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匹配測試器的製造方法
2024-01-25 10:27:15 2
空調匹配測試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空調匹配測試器,包括高壓傳感器、電子膨脹閥支路、流量計、低壓傳感器、視液鏡和毛細管組件支路;高壓傳感器、電子膨脹閥支路、流量計、低壓傳感器、視液鏡依次連接,用於確定待測空調的最佳能效參數;毛細管組件支路與電子膨脹閥支路並聯連接,用於根據最佳能效參數進行待測空調的匹配測試。其有效的降低了空調系統匹配測試的時間,提高了空調系統匹配測試的效率和精確度。
【專利說明】空調匹配測試器【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匹配試驗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空調匹配測試器。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世界能源危機的日益加重和環境的不斷惡化,人們普遍意識到「節能減排」的重要性,更加節能的空調成為了發展的一大趨勢。目前市場上的三級能效空調將逐漸退出市場,取而代之的為更加節能的1、2級能效空調。
[0003]空調節能要求越高,對空調系統的匹配性要求也就越高。傳統的匹配性試驗是參考相近的樣機,選擇相應內徑和長度的毛細管,再根據試驗情況加以調整。這既增加了試驗次數又不能很精確的進行系統的匹配。由於每次試驗都要更換不同規格的毛細管,且每次更換毛細管需耗時30分鐘以上,嚴重影響系統匹配試驗效率,同時在頻繁更換毛細管的過程中,很容易造成冷媒的洩露,影響後續系統匹配試驗的精確度。
實用新型內容
[0004]基於此,有必要針對空調系統匹配性試驗效率低的問題,提供一種空調匹配測試器。
[0005]為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空調匹配測試器,所述空調匹配測試器包括高壓傳感器、電子膨脹閥支路、流量計、低壓傳感器、視液鏡和毛細管組件支路;
[0007]所述高壓傳感器、電子膨脹閥支路、流量計、低壓傳感器、視液鏡依次連接,用於確定待測空調的最佳能效參數;
[0008]所述毛細管組件支路與所述電子膨脹閥支路並聯連接,用於根據所述最佳能效參數進行所述待測空調的匹配測試。
[000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空調匹配測試器還包括第一截止閥和第二截止閥,所述第一截止閥與所述高壓傳感器連接,所述第二截止閥與所述視液鏡連接;
[0010]所述第一截止閥和第二截止閥用於所述空調匹配測試器與所述待測空調的連接,並控制所述空調匹配測試器與所述待測空調之間的截止與導通。
[00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電子膨脹閥支路包括電子膨脹閥和第三截止閥,所述第三截止閥與所述電子膨脹閥串聯連接。
[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毛細管組件支路包括至少兩個毛細管組件,所述毛細管組件並聯連接。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毛細管組件支路包括三個毛細管組件,分別為第一毛細管組件、第二毛細管組件和第三毛細管組件,所述第一毛細管組件、第二毛細管組件和第三毛細管組件並聯連接。
[001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每個所述毛細管組件均包括一個毛細管和串聯在所述毛細管兩端的第一端截止閥和第二端截止閥;[0015]所述第一端截止閥和第二端截止閥與所述毛細管的連接端均設置有接頭;
[0016]所述第一端截止閥的另一端與所述高壓傳感器連接,所述第二端截止閥的另一端與所述流量計連接。
[001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毛細管組件支路中的毛細管能效值相似,且長度不同。
[0018]在其中Iv實施例中,所述接頭為旋轉接頭或接頭螺母。
[001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高壓傳感器、電子膨脹閥支路、流量計、低壓傳感器、視液鏡和毛細管組件之間的連接管均為銅管。
[002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高壓傳感器、電子膨脹閥支路、流量計、低壓傳感器、視液鏡和毛細管組件與所述銅管的連接均為焊接連接。
[002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空調匹配測試器通過高壓傳感器、電子膨脹閥支路、流量計、低壓傳感器、視液鏡的依次連接來確定待測空調的最佳能效參數,根據最佳能效參數進行所述待測空調的匹配測試,在空調系統匹配測試過程中,同時完成空調處於最佳能效值時的參數的確定及對空調匹配的測試,有效提高了空調系統匹配測試的效率及精確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空調匹配測試器結構示意圖;
