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理想國讀書筆記20篇

2023-10-22 23:04:42

  夢想國讀書筆記(一):

  《夢想國》傳達了作者的政治夢想。柏拉圖心目中的夢想國實質應當是封建貴族專制的奴隸制國家。這個國家必須是智慧的、勇敢的、節制的和正義的。在這個夢想的城邦中,人被分為三等:掌握哲學思想的貴族統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階層,還有奴隸身份的廣大平民。柏拉圖認為國家權力應掌握在哲學家的手中,哲學家必須是有護衛國家的智慧和本事的人,同時也是一些真正關心國家利益的人,僅有這樣才有利於城邦的正義。

  而代表勇敢的武士應努力維護城邦的安全,並維護統治者的任何決定。同時,他認為掌權者和被統治者間應堅持和諧、團結的關係,被統治者要服從統治者的所有政策,這樣,才做到了節制和正義。柏拉圖描繪的這一夢想藍圖,滿懷著憧憬,被之後的空想主義者所嚮往。

  而讀到這部分,我卻覺得很多說法都似曾相識,早在中國的夏商周時期,就有用系統的禮制來約束臣民的做法,分封制要求奴隸服從統治,諸侯享有封地上一切努力的勞動所有,但有義務向君主定期朝貢、納稅,君王號召時要集合軍隊保護君主。而在中國傳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與柏拉圖的許多主張有著相似之處。君主對全國的思想專制、用道德和禮儀約束人民行為、武力全部收歸中央掌權者所有……經過一系列的比較和思考,我明白了:這一切,都是為了維護封建的專制統治的需要,這一系列的教育灌輸、道德約束、假借神意,最終目的都僅有一個,那就是維護封建統治,愚弄人民。

  所以,經過書中的政治辯論,我發現了很多我並不認同的柏拉圖的觀點。例如:為維護統治,掌權者能夠用假話欺騙民眾,甚至編造所謂的「腓尼基人的傳說」,假借神意來證明人生來就有貴賤之分,「老天鑄造他們的時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黃金,這些人因而是最可寶貴的,是統治者。

  在輔助者(軍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銀。在農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鐵和銅。」這些都體現了柏拉圖所倡導的「夢想國」的實質——封建貴族專職的奴隸制國家,特權橫行、等級森嚴,壓迫沉重,人與人之間嚴重不平等。我認為,柏拉圖生在那樣一個時代,他已經是具有創新意識、目光深遠、有改革思考的智者。可是,因為時代的局限性以及階級的局限性,柏拉圖代表的是封建貴族的利益,這決定了他的政策主張都是為封建貴族服務的,他的思想在必須程度上失去了客觀性和公正性,有很多的主張都不見得是正確的,他的主張也不見得是真正正義的。

  夢想國讀書筆記(二):

  這本書的好處,從拿到手裡的那一刻就能夠體會到,一個字——輕。雖然全書370餘頁,看上去很厚的一本書,拿在手裡卻不見重量,這主要是得益於制書的紙張。很適合把它放在書包裡隨身攜帶,有空的時候就拿出來翻翻,頗為隨意。

  本書是英漢對照。背頁上有這樣一段話「《夢想國》這本著作對西方世界的影響之廣大,久遠,僅次於《聖經》……它的資料涵蓋了柏拉圖夢想中的國家所應當研究的一切,它對於西方人的影響,可與孔孟之道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相比擬」,如果憑此句仍不足以吸引你的視線,別著急,還有。本書由英國學者理查茲英將原著翻譯成為「基本英語譯本」,有注釋稱「基本英語是英國學者C.K.奧格登與I.A.理查茲英等人於1930年推出的,以850個英語基本詞彙為基礎的一種英文用法」。再翻開《代序》,更有哲學家A.N.懷德海一句評論「兩千年來的哲學史都是柏拉圖的註腳」。此刻來看,850個詞彙的基本英語、英漢對照、僅次於《聖經》、等同於孔孟、偉大的哲學鼻祖……這樣多的特徵集於一身,對於喜歡英語,熱愛哲學的人來說,難道這些仍不能構成你閱讀此書的理由嗎當然,我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而借閱此書。

  這本書並不是足本,「篇幅比其他英文譯本縮短了將近一半,而完全保留了原作的主要論點」,想來相對而言更易於理解,很適合哲學的初學者。但即使這樣,如果不懂腦筋,一味地機械閱讀仍然會有晦澀之感。

  本書為對話體,體現著辯論的精神。在理性光環的照耀下,似乎一切看起來都變得善良。因為我們不看中權勢,不看中地位,不看中金錢,我們以理性以智慧在解決問題,所以至少看起來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突然想到,印象裡似乎很多對話語錄的著作,比如柏拉圖的《夢想國》、比如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比如《論語》、比如《毛主席語錄》……貌似西方人喜歡從來言去語中得出真理,而中國人則更喜歡從先賢那裡繼承。但實際上,柏拉圖的《夢想國》雖為對話體,但主要的4個人物,兩個聰明過人卻愛極了聽先賢陳述真理從旁隨聲附和,像極了狂熱粉絲,最終有一個跳出來擲地有聲地反駁,結果還是個瘋瘋癲癲容易衝動的詭辯家,最終一個就不用介紹了,真理代言人偉大的蘇格拉底。所以,雖為辯論,卻可是癮。

  書中的論點涉及正義、國家、教育、哲學、哲學與詩歌之爭等諸多的話題,其中有很多我都以往想到過,卻不曾得出結論的,所以看書中人物的詳細剖析,仔細想來,多數入情入理,豁然開朗受益匪淺。仍有一些需保留意見,不敢苟同。還有一些由於本人資質愚頓,不得領會。

  總之,很不錯的一本書,值得推薦。

  夢想國讀書筆記(三):

  《夢想國》中注重了人文素質的培養,提倡學習音樂,藝術,文學等等,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薰陶,從而使心靈更和善完美。「人的全面發展最本質的涵義是指人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充分、自由的發展。與科學精神相比,人文精神更能體現和反映人全面發展的本質內涵,是人全面發展的價值坐標和精神動力。」科學與人文的結合更利於人的發展,學生也應體驗到生活的樂趣,藝術的陶冶從而使心靈更充實完美。

  《夢想國》中提出女子也應當理解教育。柏拉圖認為,必須要給女子和男子以同樣的教育,女子也要學習音樂、體操和軍事教育,因為「同樣的稟賦應當給以同樣職務」柏拉圖的這種思想打破了古代的傳統觀念,認為男女平等,天賦和才能相當的人就理解相同的教育、訓練,理解相同的職務,這就為婦女供給了學習和發展才能的機會,是很偉大的教育思想。

  《夢想國》中也提出了終身教育的思想。柏拉圖將人出生到死亡的每個階段應學習的資料都做了規劃。他認為,先用五年的時間學習辯證法和體操訓練,然後用十五年的時間到「地洞」裡理解考驗,積累經驗,到五十歲以上,那些經過了的優秀的人還要理解最終的考驗,要求他們講靈魂的目光轉移向上方,注視照亮一切事物的光源,這時候他們會看見善的本身,用它作原型來管理國家和人民,剩下的歲月裡他們用大部分時間來研究哲學,走上統治者的崗位。可見,人的一生是要不斷的努力學習,磨練自我,不斷理解考驗最終才會看到善,走向頂峰。柏拉圖的終身教育論讓教育不僅僅局限與學校教育時間,在人一生中的所有時間都應當不斷學習和理解教育。這種觀點此刻也越來越受到重視。197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研究所主任達夫把終身教育理論概括為20條,使終身教育更加系統化和理論化。1994年,羅馬召開的首屆全球終身學習大會上,歐洲終身學習促進委員會為會議準備的報告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這讓終身學習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也更受重視。終身教育的思想,讓我們有本事自身發展,學會認知、學會生存。另外,我認為《夢想國》中也存在一些不夢想的地方。柏拉圖認為,為了使城邦一向強

  大,就要控制他們下一代的出生,他認為,最好的男人必須和最好的女人盡多結合在一齊,最好結合者的下一代必須培養成長,而最壞者的下一代則不予養育。他們的統治者首先要設計出抽籤的方法從而使優秀的男人和優秀的女人結合,他們為了堅持治理者品種的純潔,對於優秀的者的孩子帶到託兒所進行撫養,竭力不讓母親認清自我的孩子,而對一般或其他人生下來有先天缺陷的孩子,他們將秘密加以處理,有關情景誰都不清楚。首先我對這種夫妻的結合方式不認同,這種結合方式對於人們並不公平,其次對於小孩的處理方式太過殘忍,生命本就是可貴的,一生下來就要被處理掉,我們沒有這樣的權利,並且這樣太過重視先天因素了,忽略了後天教育和環境影響的作用。還有,不讓親生母親照顧自我的孩子,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都缺乏親情和母愛,一個缺少愛的國家是很可怕的,並且這也違背了人的本能。柏拉圖的《夢想國》中確實蘊藏了很多閃光的智慧和思想,它對後世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夢想的國家中是存在很多夢想的東西無法實現,可是柏拉圖同樣認為這是有價值的。就好比美麗畫中的風景人物並不真實存在,但我們不能說這幅畫的作家很糟糕,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個國家不能在現實中管理得像描述的那樣好就否定這些理論。夢想國

  是我們的一個目標,我們儘可能實現。

  在《夢想國》的最終,柏拉圖給大家的忠言:「靈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惡和善。讓我們永遠堅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這樣我們才能夠得到我們自我的神和愛,無論是今世活在那裡還是我們死後得到報酬的時候。我們才能夠諸事順遂,無論今世在那裡還是將來在我們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

  讓我們在靈魂上永遠堅持一種向上的姿勢吧,隨時不忘心中的夢想國,不忘我們肩上這份神聖的使命,傾聽柏拉圖的思想,反思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國家。越來越清晰的世界,我們還需要一向追尋!

