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化學短纖維生產中的往復桶固定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12:52:14 2
一種化學短纖維生產中的往復桶固定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化學短纖維生產中的往復桶固定結構,包括第一往復桶(51)、第二往復桶(52)、第一支杆(511)、第二支杆(521)和固定夾具(7);第一支杆(511)貫穿於第一往復桶(51)的前側壁和後側壁,第二支杆(521)貫穿於第二往復桶(52)的前側壁和後側壁,當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並列放置時,使得第一支杆(511)和第二支杆(521)並列且相鄰,固定夾具(7)分別卡住第一支杆(511)和第二支杆(521);由於固定夾具(7)直接作用於第一支杆(511)和第二支杆(521),並不直接作用於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的內壁,所以減少了固定夾具(7)對往復桶內壁的損傷,同時延長了往復桶的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一種化學短纖維生產中的往復桶固定結構
【技術領域】
[0001 ] 本申請涉及一種化學短纖維生產中的往復桶固定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滌綸等化學短纖維的生產一般包括兩道工序:前紡車間和後紡車間工序。前紡車間經過投料、乾燥、熔融、拉伸、落桶等工序將聚脂切片等加工成半成品;後紡車間經過後紡牽伸、捲曲、切斷、烘乾及打包等工序將前紡半成品加工成最終的成品。
[0003]短纖維生產中前紡的絲束落桶屬於連續化生產中的重要環節,主要由進桶、橫動往復和出桶等過程組成,絲條集束到一定的旦數後再送到後紡車間進行加工。所以在整個的化學短纖維生產過程中,往復落桶起了一個承前繼後的關鍵的作用。
[0004]現有技術中,每次的落桶都是落滿一桶後把纖維絲條剪斷,然後把該桶絲條輸送到後紡車間集束間進行排桶,等排放的桶數的總旦數達到後紡的牽伸機的生產能力後就開始進行牽伸生產,而每次排桶時都是單桶排桶,等該批絲條後紡生產完成後再接著進行第二批的生產。
[0005]由申請號201020554475.2已公開的實用新型專利提供一種雙桶排批的前紡落桶方法,在這種方法中,由於叉車需要一次同時叉起兩個往復桶,需要快捷地固定兩個往復桶,否則容易導致叉車工作不順利、運輸中不穩,申請號201020554475.2已公開使用U字型的夾具固定兩個往復桶,U型夾具固定兩個往復桶的方式是:U型夾具的兩側壁分別貼緊兩個往復桶的內壁面,當叉車叉動往復桶時,往復桶就會由於重力的作用,在U型夾具的夾持作用下把兩個往復桶固定。由此可知:U型夾具直接作用於往復桶的內壁,長時間使用後,兩個往復桶的上端開口的緊貼的四個角因長期受力而撕裂造成往復桶內壁受損傷,縮短了往復桶的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0006]針對固定夾具損傷往復桶內壁的問題,本申請提供一種化學短纖維生產中的往復桶固定結構,包括第一往復桶、第二往復桶,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固定夾具;
[0007]第一支杆貫穿於第一往復桶的前側壁和後側壁,第二支杆貫穿於第二往復桶的前側壁和後側壁;
[0008]第一往復桶和第二往復桶並列放置,使得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並列且相鄰,固定夾具分別卡住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
[0009]在一種實施例中,固定夾具還包括C型夾具本體和提手,C型夾具本體下部位分別卡住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提手置於C型夾具本體上部。
[0010]在一種實施例中,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分別設有與所述C型夾具本體對應的凹槽。
[0011]在另一種實施例中,第一支杆包括第一前支杆和第一後支杆,第二支杆包括第二前支杆和第二後支杆;
[0012]第一前支杆固接於第一往復桶的前側壁外部,第一後支杆固接於第一往復桶的後側壁外部,第二前支杆固接於第二往復桶的前側壁外部,第二後支杆固接於第二往復桶的後側壁外部。
[0013]在另一種實施例中,固定夾具包括前固定夾具和後固定夾具;
[0014]第一往復桶和第二往復桶並列放置,第一前支杆和第二前支杆並列且相鄰,第一後支杆和第二後支杆並列且相鄰,前固定夾具分別卡住第一前支杆和第二前支杆,後固定夾具分別卡住第一後支杆和第二後支杆。
[0015]在另一種實施例中,第一前支杆、第二前支杆、第一後支杆和第二後支杆末端均設有凸起。
[0016]在另一種實施例中,第一前支杆、第二前支杆、第一後支杆和第二後支杆分別設有凹槽。
