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通關藤種植方法與流程
2023-06-14 16:46:11 1
本發明涉及中藥材種植領域,具體的講是一種通關藤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通關藤(marsdeniatenocissima(roxb)wightetarm)為蘿藦科牛奶菜屬藤本植物,又名烏骨藤。始載於《滇南本草》,廣泛分布於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其全株都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和止咳平喘之功效。通關藤所含的烏骨消癌素(c21-甾體甙和烏骨總鹼)對癌細胞分裂的根源-微管排列有很強的破壞作用,可阻斷癌細胞的有絲分裂,從而有效切斷癌細胞擴散、轉移,癌症因此萎縮直至完全消失。可用於晚期肺癌、急性白血病、食管癌、胃癌、肝癌、喉癌、鼻咽癌等各種晚期惡性腫瘤的治療。以通關藤為主要原料製備而成的中藥消癌平製劑,療效良好。
目前,通關藤主要依靠自然繁育和有限的野生資源供給。由於通關藤野生資源遭到嚴重破壞,而藥材需求量仍逐年提高,通關藤自身花多果少的生物特性,其植物自然繁殖力低。雲南地區推廣種植人工馴養的通關藤,由於通關藤的生長及繁殖要求,僅能在山地及林地進行種植。
由於通關藤馴服時間短,人工種植產量一直都無法得到質的提高,作業人員選用多種方式均無法答覆提高其產量,大多產用傳統地爬式種植,即按照通關藤自然生長方式,攀爬在石頭或者其他大型植株上進行種植,並且根據中國專利申請號2015100440646,一組通關藤快速繁殖培養基,公開一種能夠使通關藤有效快速無性繁殖的培養基,雖然其效果較為優良,但是很難直接應用與農業生產,更加傾向用於科學研究,其技術要求高一般作業人員很難使用。
因此需要一種方法簡單,易於被一般作業人員接受,通過整地、移栽、搭架、牽藤等步驟的配合,結合通關藤特有的生長需求達到催生提高通關藤產量的一種通關藤種植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通關藤種植中通關藤產量無法提高,種植方法多為地爬式,並沒有一種易於一般作業人員接受,能夠提高通關藤產量的方法的問題,提供一種通關藤種植方法。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通關藤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整地:移栽前對待移栽土地進行翻地鬆土處理;
b.移栽:對待移栽土地進行打穴,將通關藤種苗進行移栽;
c.搭架:在待移栽土地上進行搭架;
d.牽藤:對通關藤進行牽藤,將藤蔓固定在搭架上;
e.後期管理:每年定期除草、施肥、病蟲害防治和修枝。
進一步的,步驟a整地中,待移栽土地選用前茬為豆科作物或者禾本科作物,翻地深度在20~40cm。
這種方法的目的在於,通關藤對土壤的肥力要求較高,經過多年的追蹤研究,豆科作物和禾本科作物種植後,土壤中會出現大量含氮物質,有助於通關藤種苗初期移栽中生根,同時其含有的根瘤菌有利於通關藤獲取土壤中氮物質,提高通關藤產量,作為對比如果將通關藤種苗移栽至前茬為姜、三七、甘蔗等作物的土壤中,其種植后土壤肥力降低,同時產生不利於後續作物生長的代謝產物,其對通關藤的根部會造成影響。
進一步的,步驟b移栽中,移栽時間為每年5月,移栽密度為每畝500~700株,移栽行距為2m,株距為0.5m,打穴為直徑20cm,深度為20cm的圓孔。
可選的,步驟b移栽中,還包括移栽20天後對未成活或成活較差的種苗拔出後重新用苗移栽,其中成活較差的種苗指株高明顯低於其他通關藤種苗的植株。
進一步的,步驟c搭架中,搭架立柱採用粗8cm×8cm,高2.5m的水泥樁,水泥樁間橫向距離為4m,縱向距離為6m,相鄰水泥樁間頂部連接有直徑為2.5mm的主膠線。
