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充氣救生筏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16:31:34 1
專利名稱:一種可充氣救生筏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充氣救生筏,其至少包括可充氣第一漂浮管、可充氣第二漂浮 管,所述第一和第二漂浮管適於基本彼此疊置地布置,所述第一和第二漂浮管沿圓周延伸 以用於提供基本環形區域;和適於為所述基本環形區域提供底部的底部構件。術語「環形區域」在本文中應當被理解為限定救生筏的外周邊(即,殼體側面)的 管。環形區域是當疏散者在救生筏中時他們位於其中的區域。環形區域的構造可以為圓形、 橢圓形、矩形、五邊形、六邊形、八邊形或其它形狀,只要漂浮層完全圍繞環形區域即可。
背景技術:
當製造已知的可充氣救生筏時,救生筏的不同部分由不同的坯件切割而成。之後, 它們通過焊接或膠合組裝為構件(例如管),在下文中通過將分開的構件焊接和/或膠合 在一起將所有構件組裝為救生筏。尤其該最後工藝是非常耗時的,原因是連接或組裝很難 執行。發現救生筏的組裝中的最耗時工藝之一是上和下漂浮管的連接。這由最常見為圓形 的管的構造形成,並且由難以將兩個圓管和它們的弧形外表面焊接或膠合在一起的事實形 成。此外,將管連接在一起的人員所使用的工作位置要求很苛刻並且在工效學上是不合適 的。因此需要提供一種便於製造以及組裝工藝的可充氣救生筏。此外,由於考慮到救生筏的容量,製造商和供應商在他們的產品計劃中必須具有 許多尺寸,可充氣救生筏的範圍很廣。因此,製造商和供應商必須具有用於製造和組裝不同 尺寸的救生筏的許多方法,這使製造耗時且昂貴。在US 4,828,520中描述了一種可充氣救生筏,其中頂篷、頂篷支撐件、底板墊、登 船跳板和至少一個壓艙物可拆卸地附連到救生筏的船身和底板組件。救生筏的船身由多個 通常豎直疊置的可充氣管狀構件組成,並且底板附連到最下層管狀構件以用於防止水進入 救生筏。然而,豎直疊置的管狀構件和底板藉助於已知的硫化或粘固技術相互牢固地連接, 因此,救生筏具有與上述相同的缺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標是完全或部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和缺陷。更具體地,目 標是提供一種容易製造和組裝的可充氣救生筏。本發明的另一個目標是提供一種由模塊組成的可充氣救生筏。以上目標與將從以下描述變得顯而易見的許多其它目標、優點和特徵一起由根據 本發明的方案實現,所述方案在於所述第一和第二漂浮管分開地基本彼此疊置,並且所述 第一和第二漂浮管主要經由所述底部構件連接。由此避免了第一和第二漂浮管的耗時和困難的相互組裝。本發明打破了多年來應 當如何組裝可充氣救生筏的理解。實際情況是在救生筏中的不同構件的組裝期間,未與現有技術一樣通過使用焊接 或膠合連接兩個可充氣漂浮管。此外,根據本發明的救生筏的構造便於管,尤其是管之間的檢查。而且,實現了容易執行管之間的洩漏區域/地點的修補。術語「主要」在本文中應當被理解為漂浮管之間的連接基本由底部構件執行,並且 該連接是唯一必要的連接。然而,除了通過使用底部構件連接以外,可以結合附加連接增強 裝置以用於加強漂浮管之間的連接。此外,漂浮管也可以由其它裝置連接,例如可充氣救生 筏的附件,例如帶子、梯子、滑板、跳板、停泊系統、拖引系統、壓艙系統等。根據本發明,底部構件能夠可拆卸地或牢固地連接至第一和第二漂浮管。術語「可拆卸」在本文中應當被理解為這樣的事實救生筏的分開構件(即,底部 構件,第一和第二漂浮管等)可以在組裝之後被分離,並且然後再次被附連。術語「牢固地」在本文中應當被理解為這樣的事實救生筏的分開構件(即,底部 構件,第一和第二漂浮管等)彼此附連和連接,並且在不破壞構件的情況下附連是不可能 的。根據本發明,底部構件可以包括底板部分和側面部分,使得底部構件具有與船基 本相同的構造。通過在底部構件中結合從底板部分向上延伸的側面部分,使得底部構件具 有與船基本相同的構造,保證了沒有水可以洩漏到單獨的第一和第二漂浮管之間的環形區 域中。根據本發明,第一和第二漂浮管可以經由底部構件連接和相互固定。根據本發明,第一和第二漂浮管以及底部構件可以包括相應的連接裝置。由此獲 得了組裝救生筏的方便方式。根據本發明,所述連接裝置可以是拉鏈、凹槽/法蘭連接件、綁繩、陰/陽連接件寸。根據本發明,可以在連接之後牢固地附連所述連接裝置。根據本發明,可以在連接之後密封所述連接裝置,使得緊密地閉合連接並且避免 通過所述連接裝置漏水。 根據本發明,底部構件可以焊接或膠合到漂浮管。根據本發明,第一和第二漂浮管的連接裝置可以布置在其內側,並且底部構件的 相應連接裝置可以布置在其外側。