  夢想國讀書筆記(四):

  在柏拉圖的所有著作中,《夢想國》是最成系統的一部。在這部對話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詳細地討論了人性、政治、哲學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提出了自我的看法,為之後的西方思想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以後的西方哲學,無論是繼承柏拉圖思想的,還是反對柏拉圖思想的,都不可能繞過柏拉圖的思想,尤其不能繞過《夢想國》所表達的對人性和政治問題的深刻看法。《夢想國》經過蘇格拉底與對手們的談話,反覆詰難來推理尋求正義的定義。在第一卷,柏拉圖用蘇格拉底知識助產術的問答法推翻了幾種關於正義的定義:1.正義就是有話實說有債照還;2.正義就是幫忙朋友傷害敵人;3.正義是強者的利益;4.不正義比正義有利。這四種說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可是柏拉圖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對於我們人生道路的選擇有深刻的啟示。針對第一種觀點,他用不能將武器還給一位瘋子朋友的例子反駁有債照還的正義說法,我們不能簡單的按照常理來辦事,應當研究事情的結果是否會是不正義的,這種說法忽略了正義的真實本質,所以我們應在生活中多學習柏拉圖的思想方式,研究問題不光從本身的立場出發,不能簡單照辦,還要研究我們的對象和事情的後果。針對第三種觀點,柏拉圖指出掌權的統治者有時也會犯錯,制定出對自我

  不利而對被統治者有利的法規要被統治者執行,正義就變成了「弱者的利益」了。在此,柏拉圖提出「在任何政府裡,一個統治者,當他是統治者的時候,他不能只顧自我的利益而不顧屬下老百姓的利益。」所以,作為統治者應當為人民謀福利而不僅僅是研究自我的利益。

  柏拉圖從國家的正義和個人的正義兩方應對正義進行了討論。他構建了一個正義的城邦,規定了一條總的原則:每個人必須在國家裡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柏拉圖認為,正義就是有自我的東西幹自我的事情。他認為國家由統治者、被統治者和輔助者三部分組成,國家應有四種品質,分別是智慧、勇敢、節制、正義。在一個國家中,人數最少的那個部分和這個部分中的最小一部分,這些領導著和統治著他的人們所具有的知識才配稱作智慧,具有這種知識的人總是最少數。柏拉圖主張的勇敢是一種關於可怕事物和不可怕事物的貼合法律精神的正確信念的完全堅持的精神本事。節制是一種好秩序或對某些歡樂與欲望的控制。關於節制,在那裡,有一點讓我有深刻啟示,他提到:「人的靈魂裡面有一個好的部分和壞的部分,而所謂『自我的主人』就是說較壞部分受天性較好部分的控制。這無無疑是一句稱讚之詞。當一個人由於壞的教養或者和壞人交往而使其較好的同時也是較小的那個部分受到較壞的同時也是較大的那個統治時,他便要受到譴責而被稱為自我的努力和沒有節制的人了」[2]這讓我有些感觸,我們時常提到要做自我的主人,而實際上我們既是自我的主人又是自我的奴隸,而我們要突破自我主宰自我,就應當深刻懂得節制,學會控制

  自我,讓自我靈魂中較好的一部分控制較壞的從而主導自我,做到自身內秩序井然,成為自我的主人。在個人的正義方面,柏拉圖認為,人的心靈有三部分組成:理性、欲望、活力。柏拉圖主張個體靈魂的這三部分也應當是各行其是,堅持和諧,這樣的人方為正義的個體。這種內在的分工與和諧,不是外在的「各做各的事」,而是一種內在的和諧有序。「3」當整個國家得到十分和諧的發展時,各個階級將得到自然賦予他們的那一份幸福,當一個國家最最像一個人的時候,它是管理的最好的國家,而管理的最好的國家最像各部分痛癢相關的機體。張竹明總結《夢想國》的推理過程是一種逆向思維,即:「國家的大治取決於少數精英人物的主導作用,他們的主導作用又取決於理性在他們心靈裡的主導作用;理性的主導作用又取決於它對善理念的把握;而善理念的把握又取決於辯證法的學習,歸根到底國家的大治取決於正確的教育。」

  柏拉圖《夢想國》中提到很多教育問題,對後世教育也有深遠的影響,盧梭曾稱讚「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論文,像這樣的教育論文,還從來沒有人寫過咧」也有一些說法「只要柏拉圖的《夢想國》與盧梭的《愛彌兒》留存在世,縱令其它教育論著被毀,教育園地也是馥鬱芬芳的。」書中的教育思想精闢深刻,讓我受益頗多。《夢想國》中強調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兒童階段音樂文藝教育最關緊要」「先入為主,早年理解的見解總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為了培養美德,兒童們最初聽到的應當是最美最善的故事。」柏拉圖認為,兒童階段理解了音樂文藝的教育會變得溫文有禮,對醜惡的東西反感,等到長大會受他所理解教養的影響,便會與理性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他認為孩子應當從小實地見習戰爭,也從音樂中、遊戲中養成遵守法律的精神。柏拉圖也提出,不要強迫孩子去學習,要用遊戲的方法,這樣我們能夠在遊戲中更好的了解他們每個人的天性。而這也讓我們思索,此刻的教育是否帶給孩子給多的是強迫,我們的教育讓人迷茫和不知所措。柏拉圖認為對兒童的教育開發的越早越好,「凡事開頭最重要,異常是生物。在有效柔嫩的階段,最容易滲透也,你要把他生成什麼形式,就能生成什麼形式」他提倡長者給兒童們講述一些規矩,如要

  盡孝道,注意髮式體態舉止等等。他認為,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裡引導,卻能決定他之後往哪裡走。隨著社會的提高,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越尊重兒童,關愛兒童,人們也已經建立起全新的兒童觀,這些關於兒童的看法中有一條是「幼兒的才能的發展存在逆減法則,開發得越早,就開發得越多」「7]這與柏拉圖提倡的對兒童的開發越早越好看法形同,也可見柏拉圖和《夢想國》對早期教育的深遠影響。《夢想國》中很重視教育對象的全面和諧的發展。柏拉圖認為,我們首先要理解音樂和體育的教育,並且缺一不可,僅有愛智和活力這兩部分張弛得宜配適宜當才能到達和諧。他也提出必須重視算術、幾何學、天文學和辯證法的學習。異常重視辯證法的學習。「如果提前是不明白的東西,結論和到達結論中間步驟也就是由不明白的東西組成的。這種情景下結果的一致又怎能變成真正的知識呢」所以這種學習是不夠的,還要學習辯證法,僅有掌握了辯證法擁有了善理念的哲學家才有本事以善理念為原型,塑造人間的夢想國並護衛著它。在《小學教育學》中有介紹,小學教育的具體特點包括了全面性,所謂全面性,是指對於每一個特定的個體而言,當代小學教育都應當促進他們在各個方面的充分發展。所以,教育應當注重全面性,對人各方面

  的本事進行發掘和培養,才能和諧的發展。

  夢想國讀書筆記(五):

  第一段對話主要是蘇格拉底和克法洛斯的對話。探討的主題是克法洛斯介紹作為一位長者對於衰老和死亡的看法。克法洛斯的主要觀點是人們對於死亡的恐懼並非源自於年齡,也並非源自於貧困,而更重要的是源自於人的性格,有點像此刻性格決定命運的說法了。金錢對於人最大的好處是能夠使人更加從容地去思考生活,平心靜氣地應對生活。「用不著為虧欠了神的祭品和人的債務而心驚膽戰。」而這一段世俗智慧其實只是蘇格拉底或者是柏拉圖需要的楔子罷了。蘇格拉底話鋒一轉,從債務問題轉向「欠債還債是不是就是正義」的討論了。這時候,克法洛斯告退,他的兒子玻勒馬霍斯接過了這個話題。

  以上讀到第6頁。

  第二段對話是蘇格拉底和玻勒馬霍斯的對話。探討的主題是正義。玻勒馬霍斯的觀點一開始是「欠債還債就是正義」,經過蘇格拉底的修正和概括之後,這個觀點被明確成為了「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那裡其實涉及到倫理學的一個黃金法則:道德回報的對等性。《論語》當中有一段很著名的對話,「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孔老夫子對於以德報怨的觀點是持否定態度的,他認為如果以德報怨的話,那麼用什麼來報答德呢,所以應當用怨來報答怨,用德來報答德,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這個觀點同玻勒馬霍斯的所引用的觀點十分類似。當然那裡面也有一些紕漏,比如說如何確定報的對象,這些都在後面被蘇格拉底抓住了。

  蘇格拉底是如何駁斥「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這個觀點的呢蘇格拉底首先經過一系列例子說明在生活實際中人們更加需要的是一種技術上的幫忙,而不是寬泛的「正義」——「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這樣會推出一個悖論,也就是說正義是無用的東西,技術才是有用的東西。蘇格拉底這番「助產術」的最主要用意我理解是在於說明「正義」是一種專門適用於國家管理的政治才能,而不是一種技術。之後蘇格拉底談論到如果一個人既能夠把善給予他人,又能夠把惡給予他人,那麼這個人本身也很難說是一個正義的人。這一點在後面還有一些具體展開。

  第三個部分蘇格拉底和玻勒馬霍斯討論什麼才是真正的朋友,什麼才是真正的敵人,也就是確定道德回報的對象。得出的結論是「假使朋友真是好人,當待之以善,假如敵人真是壞人,當待之以惡,這才算是正義。」也就是說,對正義進行進一步的限定。第四個部分蘇格拉底從這個點出發,討論說正義是人的一種德性,那麼人不能用一種不正義的行為使他人正義,也不能用一種正義的行為是他人不正義。說得有點繞,可是意思還是明白的。那裡其實能夠和《孟子》的一段話相互參證:「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下》)——扭曲自我,是不可能讓別人正直的——用不正義的手段,是不可能實現正義的目的的。用此刻的時事來說就是打著高尚目的的旗號,比如說世界和平啊,民主人權啊,人道主義啊,然後用暴力恐怖手段來推進,這其實就是一種不正義。就像當年小日本宣稱他們對亞洲各國的侵略其實是為了「大東亞共榮」,為了「把亞洲國家從殖民主義解救出來」這樣的論調。被蘇格拉底繞了四次之後,玻勒馬霍斯徹底暈了,倒向了蘇格拉底這邊,反對「正義就是助友害敵」這個提法。以上讀到第15頁。

