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補救水稻澇災後產量不受影響的管理方法與流程
2024-04-10 03:25:05 1
本發明涉及種植管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補救水稻澇災後產量不受影響的管理方法。
背景技術:
水稻作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在糧食生產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據統計,我國水稻播種面積超過3000萬公頃,約佔糧食播種面積的27%,總產量達1.3億噸,佔糧食總產的40%以上。同時,我國又是全世界最大的稻穀消費國,稻米是人們飲食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60%以上人口以大米為主食。因此,水稻的穩定增長對保障我國國家糧食安全起著基礎性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稻米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以來,每到梅雨季節,長江中下遊部分地區農田經常被淹,內澇嚴重,農作物水稻遭受嚴重損失,輕者減產,嚴重者水稻絕收。洪水退後,農民積極開展生產自救,然而目前對於澇後水稻栽培仍以傳統的方法為主,選種、催芽、施肥、除草等工藝均採用粗放方式處理,沒有規範的澇後水稻管理技術,這就導致了澇後的水稻產量不高,水稻質量差,無法滿足水稻年產量的要求,極大的影響了水稻種植的經濟效益。
通過多年實踐,本發明人發明了一種水稻澇災後產量不受影響的種植管理方法,能把澇災對水稻生產造成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已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補救水稻澇災後產量不受影響的管理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補救水稻澇災後產量不受影響的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1)選擇耐澇品種:水稻種植前選擇根系發達、莖杆強韌、株型緊湊、再生能力強的水稻品種,同時錯開生產季節,選擇早、中、遲熟多樣性的品種,避免受洪澇導致的全面損失;
(2)排水搶救:受澇退水後立即進行排水,排水時由田地高低由高往低排,同時在高溫期間排水時保留2-4釐米水層,陰雨天則一次性排乾;
(3)清雜洗苗:受澇後排水過程中隨退水澇去漂浮物,並在退水剛露苗尖時,使用木竿來回振蕩以洗去沾汙莖葉的泥沙;
(4)查苗補缺:處於分櫱期的田塊,受澇後補齊缺株,具體方法為在未受澇或澇輕的田裡,選取生長良好、正在分櫱的稻株,分出部分移栽到缺苗的田中,若缺苗嚴重,則將幾塊田裡的稻苗移到一塊田裡;
(5)補施肥料:受澇排水後通過多次輕施的方法進行肥料的補施,畝施尿素2-2.5千克、氯化鉀2.5-3千克,共補施2-3次,每次間隔5-7天,同時在水稻分櫱期每畝噴施葉面肥a溶液30千克,水稻孕穗期每畝噴施45千克葉面肥b溶液,水稻灌漿結實期每畝噴施15千克葉面肥c溶液;
(6)加強病蟲防治:水稻受澇後及時用藥防治,選用葉青雙、消菌靈防治白葉枯病,選用井岡黴素、紋枯清防治紋枯病。
所述排水搶救過程中若稻苗受淹後披葉少,植株生長健壯,則可以排乾後擱田,防止翻根倒伏。
所述清雜洗苗過程中若秧苗處於分櫱期,則隨退水方向潑水進行洗苗,同時清除爛葉、黃葉。
所述葉面肥a溶液由以下方法配製:按重量份準備原料大豆粉48-52份、發酵菌劑1-2份、紅糖6-8份,將大豆粉和發酵菌劑混合後放置入發酵缸中堆積發酵,發酵前向發酵缸內加水至大豆粉含水量在70-75%,發酵6-7天後將發酵料翻倒一次,10-12天後發酵完成,將發酵料取出,與5-6倍於其質量的水混合,再加入紅糖,攪拌浸泡12-15小時後過濾,收集濾液即得到葉面肥a溶液。
所述葉面肥b溶液的製備方法為向每100千克清水中加入4-5克蛋氨酸以及80-100毫克稀土微肥,攪拌均勻後即可。