術語「外側」在本文中應當被理解為漂浮管的與環形區域相反的側面。術語「內側」在本文中應當被理解為最靠近環形區域的漂浮管的側面。根據本發明,第一和第二漂浮管的連接裝置可以布置在其外側,並且底部構件的 相應連接裝置可以布置在其內側。根據本發明,底部構件可以在第一漂浮管與第二漂浮管之間延伸。根據本發明,第一漂浮管的連接裝置可以布置在其內側,第二漂浮管的連接裝置 可以布置在其外側,並且底部構件的對於第一漂浮管的相應連接裝置可以布置在其外側, 而底部構件的對於第二漂浮管的相應連接裝置可以布置在其內側。根據本發明,第三或多個漂浮管可以布置在第二漂浮管之上,或與第一和第二漂 浮管相關聯地布置,所述第三或多個漂浮管可以包括連接裝置,所述連接裝置適於與布置 在底部構件上的相應連接裝置連接。根據本發明,所述救生筏可以包括多個模塊。術語「模塊」在本文中應當被理解為 當組裝時構成救生筏的分開構件。
根據本發明,每個漂浮管可以包括至少一個模塊;所述模塊包括至少一個管部分。根據本發明,每個漂浮管可以包括兩個或更多個模塊;所述模塊均包括至少一個 管部分。根據本發明,可以通過包含在所述漂浮管中的模塊的數量調節所述救生筏的容量。根據本發明,每個漂浮管中的模塊能夠彼此可拆卸地連接或彼此牢固地連接。根據本發明,底部構件可以包括兩個或更多個模塊;所述模塊是可拆卸地或牢固 地連接的。根據本發明,底部構件的模塊的連接可以被密封使得水不會經由底部構件的連接 洩漏到救生筏中。根據本發明,一個或多個可充氣增強構件可以被布置,所述增強構件可以沿救生 筏的橫向和/或縱向方向延伸。術語「橫向」在本文中應當被理解為救生筏的最短側的方向。術語「縱向」在本文中應當被理解為救生筏的最長側的方向。根據本發明,所述增強構件可以可拆卸地或牢固地連接到救生筏。根據本發明,一個或多個可充氣頂篷支撐構件可以被布置。根據本發明,所述頂篷支撐構件可以可拆卸地或牢固地連接到救生筏。根據本發明,頂篷可以適於覆蓋救生筏。此外,根據本發明,漂浮管、底部構件、增強構件、頂篷支撐構件和/或頂篷可以由 聚合物材料製造,例如天然橡膠(NR)、聚氨酯(PU)、熱塑性聚氨酯(TPU)、丁基橡膠(BR)、聚 氯乙烯(PVC)、氯丁橡膠(CR)、聚乙烯(PE)或它們的組合。
在下面將參考示意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及其許多優點,附圖為了舉例說明 目的顯示了一些非限定性實施例,並且在附圖中圖1示意性地顯示了可充氣救生筏,圖2示意性地顯示了圖1中所示的救生筏的橫截面圖,圖3示意性地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底部構件,圖4-11在橫截面圖中示意性地顯示了漂浮管與底部構件之間的連接的不同實施 例,圖12-13在橫截面圖中示意性地顯示了三個漂浮管與底部構件之間的連接的不 同實施例,圖14-15示意性地顯示了漂浮管與底部構件之間的可充氣救生筏中的角部連接 的不同實施例,圖16在分解頂視圖中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模塊化救生筏的一個實施例,圖17-24顯示了可以包含到根據本發明的模塊化救生筏中的不同模塊,以及圖25-26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具有不同容量的模塊化救生筏的附加實施例。所有的圖都是高度示意性的,並且不一定按比例的,它們僅僅顯示了為了闡述本 發明所必需的部分,其它部分被省略或僅僅被提及。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圖1中示意性地顯示了可充氣救生筏1。所述救生筏在該實施例中被顯示為不 帶頂蓬。可充氣救生筏1包括可充氣第一漂浮管2和可充氣第二漂浮管3。第一和第二漂 浮管2和3適於彼此疊置,並且它們沿圓周延伸以用於提供基本環形區域4。可充氣救生筏 1也包括底部構件5,所述底部構件適於為基本環形區域4提供底部。根據本發明的思想, 第一和第二漂浮管2、3分開地彼此疊置,並且第一和第二漂浮管2、3主要經由底部構件5 連接。根據本發明的救生筏1適於在放氣狀態下儲存和容納在容器中。圖2顯示了沿圖1中的A-A獲得的橫截面圖。在圖2中容易推導出第二漂浮管3 布置在第二漂浮管2之上。此外,底部構件5被顯示為船,其將在下面關於圖3進一步進行 描述。在圖3中,顯示了底部構件5。底部構件5包括基本水平的底板部分6以及側面部 分7,所述側面部分沿基本垂直方向從底板部分6向上延伸,使得底部構件5具有與船基本 相同的構造。優選地,底部構件由撓性材料製造,即,所述材料允許整個救生筏1的摺疊和 包裝,使得它可以容納和儲存在容器中。在圖4-11中,在橫截面中顯示了第一和第二漂浮管2、3與底部構件5之間的連接 的不同實施例。