[0017]本申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使第一支杆貫穿於第一往復桶的前側壁和後側壁,以及使第二支杆貫穿於第二往復桶的前側壁和後側壁,當第一往復桶和第二往復桶並列放置時,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並列相鄰,用固定夾具分別卡住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即實現了固定第一往復桶和第二往復桶的功能,由於固定夾具直接作用於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並不直接作用於往復桶的內壁,所以減少了固定夾具對往復桶內壁的損傷,同時延長了往復桶的使用壽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申請號201020554475.2公開的固定夾具的使用示意圖;
[0019]圖2為實施例一的往復桶固定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本申請固定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4為實施例一的支杆結構示意圖;
[0022]圖5為本申請固定夾具的使用示意圖;
[0023]圖6為實施例二的往復桶固定結構示意圖;
[0024]圖7為實施例二的支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6]實施例一:
[0027]申請號201020554475.2已公開的實用新型專利提供一種雙桶排批的前紡落桶方法,如圖1中所示,餵入輪I引出的絲條2首先落入到第一往復桶51中,當第一往復桶51滿絲後,通過往復機3將桶51推出到往復桶架4上。再將第二往復桶52放置在往復機3上,餵入輪I引出的絲條2繼續落入到第二往復桶52中。待第二往復桶52內裝滿絲條後,往復機3將第二往復桶52推出到往復桶架4上,將絲條2在第二往復桶52外剪斷,將下一個往復桶即第三往復桶53放置在往復機3上。最後使用叉車將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同時叉起送往後紡車間進行下一工序。由於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之間並沒有剪斷,絲條2相比現有單桶落桶增長了一倍,從而實現了將單桶排批改為雙桶排批,後紡車間的每批生產時間延長了一倍,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也減少了後紡工序中的廢絲消耗。在這種方法中,由於叉車需要一次同時叉起兩個往復桶,這就需要快捷地固定兩個往復桶,申請號201020554475.2已公開使用U字型的夾具6固定兩個往復桶,U型夾具6固定兩個往復桶的方式是:U型夾具6的兩側壁分別貼緊兩個往復桶的內壁面,當叉車叉動往復桶時,往復桶就會由於重力的作用,在U型夾具6的夾持作用下把兩個往復桶固定。
[0028]由此可知:U型夾具直接作用於往復桶的內壁,長時間使用後,兩個往復桶的上端開口的四個角因長期受力而撕裂造成往復桶內壁受損傷,縮短了往復桶的使用壽命。
[0029]基於上述問題,本例提供一種化學短纖維生產中的往復桶固定結構,包括第一往復桶51、第二往復桶52、第一支杆511、第二支杆521和固定夾具7,如圖2所示。
[0030]本例的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不作贅述;第一支杆511貫穿於第一往復桶51的前側壁和後側壁,第二支杆521貫穿於第二往復桶52的前側壁和後側壁,一般的,為了防止第一支杆511和第二支杆521分別在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上移動,第一支杆511和第二支杆521分別固定於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的前側壁和後側壁;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並列放置,使得第一支杆511和第二支杆521並列且相鄰,固定夾具7分別卡住第一支杆511和第二支杆521,具體的,固定夾具7卡住第一往復桶51的前側壁和後側壁之間的第一支杆511部分,以及第二往復桶52的前側壁和後側壁之間的第二支杆521部分。
[0031]固定夾具7採用金屬材料或塑膠材料製成,可以根據材料成本、使用壽命等因素考慮選用,本例的固定夾具7採用金屬材料製成,固定夾具7包括C型夾具本體71和提手72,如圖3所示,提手72置於C型夾具本體71上部,目的是為了方便操作及取放,當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並列放置時,C型夾具本體71下部分別卡住第一支杆511和第二支杆521,這樣就可以固定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
[0032]另外,為了防止C型夾具本體71在第一支杆511和第二支杆521上往復滑動,影響叉車平衡運輸往復桶,本例的第一支杆511和第二支杆521分別設有凹槽513,如圖4所示,一般的,凹槽513設置於第一支杆511和第二支杆521中部的下方,且開口朝下,C型夾具本體71的開口端分別卡入凹槽513內,即可防止C型夾具本體71在第一支杆511和第二支杆521上往復滑動。
