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和諧作文:節約與和諧【精選】

2025-02-13 08:56:25

節約增進和諧,我們在節約中懂的珍惜,讓資源用的更久。  

節約增進和諧

  按字義解釋,「和諧」就是配合得適當而勻稱。照此理解,社會和諧應該是社會各個方面配合得適當而勻稱。做到這一點,需要在全社會提倡文明、科學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人們的經濟社會活動更加符合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規律。崇儉抑奢、厲行節約這一代代相傳的美德,不僅反映著社會生活的邏輯,而且包含著均衡和諧的智慧,是人類文明綿延不絕的重要原因。在資源、環境制約日益嚴重的今天,堅持節約有利於增進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

  節約是對資源的充分利用,有利於增進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人類的生存依賴於自然,自然是人類的母親。自然給人類不僅提供了活動場所,而且提供了物質和能量。然而,自然界提供的物質和能量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類的發展進步離不開自然資源,而自然資源的總量有限,許多資源又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要實現人類一代又一代永續發展,就必須合理地使用資源。遺憾的是,很長時間以來,人們盲目追求經濟發展,無節制地向大自然攫取,在創造大量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付出了環境惡化和生態失衡的代價,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受到了嚴重破壞。面對這樣的狀況,如果能夠注意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保護自然與實現發展之間找到平衡點,就能不斷增進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從這個角度看,我們黨提出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確是明智之舉。

  節約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有利於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表面上看,儉樸或奢侈只是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似乎無可厚非。其實不然。在資源日漸稀缺的情況下,節約就意味著把有限的東西讓給別人用、留給後代用,因而是一種克己利人的高尚品德。同時,任何物質財富的創造無不凝結著勞動者的辛勞。充分利用每一樣物品,選擇節約的生活方式,自然就是對別人勞動成果的珍惜,就是對勞動者的尊重。人們之間相互尊重彼此的勞動,才能相互尊重彼此的人格,進而平等友好地相處。而且,一個人在生活上養成節約的習慣,適當地節制物慾,有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人與人之間做到相互尊重、彼此禮讓,對抗和衝突才會減少,包容與和諧才會增加。

  節約是對社會正氣的弘揚,有利於增進社會自身的和諧。節約,對個人來說是一種生活方式,對整個社會來說則是一種精神風貌。歷史上「成由勤儉敗由奢」的事例是很多的。我國西漢初年,文帝和景帝提倡節儉、鼓勵生產,造就了有名的「文景之治」。到了西晉時期,豪強權貴窮奢極欲、不事生產,結果導致物用匱乏、難以為繼,引發嚴重的階級和社會矛盾,最終葬送了一代王朝。由此可以看出,節約關係著國家和民族的興衰存亡。

  人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中。把希望變為現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離不開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而節約正是我們對社會履行責任的方式之一。其實,只要時時用心、處處留意,做到節約並不難。比如,隨手關燈關電腦,兩面使用複印紙,減少跑冒滴漏,等等。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以節約的實際行動來增進社會的整體和諧。

  素材連結:

  1.二十年後30億人喝水難

  據新華社墨西哥城3月20日電3月16日至22日,第四屆世界水資源論壇在墨西哥召開。根據本屆水資源論壇公布的最新數據,全世界水資源總量約14億立方米,而其中只有2.5%是可飲用的淡水,這其中70%又被用於農業灌溉。到2025年,預計全球將有30億人遭遇水危機。

  在3月22日「世界水日」即將來臨之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面對全球水資源開發問題,敲響9聲警鐘。

  2.還清明節一個「清明」

  清明節將至,人們為緬懷已故的先輩和親人都在準備掃墓祭祖,這是人之常情,無可非議。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來,掃墓祭祖颳起了揮霍浪費和不講文明之風。如有的聯宗祭祖,大擺酒席,挪墳立碑;有的請風水先生,選地造墳,佔用良田;有的為顯示自己的權威和富有,車水馬龍,興師動眾;還有的焚燒紙紮的車、馬、冰箱、空調、電腦和三陪小姐等。

  這些做法,褻瀆先人英靈,毒害人們心靈,背離了掃墓的初衷,也玷汙了清明節的「清明」,更與勤儉節約和公民道德建設背道而馳。如果先人地下有知,恐怕也不會同意這樣做。

  時代變了,掃墓的方式應當更文明。送上一束鮮花,以此寄託哀思;借培土之機,在墳旁栽上一棵樹,既莊重節儉,又綠化環境。又快到清明節,希望人們自覺遠離封建迷信,要文明掃墓,讓清明節真正變得「清明」起來。同時,也呼喚各級黨政部門應加強節儉掃墓、文明祭祖的宣傳教育,還祭掃活動的本來意義。

  3.節約的快樂

  某公司的一名打字收發員,每月要經辦3000多元的辦公耗材和郵寄費用。面對經理提出的節約要求,他曾想:「費用高和我有什麼關係,我一個小小的打字員能有什麼辦法呢?」然而,隨著對節約認識的提高,他開始在工作中嘗試一些小改革,如複印紙雙面使用等,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每個月的辦公耗材和郵寄費用比以前減少了一半。這位愛崗敬業的有心人深有感觸地說:「想著我這個小小的崗位一年也能為公司省下這麼多錢,節約的快樂油然而生。」

  節約的快樂來自哪裡?在一定意義上,節約是一種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是一種品質素養和美德。在很多時候、很多地方,節約不是「可為不可為」,而是「為與不為」,願為則百事可成。把節約看作創造價值、塑造自我的機會,就會千方百計地厲行節約,體味「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成就感。如果視節約為麻煩,把節約當負擔,就難免被動應付,對浪費現象熟視無睹。

  節約如井,深挖下去,不但洞開聚集財富的源泉,而且湧流愉悅心田的快樂,何樂而不為?