根據本發明,第一和第二漂浮管2、3以及底部構件5可以包括相應的連接 裝置(未顯示)。在圖4中,第一和第二漂浮管2、3的連接裝置布置在它的內側,並且底部 構件5的相應連接裝置布置在它的外側。根據本發明兩個漂浮管2、3與底部構件5之間的 連接部8可以是可拆卸的或牢固連接的。可拆卸連接裝置例如可以是拉鏈、凹槽/法蘭連接部、綁繩、陰/陽連接件等,並且 牢固連接裝置可以是焊接或膠合。在圖5中,第一和第二漂浮管2、3的連接裝置布置在它的外側,並且底部構件5的 相應連接裝置布置在它的內側。在該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漂浮管布置在底部構件5的內 側。在圖6中,底部構件5在第一漂浮管2和第二漂浮管3之間延伸。在該實施例中, 第一漂浮管2的連接裝置布置在它的內側或頂部,第二漂浮管3的連接裝置布置在它的外 側,並且底部構件5的對於第一漂浮管2的相應連接裝置布置在其外側,而底部構件5的對 於第二漂浮管3的相應連接裝置布置在其內側。在圖7中,顯示了附加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底部構件5具有在橫截面圖中看到 的T形。此外,連接部8在這裡顯示為在內側,而連接部8也可以布置在外側,使得底部構 件5可以在兩個漂浮管2、3之間延伸。在圖8和9中,底部構件5分別具有在橫截面中看到的L形和Y形。在圖10中,第二漂浮管3被顯示為相對於第一漂浮管2偏移。實際情況是,第二 漂浮管3提供比第一漂浮管2更大的環形區域,使得提供在橫截面圖中看到的可充氣救生 筏的漏鬥狀構造。在該實施例中,第一漂浮管2例如可以用作疏散人員的座位,並且第二漂 浮管3可以用作靠背。顯然,第一漂浮管2可以提供比第二漂浮管3更大的環形區域,使得 提供如圖11中所示的倒漏鬥形狀。圖11中所示的構造為救生筏提供附加的底板空間。在所有所示實施例中,在圖4-11中,第一和第二漂浮管2、3是分開的,並且主要經由底部構件5連接和相互固定。然而,附加的連接增強裝置(未顯示)可以被使用和結合 以用於加強漂浮管之間的連接。連接增強裝置例如可以相對於底部構件放置在漂浮管的相 對側面,並且可以在漂浮管之間豎直、水平、傾斜或以它們的組合形式延伸。此外,漂浮管也 可以通過其它裝置(未顯示)連接,例如可充氣救生筏的附件,例如帶子、梯子、滑板、跳板、 停泊系統、拖引系統、壓艙系統、頂蓬附連繫統等。漂浮管與底部構件的連接任然是主要連 接。此外,第三漂浮管9可以布置在第二漂浮管3之上和/或與第一和第二漂浮管相 關聯地布置,所述第三漂浮管9也可以包括如圖12中所示的連接裝置,所述連接裝置適於 與布置在底部構件5上的相應連接裝置連接。在本發明的思想內附加漂浮管可以與兩個或 三個漂浮管相關聯地布置。此外,漂浮管也可以布置在第一和第二漂浮管2、3外側或內側。在圖13中,第三 漂浮管9布置在第一和第二漂浮管2、3的外側。三個漂浮管2、3、9根據本發明的思想經由 底部構件5相連接。第三漂浮管9可以為救生筏提供附加浮力以及防止刺破第一和第二漂 浮管2、3的保護。此外,底部構件5可以沿著它的圓周完全或部分連接到漂浮管。而且,底部構件5 可以沿著它的圓周完全連接到第一漂浮管並且僅僅部分連接到第二漂浮管,或者相反。由 此第一和第二漂浮管2、3之間的開口可以用於通氣或者將有可能圍繞第一漂浮管、第二漂 浮管或兩者結合拖線。在圖14中顯示了一個實施例,其中底部構件5部分連接到第二漂浮 管3。而且,根據本發明的思想,底部構件可以不連接到在特定區域中的任一漂浮管,並且具 有預定延伸部,由此有可能在這些區域將底部構件拉離漂浮管。由此實現提供了接近漂浮 管與底部構件之間的區域。然而底部構件的未連接到漂浮管的部分可以通過使用鉤/環附 件固定到漂浮管。在圖15中,顯示了救生筏的角部。在該實施例中,第一漂浮管2具有比以上第二 漂浮管3更鈍的角部,使得在角部中形成區域10。該區域也可以用於通風或拖線,或者它可 以用於個人衛生和/或釣魚。在圖16中,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模塊化可充氣救生筏1的分解頂視圖。模塊化救 生筏1包括幾個模塊,例如兩個末端模塊11,兩個側面模塊12,兩個末端底部構件13和一 個中間底部構件14。在圖16中,僅僅顯示了一個可充氣漂浮管層。在本發明的思想內至少 兩個分開的漂浮管層基本彼此疊置,並且至少兩個分開的漂浮管層經由底部構件連接。由此可充氣救生筏的製造商和供應商有可能具有多種不同的標準模塊,所述標準 模塊可以組合以為救生筏提供預期容量。在圖17-24中,顯示了標準模塊的不同實施例。 這些標準模塊例如可以是不同尺寸的底部構件、漂浮管、橫向和縱向增強構件、頂蓬的支撐 件、頂蓬、登船滑板。有利地,對於救生筏的所有容量而言,末端模塊可以是相同的,使得為了獲得特定 救生筏的預期容量僅僅需要被結合的側面模塊、增強構件以及底部構件。