  第三段對話主要是蘇格拉底和色拉敘馬霍斯的對話。這段對話討論的主題有兩個,一是正義是否是「強者的利益」,另一個是「不正義的人和正義的人,哪個更加歡樂」。色拉敘馬霍斯在對於蘇格拉底的裝B作出了批評之後,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自我的看法——「正義不是別的,就是強者的利益。」這個觀點看起來似乎有點像此刻的所謂「強權即是公理」這樣的提法。蘇格拉底先對這個觀點的確切含義進行界定。之後蘇格拉底找到這種提法中隱含的悖論,統治者有可能制定出對自我利益有損的法律,搬起石頭砸自我的腳,在這種情景下,正義就不能說是「強者的利益」,相反,卻有可能成為「強者的損害」了。

  可是色拉敘馬霍斯立刻就對這個觀點進行了修正,他認為,所謂的「統治者」是指那種最貼合「統治者」標準的「統治者」,也就是最夢想的,沒有錯誤的「統治者」。那裡其實就有一個「共相」和「殊相」的問題,就好比圓,現實生活中所有的「圓」總不是最夢想的「圓」,最貼合「圓」的標準的「圓」只能是存在於人們對「圓」的理性思考中。蘇格拉底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展開對這個理論的辯駁。「任何技藝都不是為它本身的,而只是為它的對象服務的。」從醫生和舵手的例子,同理能夠推出,統治者的一言一行都為了老百姓的利益。這樣一來,色拉敘馬霍斯的觀點就被倒了過來,正義變成了「弱者的利益」,而不是「強者的利益」了。

  在接下來的一段當中,色拉敘馬霍斯大談了一通不正義比正義更有利,更能夠在現實社會中如魚得水,「所以說正義是為強者的利益服務的,而不正義對一個人自我有好處、有利益。」在這一段當中,色拉敘馬霍斯的主要觀點其實就是莊子以往說過的:「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莊子·胠篋》)不正義的人掠奪人們的錢財、剝奪人民的身體和自由,給別人帶來恐懼。所以,正義不如不正義來得更加歡樂。

  蘇格拉底的任務就成為了駁斥色拉敘馬霍斯「不正義比正義有益」的觀點了。

  他主要分為幾個步驟來論證。首先,每一種技藝都有它特殊的功能,這些功能本身並不能對自身產生利益,所以需要使一個統治者放棄自我的利益去服務他人和社會,要麼要給統治者名利,要麼要給統治者懲罰,也就是說或者給糖、或者給鞭子,才會有人願意辛苦操勞的去管理城邦。最大的懲罰莫過於如果賢人不出山的話,有可能會被暴君統治。第二步,就是討論「極端的不正義是否比極端的正義有利」這個觀點了。色拉敘馬霍斯認為正義的人很單純,往往受到欺騙;不正義的人很精明,總是能夠得利。可是天真的好好先生不會壓制正義,卻只會抵制不正義;相反,精明的不正義者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就會既壓制正義者,也和不正義的人勾心鬥角。然後蘇格拉底偷換了一下概念,用類比的方法,先舉了音樂家和醫生的例子,認為技藝好的人總是揚善抑惡,技藝差的人卻總是嫉妒強者,欺負弱者。由此證明,正義也是如此,正義者總是又聰明又好,而不正義者卻是又笨又壞。那裡其實有個問題,就是用專業知識來說,音樂也好,醫術也好,當然能夠有個技藝的比較,可是政治的現實卻往往並非如此。蘇格拉底慣用的是類比的方式,並且用這個方式讓對手的觀點不攻自破。第三步,蘇格拉底要論證「不正義比正義強有力」的觀點也是錯的。這種事情

  似乎比比皆是了,野蠻國家往往能夠更加高效,更加不講信義,也更容易在徵服戰爭中取得勝利。金國利用野蠻的力量徵服了禮儀之邦宋國,金國吸收宋國的禮貌,等到金國的貴族也能夠寫出藝術造詣很高的詩詞時,他們又被更加野蠻的蒙古滅亡。色拉敘馬霍斯的觀點也正在於此。蘇格拉底的駁論是這樣的:即使是不正義的人群內部,也需要有正義,否則就不能實現他們不正義的目的。這種觀點在《莊子》當中也有體現:「蹠之徒問與蹠曰:『盜亦有道乎』蹠曰:『何適而無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莊子·胠篋》)就是在說盜亦有道的觀點了。所以即使是不正義的人,「也還有點正義」。因為「絕對不正義的真正壞人,也就絕對做不出任何事情來。」

  等到了第四步也就是最終一步,蘇格拉底要徹底推翻色拉敘馬霍斯的觀點:「不正義者比正義者生活得更好,更歡樂。」蘇格拉底認為任何事物都有它獨特的功能,獨特的德性;功能得到發揮,是因為它的德性,功能不能得到發揮,是因為它的缺陷。耳朵和眼睛是這樣的,人的心靈就更是這樣的了。人的生命的特殊之處在於能夠發揮心靈的功能。而正義恰恰是心靈的德性,邪惡是心靈的缺陷。所以正義的人歡樂、幸福,而歡樂、幸福又是人最大的利益,總結到最終,「不正義絕對不會比正義更有利了。」

  在第一卷的最終一頁,蘇格拉底總結說,正義到底是什麼,還是沒有搞清楚。以上讀到43頁,讀完第一卷。

  夢想國讀書筆記(六):

  《夢想國》是柏拉圖的傳世名作,亦被稱為「關於正義的學說」。《夢想國》真正奠定了西方正義學說的基礎,書中把正義範疇作為討論的中心,並經過歸謬的方法,先提出正義的不確切定義,然後歸納抽象來尋找正義的真正含義,這也就是所謂蘇格拉底真理「助產術」的來源。此刻我們經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對這個問題要辨證的看待,僅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吸取前人的精華,從而使自我站在更高的高度,要批判的吸收,合理的借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什麼是正義」《夢想國》一開頭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第一卷裡,柏拉圖和格勞孔、西蒙尼德、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人先後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從第二捲起,柏拉圖開始討論城邦的正義,並認為正義是夢想城邦的原則,好的城邦應當具備勇敢、智慧和節制。「每個人必須在國家裡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其城邦的三個階層(統治者、守衛者和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時候,這個城邦才具備了「正義」的美德。然後,他從城邦的正義類比地推出個人的正義,認為那是「大」與「小」或「外」與「內」的關係。個人的正義就是「正義的人不許可自我靈魂裡的各個部分互相干涉,起別的部分的作用。他應當安排好真正自我的事情,首先到達自我主宰自我,自我內秩序井然,對自我友善。」同時,「在掙錢、照料身體方面」或「在某種政治事務或私人事務方面」,堅持貼合協調的和諧狀態的行為,就是正義的好的行為。正義的人是歡樂的,不正義的人是痛苦的。

  當柏拉圖的夢想國——正義的城邦建立完畢,他最終能夠提出自我思想的核心了:「哲學家應當為政治家,政治家應當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應當是躲在象牙塔裡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當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政治家應當對哲學充滿嚮往,並不斷地追求自我在哲學上的提高,並利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

  我想到,如不是生活在古希臘那樣盛行辯論的國家,又怎能出如此英才。古希臘人討論哲學問題,追昔撫今,而現代的一些人整日為名利所累,真令人扼腕嘆息。《夢想國》這本書應當是常讀常新的,當我經歷了許多事,見過了許多完美的和醜惡的事物,心境變得蒼涼起來時,相信對這本書的理解必須會更加深刻.更能夠讀出深刻的感受.辨證的看待,堅持矛盾的方法也許是很好的做法,相信以後定會讀出更多的內涵。

  夢想國讀書筆記(七):

  《夢想國》整體採取對話的形式,開篇又有著與主題看起來並無多大相關的場景介紹、寒暄和使讀者們略有些不知所云的開場白,這並非毫無意義。對話,尤其是日常的對話,反而更接近智慧的本質和政治學(政治哲學)所關注的政治動物——人的本質。我們每一天都活在的這個世界而非智者們臆想的理性人、無知之幕或者其它什麼假設,才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問題之所在。這一篇對話的一開始,蘇格拉底、克法洛斯由對於人生的閒談轉到了對於「正義」的研討上。

  克法洛斯和其繼任者波勒馬霍斯似乎與蘇氏達成了這樣的默契:講真話不是正義的本質要素(331B——332,克法洛斯開始以為,「正義」即「講真話」和「歸還所應歸還的債務」,可是立刻不再堅持,波勒馬霍斯則自動放棄了這個觀點)。這一點作為伏筆,實際上在整個《夢想國》中都提及了。甚至能夠說,夢想的城邦必須由哲學家們採用「講假話」的方式才得以構建。那麼,說謊的手段是否會演化成目的呢蘇氏完全能夠理直氣壯地說這不在「正義」的研究範圍之內。克法洛斯的朦朧的正義觀似乎應當得到關注,因為到之後蘇格拉底恍然大悟般地發現城邦的正義在何處時,所指的「各司其職」正與克法洛斯的說法不謀而合——每個人得到他所應得的,處於他所應處於的。這是否從另一個角度說明這種正義觀的正確性畢竟,某個接近於真理的觀點的提出不可能得不到一個普通人的認同,因為正是這樣的人構成我們的世界。講真話不是正義的本質要素,這是《夢想國》的原則之一。把持正義者有必要利用人們的無知、愚昧,利用假象引導使其走向「好」的生活。實質上,對於這一點的同意基於人類普遍贊同的兩個前提和一個仍有爭議的假設。前提是:

  1、絕大部分人類無知,如洞穴中之人,無力認識到真相之所在;2、人類所追求的基本價值之一是幸福。問題在於:幸福究竟是否為一種終級價值(邊沁似乎理直氣壯的回答說:「是」,然而這齣自像他那樣思想者的本意嗎幸福有統一標準嗎)另外,最為人關注的一點是:幸福是否在於一類超乎常人的存在(神、先知、哲學家)引導常人向其邁進,在途中這些「超人」能夠使用任何手段(甚或改造人性)而不必問其理由如何《夢想國》似乎證明,這不現實。克法洛斯及波勒馬霍斯所主張的正義在於歸還、給予他人所屬於他的一切。可是,在某些情景下將屬於某人的東西給予他是不明智的,並非所有人都善於利用其財產和所有物。蘇格拉底巧妙的反駁似乎隱含了這樣的前提:正義有益。確實,若正義有益,則我們就被迫要求每個人只應擁有「適度的」(因為這樣才是於其有利的)東西。(原文332)那裡所圍繞的仍然是剛才的問題:人民是否需要統治者的引導來走向「幸福」實際上,若蘇格拉底的隱含(正義有益)不成立,即正義獨立於「幸福」而存在,這個問題或許會得到某種程度上的解決。那裡實際上隱含了「權」與「利」之爭,古典政治思想很明顯傾向於後一方。色拉敘馬霍斯此時出此刻辯論現場並帶來無禮的卻極為有力的一種觀點:正義是統治者的利益

