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山外有山的作文精選
2024-11-21 11:55:11
篇一:山外有山
飯後閒暇,站在窗邊,眺望遠處。一棟棟高樓原地拔起,參天聳立,宛若一個個巨人手牽手,肩並肩,傲然挺立於世間。見此,我不禁唏噓:「真是一樓更比一樓高啊!」
夕陽似火,映紅了半邊天空,一陣秋風卷過,帶著我的思緒飄啊飄的,漸漸遠了。
五、六年前吧,家裡剛剛在這買了房,就在自己此刻駐足的地方,同樣的窗望去卻是不同的景:一個又一個山包接連起伏,深深的含納了貴州的山的特色——延綿不斷,不見邊沿。被廣闊的綠所覆蓋的一座座山峰,逐個高了起來,在視野裡,越來越高,越來越遠,漸漸的就被飄渺的雲霧所囊括了,給我留下的,僅僅是無限的遐想與嚮往。見此景,心中得意的情便悄滋暗長了,也難怪,誰叫我心中充溢著「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呢?「恐怕幾年裡,這個方向,不會有比自己這棟更高的樓了吧」我自言自語著,為家裡住在這樣一個好地段,可以看群山而洋洋自得。
逝者如斯!好象一眨眼,自己就張大了,童年那段無憂無慮的日子,也漸漸離我遠去了。遵義城同樣也沒有閒著啊,這五、六年的光陰裡,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座座山被挪平,棟棟高樓平地起。就連我家這窗臺後的群山也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雄偉的建築,直插雲霄,和它們相比,我家所在的這棟樓,就顯得越來越矮。站在窗邊,看夜幕漸濃,視野裡,再看不到遠處的山了,所有的目光都被摩天大樓戛然而止。
深深地嘆息一口,看著這些樓,記憶裡跳出了自己的影子。過去,我是極優秀的,成績名列前茅,各式獎狀也接連不斷。甚至說,我是老師的寵兒,同學們羨慕的榜樣。慢慢的,慢慢的,我就浮起來了,幾乎忘記了所有,盲目的自負與貪圖玩樂,在不知不覺間,領先他人的距離越來越短。更是不知何時,其他人已與我並駕齊驅,並一點點一點點的將我超越。夢醒時分,驚出了一身的冷汗,想奮起直追,卻發覺好難好難。現在,想起南唐的一些詞,更是覺得傷感,看這將逝夕陽,都充滿了悽涼的情調。「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沏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闌幹。」此時,心中原本淡淡的愁衍變成了濃濃的殤,指間滑過玻璃窗,又不禁想起李煜的「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要是我早些明白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道理,早些努力,又怎麼會有今天的悽苦呢?看著外面一頭壓過一頭的高樓,我只得感嘆:「山外清山樓外樓啊,不努力使自己進步,就只能被他人超越!」
夢醒了,新的一天又快要開始了,明日,一切都將有所改變。
篇二:山外有山
山外肯定有山。
人外也肯定有人。
所以,無論是山和人,都不可夜郎自大,也無需妄自菲薄。畢竟,大千世界,山太多,人也太多。
自古以來,奉行中庸之道的國人就非常讚賞「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箴言,這是對無數有才之人的提醒和慰藉,提醒他們走出山門看世界,安慰他們不必事事爭第一。
但是,歷史總是有許多遺憾的輓歌,留給後人鑑之。
看不到山外有山的人常常容易鬧出「班門弄斧」的笑話。大文豪蘇東坡曾自作聰明改動了王安石一句「明月當空叫,黃犬臥花心」的詩句,直到後來貶滴時才在當地的知了明月鳥、黃犬蜂的存在,為自己的才疏學淺而羞愧。
如果只是一個人認識不到「山外有山」,那只是一個人的遺憾,倘若是一個國家認識不到,那將是疼痛百年的創傷。
想必誰也無法忘記自封「天朝上國」的清政府如何被視之「蠻夷」的列強打得落花流水,泱泱中華如何被瓜分得遍體鱗傷?歷史證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不知道山外有山,只知道夜郎自大,總有一天會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落敗。
另一方面,只看到山外有山而看不到自己也是座山也是不行的。
跨越百年,周瑜病危時那句對蒼天的控訴久久縈繞。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暴露了他的愚蠢,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吶,只有千山相競,萬峰齊進這大千世界才能異彩紛呈啊。
不止周瑜,這種狹隘是許多人才的通病,且不說太久之前的龐娟害孫臏,就看現在多少明裡暗裡的辦公室戰爭,打壓,擠兌。這些是多麼小家子氣的行為啊!
遙想當年,李太白登山黃鶴樓,多少感慨詩情,最終竟寫下:「心中有詩題不得,早有崔詩在上頭。」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何不學學詩仙,坦然地接受現實,享受屬於自己的美景呢?