在圖25和26中, 在分解頂視圖中顯示了具有不同容量的兩個救生筏。實際情況是本發明提供了生產設施、機器、勞動力的更佳利用、材料的更佳使用; 有可能製造半成品件,由此可獲得救生筏的更短輸送時間,由於救生筏的組裝是比現有技 術更「標準的工作」,因此救生筏的組裝變得更節省時間。此外,組裝救生筏的人員的工作位置與現有技術相比顯著改善並且具有工效學更合適的位置。而且,鑑於標準模塊,生產可以 被優化,根據救生筏的預期容量,所述標準模塊可以被連接。此外,當組裝現有技術的高容量救生筏時,它們佔據製造商的生產設施的許多空 間。通過使用本發明,實現了救生筏的不同模塊可以分開被組裝,並且所有模塊僅僅到最後 被組裝到最終救生筏。此外,根據本發明,漂浮管、底部構件、增強構件、頂蓬支撐構件和/或頂蓬可以由 聚合物材料製造,例如天然橡膠(NR)、聚氨酯(PU)、熱塑性聚氨酯(TPU)、丁基橡膠(BR)、聚 氯乙烯(PVC)、氯丁橡膠(CR)、聚乙烯(PE)或它們的組合。儘管在上面結合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顯而易 見可以在不脫離由以下權利要求限定的本發明的情況下想到若干修改。
權利要求
一種可充氣救生筏(1),其至少包括可充氣第一漂浮管(2),可充氣第二漂浮管(3),所述第一和第二漂浮管(2、3)適於基本彼此疊置,所述第一和第二漂浮管(2、3)沿圓周延伸以用於提供基本環形區域(4);以及適於為所述基本環形區域(4)提供底部的底部構件(5),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和第二漂浮管(2、3)基本彼此分開地疊置,所述第一和第二漂浮管(2、3)主要經由所述底部構件(5)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氣救生筏(1),其中,所述底部構件(5)可拆卸地或牢固 地連接至所述第一和第二漂浮管(2、3)。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充氣救生筏(1),其中,所述底部構件(5)包括底板部 分(6)和側面部分(7),使得所述底部構件(5)的構造基本與船基本相同。
4.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可充氣救生筏(1),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漂 浮管(2、3)經由所述底部構件(5)連接和相互固定。
5.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可充氣救生筏(1),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漂 浮管(2、3)和所述底部構件(5)包括相應的連接裝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充氣救生筏(1),其中,所述連接裝置是拉鏈、凹槽/法蘭 連接件、綁繩、陰/陽連接件等。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可充氣救生筏(1),其中,所述連接裝置在連接之後被牢 固地附連。
8.根據權利要求5-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可充氣救生筏(1),其中,所述連接裝置在連接 之後被密封。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可充氣救生筏(1),其中,所述底部構件(5)被焊接或膠 合至所述第一和第二漂浮管(2、3)。
10.根據權利要求5-9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可充氣救生筏(1),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漂 浮管(2、3)的所述連接裝置被布置在其內側,並且所述底部構件(5)的相應連接裝置被布 置在其外側。
11.根據權利要求5-9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可充氣救生筏(1),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漂 浮管(2、3)的連接裝置被布置在其外側,並且所述底部構件(5)的相應連接裝置被布置在 其內側。