  。如此,正義無異於合法的東西,即現代所謂「法的約定主義」。

  正義的源泉是立法者的意志。蘇格拉底立刻敏銳地抓住一點:統治者會犯錯誤。既然犯錯誤後統治者的意志違反其利益,那么正義豈不是變做違反統治者利益的事色拉敘馬霍斯可能是忽略了蘇格拉底對於「意志」和「利益」的偷換(更可能他自我本身也沒有解決這個問題),而採取了改變「統治者」的定義的方法,這種定義將「統治」定義為一種極其嚴格意義上的技術。而蘇格拉底立刻又反駁:嚴格意義上的技術實際上是關注他人利益的。實際上,蘇格拉底在此已提出了《夢想國》中一個重要原則:正義來源於嚴格技術:當每個人各盡其職、各得其所,發揮其所具有的技術時,才可實現最大公益即正義。色拉敘馬霍斯也立即提出了有力的反駁:有一種技藝,即牧羊人的技藝關注的實際並非技藝服務者的利益,這很好地闡述了統治者與人民的關係。可是,色拉敘馬霍斯是否意識到,還有一個主角即「羊群所有人」。當牧羊人的主角與所有人的主角分離時會怎樣樣呢即使這兩者重合,他也必須意識到,牧羊人、統治者和一切不可能完全把自我的意志貫徹於一個群體的人都無法只實現自我的利益——也就是說,他們都必須實行某種程度上的正義。(以上在351—352C中較明顯)格勞孔的接替似乎使剛才沒有明確的一個問題明確了:正義是否獨立於,或者說

  ,高於幸福換句話說,我們選擇正義,是否因為不是或者不僅僅是正義有益,並且是因為它本身值得選擇當我們如那個悲慘的正義鬥士一樣時,我們還會選擇正義嗎這種正義有益的觀點與之後的契約正義何等神似!此處我們暫不對此作出討論。

  阿得曼託斯更前進了一步,他提出正義之利益實際使人追求偽正義。正義本身值得選擇似乎隱含了這一點:它是簡便愉快的。這是否可能且看蘇格拉底的雄辯。此時真正引入了對於夢想城邦的討論。蘇格拉底對此的解釋是:城邦與靈魂對應,並且城邦更大,正義作為一種美德更易觀察。實際上,這是不是說,正義僅有在一個好城邦裡才可實現呢所謂「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蘇格拉底可能潛意識中想說明,正義與法律在一個好城邦內才能統一。可是,這個邏輯前提,即個人靈魂與城邦是對應的關係,這一點是否為真蘇格拉底和柏拉圖都沒有說明,而這可能是《夢想國》最大的問題之一。蘇格拉底的這個前提假設實際是一種先驗的,正是因為他和他的聽眾都理解了這個假設,所以在之後所得出的一系列結論,例如:最好的城邦應當是像一個人的城邦(即意見之統一),以及實行共產主義,都看起來是理所當然的了。可是,在格勞孔的論述中已經指出了,即使個人的正義和城邦的正義是能夠相對應的,幸福卻並非相對。個人選擇不正義時可能得到幸福,然而作為城邦的整體卻要遭受「不幸福」。

  由此所應提出必要的懷疑是:個人的靈魂和城邦,是否根本就具有不一樣的屬性,以至於在個人身上發現的正義實際上在城邦中不能被稱作正義,反過來也如此呢

  夢想國讀書筆記(八):

  先哲有言:「真理愈辯愈明」。我對此話雖存質疑,並對辯論本身所固有的偏執尚存戒心,但柏拉圖的《夢想國》卻是我們所必讀的一本書。

  我懷著畏懼的心理捧著《夢想國》,一次次的啃下那晦澀的文字,最終把《夢想國》讀完了,但此時我對辯論所固有的偏執的戒心不由的消失了,間或是《夢想國》中那精彩的辯論與一般的辯論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蘇格拉底之論幾乎不存在偏執的問題,難道這是助產術所產生的效果

  讀經典的書猶若製作和品茗我們雲南的「功夫茶」,不經過一遍遍的「泡」是出不了「原味」的,《夢想國》就是這樣的書。

  經過三五遍的「泡」,我寫下了這一點讀書筆記,膚淺一讀而構成的井蛙之見,自然還是很不成熟,但我把它發上來,也就是期望有更多的人來品茗《夢想國》。

  一、作者與作品

  先附上一則柏拉圖小傳:柏拉圖,男,出生於希臘,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臘三大哲學家之一。柏拉圖從師於蘇格拉底,一生至於鑽研哲學,並遊歷了埃及、西西里等地,一手創辦了「柏拉圖學院」。(西方最早的高等學府)他一生忙於研究、教學和著述工作,與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學基礎。

  柏拉圖一生著述頗豐,《夢想國》是他的代表作,此書成書於他不惑之年,被稱為是哲學家的宣言書和哲人政治家所寫的治國計劃綱要,它以辯論對話體裁寫成,書中人物性格鮮明,場景生動搞笑,語言流暢明晰,論證嚴實細緻,資料深刻豐富,到達了哲學、文學、政治學和邏輯修辭學的高度統一。在讀書時我選用了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版本,這個版本一是思想全面,二是語言簡單明了,雖不華麗,但意境表到達位。

  同時,書中是蘇格拉底與辨友的辯論。蘇格拉底盛名已久,勿需介紹,但有一點務必說明,蘇格拉底一生未留著作,其思想精髓是透過柏拉圖之筆得以傳承,僅存19篇,《夢想國》一書觀點是蘇格拉底或柏拉圖思想尚待考證,亦無從考證,但能夠確定的是這本書應是兩者思想的融合,是蘇格拉底之語,又是柏拉圖之筆,但更多的人則傾向於是柏拉圖把自我的治國夢想滲透於其中。下方就得品鑑這本「震古鑠今」之書的魅力了。

  二、「論財產與老有所福」淺析及現實好處

  書的開篇是論「財產與老有所福」。這一節概述了柏拉圖對財產的態度,個性的闡述了老人與財產的關係。正如最終那句話:「錢財固然能給人帶來許多好處,但對於一個有理智的人來說,明白事理才是最重要的。」柏拉圖集中的論證了老人除了財產以外,還要擁有一個和平的精神世界,同時每個人獲取財產的手段要是正義的。

  正如中國那句古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一樣,柏拉圖認為一個人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富有了,身上卻充滿了邪惡,邪惡的富人老了是得不到安寧的,因為人老了就會反思自我一生所為,並對上天堂和下地獄產生想法,於是生前做了壞事的老人得不到安寧,「人老了,就應多一份寧靜與自由感。」因為一切欲望都消退了。說到老人問題,與中國恰恰相反,中國老人老了得到的是長者之尊,而西方老人卻相反的擁有迂腐之年的孤獨,了解了這一點,書中的「年老不是問題,真正會出現問題的是人的性格因素,一個樂觀的、心境淡泊的人是不會因為年歲的增長而增加壓力的,反之那些具有相反性格的人,即使年紀在輕,他活著也是負擔。」這段話就更加容易理解了,老了以後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最關鍵的是在於你的態度

  對於這天的中國而言,柏拉圖給予我們最大的啟示在於:對所有人而言,我們不要僅會把一生用來忙忙碌碌的追求錢財,而更要會構建一個自我的精神世界;對於老人而言,你應當處理好你和金錢的關係;又告誡每一個人,你就應對你的一切行為負責,到老來不要因為生平的錯誤而產生恐懼和自責,但這對中國人來說效果是不怎樣明顯的,因為中國人是徹徹底底的無神論者,由這一思中國也該是宗教精神回歸的時候的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國人不會有多少反思與畏懼,相對而言,財產於老人的關係,中國人做得不錯,早就傳承到下一代人手中,但現實中中國人又太經世致用了,太世俗化了。當我們每每看到那些女孩填寫「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的問卷時,她們會毫不猶豫的寫下「金錢」,我們的心就不由的寒了起來,中國人此刻最需要的就是一個精神世界,中國人需要「真性情」,而不是「奴才樣」。

  三、夢想國與夢想政治

  柏拉圖構建了自我的夢想國家模式,並宣稱夢想的國家就應是有著學家萊領導的,在這一章節中他具體的論述了夢想國家的模式,從尋求正義出發,來闡述了幸福國家的模型。

  首先,談到了生產者應自覺的、全心全意為國家生產糧食服務;其次談到了商人的貿易;最終闡述了戰士應當勇敢的保衛自我的國家;同時也談到了每個人就應掌握好自我行業的技能。歸根到底,各個行業的人都應當為自我的國家做貢獻,從而使生活在這個國度的人感到幸福,運用各個行業與國家的關係及國家發展的角度來說明:國家大於每一個個人和家庭,為了國家和政治的建構,我們就應服從於國家的需要。

  這一章節更多的是具有政治學好處,馬克思的國家觀也頗近似於柏拉圖,但時代不一樣,這種國家觀產生於城邦之間分散的時代,而今我們的國家過於膨大、強盛,對於個人的壓制太多,我們國家需要的是怎樣在當下尋找強大的國家下的解放人性,這就使得本章節對中國的現實具有了深刻的好處。

  四、國家力量與法律、教育問題

  上一章節僅僅是夢想國的開始,這一章則繼承了上一章對夢想國的論述。進一步的闡述了夢想國家的幸福觀,這種國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而不是零敲碎打的為極少數人打造幸福,正如書中寫到:「不要按照你自我的意思去接是受為我們稱幫的人的幸福觀,否則他們就不是什麼守衛者了」我們就應勸導其他職業的人以國為榮,這樣一來,整個國家將得到有序且和諧的發展,並且整個國家各行業的人都將得到自然賦予他們的每一份幸福。正是:整整的幸福觀與國家幸福融為一體。