所述葉面肥c溶液由以下方法配製:按重量份準備原料尿素35-40份、硫酸鉀20-25份、硫酸銅18-20份、硫酸亞鐵40-42份、硫酸鋅20-25份、硼砂25-30份、乙二胺四乙酸4-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鈉8-10份、細胞分裂素製劑1-2份、水解蛋白粉70-80份,將所有原料混合後溶於12-15倍質量的水中,充分攪勻即可。
本發明的優點是:
本發明針對洪澇對水稻種植帶來的影響,通過選擇耐澇品種並進行澇後的科學管理,實現水稻的豐產,利用自製的三種葉面肥,在水稻受災退水後按不同生育期噴施,能夠有效的促返青和增強分櫱、增大穗,加快抽穗整齊以及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的效果,成本低,方法簡便易行,增產顯著,可使受災水稻產量不受影響,甚至超過正常水稻產量。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補救水稻澇災後產量不受影響的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1)選擇耐澇品種:水稻種植前選擇根系發達、莖杆強韌、株型緊湊、再生能力強的水稻品種,同時錯開生產季節,選擇早、中、遲熟多樣性的品種,避免受洪澇導致的全面損失;
(2)排水搶救:受澇退水後立即進行排水,排水時由田地高低由高往低排,同時在高溫期間排水時保留3釐米水層,陰雨天則一次性排乾,若稻苗受淹後披葉少,植株生長健壯,則排乾後擱田,防止翻根倒伏;
(3)清雜洗苗:受澇後排水過程中隨退水澇去漂浮物,並在退水剛露苗尖時,使用木竿來回振蕩以洗去沾汙莖葉的泥沙,若秧苗處於分櫱期,則隨退水方向潑水進行洗苗,同時清除爛葉、黃葉;
(4)查苗補缺:處於分櫱期的田塊,受澇後補齊缺株,具體方法為在未受澇或澇輕的田裡,選取生長良好、正在分櫱的稻株,分出部分移栽到缺苗的田中,若缺苗嚴重,則將幾塊田裡的稻苗移到一塊田裡;
(5)補施肥料:受澇排水後通過多次輕施的方法進行肥料的補施,畝施尿素2千克、氯化鉀3千克,共補施2次,每次間隔7天,同時在水稻分櫱期每畝噴施葉面肥a溶液30千克,水稻孕穗期每畝噴施45千克葉面肥b溶液,水稻灌漿結實期每畝噴施15千克葉面肥c溶液;
(6)加強病蟲防治:水稻受澇後及時用藥防治,選用葉青雙、消菌靈防治白葉枯病,選用井岡黴素、紋枯清防治紋枯病。
葉面肥a溶液由以下方法配製:按重量份準備原料大豆粉50份、發酵菌劑1份、紅糖6份,將大豆粉和發酵菌劑混合後放置入發酵缸中堆積發酵,發酵前向發酵缸內加水至大豆粉含水量在70-75%,發酵7天後將發酵料翻倒一次,12天後發酵完成,將發酵料取出,與5倍於其質量的水混合,再加入紅糖,攪拌浸泡12小時後過濾,收集濾液即得到葉面肥a溶液。
葉面肥b溶液的製備方法為向每100千克清水中加入5克蛋氨酸以及100毫克稀土微肥,攪拌均勻後即可。
葉面肥c溶液由以下方法配製:按重量份準備原料尿素40份、硫酸鉀20份、硫酸銅18份、硫酸亞鐵40份、硫酸鋅20份、硼砂28份、乙二胺四乙酸4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鈉8份、細胞分裂素製劑1份、水解蛋白粉75份,將所有原料混合後溶於15倍質量的水中,充分攪勻即可。
通過以上的管理措施,水稻洪澇受災後產量基本不受影響,在正常管理情況下,還可以增產10%以上,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補救水稻澇災後產量不受影響的管理方法,包括了選擇耐澇品種、排水搶救、清雜洗苗、查苗補缺、補施肥料、加強病蟲防治等過程,本發明針對洪澇對水稻種植帶來的影響,通過選擇耐澇品種並進行澇後的科學管理,實現水稻的豐產,利用自製的三種葉面肥,在水稻受災退水後按不同生育期噴施,能夠有效的促返青和增強分櫱、增大穗,加快抽穗整齊以及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的效果,成本低,方法簡便易行,增產顯著,可使受災水稻產量不受影響,甚至超過正常水稻產量。
技術研發人員:葛義學;武立權;徐群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安徽舒州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5.02
技術公布日: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