12.根據權利要求1-9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可充氣救生筏(1),其中,所述底部構件(5) 在所述第一漂浮管(2)與所述第二漂浮管(3)之間延伸。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可充氣救生筏(1),其中,所述第一漂浮管(2)的連接裝置 被布置在其內側,所述第二漂浮管(3)的連接裝置被布置在其外側,並且所述底部構件(5) 的對於所述第一漂浮管(2)的相應連接裝置布置在其外側,以及所述底部構件(5)的對於 所述第二漂浮管(3)的相應連接裝置布置在其內側。
14.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可充氣救生筏(1),其中,第三或更多個漂浮 管被布置在所述第二漂浮管(3)之上或者與所述第一和第二漂浮管(2、3)相關聯地布置, 所述第三或多個漂浮管包括連接裝置,所述連接裝置適於與布置在所述底部構件(5)上的 相應連接裝置連接。
15.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可充氣救生筏(1),其中,所述救生筏(1)包 括多個模塊。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可充氣救生筏(1),其中,每個漂浮管包括至少一個模塊, 所述模塊包括至少一個管部分。
17.根據權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可充氣救生筏(1),其中,每個漂浮管包括兩個或更 多個模塊,所述模塊均包括至少一個管部分。
18.根據權利要求15-1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可充氣救生筏(1),其中,所述救生筏的容 量通過結合在漂浮管中的模塊的數量調節。
19.根據權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可充氣救生筏(1),其中,每個漂浮管中的模塊是彼 此可拆卸的或彼此牢固連接的。
20.根據權利要求15-19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可充氣救生筏(1),其中,所述底部構件(5) 包括兩個或更多個模塊,所述模塊是可拆卸的或牢固連接的。
21.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可充氣救生筏(1),其中,所述底部構件(5)的模塊的連接 部被密封。
22.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可充氣救生筏(1),其中,設有一個或多個可 充氣增強構件,所述增強構件沿救生筏的橫向和/或縱向方向延伸。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可充氣救生筏(1),其中,所述增強構件可拆卸地或牢固地 連接至救生筏。
24.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可充氣救生筏(1),其中,設有一個或多個可 充氣頂篷支撐構件。
25.根據權利要求24所述的可充氣救生筏(1),其中,所述頂篷支撐構件可拆卸地或牢 固地連接至救生筏。
26.根據權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可充氣救生筏(1),其中,頂篷適於覆蓋救生筏。
27.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可充氣救生筏(1),其中,漂浮管、底部構件、 增強構件、頂篷支撐構件和/或頂篷由聚合物材料製造,例如,該聚合物材料為天然橡膠 (NR)、聚氨酯(PU)、熱塑性聚氨酯(TPU)、丁基橡膠(BR)、聚氯乙烯(PVC)、氯丁橡膠(CR)、聚 乙烯(PE)或它們的組合。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充氣救生筏,其至少包括可充氣第一漂浮管,可充氣第二漂浮管,所述第一和第二漂浮管適於基本彼此疊置,所述第一和第二漂浮管沿圓周延伸以用於提供基本環形區域;以及適於為所述基本環形區域提供底部的底部構件。此外,所述第一和第二漂浮管分開地基本彼此疊置,並且所述第一和第二漂浮管主要經由所述底部構件連接。
文檔編號B63B7/08GK101932498SQ200880125860
公開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21日
發明者C·易卜生 申請人:維金救生設備(丹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