  為了國家的發展,每個人就應加強本行業得技藝。搞笑的是柏拉圖發現:貧窮和財富使人的技藝退化。「人因為財富而奢侈,卻因為貧困而懶惰」。同時就以衛士為例,說了軍事科學和素質方面的問題,並從政治學的角度說明了國家的本質,即:國家施工民的集合體。

  夢想國讀書筆記(九):

  《夢想國》是柏拉圖(公元前427年—347年)的代表作,它孕於古希臘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記得導師曾今說過《夢想國》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本如其書名的政治著作,更是一部教育著作,拜讀之後,倍感如此。其中本書闡述的對護衛者的培養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聯想到當今現實,謹對此發表一點鄙薄之見。

  在《夢想國》構建的城邦裡,作為守護這座城邦的人——守護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這樣一個重要的群體是需要更多的時間,「最多的知識和訓練」來培養他們。培養這樣的一個人需要怎樣的教育呢在此,我想用個別說明一般。

  在本書中,要對護衛者進行教育。首先,要選擇有天性基礎的人,天性即天賦,有護衛者的質地,要把愛好智慧和剛烈、敏捷、有力這些品質結合起來。之後,才進行對後天的培養。從教育的資料上看:第一,有選擇性,要選擇善的、真的、進取的故事,排除惡的、假的資料;第二,有序性,先進行教音樂後教體操,教音樂以使其心靈到達對美的愛,教體操已到達身體健康、鍛鍊他心靈的活力部分。從教育方法上看,運用講故事的方法,鼓勵孩子們要模仿就模仿與他們專業有關的人物,模仿那些勇敢、節制、虔誠、自由的人物,不要模仿壞人和鄙夫。當然,前提是故事的資料需要經過精心選擇的。此外,在培養的過程中要注意加強監督,進行考察。

  教育過程中,書中尤其強調早期教育,在此期間要重視教育資料的選擇。「凡事開頭最重要,異常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階段,最容易理解陶冶,你要把他鑄造成什麼形式,就能鑄造成什麼形式」。好的故事鑄造他們的心靈,要排除醜惡的假的故事,因為它先入為主,早年理解的見解總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改變。有些好的故事從小就應當講給他們聽。柏拉圖提出「兒童階段,文藝教育最關緊要,節奏與和諧浸入了他們的心靈深處」。

  反觀我們此刻,值得肯定的是部分年輕父母會用優美的音樂或動聽的自然之聲進行胎教以及父母為兒女的殷殷之心。然而一部分父母太過著急,從小就拿自我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比誰早會認字、數數,比誰背的詩詞多,誰說的英語好。於是,重點班、輔導班泛濫成災,孩子弱小的心靈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失去了童真與應有的童年,與孩子的稱呼不相稱了。還有一些父母,不注重早期教育,忽視了家庭教育,不清楚自我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孩子面前情緒控制不好,一些不好的事件在孩子面前頻頻發生,給孩子心理留下抹不掉的陰影。

  對於早期教育,我雖然不贊成柏拉圖書中的教育決定論(你要把他鑄造成什麼形式,就能鑄造成什麼形式),但其重要性也是很明顯的。我信奉環境決定論,受教育者先天條件差別不是很大,並且很好滿足。教育是一個特殊的環境,在後天人的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而早期的教育是後天教育的基礎,尤其是孩子心性的培養,我認為一些技能的培養能夠放在孩子稍大一些培養也不遲。我們的孩子們,早期理解的不應當是一串串的數字、公式,不是一首首拗口晦澀難懂的詩詞,而是讓他們的心靈得到自然的洗禮,善良的浸潤,藝術的薰陶,這樣才能與後天的培養相得益彰,讓他們自然、健康地成長、成才。

  夢想國讀書筆記(十):

  在我們這天的時代中,對於任何的東西我們習慣於問的問題是:這個有什麼用真的,我在自我的讀書的時候也常常問:這個有什麼用因為在我們的這天的時代中,有沒有用或許是痕量一些東西的標準,有用的將是受到人們的歡迎的,相反沒有什麼用的東西,在我們這天這個時代很緊缺而資源十分不足的國家中是十分的不受歡迎的,所以問有沒有用是正確的,因為這個是我們時代的要求,也是社會在他的發展的過程中所務必認真應對的。這個時代要求我們要真誠的問是否有用,我們的價值的標準是有用還是沒有用,而我對於這個的理解就是這樣的,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以為我們的整個社會環境在實用的技術的包圍中沒有理由不對有沒有用提出一個明確的答覆,所以,在我們的'理解中,有用與否和我自我的觀點是不相關的,我沒有理由抨擊那樣的追問,因為你以個人的力量是沒有辦法對我們的時代的東西提出質疑的,個性是我們的時代是一個不一樣尋常的時代,我們的國家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所以有用的需要是不允許有什麼別的東西的,所以我們需要理解,所以我們學會了在自我的思想中尋找自我在這個社會中的出路!

  《夢想國》有什麼用柏拉圖作為西方的一個國家的政治上的思想之父,我們問他:你寫的書有什麼用我們的問題放在別的地方或許是荒唐的,可是我的問題決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當你拿這本書和很多的人交流的時候,他是會問你的,可是我自我是不會回答這樣的問題的,因為我的學識沒有到達那樣的地步,可是我卻能夠說出我自我的理解。就是這樣的理解。而在一些地方這樣的問題只會帶來人們的嘲笑,因為這根本不是個問題!而我想說的是,在我們這天的時代中,柏拉圖的思想給我們的只能是一種理念的培養,你如果說那這個對我們的實際有什麼樣的作用的時候,我沒有答案,我不會回答。因為我們的理解的基礎是不一樣的。一個國家有他自我的理念,一個社會有他自我的指導思想,一個人也有他自我的思想內涵,所以柏拉圖的書給我最大的理解就是他給我們能夠較為好的理解西方的關於法律的最原初的思考,展現那個時代的人的思想,展現他們關於法律的思考,而這個思考對我們是十分的重要的,你明白,我們的法律來自西方,我們的治理國家的理念同樣來自西方------你不要忘了,馬克思就是西方人,他是在一種宗教的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中成長,而他畢生生活的環境也是西方的社會-------所以我們要理解這天的東西,這天的西方,

  或者說如果我們要真的的是想依法治理國家的話,那麼柏拉圖的思考是無法迴避的,法律的世俗性和他的神性是導致我們這天依法治國搞的並不怎樣樣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因為我們沒有宗教的理解,我們缺乏那樣的思考,我們缺乏那樣的理解,我們在有沒有用的支配下十分的鄙夷理念的力量,那麼,這樣的東西是十分的沒有必要的,於是自然很多的東西我們沒有辦法來理解。

  或許你會問我,理念是什麼你明白思想的力量是巨大的,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文字監獄從秦始皇開始,焚書坑儒的故事一向在教育著後世的統治者,告戒著讀書人的歷史,讀書人的思想和讀書人的感動,所以,讀書人的自由需要讀書人的理解,統治者的認同在讀書人的理解中是十分的荒唐的,因為獨立與自由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那麼,在這樣的狀況下,你明白理念的作用,再看明清時期的文字監獄,恐怖中透出的是讀書人的辛酸,可是讀書人的理解和讀書人的理念,從這樣的例子中我們或許能夠看到理念的作用,從統治者對於讀書人言論自由的恐懼我們能夠看出理念的力量,於是,我們明白了這樣的東西,或許你從這個能夠理解理念的作用了。而柏拉圖從政治的角度出發思考國家的建立,從而思考法律的作用在國家體系中的地位,告訴我們的是一個理念的培養的重要,對於我們這天這樣的一個浮躁的時代和這個不以知識為教育理念的時代中,一切以程式化的思考為模式的時代中,或許理念的作用也會凸顯他的張力。

  夢想國讀書筆記(十一):

  一拿起《夢想國》這本書的時候,真的有些不知所措,但只要仔細品味就會發現個中的道理。

  《夢想國》一書,討論的熱點是正義哲學的問題。蘇格拉底與克法洛斯、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智者展開了激烈的交鋒。他們先後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蘇格拉底一一進行了駁斥,並最終得出了正義的真正概念。然而文章沒有僅僅落在關於個人正義的討論上,柏拉圖其實著眼於城邦的正義。在《夢想國》中,柏拉圖認為正義是夢想城邦的原則,並將這條正義原則歸結為:「每個人務必在國家裡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或「每個人都作為一個人幹他自我份內的事而不幹涉別人份內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然,柏拉圖的城邦是不是所謂的眾生平等,是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壓迫的人人平等的國度。他所謂的城邦是分等級的,也就是城邦分為統治者、軍人、勞動者。所謂「各守本分,各司其職」乃是統治者、軍人、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的意思,同時,也有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思想。城邦正義是柏拉圖夢想國的準則,城邦沒有正義,夢想國也就成為所謂的空中樓閣了。或許這種「各守本分,各司其職」,與此刻所提倡的人人皆平等自由是格格不入的,或許還有種專制專職的色彩。可是術業

  有專攻,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窮盡所有的知識,所以只能對自我感興趣的,重點研究的領域有所成就。比如讓愛因斯坦去畫油畫,貝多芬去做發明,這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柏拉圖是如何確立「政治家就應為哲學王」的思想的呢根據史料,柏拉圖就應是經歷恩師之死後,感受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敗,才得以萌發政治家就應是「哲學王」想理。在他為實現夢想政體而遊歷的12年中,遊歷塔侖它木時結識的當地民主政體的領袖、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主要代表阿啟泰,則為他的「哲學王」夢想,帶給了現實的雛形。阿啟泰本人,既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受到當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又是一位傑出的思想家。他是許多知識部門的先驅,個性在數學和力學方面做出了相當的貢獻。在阿啟泰的領導下,塔侖它木推行著溫和的民主政體,政治上比較穩定,經濟上比較發達,文化上比較提高。塔侖它木的政體和阿啟泰的為人、學識,都給柏拉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夠說,柏拉圖與阿啟泰的交往和友誼,99。,進一步強化了他的「哲學王」的信念,堅定了柏拉圖對夢想政體執著追求的信心。政治家僅有是哲學家,他才能真正意識到什麼是真正的正義,如何讓國家治理的更加協調有序,如何讓人民更好的安居樂業。由哲學王統領的國家,是賢人治國,是德性治國,是知識專政。哲學王所肩負的職責也得到了初步確定,即建立城邦、制定法律和督導教育。一次辯論課上,楊士進談到政治家為哲學王不可取,我認為是可取,

  可是在現實的實際上卻根本上做不到。政治家為哲學家即「哲學王」,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只是一種唯美的夢想。一個國度能有幾個真正好處上的純粹的哲學家,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那又有幾個又有真正的政治才能足以匡世救國。話又說回來,哲學家又是比較心性高傲,不能容世之濁物的,在政治的環境中能不能先生存下來,然後再加以改造又是一個問題。再者,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真的就能夠選舉產生得了嗎此刻的民主狀況尚且不能讓我們滿意,何況又是推舉出一個哲學王出來,老百姓會買帳嗎他們能夠理解嗎夢想總是美妙的,可是一到實際上就有可能大打折扣。可是一個人一個國家又不可能沒有真正追求的夢想,否則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國家會失去奮進的方向。所以,一個國家僅有懷揣這種夢想上路,才有可能不停滯不前,失去奮鬥的航向了!

