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是鋼琴家還是音樂家,郎朗是鋼琴家還是鋼琴演奏家
2023-04-02 08:53:09 3
郎的個人信息顯示,他是遼寧省瀋陽市鐵西區人,自幼在北京讀書。在鋼琴方面,他獲得了許多國際獎項,並被聯合國、美國、英國等一些政要邀請演奏。1982年出生的他,為什麼年紀輕輕就成為了鋼琴家?他的父母從小是怎麼把他養大的?付出了什麼努力或者犧牲了什麼?
郎朗的成長曆程
1982年,郎朗出生在瀋陽一個音樂世家。我爺爺以前是音樂老師,父親郎國仁是文藝兵。他在部隊當過專業二胡演員。退伍後進入瀋陽市公安局。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郎朗從小就對音樂產生了興趣,尤其是父母給他買了一架國產立式鋼琴後。
兩歲的蕭郎朗被動畫片《貓和老鼠》(湯姆傑瑞)中湯姆貓《匈牙利狂想曲》的表演所吸引,對鋼琴師的手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自己也有這樣一雙神奇的手。
有一天,電視正在播放電視劇《西遊記》。當蔣大為演唱《敢問路在何方》時,郎朗充滿了熱情,立即沉浸在音樂中。唱完了,但奔放的旋律還在腦海裡揮之不去,於是郎朗不知不覺在鋼琴上彈奏起來。奇怪的是,雖然沒學過音樂,只聽過一次歌,但郎朗幾乎把這首歌的大部分旋律都彈了出來。真是個神童!爸爸媽媽非常高興,決定送兒子去學鋼琴。
在我剛剛3歲的時候,父親帶著郎朗去學鋼琴。每次學習一兩個小時,我都不覺得累。我非常喜歡學習。爸爸發現郎朗不僅有音樂天賦,而且吃苦耐勞。
郎4歲時,父親帶他去見瀋陽音樂學院的朱雅芬教授。當郎朗坐在鋼琴前彈奏一曲時,朱教授非常驚訝,這麼小的孩子竟然能彈奏出如此動人的曲子!看來這孩子心裡有一定的音樂元素。不,應該說他全身都充滿了音樂!朱教授聽了越來越感動,就對郎朗的父親說:「這是一個很有天賦的孩子,天生就會彈鋼琴!我一定要好好教他。」
練琴時,郎朗每隔一段時間就給自己設定新的目標。誰打得最好,誰就記住他的名字,發誓要超越。在超越別人的同時,琴技得到了提升,練好琴的信心也越來越足。
從郎朗學鋼琴的那天起,父親為了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設計安排了作息時間,花了半年的收入買了一架星海鋼琴。爸爸還把整個客廳騰出來給郎朗練琴。
有一次,郎朗小學的班主任馮寧來家訪時,發現郎朗的小屋裡有一張小桌子,上面放著一臺小電視機,外面罩著一個電視罩,花瓶裡插著人造花。這臺電視好像很少開。房間裡的床不大,最多只能睡兩個人。不過,寬敞的客廳裡有一架鋼琴,是郎朗一個人的。所以,平時他們一家人就睡那張床!馮寧老師走到鋼琴前,發現上面有一盞小燈。原來郎朗每天放學都需要練到很晚。郎的父親說:「馮小姐,你猜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馮老師說:「什麼事?」爸爸說:「讓我的兒子成為世界著名的鋼琴家!」
在全家人的支持下,郎朗漸漸養成了每天彈鋼琴的好習慣。每天早上,只要郎朗的琴聲響起,鄰居們就知道該起床上班了,不然就要遲到了。
有一次,郎朗前一天晚上跟著父母去了姑姑家。飯後,郎朗和我姑姑家的幾個孩子正玩得開心,這時爸爸突然對郎朗說:「不行,你要練琴!」姨媽不好意思地說:「哎,哪裡有鋼琴?」爸爸說:「讓郎朗在地板上練指法。」於是朗朗敲了敲地板。
郎5歲時在瀋陽少兒鋼琴比賽中獲得一等獎。
郎朗9歲時,父親讓郎朗去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學鋼琴,於是給單位領導寫了一封辭職信,大意是:「我一定要去北京培養我的兒子!」
到北京後,郎朗和父親住在豐臺區的一棟筒子樓裡,母親卻留在瀋陽一個人打工,靠工資養家。對於郎朗,媽媽每個月只花100塊錢的生活費,其餘的錢卻全部寄到北京。不久,中央音樂學院的趙屏國教授認識了郎朗,認為郎朗智商很高,很有音樂天賦。趙教授對郎朗的父親說:「如果我努力的話,這個孩子將來的發展一定不亞於俄羅斯著名的青年鋼琴家葉甫格尼基辛。」就這樣,郎朗被趙屏國教授收為弟子。
每天上午去上文化課,下午學鋼琴。父親為了多了解一些鋼琴知識,每節課都會站在郎朗的教室外面「偷聽」。當他下課回家時,他的父親和兒子正在吃飯,同時還在討論老師教的課。10歲時,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屬小學。
郎朗每天要完成八個小時的訓練。漸漸地,他能熟練地演奏高難度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和拉赫馬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後來連著名指揮家馬澤爾都很驚訝:「郎朗是在哪裡打下鋼琴基礎的?」有人告訴他:「郎朗在中國學的。」
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屬小學後,郎朗獲得星海杯全國少兒鋼琴比賽一等獎。
不久,郎朗得到了去德國參加音樂比賽的機會。然而,全家人的生活全靠郎朗媽媽一個人。郎朗參加一個國際比賽,要自費,得拿出5萬塊錢。這是多麼困難啊!爸爸瞞著郎朗向親戚朋友借了5萬元,陪郎朗去了德國。
結果12歲的郎朗得了第一名!郎教授和趙屏國
在臺上歡呼、擁抱。當郎朗回到國內後,班主任老師在中央音樂學院對郎朗說:哎,郎朗,這很不容易,領獎時,你爸爸哭得那麼厲害,我從來沒有看到你爸哭過。郎朗跟老師說:不可能,我爸不可能哭,他怎麼能哭呢,我都從來沒看過他哭過。在郎朗的心裡,爸爸是一個很堅強的人,他一向佩服爸爸,爸爸怎麼可能哭呢?
