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拐角的奶包輸送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4-03-03 05:22:15 1

本發明涉及包裝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帶拐角的奶包輸送系統。
背景技術:
乳品、飲料行業的包裝逐漸向自動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由灌裝工序完成灌裝後由輸送機構將灌裝好的產品輸送到包裝工位,在對產品進行正式包裝以前需要對其進行分包排序,分包過程產品底部的輸送皮帶是無法滿足拐彎或拐角處的方向變化的,因此在對產品拐角輸送時,採用的是在產品兩側提供輸送動力,靠近拐角的一側為內側,內側可以採用皮帶輸送,而外側如果也採用皮帶輸送,由於拐角處兩側線速度不同,容易產生打滑,產品發生旋轉、堆積等問題,而且在運輸過程中,外側的皮帶安裝也無法滿足與內側皮帶始終間距相等的條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產品在拐角處輸送是容易打滑、發生旋轉、堆積等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帶拐角的奶包輸送系統。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拐角的奶包輸送系統,包括機架,機架上設置有拐角輸送機構,所述的拐角輸送機構包括底座板、內分包機構和外分包機構,內分包機構和外分包機構之間形成具有拐角的輸送通道,奶包在進入輸送通道後,內分包機構和外分包機構能夠分別在奶包兩側給於奶包在輸送通道內前進的動力。本發明內分包機構在拐角的內側,外分包機構在拐角的外側,內分包機構和外分包機構上都具有網帶鏈,奶包在進入具有拐角的輸送通道後,通過兩側的網帶鏈給奶包前進的動力,使得奶包依次直立地通過輸送通道。
所述內分包機構包括內主動輪、內第一導向輪、內第二導向輪、內拐角塊和內網帶鏈,所述內拐角塊固定在底座板上,內拐角塊具有圓弧面,圓弧面朝向外分包機構,內第一導向輪和內第二導向輪分別分布在內拐角塊的兩側,內第一導向輪位於內第二導向輪內第一導向輪的中心與內拐角塊的中心的連線為直線L1,內第二導向輪的中心與內拐角塊的中心的連線為直線L2,直線L1和直線L2之間的夾角為α,0°<α<180°,所述內主動輪、內第一導向輪和內第二導向輪均安裝在底座板上,內主動輪位於內拐角塊背向外分包機構的一側,內網帶鏈套裝在內主動輪、內第一導向輪、內第二導向輪和內拐角塊上,內主動輪連接有內分包驅動電機。內主動輪的兩側設置有兩個內導向輪,兩個內導向輪用於將內網帶鏈貼於內主動輪上,使得內主動輪轉動時帶動內網帶鏈轉動。
所述外分包機構包括外主動輪、外第一導向輪、外第二導向輪、外導向板和外網帶鏈,外導向板大致呈「L」形,外導向板的拐角處呈圓弧過度且與內拐角塊相配合,外第一導向輪和外第二導向輪分別安裝在外導向板的兩端,且外第一導向輪和外第二導向輪均安裝在底座板上,外導向板朝向內分包機構的一側為內側,外主動輪安裝在底座板上且位於外導向板的外側,內第一導向輪和外第一導向輪分別對稱設置在輸送通道入口的兩側,內第二導向輪和外第二導向輪分別對稱設置在輸送通道出口的兩側,所述外網帶鏈套裝在外主動輪、外第一導向輪和外第二導向輪上,外主動輪連接有外驅動機構,內主動輪和外主動輪轉動方向相反,所述外分包機構還包括位於外導向板外側的網帶鏈拉緊機構,當奶包經過輸送通道時,網帶鏈拉緊機構能夠使得外網帶鏈貼於外導向板的內側。外主動輪通過兩個外內導向輪的設置,使得外網帶鏈貼於外主動輪上,使得外主動輪轉動時帶動外網帶鏈轉動。
為了變化轉動方向,外驅動機構包括外齒輪和外分包驅動電機,外齒輪和外主動輪相嚙合,外齒輪由外分包驅動電機驅動。這樣外分包驅動電機和內分包驅動電機的轉動方向是一致的。
所述網帶鏈拉緊機構包括第一從動輪、第二從動輪、轉動板、安裝板、環形圈和拉簧,所述第一從動輪套裝在第一從動軸上,第一從動軸的上端固定在轉動板底部的一端,第二從動輪套裝在第二從動軸,第二從動軸的上端固定在轉動板底部的另一端,轉動板的上表面中部開設有凹槽,凹槽內底部的中心通過銷軸和安裝板的一端轉動連接,安裝板的另一端通過立板支撐在底座板上,環形圈套裝在銷軸上且位於凹槽內,環形圈與安裝板底部的中間固定連接,所述環形圈的外圈上設置有第一凸鈕,凹槽內的底部設置有第二凸鈕,第二凸鈕位於環形圈外,拉簧的一端和第一凸鈕連接,拉簧的另一端和第二凸鈕連接,
設定外第二導向輪所在位置為上方,則外第一導向輪位於外第二導向輪的下方的左側,所述第一從動輪和第二從動輪設置在外導向板的右側,外網帶鏈套裝的順序依次為:外第一導向輪、外第二導向輪、第一從動輪、第二從動輪、外主動輪,最後回到外第一導向輪。