[0033]固定夾具7與第一支杆511和第二支杆521配合使用的方式是:當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並列排放在往復桶架4上時(如圖5所示),用C型夾具本體71的開口端卡入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上的第一支杆511和第二支杆521上的凹槽513內,當叉車叉動往復桶時,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的上部就會由於重力的作用往外張開,而第一支杆511和第二支杆521也會往外運動而卡住C型夾具本體71,由於C型夾具本體71卡入了第一支杆511和第二支杆521上的凹槽5113,這樣可以防止C型夾具本體71在第一支杆511和第二支杆521上往復滑動,保證了使用過程的安全。從而實現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在C型夾具本體71的夾持作用下被固定,進而方便叉車穩定地運輸。
[0034]由於C型夾具本體71直接作用於第一支杆511和第二支杆521,並不直接作用於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的內壁,所以減少了 C型夾具本體71對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內壁的損傷,同時延長了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的使用壽命。
[0035]實施例二:
[0036]基於實施例一,本例的第一往復桶51、第二往復桶52和固定夾具7分別與實施例一的第一往復桶51、第二往復桶52和固定夾具7類同,本例不作贅述,請參考實施例一,不同部分是:本例的第一支杆511包括第一前支杆5111和第一後支杆5112,第二支杆521包括第二前支杆5211和第二後支杆5212,進一步,固定夾具7包括前固定夾具71和後固定夾具72,如圖6所示。
[0037]第一前支杆5111固接於第一往復桶51的前側壁外部,第一後支杆5112固接於第一往復桶51的後側壁外部,第二前支杆5211固接於第二往復桶52的前側壁外部,第二後支杆5212固接於第二往復桶52的後側壁外部,本例中的固接具體採用焊接方式。
[0038]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並列放置,使得第一前支杆5111和第二前支杆5211並列且相鄰,以及第一後支杆5112和第二後支杆5212並列且相鄰,前固定夾具71分別卡住第一前支杆5111和第二前支杆5211,後固定夾具72分別卡住第一後支杆5112和第二後支杆5212。
[0039]由於,第一前支杆5111固接於第一往復桶51的前側壁外部,第一後支杆5112固接於第一往復桶51的後側壁外部,第二前支杆5211固接於第二往復桶52的前側壁外部,第二後支杆5212固接於第二往復桶52的後側壁外部,為了防止前固定夾具71和後固定夾具72產生脫鉤現象,即前固定夾具71向第一前支杆5111和第二前支杆5211的外端滑動,以及後固定夾具72向第一後支杆5112和第二後支杆5212的外端滑動,所以,第一前支杆5111、第一後支杆5112、第二前支杆5211和第二後支杆5212可以設計不同形狀分別與前固定夾具71和後固定夾具72配合使用,並防止前固定夾具71和後固定夾具72向外滑動,本例米用第一前支杆5111、第二前支杆5212、第一後支杆5112和第二後支杆5212的末端均設有凸起,如,第一前支杆5111、第二前支杆5212、第一後支杆5112和第二後支杆5212採用具有螺帽結構的螺栓。
[0040]而本例的第一前支杆5111、第二前支杆5212、第一後支杆5112和第二後支杆5212均設計為圓柱型結構,本例中,第一前支杆5111、第二前支杆5212、第一後支杆5112和第二後支杆5212分別包括第一部位51111和第二部位51112,第一部位51111的直徑大於第二部位51112的直徑,使得第一部位51111相對於第二部位51112凸起,如圖7所示,這樣,前固定夾具71和後固定夾具72分別卡住第第二部位51112時,由於第一部位51111直徑較大,達到防止前固定夾具71和後固定夾具72分別向外滑動的目的。
[0041]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前支杆5111、第二前支杆5212、第一後支杆5112和第二後支杆5212別設有凹槽513,其凹槽513開口朝下。
[0042]前固定夾具71和後固定夾具72分別與第一前支杆5111、第二前支杆5212、第一後支杆5112和第二後支杆5212配合使用的方式是:當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並列排放在往復桶架4上時(如圖5所示),前固定夾具71和後固定夾具72分別卡入第二部位51112,當叉車叉動往復桶時,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的上部就會由於重力的作用往外張開,而第一前支杆5111和第二前支杆5212也會向外運動而卡住前固定夾具71,以及第一後支杆5112和第二後支杆5212往外運動而卡住後固定夾具72,由於第一部位51111直徑稍大,這樣前固定夾具71和後固定夾具72就不會分別往外滑動而產生脫鉤,保證了使用過程的安全。從而實現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在前固定夾具71和後固定夾具72的夾持作用下被固定,進而方便叉車穩定地運輸。