可選的,步驟c搭架中,移栽後第二年在主膠線間設置直徑為1.2mm的輔膠線,所述輔膠線縱向設置,相鄰輔膠線間距為1m。
這種方法的目的在於,改變現有地爬式種植通關藤模式,使用搭架人工確定通關藤攀爬方向,同時可以調節植物單位面積內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係,使個體發育健壯,群體生長協調,達到高產的目的.合理密植,有利於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種植過密,植物葉片相互遮蓋,只有上部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種植過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搭架攀爬才是最經濟的做法,可以大幅提高通關藤產量。
進一步的,步驟d牽藤中,牽藤次數為兩次,第一次牽藤在通關藤開始抽藤時,次年1月份進行1次修枝,藤條全部剪除,通關藤根部留20~30cm,待植株再次抽藤後進行第二次牽藤,第二次牽藤與第一次牽藤步驟一致。
這種方法的目的在於,牽藤的目的主要是配合搭架,通過採用兩次牽藤,可以提高通關藤植株耐破壞性,將其初生抽藤剪去,後續生長的藤條更加粗壯。
可選的,步驟e後期管理中,第一年除草3-5次,以後每年除草2次。
可選的,步驟e後期管理中,每年施肥4次,每次間隔3個月,第一次施肥時間為通關藤移栽成活20天後,使用尿素或複合肥進行施肥。
可選的,步驟e後期管理中,尿素用量為18kg/畝,複合肥用量為42kg/畝,尿素和複合肥交替使用。
這種方法的目的在於,複合肥通過將草、畜牧糞便等發酵製得,其中有益成分比較全面,但是整體肥力較低,尿素含有較高氮,通過將兩種肥料交替使用,既可以滿足通關藤種植時對氮的需求,又可以使土壤中肥料含量更加均勻。
本發明方法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提供一種通關藤種植方法,為獲取更高產量通關藤提供一種新的思路,同時種植方法簡單,易於被一般作業人員接受。
2、通關藤對土壤的肥力要求較高,經過多年的追蹤研究,豆科作物和禾本科作物種植後,土壤中會出現大量含氮物質,有助於通關藤種苗初期移栽中生根,同時其含有的根瘤菌有利於通關藤獲取土壤中氮物質,提高通關藤產量,作為對比如果將通關藤種苗移栽至前茬為姜、三七、甘蔗等作物的土壤中,其種植后土壤肥力降低,同時產生不利於後續作物生長的代謝產物,其對通關藤的根部會造成影響。
3、改變現有地爬式種植通關藤模式,使用搭架人工確定通關藤攀爬方向,同時可以調節植物單位面積內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係,使個體發育健壯,群體生長協調,達到高產的目的.合理密植,有利於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種植過密,植物葉片相互遮蓋,只有上部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種植過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搭架攀爬才是最經濟的做法,可以大幅提高通關藤產量。
4、牽藤的目的主要是配合搭架,通過採用兩次牽藤,可以提高通關藤植株耐破壞性,將其初生抽藤剪去,後續生長的藤條更加粗壯。
5、複合肥通過將草、畜牧糞便等發酵製得,其中有益成分比較全面,但是整體肥力較低,尿素含有較高氮,通過將兩種肥料交替使用,既可以滿足通關藤種植時對氮的需求,又可以使土壤中肥料含量更加均勻。
6、採用本方法種植的通關藤,經過跟蹤統計其產量是傳統地爬式種植地塊的通關藤產量的2-3倍。
具體實施方式
選用定量培育的通關藤種苗,均勻分為4組,每組標記為a、b、c、d,其中a組採用現有地爬式種植方式進行種植,三年後進行收集,將收穫的通關藤晾曬統計重量。
實施例1
整地
移栽前對待移栽土地進行翻地鬆土處理,待移栽土地選用前茬為豆科作物,翻地深度在20cm。
移栽