再看當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人與人之間要競爭,國與國之間也要競爭,如何避免惡性競爭,如何保持在競爭中的良好狀態呢?那就是要記住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可夜郎自大,亦不可妄自菲薄,正確地認識差距,正確地縮小差距,正確地戰勝另一座山。
呵,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短短八字,道出多少為人處事的玄機
篇三:山外有山
牆底的花/你孤苦自賞時/天地便小了……
冰心筆下的這朵小花也許從未謀面於山,她在孤苦自賞時,更不知山外有山的大道理。這花亦如我們,芸芸眾生,凡夫俗子,卻偶爾也會心中滿溢驕傲、目中無人的念頭。切記,切記,山外有山,強中自有強中手。一山還比一山高。
古往今來,未看到山外的人數不勝數。
吳王夫差羞辱勾踐的情境似乎還在眼前,但一代王者的風範早已灰飛煙滅。夫差曾一度使國家得到霸主地位,卻野心勃勃,連年徵戰,沉迷美色,最後落得國破人亡。夫差,他已達到了一座山的高度,卻不曾看過山外的高人。滿腔「豪情壯志」也只換得永嗟長空的一嘆。
《笑傲江湖》的故事依舊震撼人心,當人們讚許令狐衝的俠義時,嶽不群的「光輝形象」讓人望而生畏。殺人如麻,背信棄義,手段卑劣,說不盡的嶽不群,只為天下無敵,卻不知人心可以戰勝一切。哪怕武功再高,得不到人心也枉然!嶽不群這座山,塑造的快,坍塌的更快。最終化作他的墳墓,墓志銘再不會有人「瞻仰」。
看不到山外的人,如井底之蛙,鼠目寸光,一主踽踽獨行,只因他的高傲、自滿,也許,臨死時他才會看到山外廣闊的天空與連綿不斷的山脈……
古往今來,傾心細看山外的人,是我們的英雄。
家境貧寒的宋濂,年幼好學,「益慕聖賢之道」,「俯身傾耳以請。」古人云:「學無止境」。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宋濂成就了山的高度,卻依舊虛心好學,無論是在學風淳樸的古代,還是在個性突出的現代,他都將以一座山的姿態為我們的楷模。
「真正的強者,不是流淚的人,而是含淚奔跑的人」。|甘肅平涼少年張曉的事跡傳遍了神州大地,世人為之動容,他對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使多年患病在床的母親倍感欣慰,也讓我們對這個含淚奔跑的少年肅然起敬。他是孝子的山,是我們仰望的高度,是我們山外的強者!
……
山的那邊是山,是連綿不斷的山。
我們厭惡目無他人的人,卻無比讚賞虛心探訪山外的人。能達到怎樣的高度,切記,就在腳下!
篇四:山外有山
人生,需要一種如山的莊重,如山的謙遜。
綿延青山,橫亙於天地之間,上可窮達天籟,下可深探黃泉——山是如此氣勢雄壯而又厚重!但是,山的偉大正在於它的準則,深諳山外有山。一方天地之間必有更高的山,我何意去爭奪那虛名呢?守住自己一方水土,不榮、不辱、不驚、不喜,享受自己的林密澗幽。
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鋒芒畢露,只會招致無盡煩惱。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以為的強大實力,也許在別人眼中一錢不值。君不聞,老子曾說:「夫唯有不爭,方天下未有能爭之與。「學學那山吧!」
懂得山外有山,方可安渡人生困苦。禪宗六祖惠能,生於破落之家,少時逞勇好鬥,橫行鄉裡,自詡為一世豪傑。後來他深諳佛法,懂得一切人生皆如夢幻電露,瞬失瞬現。於是他潛心佛法,不再逐名爭利,正因如此,他才能在轟轟烈烈的禪宗分裂運動中安然無恙,更因謙遜而與仇家一笑泯滅。可見,謙遜是一種智慧,一種游離化外的智慧。若惠能未收斂心性,豈不是早已橫死,何來後曹溪宗之繁盛?跳出這井吧,天地並非如你想像之狹小。南宋名將虞允文也曾是輕狂少年,但經他父親點化後變得恭遜禮重,在困境中也不失色,最終濡須一戰蕩平十萬金寇,名震天下。心靜才能激蕩你的智慧,切勿讓你的心被無用之欲望脹開。想當高山的山往往會因根基不穩而崩滅。
懂得山外有山,方可成就人生輝煌。古往今來的成功者,未有沾沾自喜於已有的成功而停止不前。他們深知自己的發現對於無窮的知識來說,只是滄海一粟。只有愚人才會為手中那微不足道的成就手舞足蹈,忘乎所以。愛迪生曾說:「我懂得越多,越為我的無知感到羞愧。」的確,在自然面前,沒有誰能稱之為淵博。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潛心於自己的工作,哪管它淳名虛利。李時珍窮首皓經四十年,方得《本草綱目》大成,面對天下盛譽,他只是笑了笑又回到他的藥廬;王選獨創雷射排照技術,在鮮花與掌聲中,他還是投身於自己鍾愛的科研事業;喬丹一代飛人,獨步於籃球場上,但他永遠都在準備「被別人超越」;微軟笑傲世界IT行業,但其掌門人並未夜郎自大,而是專心研發,說:「微軟十八個月就會倒閉。」……如此種種,怎能不讓我們大悟:在世界面前,我們永遠只是一粒微粒。若我們平息下來,層層堆積,也將成為一座高山!
生活學習中,尤需要山的品格。不羨慕於別人的成就,做好自己本分就好——反觀那些不切實際的人,全都跌在求學路上!
人,需要山的品性,厚實而不失靈動,謙遜而不失自律。山,虛環若谷,兼納天下,永將是一個人的人格追求!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及那無限廣垠的山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