當沒有奶包進入拐角輸送通道時,拉簧為正常狀態,外網帶鏈和外導向板的內側拐彎處不貼合,當奶包進入拐角輸送通道時(向拐角運動),通過內網帶鏈和外網帶鏈帶動奶包前進,奶包底部沒有動力,使得外網帶鏈和外導向板的內側均貼合(包括外導向板內側的拐彎處),此時拉簧為拉伸狀態,當奶包輸送完後,拉簧復位,外網帶鏈和外導向板的內側拐彎處不貼合。
為了能夠使得內網帶鏈和外網帶鏈能夠被齒輪帶動,所述內分包機構還包括能夠將內網帶鏈和內主動輪傳動連接的內導向輪,外分包機構還包括能夠將外網帶鏈和外主動輪傳動連接的外內導向輪。
為了能夠使得奶包能夠運送到不同的緩存道的道口,所述帶拐角的奶包輸送系統還包括能夠使得拐角輸送機構在機架上往復運動的傳動機構。
進一步,具體地,所述傳動機構包括分別安裝在機架表面底部兩端的主動輪和從動輪,主動輪和從動輪上套裝有傳動皮帶,主動輪連接有傳動電機,底座板的底部通過連接塊固定在傳動皮帶上。
為了緩存奶包,提高工作效率,所述帶拐角的奶包輸送系統還設置有緩衝平臺,所述緩衝平臺上設置有多個並排的緩存道,每個緩存道的底部設置有獨立的傳動網鏈。當後續工序發生暫停時,可以將奶包先緩存在緩存道裡。
根據需要,所述緩衝平臺的兩端均設置有拐角輸送機構,奶包通過一個拐角輸送機構輸送至緩存道內,再通過另一個從拐角輸送機構輸送至下一個工序。拐角輸送機構的進口和出口可以根據需要和緩衝平臺連接,滿足不同方向的輸送。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帶拐角的奶包輸送系統,採用網帶鏈對奶包兩側產生輸送動力,改變了傳統採用皮帶輸送,由於拐角處兩側線速度不同,容易產生打滑,產品發生旋轉、堆積等問題,而且在運輸過程中,外側的皮帶安裝也無法滿足與內側皮帶始終間距相等的條件。奶包輸送系統用來緩存高速奶包,如果前面的設備出現問題,能將灌裝機出來的奶包進行緩存,不影響前序工序的進行。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帶拐角的奶包輸送系統最優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帶拐角的奶包輸送系統的拐角輸送機構的主視圖。(奶包進入狀態)。
圖3是圖2的俯視圖。(奶包進入狀態)。
圖4是圖3中奶包未進入狀態圖。
圖5是本發明帶拐角的奶包輸送系統的拐角輸送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中去掉安裝板44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內拐角塊24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0、機架,01、前端的拐角輸送機構,02、後端的拐角輸送機,1、底座板,2、內分包機構,21、內主動輪,22、內第一導向輪,23、內第二導向輪,24、內拐角塊,241、圓弧面,25、內網帶鏈,26、內分包驅動電機,27、內導向輪,3、外分包機構,31、外主動輪,32、外第一導向輪,33、外第二導向輪,34、外導向板,35、外網帶鏈,36、外分包驅動電機,37、外內導向輪,38、外齒輪,4、輸送通道,41、第一從動輪,411、第一從動軸,42、第二從動輪,421、第二從動軸,43、轉動板,431、凹槽,4311、第二凸鈕,44、安裝板,45、環形圈,451、第一凸鈕,46、拉簧,47、立板,48、銷軸,51、主動輪,52、從動輪,53、傳動皮帶,54、傳動電機,55、連接塊,6、緩衝平臺,61、緩存道,10、奶包。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如圖1所示,是本發明最優實施例,一種帶拐角的奶包輸送系統,包括緩衝平臺6,緩衝平臺6上設置有多個並排的緩存道61,每個緩存道61的底部設置有獨立的傳動網鏈,緩衝平臺6的兩端均設置有拐角輸送機構,奶包通過前端的拐角輸送機構01輸送至緩存道61內,再通過後端的拐角輸送機構02輸送至下一個工序。前端的拐角輸送機構01和後端的拐角輸送機02的出口或入口均可以根據需要與緩存道61連接,拐角輸送機構還安裝有能夠使得其往復運動的傳動機構,當後端的拐角輸送機構02暫停輸送時,前端的拐角輸送機構01輸能夠繼續工作,將奶包暫存在緩存道61內,在通過傳動機構的運動使得拐角輸送機構移動到另一個緩存道61道口進行暫存奶包。
如圖2-7所示,前端的拐角輸送機構01和後端的拐角輸送機02的結構都是一樣的,即拐角輸送機構包括機架0,機架0上設置有拐角輸送機構,拐角輸送機構包括底座板1、內分包機構2和外分包機構3,內分包機構2和外分包機構3之間形成具有拐角的輸送通道4,奶包10在進入輸送通道4後,內分包機構2和外分包機構3能夠分別在奶包兩側給於奶包在輸送通道4內前進的動力。