  柏拉圖的《夢想國》問世雖已有千載,卻仍然是人們討論的焦點。真是一場思想的洗禮啊!

  夢想國讀書筆記(十二):

  讀書是艱難的,我這樣和我的教師和同學說,因為我們明白在很多的狀況下,我們不得不面比較我們在書中見到的更加讓我們無法理解的東西----在我們的現實中間,所以我們明白我們務必將我們所讀的書和我們的現實區分開來,在這樣的理解中我們就務必明白我們該怎樣樣去理解我們的書和我們的人生,或許在很多的時候我們會失去很多的東西,因為在這樣的理解中我們還是沒有辦法脫離這樣的理解,就是說我們只是能在書的表面來看待很多的東西,可是當我們再次回歸到書的時候,我們往往就將我們的書丟到了一邊,或許在我的這個讀書的感想中,我這樣理解,柏拉圖《夢想國》並不是我們在一個很短的時光總能夠讀的懂的,可是我們還是去讀了,或許我們的努力是對的,可是很多的時候我們卻看到了很多的並不是如我們所期望的那樣的事情,就是在這個書讀完之後我們還是和沒有讀以前一樣的,我們將書已經忘記,我不是一個書的萬能者,可是我還是期望既然我們來讀書,最好做什麼事情就做好一點,或許那樣是好的,我這樣來理解,可是當我在讀完之後再次想去和我的很多的人去討論的時候,大家開始關注的是教師所說的另外的一本書,另外的一個理解,那麼最終的結果就是我們根本就沒有去讀,或者說我們的讀書是一個短暫的遊

  客的過往,那麼我們得到什麼了嗎或許用此刻的人們很現實的觀點來問這樣的問題,或許會說,我們還需要什麼可是答案或許如我們的讀書一樣很艱難!

  閱讀柏拉圖《夢想國》我想給我最大的感想或許還是告訴我作為人要尊重自我或者別人的選取,因為在書的結尾因為人自我的對於神的不一樣的選取造成的彼此的不一樣的命運而告訴人們,自我要對自我的選取負責,或許在人與神的二元分化中我們理解的簡單了,可是事實上的理解是我們該怎樣辦麥金太爾說:人生就是一個選取的過程,人的一生中充滿了選取!是的,法律是我們自我選取的,可是在我們自我的理解中我們卻不尊重法律,我們沒有理解法律所要求的是什麼是的,我想有的人會說,你說了那麼多的東西,可是那都是廢話,有什麼用呢因為人在自我的理解中還是要生活的,現實或許比什麼都重要的,你說的能給我們衣食和溫飽嗎或許這個問題是個問題,或許這個問題不是個問題,因為我說的前提並不是就否定了我們去理會現實的生活,我們說的是一種自我的對於自我的選取的尊重,你或許會說他沒有什麼現實的好處,可是我想說的是,如果我們有一個基本的理解的話,那麼一個大學生就不會被活活的打死在街頭,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就不會將自我同學了四年的同學活活的打死在自我的宿舍中。。。。。。。。或許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我將要寫的霍姆斯的《法律的道路》的讀書筆記中,我還會說到這樣的問題,因為在霍姆斯

  的《法律的道路》一書中作者提到了:如果你不理解思想的力量,那麼看看笛卡兒或者康德在他們之後的百年中世界中發生的故事吧,你會看到的,那時我們會感嘆於思想的魅力,而不是其他!或許霍姆斯是對的,因為在我們的理解中,選取的目的是尊重,也是理解,一個西方的哲學家(名字我忘了)說:你僅有信仰上帝,你才會理解上帝!同樣的理解就是:你僅有信仰法律,你才會理解法律!我在自我的大學的總結《你學道了什麼---給孤獨的法律》一文中就用到了這樣的話,因為自我理解這樣的艱難。或許你要作出了選取的時候,你還沒有信仰,那個時候,你怎樣理解

  夢想國讀書筆記(十三):

  《夢想國》是一本哲學思想與政治夢想交織的煌煌巨著。無怪乎一次辯論課上,我提到這本書一個學期的時光也讀不完的時候,沈友軍教師補充說這是一輩子也讀不透的大書。它通篇充斥著哲學的智慧,飽含著政治思想的精華,這體現了柏拉圖畢生所追求的夢想:「政治家應為哲學家,哲學家應為政治家,政治家應為哲學王」。

  《夢想國》一書,討論的熱點是正義哲學的問題。蘇格拉底與克法洛斯、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智者展開了激烈的交鋒。他們先後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蘇格拉底一一進行了駁斥,並最終得出了正義的真正概念。然而文章沒有僅僅落在關於個人正義的討論上,柏拉圖其實著眼於城邦的正義。在《夢想國》中,柏拉圖認為正義是夢想城邦的原則,並將這條正義原則歸結為:「每個人務必在國家裡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或「每個人都作為一個人幹他自我份內的事而不幹涉別人份內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然,柏拉圖的城邦是不是所謂的眾生平等,是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壓迫的人人平等的國度。他所謂的城邦是分等級的,也就是城邦分為統治者、軍人、勞動者。所謂「各守本分,各司其職」乃是統治者、軍人、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的意思,同時,也有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思想。城邦正義是柏拉圖夢想國的準則,城邦沒有正義,夢想國也就成為所謂的空中樓閣了。或許這種「各守本分,各司其職」,與此刻所提倡的人人皆平等自由是格格不入的,或許還有種專制專職的色彩。可是術業

  有專攻,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窮盡所有的知識,所以只能對自我感興趣的,重點研究的領域有所成就。比如讓愛因斯坦去畫油畫,貝多芬去做發明,這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柏拉圖是如何確立「政治家就應為哲學王」的思想的呢根據史料,柏拉圖就應是經歷恩師之死後,感受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敗,

  才得以萌發政治家就應是「哲學王」想理。在他為實現夢想政體而遊歷的12年中,在遊歷塔侖它木時結識的當地民主政體的領袖、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主要代表阿啟泰(Archytus),則為他的「哲學王」夢想,帶給了現實的雛形。阿啟泰本人,既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受到當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又是一位傑出的思想家。他是許多知識部門的先驅,個性在數學和力學方面做出了相當的貢獻。在阿啟泰的領導下,塔侖它木推行著溫和的民主政體,政治上比較穩定,經濟上比較發達,文化上比較提高。塔侖它木的政體和阿啟泰的為人、學識,都給柏拉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夠說,柏拉圖與阿啟泰的交往和友誼,進一步強化了他的「哲學王」的信念,堅定了柏拉圖對夢想政體執著追求的信心。政治家僅有是哲學家,他才能真正意識到什麼是真正的正義,如何讓國家治理的更加協調有序,如何讓人民更好的安居樂業。由哲學王統領的國家,是賢人治國,是德性治國,是知識專政。哲學王所肩負的職責也得到了初步確定,即建立城邦、制定法律和督導教育。一次辯論課上,楊士進談到政治家為哲學王不可取,我認為是可取,可是在現實的實際上卻根本上做不到。政治家為哲學家即「哲學王」,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只是一種唯美的夢想。一個國

  度能有幾個真正好處上的純粹的哲學家,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那又有幾個又有真正的政治才能足以匡世救國。話又說回來,哲學家又是比較心性高傲,不能容世之濁物的,在政治的環境中能不能先生存下來,然後再加以改造又是一個問題。再者,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真的就能夠選舉產生得了嗎此刻的民主狀況尚且不能讓我們滿意,何況又是推舉出一個哲學王出來,老百姓會買帳嗎他們能夠理解嗎夢想總是美妙的,可是一到實際上就有可能大打折扣。可是一個人一個國家又不可能沒有真正追求的夢想,否則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國家會失去奮進的方向。所以,一個國家僅有懷揣這種夢想上路,才有可能不停滯不前,失去奮鬥的航向了!

  柏拉圖的《夢想國》問世雖已有千載,卻仍然是人們討論的焦點。它引領了一股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如何更加有效治理國家的思想潮流,可謂功莫大焉!