郎朗回到家裡問爸爸:我領獎時你哭了?爸爸笑了,說:我沒哭,你別瞎說。
自身就是鋼琴
13歲,郎朗以公派的身份參加在日本舉辦的柴可夫斯基青年音樂家比賽,在在這項艱難的比賽中戰勝國際眾多好手,獲得金獎。
在郎朗獲得柴科夫斯基鋼琴比賽第一名以後,爸爸讓郎朗從中央音樂學院退學,報考美國的科蒂斯音樂學院。郎朗又一次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美國這所著名的音樂學院。
在那裡,郎朗一面學習各種課程,一面進入當地高中上文化課。除鋼琴技藝日漸成熟之外,郎朗也從這裡邁出了職業鋼琴家的第一步,陸續獲得了與克裡夫蘭交響樂、巴爾的摩交響樂團等大型樂團的合作機會,鋼琴水平又獲得了很大的提高。
1999年8月14日,剛滿17歲的郎朗在美國芝加哥拉威尼亞音樂節的明星音樂會上一舉成名。當時這場長達5小時之久的音樂盛典,邀請了5位世界著名的鋼琴家加盟演出。確定與美國五大之一的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的著名鋼琴家安德烈·瓦茨急病退出,音樂會總監艾森巴赫急招郎朗替補上場,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令3萬觀眾沸騰!《芝加哥論壇報》說:郎朗是世界上最偉大、最令人激動的鋼琴天才。
郎朗曾被逼自殺
給你三個選擇,第一是回瀋陽,第二是跳樓,第三是吃藥。郎朗回憶自己在聽到父親給自己的選擇時說:我當時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心想跳樓太恐怖了,就說那吃藥吧。在一個悶熱的夏天,屋裡沒有風扇,更沒有空調,幼小的郎朗坐在鋼琴邊一彈就是10多個小時。郎爸告訴記者,郎朗從小就有著同齡人少有的刻苦,因此,他的成功也註定緣自勤奮。
13歲的郎朗獲得柴科夫斯基鋼琴比賽第一名後,他的好日子就已經開始了。郎朗和辭去公職的父親郎國任租住在北京白紙坊一座條件簡陋的二層筒子樓裡,廚房、廁所都是公用的。父子倆擠在一居室裡,除了一套好一點兒的音響和一臺必備的星海牌鋼琴之外,連電視機也沒有。這是父子倆刻意營造出的緊張、充實的奮鬥環境。郎朗每天過著學校和家兩點一線的學生生活。上午到校學習文化課,下午在教師趙屏國的指導下練琴。上完一天的課,郎朗和所有雙職工家庭的孩子一樣,背著書包,揣著公共汽車月票往家趕。到家後,郎朗要在那臺星海牌鋼琴上繼續練琴。父親要是回來晚了,郎朗就會一個人到小鋪裡花幾塊錢買碗粥、一屜小籠包,填飽肚子。
在影片《郎朗的歌》中郎朗回憶了心酸的求學之路。雖然拚命苦練但郎朗意外地遭到了鋼琴老師的當頭棒喝,鋼琴老師不喜歡我,每天都在說你不可能成為鋼琴家,勸我回瀋陽算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求學條件的窘迫曾讓郎爸精神陷入了一種瀕於崩潰的地步,當他再無法面對這一切的時候,終於對郎朗說出自己的想法,給你三個選擇,第一是回瀋陽,第二是跳樓,第三是吃藥。郎朗在聽到父親給自己的選擇時,我當時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心想跳樓太恐怖了,就說那吃藥吧。
等到開始吃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這是一個令我討厭的世界,但我不想吃藥,然後我就拿著藥扔向我爸,說你吃吧,我才不吃呢。然後我爸開始打我,我也頭一次反抗,然後我開始罵鋼琴罵北京,把所有不高興的事情都罵出來。郎朗爸爸每次回憶起如此冷酷的場面時,都會不由自主流下眼淚。
2005年10月9日,郎朗應美國總統邀請到白宮舉行個人專場獨奏會,成為第一位到白宮演出的中國鋼琴家。美國總統布希授予郎朗世界和平使者的稱號。
2013年10月28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為中國鋼琴家郎朗佩戴象徵和平使者的胸針。潘基文當天任命郎朗為關注全球教育的聯合國和平使者,成為聯合國第十二位和平使者,這是歷史上最年輕,也是第一位中國人獲此殊榮,也是成為繼大提琴家馬友友之後的另一名華人聯合國和平使者。
2013年11月18日,郎朗被英國牛津大學聖彼得學院授予榮譽院士稱號,郎朗因此成為獲此殊榮的首位中國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