內分包機構2包括內主動輪21、內第一導向輪22、內第二導向輪23、內拐角塊24和內網帶鏈25,內拐角塊24固定在底座板1上,內拐角塊24具有圓弧面241,圓弧面241朝向外分包機構3,內第一導向輪22和內第二導向輪23分別分布在內拐角塊24的兩側,內第一導向輪22位於內第二導向輪23內第一導向輪22的中心與內拐角塊24的中心的連線為直線L1,內第二導向輪23的中心與內拐角塊24的中心的連線為直線L2,直線L1和直線L2之間的夾角為α,0°<α<180°,內主動輪21、內第一導向輪22和內第二導向輪23均安裝在底座板1上,內主動輪21位於內拐角塊24背向外分包機構3的一側,內網帶鏈25套裝在內主動輪21、內第一導向輪22、內第二導向輪23和內拐角塊24上,內主動輪21連接有內分包驅動電機26。
外分包機構3包括外主動輪31、外第一導向輪32、外第二導向輪33、外導向板34和外網帶鏈35,外導向板34大致呈「L」形,外導向板34的拐角處呈圓弧過度,外第一導向輪32和外第二導向輪33分別安裝在外導向板34的兩端,且外第一導向輪32和外第二導向輪33均安裝在底座板1上,外導向板34朝向內分包機構2的一側為內側,外主動輪31安裝在底座板1上且位於外導向板34的外側,內第一導向輪22和外第一導向輪32分別對稱設置在輸送通道4入口的兩側,內第二導向輪23和外第二導向輪33分別對稱設置在輸送通道4出口的兩側,外網帶鏈25套裝在外主動輪31、外第一導向輪32和外第二導向輪33上,外主動輪31連接有外驅動機構,外驅動機構包括外齒輪38和外分包驅動電機36,外齒輪38和外主動輪31相嚙合,外齒輪38由外分包驅動電機36驅動。
外分包機構3還包括位於外導向板34外側外的網帶鏈拉緊機構,當奶包經過輸送通道4時,網帶鏈拉緊機構能夠使得外網帶鏈35貼於外導向板34的內側。
網帶鏈拉緊機構包括第一從動輪41、第二從動輪42、轉動板43、安裝板44、環形圈45和拉簧46,第一從動輪41套裝在第一從動軸411上,第一從動軸411的上端固定在轉動板43底部的一端,第二從動輪42套裝在第二從動軸421,第二從動軸421的上端固定在轉動板43底部的另一端,轉動板43的上表面中部開設有凹槽431,凹槽431內底部的中心通過銷軸和安裝板44的一端轉動連接,銷軸的頂部固定在安裝板44一端的底部,安裝板44的另一端通過立板47支撐在底座板1上,環形圈45固定套裝在銷軸上且位於凹槽431內,環形圈45與安裝板44底部的中間固定連接,環形圈45的外圈上設置有第一凸鈕451,凹槽431內的底部設置有第二凸鈕4311,第二凸鈕4311位於環形圈45外,拉簧46的一端和第一凸鈕451連接,拉簧46的另一端和第二凸鈕4311連接,
設定外第二導向輪33所在位置為上方,則外第一導向輪32位於外第二導向輪33的下方的左側,第一從動輪41和第二從動輪42設置在外導向板34的右側,外網帶鏈35套裝的順序依次為:外第一導向輪32、外第二導向輪33、第一從動輪41、第二從動輪42、外主動輪31,最後回到外第一導向輪32。
內分包機構2還包括能夠將內網帶鏈25和內主動輪21傳動連接的內導向輪27,外分包機構3還包括能夠將外網帶鏈35和外主動輪31傳動連接的外內導向輪37。
傳動機構包括分別安裝在機架0表面底部兩端的主動輪51和從動輪52,主動輪51和從動輪52上套裝有傳動皮帶53,主動輪51連接有傳動電機54,底座板1的底部通過連接塊55固定在傳動皮帶53上。
如圖3所示,內主動輪21以圖3中的視角逆時針轉動,從而帶動內網帶鏈25走動,外齒輪38以圖3中的視角逆時針轉動,從而帶動外主動輪31順時針轉動,外主動輪31帶動外網帶鏈35走動,在奶包10未進入拐角輸送通道時,拉簧46為正常狀態(如圖4所示),外網帶鏈31和外導向板34的內側拐彎處不貼合,當奶包10進入拐角輸送通道時(奶包10經過拐角如圖3所示),通過內網帶鏈25和外網帶鏈35帶動奶包10前進,奶包10底部沒有動力,使得外網帶鏈35和外導向板34的內側均貼合(包括外導向板34內側的拐彎處),此時拉簧46為拉伸狀態,當奶包10輸送完後,拉簧46復位,外網帶鏈35和外導向板34的內側拐彎處不貼合。
以上述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範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範圍並不局限於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範圍來確定其技術性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