  夢想國讀書筆記(十四):

  其實《夢想國》是政治學的著作,這我在第一篇的讀書筆記中已經說了,所以他要解決的也是關於國家的建設的問題,我們明白的是,在人與人之間構成社會的時候起,國家的建設就已經引起了人的關注,異常是在以後的人們的論述中有很明顯的體現,(在這個讀書筆記結束後我將寫關於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的讀書筆記)所以關於國家的建設我們必須深刻的理解之後你才明白為什麼那些寫於書紙上的言論是那樣的重要,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群體了,他們已經擴大了,而治理的艱難也就體現了出來,這個時候,什麼樣的國家結構是合理的,什麼樣的國家的形式是合乎人的理性同時也合乎大多數人的利益的,就需要一個清晰的認識和釐定了,在柏拉圖的理解中我認為由於他自我的貴族的身份和他處於當時雅典的民主政治的領袖伯裡克利去世而民主政治沒有很好的發展的時候,外受到斯巴達人的統治,內部也不怎樣協調的背景下,他研究的是如何從一個完善的角度來更加有利於制度的建構,同時能夠保障大多數人的利益的時候保障城邦的正義,所以政體的選擇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入了這樣的研究,是時代的情勢所要求的,當然其中有柏拉圖自我的哲學家的思考在裡邊。

  在《夢想國》中,柏拉圖討論的政體有五中,即王政政體,民主政體,暴君政體,寡頭政體、僭主政體。柏拉圖也分別給出了五種政體不一樣的內在的性質和本身存在的區別,我們或許明白,在這五種政體中在今日我們實行的主要的政體就是民主政體,誠然,在柏拉圖的理解中他認為最好的應當是一種哲學王統治的王政,那樣的話,因為哲學王自我的素質優異於常人,所以在城邦的建設中就能夠到達最好,而最壞的或許暴君的統治了,因為那是一種毫無秩序可言的政體,而在那樣的社會中一切的東西的發生和其他的什麼都來自於君主的意志,那麼就毫無一個預期可言,在那樣的時代中,國家的統治是十分的不穩定的,那麼在哲學王其次的就是民主政體,就是我們在今日廣泛實行的這種,當然我們要清楚的是在我們今日的民主政體的形式中和柏拉圖的理解是有區別的,可是它們在理念上和在目標上是一致的,儘管他可能不怎樣好,可是就如同我的一位憲法學的教師在講憲法的時候說的那樣,此刻的制度(當然很大的程度上是指法律方面的)雖然不是最好的,可是最起碼的一點我們明白他不是最壞的。這樣的理解和這樣的思維或許是我們所欠缺的,所以我想說的是,在我們今日,從柏拉圖的城邦建設理念出發而產生的一系列的東西在我們今日的眼中或

  許是不怎樣樣的,可是從那個時代起我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於民主和自由的探索,在這樣的政治體制的夢想追求中我們正在逐步的完善我們的生活。

  今日的時代是一個民主發展很好的時代,在一個多元化的時代中,思想的發展和自由的夢想的傳播,將導致人的生活發生很的變化,我們明白,柏拉圖告訴我們的或許不僅僅是一種政治體制的追求,更多的是對人的關懷,這個在今日的時代中是需要體現的,我們今日以人為本或許是一種這樣的追求了,可是,對於人的尊重和理解由來已久,這是西方的東西,或許能夠這樣說,我們今日的很多的東西無不是來自西方,政治體制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而我們封為經典的馬克思就是西方人,所以我們無法迴避和西方的思想的碰撞,可是我們還是需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的,從對於柏拉圖的閱讀中我明白了追求那種夢想制度的艱難,可是今日我們的時代卻連一個最低的限度的東西都沒有到達,或許這個是我們理解的問題,錢中書先生在《圍城》中說:中國人就是厲害啊,外國的東西,來一件毀一件。或許是一時的憤激之語,可是也不無道理的,所以我們明白,在今日的時代中國家的建制或許是很重要的,改革的必然在我們今日國家的背景中就是如同在柏拉圖的時代——————你明白我的意思並不是一種簡單的類推———————民主政治的追逐需要我們的努力,因為我們還沒有那樣的理解和那樣的體驗,從清王朝倒臺到今日,你看道了什麼或許我已經

  扯遠了,可是,理解卻是必要的那你理解嗎

  夢想國讀書筆記(十五):

  柏拉圖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其思想必然帶有一個時代的局限性。對於《夢想國》中一些錯誤的觀點,我們不可求全責備。可是,柏拉圖的許多深邃的洞見,不容否認。柏拉圖皓首窮經,苦心孤詣,留給後人以《夢想國》這一人類智慧的成果。後輩見仁見智,存乎其人,毀之譽之,各求其安。我那裡僅僅對《夢想國》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洞穴人假設表達我的感想。

  與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不一樣,柏拉圖是典型的客觀唯心主義。我們暫且不談誰對誰錯,本來追求真理就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我們要明白洞穴人假設的內涵以及對我們現代人的意義,就必須首先了解柏拉圖的理念論。

  柏拉圖認為,世界有可見世界和可知世界之分。可見世界的事物都是暫時的,僅有可知世界的事物才是永恆的、客觀存在的。在可見世界裡,太陽居於最高地位,太陽下的萬物可是是太陽的影像;同樣,可知世界裡,善居於最高地位,其他事物可是是善的影像。在「日喻」中,柏拉圖指出:「太陽跟視覺與可見事物的關係,正好像可知世界裡善本身與理智和可知事物的關係一樣。」善是萬事萬物的根源,至善是永恆的價值追求。

  那麼,洞穴人假設對今日的我們最大的意義是什麼呢

  其實,我們每個人最開始時都是那些被束縛在洞穴的囚徒,年復一年應對著洞壁,無法轉頭,天真地以為洞壁上的影子就是真實的存在。直到有一天,某種強制性力量解開了我們的束縛,迫使我們轉頭,我們才發現這些「真實的存在」可是是虛幻的影像。這種強制性力量,就是教育。本來,柏拉圖之所以提出這樣一個假設,也是為了尋找受過教育的人與沒受過教育的人存在的本質差別。

  教育的本質首先是求真,就像假設裡那一股力量使囚徒發現自我原以為的「真」其實可是是實物的影像;教育的本質其次是求善,誠如柏拉圖所說,善是萬事萬物的本源,就像假設裡那一股力量使囚徒靈魂轉向,開始透過影像的迷霧去尋找真理與智慧。

  反觀現代深受實用主義、實證主義影響的教育,遠遠背離了教育的本質。我們的教育還在教導學子求真求善嗎還在教導學生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嗎什麼真理呀、至善呀,早已被那些「教育家」扔進了廢紙簍,取而代之的是一大堆實用技術,不再關心靈魂的發展。這種教育,培養出來的就是柏拉圖所說的第三種人,不配享有政治權力。我們此刻也就更容易理解柏拉圖為什麼反覆強調要讓哲學王來做統治者。

  教育在柏拉圖的學說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教育本身具有一種強制性的力量。習慣於洞穴生活的囚徒當然不願意離開自我的安樂窩,僅有強迫他出來。我們的教育不能屈從於世俗的壓力,不能把標準降到世俗的水平。教育就是要引領我們求善求真,要使我們的靈魂轉向,轉向光明,轉向真理。記得柏拉圖在書中提出的審查制度,也就是刪去《荷馬史詩》中表現神的不道德的資料,因為柏拉圖認為必須對年輕人加以最純潔的教育!這雖然有些極端、矯枉過正,可是如果教育不能使人堅持對真善美的嚮往,我們還要教育幹什麼呢

  有些人始終對強迫反感,我認為強迫有正義的強迫也有非正義的強迫。類似君主專制的強迫是非正義的強迫,教育對人們向善的強迫是正義的強迫。我不明白是不是人性本惡,我只是認為不能希求每個人都人性善。我認為教育使人之為人,使人實現靈魂的升華,正是對人類自由的維護!

  我們今日的中國教育,真令人不勝悲哀。表面上從小學到大學一向有思想品德課,表面上我們始終強調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實際上30多年來我們一向沒有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口號壓倒一切,學校做的只是技能的灌輸,而不是靈魂的引領。復旦前校長楊玉良先生曾說:「僅有良好技術的學生更像是一條經過專門訓練的狗。」我想,在柏拉圖心裡,他對雅典城邦衰落後只明白爭權奪利的雅典公民恐怕也是這樣看的吧

  至善、正義、真理,體現的是我們人類靈魂的高貴。如果我們自甘墮落,那麼與禽獸何異在夢想國裡,最重要的不是有一個哲學王,而是在這個哲學王的引領下每一個公民都自覺地求真求善。難以忘記《夢想國》的最終幾句話,就讓它們作為這篇文章的結尾:「靈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善與惡。讓我們永遠堅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這樣我們才能夠得到我們自我的和神的愛,無論是今世活在那裡還是在我們死後得到報酬的時候。我們也才能夠諸事順遂,無論今世在那裡還是將來在我們剛才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

  夢想國讀書筆記(十六):

  浩瀚的地中海孕育了輝煌燦爛的古希臘禮貌。柏拉圖,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其著作《夢想國》為世人勾勒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烏託邦。著作裡蘊含的正義、至善的思想,具有超越時間、空間、歷史的永恆價值。

  一、全書基本框架

  全書以柏拉圖的恩師蘇格拉底為主角,借蘇格拉底同格勞孔、玻勒馬霍斯等人的辯論的方式,實際上展示了柏拉圖自我對一個夢想國家的建構,以及柏拉圖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這部「哲學大全」融合了哲學、政治學、倫理學、教育學、美學等等各方面領域,涉及到家庭問題、民主問題、獨裁問題、教育問題、文藝問題、男女平等問題,學究天人,震古爍今;個中智慧,需要我們細細品鑑。

  全書共十卷。第一卷到第四卷談論何為正義。蘇老在與年輕人的辯論中採用「以大見小」的邏輯,從城邦的正義中尋找個人的正義。第五卷到第七卷討論哲學王的問題。蘇老認為僅有哲學家才能真正承擔起治理國家的職責。第八卷到第十卷論證哲學王統治的貴族政體相比於其他政體的優越性,並號召人們勇於追求正義和智慧。

  全書勾勒出這樣一個夢想國:聰明的、理性的、具有自製本事的、愛好智慧的哲學家作為統治者,他們與靈魂裡的「理性」部分相貼合;具有冒險精神的、勇敢而強壯的公民作為護衛者,他們與靈魂裡的「勇氣」部分相貼合;一般的勞動者如木匠、水管工、石匠、農夫、農場工人等等作為生產者,他們與靈魂的「欲望」部分相貼合。每個人各司其職,這就是正義。二、重大理論貢獻

  《夢想國》是柏拉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西方哲學家公認的「哲學大全」。整本書有許多充滿智慧的洞見,那裡只介紹三個:正義、哲學王、洞穴人假設。

