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機用同步精量深點施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4-09 15:28:05 1

本發明涉及插秧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插秧機用同步精量深點施肥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水稻生產過程中,施肥環節大部分一直沿用人工手撒淺表性施肥方式,這種施肥方式不僅施肥量大,而且肥料在田間分布不均勻,直接影響到水稻產量;同時隨著生產過程排水,含有肥料的水體排入江河,一方面會造成肥料流失,另一方面會嚴重汙染生產、生活用水。
有的地區雖然採用機械施肥作業,但現有的施肥作業機構仍然存在施肥量較大、施肥精確度和均勻度較差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施肥精確度和均勻度高、能將肥料準確定點定量地深施在水稻秧苗根系附近的插秧機用同步精量深點施肥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插秧機用同步精量深點施肥裝置,安裝於插秧機械的機架底部,包括施肥體,所述施肥體的上部設置有容置肥料的儲肥鬥,所述儲肥鬥內設置有碎肥機構;所述施肥體上位於所述儲肥鬥的下方轉動安裝有取肥環,所述取肥環連接有驅動機構;所述取肥環的環形面上沿周向均勻設置有定量接收所述儲肥鬥的下料口處落下的肥料的取肥孔,相鄰取肥孔之間的距離與插秧株距相適配;所述取肥環與所述施肥體之間設置有排肥機構。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排肥機構包括與所述取肥孔對應設置的推肥杆,所述推肥杆的外端伸入至所述取肥孔內,所述推肥杆的內端向所述取肥環的中心延伸;所述施肥體上位於所述取肥環的中心處設置有與所述推肥杆配合的凸輪,所述取肥環上的取肥孔轉動到底部位置時,所述凸輪推動相應的推肥杆將肥料深施入秧田內;所述推肥杆與所述取肥環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取肥環與機架底部的行走機構相連接,所述行走機構兼做所述取肥環的驅動機構,所述行走機構傳動連接所述碎肥機構。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行走機構包括行走輪,所述行走輪內側同軸安裝有碎肥驅動齒輪,所述碎肥驅動齒輪內側連接所述取肥環;所述碎肥驅動齒輪上方嚙合連接有碎肥傳動齒輪,所述碎肥傳動齒輪連接所述碎肥機構。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碎肥機構包括與所述碎肥傳動齒輪同軸安裝的碎肥齒輪。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施肥體的下部位於所述取肥環的周側設置有防護罩,所述防護罩的底部開設有施肥口。
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能夠實現定量取肥、定點排肥:當取肥孔轉動至儲肥鬥的下料口處時,肥料落入取肥孔內,通過取肥孔實現肥料的定量獲取,當取肥孔轉動至取肥環的底部位置時,在排肥機構的推力作用下將取肥孔內的肥料定點深施入秧田內,下一個取肥孔重複取肥、排肥,相鄰取肥孔之間的距離與插秧株距相適配,這樣可以將肥料定點定量地深施在水稻秧苗根系附近,較大程度的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利於節約用肥成本,利於保護生態環境。
(2)作業同步性好、穩定可靠:通過行走機構兼做排肥機構的驅動機構,保證了行走作業與施肥作業的同步性,整體結構設計簡潔,作業穩定可靠,施肥精確度和均勻度高。
附圖說明
以下附圖僅旨在於對本發明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並不限定本發明的範圍。其中: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後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中A-A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5是排肥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碎肥機構的後視結構示意圖;
圖7是碎肥機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施肥體;2-儲肥鬥;3-取肥環;4-取肥孔;5-推肥杆;6-凸輪;7-復位彈簧;8-行走輪;9-碎肥驅動齒輪;10-碎肥傳動齒輪;11-碎肥齒輪;12-防護罩;13-施肥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在下面的詳細描述中,只通過說明的方式描述了本發明的某些示範性實施例。毋庸置疑,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認識到,在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所描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正。因此,附圖和描述在本質上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於限制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
如圖1至圖7所示,插秧機用同步精量深點施肥裝置,安裝於插秧機械的機架(圖中未示出)底部,包括施肥體1,施肥時施肥體1的下端可伸入至秧田苗床內部,所述施肥體1的上部設置有容置肥料的儲肥鬥2,所述儲肥鬥2內設置有碎肥機構,避免肥料結塊無法下落;所述施肥體1上位於所述儲肥鬥2的下方轉動安裝有取肥環3,所述取肥環3連接有驅動機構;所述取肥環3的環形面上沿周向均勻設置有定量接收所述儲肥鬥2的下料口處落下的肥料的取肥孔4,相鄰取肥孔4之間的距離與插秧株距相適配,取肥孔4的數量可以根據取肥環3的環體大小及插秧株距適當設置,本實施例中設置有6個取肥孔;所述施肥體1的下部位於所述取肥環3的周側設置有防護罩12,所述防護罩12的底部開設有施肥口13,通過防護罩12能夠避免取肥孔堵塞問題;所述取肥環3與所述施肥體1之間設置有排肥機構。
參考圖5,本實施例中,所述排肥機構包括與所述取肥孔4對應設置的推肥杆5,所述推肥杆5的外端伸入至所述取肥孔4內但距離取肥環3的外環面還有一定距離,使得取肥孔內留有一定取肥空間,所述推肥杆5的內端向所述取肥環3的中心延伸;所述施肥體1上位於所述取肥環3的中心處設置有與所述推肥杆5配合的凸輪6,所述取肥環3上的取肥孔4轉動到底部位置時,所述凸輪6推動相應的推肥杆移動,推肥杆將取肥孔4內的肥料深施入秧田內;所述推肥杆5與所述取肥環3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7,本實施例中推肥杆5的內端具有螺紋,復位彈簧7套裝於推肥杆5上;隨著取肥環3繼續轉動,推肥杆與凸輪輪緣脫離後,在復位彈簧7作用下回復至原位。
本實施例中,所述取肥環3與機架底部的行走機構相連接,所述行走機構兼做所述取肥環3的驅動機構,所述行走機構傳動連接所述碎肥機構,通過行走機構兼做取肥環3的驅動機構,保證了行走作業與施肥作業的同步性。其中,所述行走機構包括行走輪8,所述行走輪8內側同軸安裝有碎肥驅動齒輪9,所述碎肥驅動齒輪9內側連接所述取肥環3;所述碎肥驅動齒輪9上方嚙合連接有碎肥傳動齒輪10,所述碎肥傳動齒輪10連接所述碎肥機構。參考圖6和圖7,所述碎肥機構包括與所述碎肥傳動齒輪10同軸安裝的碎肥齒輪11,結構設計簡單合理,工作穩定可靠。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如下:行走輪8轉動帶動插秧機械行進時,同步帶動取肥環3轉動,當取肥環3上其中某個取肥孔4轉動至儲肥鬥2的下料口處(取肥環的頂部位置)時,肥料會在重力作用下落入這個取肥孔內,通過取肥孔實現肥料的定量獲取,當這個取肥孔轉動至施肥口(取肥環的底部位置)時,凸輪輪緣與這個取肥孔內的推肥杆相接觸並對其推壓,從而推動推肥杆在取肥孔內移動將取肥孔4內的肥料定點深施入秧田苗床內,如此,下一個取肥孔重複進行取肥、排肥作業,相鄰取肥孔之間的距離與插秧株距相適配,這樣便可以將肥料定點定量地深施在水稻秧苗根系附近。通過行走輪同步驅動取肥環,保證了行走作業與施肥作業的同步性,整體結構設計簡潔,作業穩定可靠,施肥精確度和均勻度高。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範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