[0043]由於前固定夾具71和後固定夾具72直接作用於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的外部,並不直接作用於其內壁,所以減少了前固定夾具71和後固定夾具72對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內壁的損傷,同時延長了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的使用壽命。
[0044]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於這些說明。對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
【權利要求】
1.一種化學短纖維生產中的往復桶固定結構,包括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第一支杆(511)、第二支杆(521)和固定夾具(7); 所述第一支杆(511)貫穿於所述第一往復桶(51)的前側壁和後側壁,所述第 二支杆(521)貫穿於所述第二往復桶(52)的前側壁和後側壁; 所述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並列放置,所述第一支杆(511)和第二支杆(521)並列且相鄰,所述固定夾具(7)分別卡住所述第一支杆(511)和第二支杆(521)。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往復桶固定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夾具(7)包括C型夾具本體(71)和提手(72),所述C型夾具本體(71)下部位分別卡住所述第一支杆(511)和第二支杆(521),所述提手(72)置於所述C型夾具本體(71)上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往復桶固定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支杆(511)和第二支杆(521)分別設有與所述C型夾具本體(71)對應的凹槽(513)。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往復桶固定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支杆(511)包括第一前支杆(5111)和第一後支杆(5112),所述第二支杆(521)包括第二前支杆(5211)和第二後支杆(5212); 所述第一前支杆(5111)固接於所述第一往復桶(51)的前側壁外部,所述第 一後支杆(5112)固接於所述第一往復桶(51)的後側壁外部,所述第二前支杆(5211)固接於所述第二往復桶(52)的前側壁外部,所述第二後支杆(5212)固接於所述第二往復桶(52)的後側壁外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往復桶固定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夾具(7)包括前固定夾具(71)和後固定夾具(72); 所述第一往復桶(51)和第二往復桶(52)並列放置,所述第一前支杆 (5111)和第二前支杆(5211)並列且相鄰,所述第一後支杆(5112)和第二後支杆(5212)並列且相鄰,所述前固定夾具(71)分別卡住所述第一前支杆(5111)和第二前支杆(5211),所述後固定夾具(72)分別卡住所述第一後支杆(5112)和第二後支杆(5212)。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往復桶固定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前支杆(5111)、第二前支杆(5212)、第一後支杆(5112)和第二後支杆(5212)末端均設有凸起。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往復桶固定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前支杆(5111)、第二前支杆(5212)、第一後支杆(5112)和第二後支杆(5212)分別設有凹槽(513)。
【文檔編號】B65H75/18GK203833386SQ201420096265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4日
【發明者】許國雄, 譚亦武, 李紹亮, 譚耀波 申請人:肇慶天富新合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