在第一年5月進行移栽,選用b組通關藤種苗進行移栽,移栽密度為每畝500株,移栽行距為2m,株距為0.5m,打穴為直徑20cm,深度為20cm的圓孔,移栽20天後對未成活或成活較差的種苗拔出後重新用苗移栽,其中成活較差的種苗指株高明顯低於其他通關藤種苗的植株。
搭架
搭架立柱採用粗8cm×8cm,高2.5m的水泥樁,水泥樁間橫向距離為4m,縱向距離為6m,相鄰水泥樁間頂部連接有直徑為2.5mm的主膠線,移栽後第二年在主膠線間設置直徑為1.2mm的輔膠線,所述輔膠線縱向設置,相鄰輔膠線間距為1m。
牽藤
牽藤次數為兩次,第一次牽藤在通關藤開始抽藤時,次年1月份進行1次修枝,藤條全部剪除,通關藤根部留20cm,待植株再次抽藤後進行第二次牽藤,第二次牽藤與第一次牽藤步驟一致。
後期管理
第一年除草3次,剩餘兩年每年除草2次,每年施肥4次,每次間隔3個月,第一次施肥時間為通關藤移栽成活20天後,使用尿素或複合肥進行施肥。尿素用量為18kg/畝,複合肥用量為42kg/畝,尿素和複合肥交替使用。三年後進行收集,將收穫的通關藤晾曬統計重量。
實施例2
整地
移栽前對待移栽土地進行翻地鬆土處理,待移栽土地選用前茬為豆科作物,翻地深度在30cm。
移栽
在第一年5月進行移栽,選用c組通關藤種苗進行移栽,移栽密度為每畝600株,移栽行距為2m,株距為0.5m,打穴為直徑20cm,深度為20cm的圓孔,移栽20天後對未成活或成活較差的種苗拔出後重新用苗移栽,其中成活較差的種苗指株高明顯低於其他通關藤種苗的植株。
搭架
搭架立柱採用粗8cm×8cm,高2.5m的水泥樁,水泥樁間橫向距離為4m,縱向距離為6m,相鄰水泥樁間頂部連接有直徑為2.5mm的主膠線,移栽後第二年在主膠線間設置直徑為1.2mm的輔膠線,所述輔膠線縱向設置,相鄰輔膠線間距為1m。
牽藤
牽藤次數為兩次,第一次牽藤在通關藤開始抽藤時,次年1月份進行1次修枝,藤條全部剪除,通關藤根部留25cm,待植株再次抽藤後進行第二次牽藤,第二次牽藤與第一次牽藤步驟一致。
後期管理
第一年除草3次,剩餘兩年每年除草2次,每年施肥4次,每次間隔3個月,第一次施肥時間為通關藤移栽成活20天後,使用尿素或複合肥進行施肥。尿素用量為18kg/畝,複合肥用量為42kg/畝,尿素和複合肥交替使用。三年後進行收集,將收穫的通關藤晾曬統計重量。
實施例3
整地
移栽前對待移栽土地進行翻地鬆土處理,待移栽土地選用前茬為豆科作物,翻地深度在40cm。
移栽
在第一年5月進行移栽,選用d組通關藤種苗進行移栽,移栽密度為每畝700株,移栽行距為2m,株距為0.5m,打穴為直徑20cm,深度為20cm的圓孔,移栽20天後對未成活或成活較差的種苗拔出後重新用苗移栽,其中成活較差的種苗指株高明顯低於其他通關藤種苗的植株。
搭架
搭架立柱採用粗8cm×8cm,高2.5m的水泥樁,水泥樁間橫向距離為4m,縱向距離為6m,相鄰水泥樁間頂部連接有直徑為2.5mm的主膠線,移栽後第二年在主膠線間設置直徑為1.2mm的輔膠線,所述輔膠線縱向設置,相鄰輔膠線間距為1m。
牽藤
牽藤次數為兩次,第一次牽藤在通關藤開始抽藤時,次年1月份進行1次修枝,藤條全部剪除,通關藤根部留30cm,待植株再次抽藤後進行第二次牽藤,第二次牽藤與第一次牽藤步驟一致。
後期管理
第一年除草3次,剩餘兩年每年除草2次,每年施肥4次,每次間隔3個月,第一次施肥時間為通關藤移栽成活20天後,使用尿素或複合肥進行施肥。尿素用量為18kg/畝,複合肥用量為42kg/畝,尿素和複合肥交替使用。三年後進行收集,將收穫的通關藤晾曬統計重量。
將4組通關藤產量進行對比可得,a組採用現有地爬式種植方式,種植三年後收集晾乾後每畝重量平均為315kg,b組採用本發明提供的種植方法,種植三年後收集晾乾後每畝重量平均為645kg,c組採用本發明提供的種植方法,種植三年後收集晾乾後每畝重量平均為758kg,d組採用本發明提供的種植方法,種植三年後收集晾乾後每畝重量平均為798kg,採用本發明提供的方法,每畝通關藤產量提升較之現有技術在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