  (一)正義

  如上文所言,蘇老在辯論中採用「以大見小」的邏輯方法,暫且不論這種邏輯是否合理,蘇老認為討論什麼是一個人的正義是困難的,可是討論一個城邦的正義卻是相對容易的,於是蘇老著手探討城邦的正義。在大體上夢想國已經構建的前提下,蘇老認為它必須是「善」的;是「善」就必須是智慧的、勇敢的、節制的、正義的。蘇老使用排除法,先在夢想國中找到了前三種,那麼剩下的就是正義了。雖說有點牽強,可是蘇老卻得出了一個幾乎完美的正義的定義:每個人必須在國家中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每個人都作為一個人幹他自我份內的事而不幹涉別人的事。推而廣之廣而推之,每個人都得到他應當得到的,這才貼合正義的標準。

  同時,根據城邦的正義,推出個人的正義:每個人自身內在的各種品質在自身內各起個的作用,那麼他就是正義的,即也是做著他本分的事。

  蘇老逐一駁斥了正義是欠債還錢、正義是強者的利益、不正義的人過得比正義的人快活得多等觀點,反覆強調正義者是歡樂的、幸福的。在開篇就開始討論什麼是正義,能夠看出正義在柏拉圖的夢想國家中的分量,他對正義是多麼的憧憬和嚮往。

  (二)哲學王

  《夢想國》的核心是正義,全書圍繞正義問題展開。哲學王統治則是實現柏拉圖正義夢想的關鍵,離開哲學王統治,正義的實現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哲學家的本質是具有知識,具有智慧、正義、善的美德,僅有哲學家才能到達對國家最

  高理念的認識,即對「善」的把握,而其他人也只能把握「意見」而已。治國作為一門知識,也僅有哲學家才能掌握它,進而有資格執政。柏拉圖認為僅有哲學家才能拯救城邦與人民,哲學王的貴族政制優越於榮譽政制(對應爭強好勝,貪圖榮譽的人)、寡頭政制(對應愛財之人)、民主政制(對應民主分子)、僭主政制(禍害最大的政制),並且後面四種政體一種比一種壞。哲學王統治下的國家是存在於天上的模範國家。

  因為在夢想國中,權力集中在少數人手中,所以有些人藉此批評柏拉圖,認為其是獨裁者的代言人。其實他們根本沒有理解哲學王的概念。哲學王理解最嚴格的教育,依次為數學、幾何學、立體幾何、天文學、和音,最終是最重要的辯證法。哲學王勇於追求智慧、正義和善,他們是最聰明、最高尚的人;普通人如果沒有理解這樣的教育,就會讓內心的欲望勝過自我的理性,這樣的人治國是萬萬不可的。柏拉圖也承認實現這樣的夢想國很困難,並告誡如果有哲學家做了統治者必須要按照這樣的方式來治理國家。

  (三)洞穴人假設

  洞穴人假設恐怕是《夢想國》中最具有隱喻意義的哲學假設,也是最能體現柏拉圖客觀唯心主義哲學思想的假設,它成了西方哲學的經典寓言。

  假定有一些囚徒從小被束縛在一個洞穴裡,面朝著洞壁。洞外有一堆火,在洞壁上映照出來往木偶的影子;那些囚徒必須會以為這些影子就是客觀的存在。可是如果有一天,其中的一個囚徒被一種強制力量解開束縛朝洞口望去,他會驚訝地發現那些所謂的「實物」可是是外面木偶的影子。當他極不情願地被那一種神秘力量拽出洞穴時,他還會漸漸發現所謂的木偶這些實物也可是是太陽的影子。到那時,他就不會在滿足於洞穴裡與其他囚徒「歡樂」的生活;他會回到洞穴試圖解放其他的囚徒。當然,其他的人不會相信他說的話,甚至會把他作為異端處死。

  在柏拉圖看來,這個世界分為可見世界(現象世界)和可知世界(理念世界),在這個寓言中,洞內世界就比喻現象世界,洞外世界就比喻理念世界。洞壁上的影像、木偶、火光、太陽和太陽下的玩物分別喻指幻象、事物、善、至善和萬有的理念。這是一個宏大的哲學體系。洞穴人假設有很深的哲學意味,值得我們仔細思索,否則我們不可能理解柏拉圖的深意。

  夢想國讀書筆記(十七):

  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臘哲學家,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是亞里斯多德的教師,他們三個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夢想國》是柏拉圖一生最具代表性和影響最為深遠的著作。這是一部典型的大綜合著作,其中將哲學、政治、倫理、教育、心理、社會、家庭、宗教、藝術等等諸多問題結合在一齊,錯綜複雜。朱光潛曾說:「《夢想國》是西方思想的源泉,也是我向青年推薦的惟一的西方哲學著作。」我認真拜讀了這本不朽之作,正如利奧.施特勞斯所說:「我閱讀柏拉圖時必定懷有一顆虔誠、恭敬之心。」

  《夢想國》是古代西方一部最早的系統教育著作,該書指出,兒童從七歲起,男女兒童分開居住、生活,都分別入國立初等學校,初等學校約十年。初等教育是對「一切兒童」都要實施的「強迫的教育」。學生到十七、八歲的之後,進入高等軍事學校。進行意志教育。二十歲到三十歲的青年繼續學習,研究哲學辯證法,邏輯理論,算術,幾何,天文,音樂理論,再加上文法修辭學。柏拉圖第一個提出學齡前的社會教育的思想,指出遊戲在學齡前教育中的作用,提出要精心選擇童話材料,承認歌唱,講故事的教育意義。一般認為,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個提出系統教育理論的是柏拉圖。他的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雖然是保守的和唯心主義的,但他重視教育的作用,提倡德智體的和諧發展,強調早期教育和女子教育,這些思想是可貴的,為以後教育的發展供給了重要的基礎。是西方古代大哲學家、客觀唯心主義的奠基人和教育家。柏拉圖哲學的本體論被稱為"客觀唯心主義"。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奠基人。心靈和靈魂過去是在理念世界裡的,之後才跟肉體結合。它有各部分:(一)理性部分,這是靈魂的基礎,是從理念世界來的;(二)意志部分;(三)感情部分。這靈魂的三個部分在柏拉圖的倫理學中恰恰順應三種德行:理性部分順應智慧,意志部分順應勇

  敢,感情部分順應節制。這靈魂的三個部分及其相順應的三種德行在柏拉圖的社會構造上恰恰順應三個社會集團。可是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也還有些進取的因素:他第一個指出教育的偉大政治意義,提出公共的學前教育思想及其資料,確定了心理構成的基本部分,規定了在當時看來廣泛的學科範圍,指出每門學科對於發展抽象思維的意義,主張女子應與男子受完全平等的教育。

  《夢想國》展現了作者超凡的教育理念。柏拉圖十分重視教育問題,他為夢想國設定的很多規矩、禮儀、道德,都沒制定成法律,而是寄期望於經過從小時候開始的教育來引導人的行為和方向。正如書中所說:「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裡引導,能決定他之後往哪裡走。」柏拉圖認為夢想國的教育應從人小時候開始,包括質樸的音樂教育和體育教育,「樸質的音樂文藝教育則能產生心靈方面的節制,樸質的體育鍛鍊產生身體的健康。」他期望監督詩人、強迫他們在詩篇裡培植良好的形象,同時監督其他的藝人,禁止描繪邪惡、卑鄙的精神。他期望經過這樣,讓城邦的護衛者遠離罪惡的形象,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受到薰陶,從童年時,就和優美、理智融合為一。這些從小抓教育的理念,無疑是有遠見的,並抓到了問題的關鍵之處。從一個人的童年開始施加影響,將服從統治的信念根植於心中,必然是最徹底、最有效、最穩定的統治方法。這些教育理念,對後世的教育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他重視教育對於人的影響,強調要從小就理解教育。幼兒教育方面,他更提出了幼兒的可塑性,並指出要注意給予幼兒良好的教育環境,使其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受到薰陶,構成良好的品德。強調音樂和體育教育,並發展故事教育。他認為「一個兒童從小受了好的教育,節奏與和諧浸入了他的心靈深處,在那裡牢牢地生了根,他就會變得溫文有禮;如果受了壞的教育,結果就會相反」。而體育鍛鍊自然是要給孩子一個健康結實的身體。在故事方面,他認為要先審查故事的編者,然後選擇故事的資料,最終用最美最高尚的故事鑄造兒童的心靈。

  柏拉圖的幼兒教育思想能夠說和此刻的幼兒教育理論是相通的。當代的幼兒教育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幼兒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保證幼兒能夠身心健康,其次是身心和諧發展。柏拉圖在《夢想國》中提出的優生優育計劃,就是首先從遺傳角度來保證幼兒身體健康,其次又注意後天的體育鍛鍊,這就使得幼兒能夠健康的成長。至於心靈上,他主張以音樂來陶冶幼兒的心智,使其理解完美,而厭惡醜惡,構成正確的是非觀,讓和諧融進其心靈,也保證了幼兒心理健康。最終,柏拉圖提出要從小給幼兒講故事,兒童在聽不一樣故事時,也便發展了其自身的語言和社會性。他又指出要給予兒童數數,計算,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和天文等方面的教育,這些也包含在科學之中。並且,又特地說明,對兒童的這些教育要在遊戲中進行,以免使其喪失學習興趣,這與當下我們講的「活動以遊戲為主」是極其相似的。可見,柏拉圖的幼兒教育思想很超前,還是很值得我們深思的。

  對於柏拉圖的《夢想國》,我的闡述還是片面而膚淺的,因為還有很多細節之處不明白,需要更加深入的仔細閱讀書籍並清晰認識柏拉圖的哲學思想,才能更好的對其文章進行解讀。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僅學會了如何鑽研學問,讀懂文章,還學會了思考人生,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到達什麼樣的人生目標等等。名家的哲學思想給了我許多人生啟迪。讀書,要學習書中的學問,更要從學習書中品味人生。

  夢想國讀書筆記(十八):

  明白柏拉圖的人幾乎都明白《夢想國》這本書,這本書不僅僅詳細記載了古希臘的經濟、政治、文化,更以對話體完整的表達了柏拉圖的哲學見解和政治夢想,在世界哲學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寶。這個學期,我用心的讀完了電子雜誌版的《夢想國》,感覺既有啟發又有異議。

  看這本書,會被蘇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詭辯不僅僅教對手難以招架,也讓讀書的人難以跟上他飛快、機智的思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的辯論一步步將自我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