,另一端抵接活動件14;活動件上套設有彈簧15,底部設有擋片16;金屬管從底座內伸出,末端設有堵頭17,管內設有依次抵接的陶瓷棒18和金屬棒19,金屬棒底端抵接陶瓷頂針。其中,陶瓷棒共有兩根,金屬管中陶瓷棒和金屬棒的作用是傳動部件,金屬管的熱脹冷縮通過陶瓷棒和金屬棒推動彈片,使觸點斷開或閉合;使用兩根陶瓷棒能保證每根陶瓷棒製造時都是筆直的,讓陶瓷棒在金屬管內活動順暢,因為長度過長會存在彎曲的問題。
本裝置利用了金屬管熱脹冷縮變化轉換為動能控制彈簧的伸縮,並通過活動件推動彈片斷開或閉合,從而控制加熱物體的斷電或通電,達到控制溫度目的。
本裝置在工作時,安裝在發熱盤上,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連接發熱盤的主迴路,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連接發熱盤的指示迴路,將金屬管放置於發熱盤中間上方直接感應溫度。當金屬管感應到高溫時,將受熱膨脹,其長度變長,活動件上的彈簧將會伸長,驅動陶瓷頂針向上移動,此時陶瓷頂針帶著第一彈片遠離底部的第二彈片,第一觸點和第二觸點分離,切斷主迴路。同時,第三彈片向上移動,帶動第三觸點接觸第四觸點,接通工作指示迴路。而當溫度降低時,金屬管受冷收縮,使得各端子反向斷開或接通,由此反覆動作,達到溫度控制的目的,本發明的控制溫度可高達800度。
所述發熱盤包括底盤20和發熱帶21,發熱帶捲曲設於底盤上,發熱帶兩端位於底盤邊緣,各與一外接端子22、23焊接,外接端子設在陶瓷座24上,陶瓷座固定在底盤邊緣;
雙觸點溫控器的底座固定在發熱盤底盤邊緣,第一端子與發熱盤上的一個外接端子23焊接,金屬管末端伸出至發熱盤中心上方。
其中,所述發熱帶為波紋狀,截面形狀為扁形,由於採用扁形截面的發熱帶,截面積相比有所增加,壽命大大增加。
其中,發熱帶與底盤之間設有隔熱墊25。
所述的隔熱墊各成份的重量百分比配置如下:
(1).骨料成份為5%-70%的蛭石;
(2).填充料成份為1%-20%的白碳黑、1%-20%的矽微粉或膨脹珍珠巖、1%-20%的莫來石粉、1%-20%的微矽粉、1%-20%的藻土;
(3).遮光劑成份為2%-25%的鈦白粉,2%-25%的碳化矽;
(4).結合劑成份為5%-30%的水泥、玻璃水或磷酸二氫鋁溶液;
(5).耐火纖維成份為1%-30%的陶瓷纖維、氧化鋁纖維或莫來石纖維;
(6).水投放比例:10%-40%。
以上各原料通過攪拌混合、壓鑄成型及烘烤燒結後成型;材料配方充分考慮與利用的各種原材料的膨脹係數、收縮係數、導熱率、吸溼率等各種性能,將各種原材料分為骨料、填充料、遮光劑、結合劑及水共五種成份,調製了最佳的比例配置,從而達到了提高產品的使用性能、延長其使用壽命等目的。
其中,發熱盤中心上方設有一陶瓷固定座26,金屬管末端固定在陶瓷固定座內。
其中,發熱盤底盤內側邊緣設有擋圈27,所述的擋圈是一種耐高溫、絕緣結構,其底面有凹槽。
此外,發熱盤底座四周帶飛邊,可直接通過飛邊來進行固定安裝;發熱盤底座底部開有三個安裝腳,直接固定底部安裝支件;發熱帶採用0.05-0.1cm厚的鐵鉻合金片為合金材料,並添加了稀土元素,抗氧化性強,屬於薄片鐵鉻合金片,與傳統的發熱絲相比具有更大的表面積,表面積越大,熱傳遞越快,鐵鉻合金片本身溫度低,並與隔熱墊腔體內的環境溫度接近,使鐵鉻合金片壽命長,熱效益高。
以上實例僅供說明本發明之用,而非對本發明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各種變換或變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應該屬於本發明的範疇,應由各權利要求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