同类文章
關於環保之旅的作文

關於環保之旅的作文

  我是一隻小鳥,在藍天下自由自在的飛翔。我的家住在綠色的森林裡,那裡綠樹成蔭,我可以每天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我們一家三口在那裡幸福的生活著。  日子就這樣過了好些年,有一天,媽媽突然對我說:「孩子,你已經長大了,該是到外面去看看世界的時候了」。聽完媽媽的話雖然心裡有太多的不舍,但最終還是揮淚
我家鄉的環保小調查初中作文400字

我家鄉的環保小調查初中作文400字

  古人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杭州是我可愛的家鄉,她有山有水,水清澈見底,天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十分美麗。它是一個人們喜愛居住的綠色城市,特別是在美麗的春天,鳥語花香,百花齊放,綠樹成yin,生機ang然,是古今中外人們都非常嚮往的地方。  我的家鄉杭州很美麗、很可愛,對於
校園文明從我做起命題作文

校園文明從我做起命題作文

  【篇一:文明校園,從我做起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五年級六班的侯京呈,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文明校園,從我做起》。  每當我走進我們霸州市第二小學的校園時,就能感受到它的潔淨和美麗。嶄新而整齊的教學樓矗立在面前,寬大的操場,還有教學樓兩邊剛剛完工的花池
和諧之美作文三篇

和諧之美作文三篇

  導語:春之百花,夏之碧水,秋之金黃,冬之瑞雪,和諧之美。那是上天鍛造的自然之美。以下是小編為大眾分享的和諧之美作文三篇,歡迎借鑑!  【篇一:和諧之美作文】  創建和諧社會,是現代中國想要持續穩定發展的首要目標;所以作為公民的我們,創造和諧,發現和諧之美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蔚藍蔚藍
以孝道為題的初二600字左右作文

以孝道為題的初二600字左右作文

  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係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下面我們來描寫一下孝道吧。  以孝道為題的初二作文範文一: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每當想起這首詩,就會想起唐代大詩人孟郊的名詩
爭當美德少年作文400字

爭當美德少年作文400字

  「美德少年」這個光榮而又響亮的稱號可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要靠平常的一言一行,行言舉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爭當美德少年作文400字,歡迎閱讀。  【篇一:美德少年】  我叫於世芮,9歲,在東三教小學四年級二班讀書。  身為一名學生的我嚴格遵守各項的制度,在學校,我努力學習,懂得遵紀守
丟失誠信的後果作文

丟失誠信的後果作文

  俗話說的好,言必信,行必果,誠信是非常珍貴的品質,有人說,沒有了誠信,就相當於一個人失去了肉體。但是,有一件意外看到的事情,讓我大吃一驚。  一個星星閃爍的夜空,媽媽興致勃勃地帶我去逛超市,我邊聽著音樂,一邊看著路兩旁有沒有發生什麼趣事,媽媽曾說過:我和老爸是一個德性,總愛添油加醋,只要
奉獻與感動的優秀作文

奉獻與感動的優秀作文

  奉獻是一種美德,奉獻的人感動自己也感動他人,讓奉獻的養分滋養我們的心靈,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奉獻與感動的優秀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1:生命因奉獻而美麗  在繽紛、美麗的花園中,生長這各色鮮豔美麗嫵媚的花兒。在人們的讚美和欣賞下,花兒似乎更加挺拔、更加鮮豔了。  而在美麗的花兒腳下,一段
話題作文:文明在我心中

話題作文:文明在我心中

  文明是一首歌,一首煥發向上催人奮進的歌,我們的社會沒有了它,就好比一首歌曲失去了旋律;文明是一朵花,一朵燦爛的花,無私地為我們的社會散發著幽幽清香;文明是一棵大樹,默默地為我們的社會遮風擋雨……傳承文明,我們會讓生活中的亮點更為閃閃生輝;學會禮儀,我們正一步步走向美好的明天!  和諧的社
宜居文明新萊州作文

宜居文明新萊州作文

  一個充滿文明氣息的地方,一個美麗的臨海城市,一個省級工業園區,一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1個鎮、6個街道,戶籍人口88萬,全國百強縣排名37,是山東省10強縣之一。這是哪裡?你知道嗎?這便是養育我的地方,我美麗的家鄉——萊州。  萊州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地方。史載,夏代曾經建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