[0023]圖2為本實用新型空調匹配測試器操作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為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25]參見圖1至圖2,一種空調匹配測試器100,包括高壓傳感器110、電子膨脹閥支路120、流量計130、低壓傳感器140、視液鏡150和毛細管組件支路160 ;高壓傳感器110、電子膨脹閥支路120、流量計130、低壓傳感器140、視液鏡150依次連接,用於確定待測空調的最佳能效參數,毛細管組件支路160與電子膨脹閥支路120並聯連接,用於根據最佳能效參數進行待測空調的匹配測試。
[0026]採用本實用新型空調匹配測試器100,實現了在空調系統匹配測試過程中,待測空調最佳能效參數的確定與空調匹配測試在同一測試系統中一次性完成,有效提高了空調系統匹配測試的效率和精確度。
[0027]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空調匹配測試器100還包括第一截止閥170和第二截止閥180,第一截止閥170與高壓傳感器110連接,第二截止閥180與視液鏡150連接,用於空調匹配測試器與待測空調的連接,當進行測試時,使用第一截止閥170和第二截止閥180與待測空調連接進行測試,同時通過控制第一截止閥170和第二截止閥180的開關可方便的控制空調匹配測試器100與空調系統的連接與斷開,操作簡單,省時省力。
[0028]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電子膨脹閥支路120包括電子膨脹閥121和第三截止閥122,電子膨脹閥121和第三截止閥122串聯連接。通過調節電子膨脹閥121的開度來觀測高壓傳感器110、流量計130、低壓傳感器140和視液鏡150的參數,對待測空調的能效值進行分析,以測得該空調的最佳能效值;第三截止閥122用於控制電子膨脹閥支路120的截止與導通。[0029]空調系統匹配測試需要與空調處於最佳能效值時的參數進行比較,進而判斷待測毛細管是否匹配。通過第一截止閥170和第二截止閥180將空調系統匹配測試器分別連接於空調的室外機和室內機之間,啟動空調,當空調系統在額定功率下運行平穩後,調節電子膨脹閥121的開度,通過視液鏡150、流量計130、高壓傳感器110和低壓傳感器140分別觀測蒸發器進出風的乾濕球溫度、通過電子膨脹閥121的單位流量及高低壓端的壓力,並根據所測得的溫度、流量及高低壓進行能效分析。不斷調節電子膨脹閥121的開度,並重複上述操作,直至所測得的能效值達到最佳值,並記錄此時電子膨脹閥121的開度。當測得空調系統處於最佳能效值的參數之後,關閉第三截止閥122,使得電子膨脹閥支路120截止,然後進行毛細管的匹配性測試。
[0030]在進行匹配性測試之前,首先對空調處於最佳能效值時的各個參數進行確定,之後在同一系統中同時對空調匹配性進行測試,減少了更換測試裝置的過程,有效地提高了空調匹配性測試的效率及精確度,同時可隨時隨地進行系統的匹配性試驗,克服了現有的只能在試驗室才能進行系統匹配性實驗的局限性。
[0031]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毛細管組件支路160包括至少兩個毛細管組件,毛細管組件並聯連接。
[0032]較佳地,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每個毛細管組件均包括一個毛細管和串聯在毛細管兩端的第一截止閥和第二端截止閥;第一端截止閥和第二端截止閥與毛細管的連接端均設置有接頭;第一端截止閥的另一端與高壓傳感器110連接,第二端截止閥的另一端與流量計130連接。
[0033]較佳地,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毛細管組件支路160包括三個毛細管組件,分別為第一毛細管組件161、第二毛細管組件162和第三毛細管組件163,第一毛細管組件161、第二毛細管組件162和第三毛細管組件163兩兩並聯。
[0034]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毛細管組件支路160中的毛細管能效值相似,且長度不同。在進行待測空調的匹配性測試時,可根據確定的待測空調的最佳能效值選擇具有與該能效值接近,但長度各不相同的毛細管進行測試,節省了更換毛細管的次數,有效的提高了空調匹配測試效率。
[0035]對空調處於最佳能效值的各個參數確定之後,進行空調匹配性測試。首先將電子膨脹閥121調節到空調處於最佳能效值時的開度,並關閉第一毛細管組件161、第二毛細管組件162和第三毛細管163組件中的截止閥,使得第一毛細管組件161、第二毛細管組件162和第三毛細管163組件均為截止狀態;進行空調系統匹配測試時,首先打開第一毛細管組件161中的第一端截止閥和第二端截止閥(分別記為第四截止閥1611和第五截止閥1612),使得第一毛細管組件161導通,通過視液鏡150、流量計130、高壓傳感器110和低壓傳感器140分別觀測蒸發器進出風的乾濕球溫度、通過第一毛細管1610的單位流量及高低壓端的壓力,並根據所測得的溫度、流量及高低壓進行能效分析。若所測得的採用第一毛細管1610規格的空調系統能效比為最佳值,則不需再對另外兩組毛細管組件進行測試;若所測得的採用第一毛細管1610規格的空調系統能效比不是最佳值,則關閉第四截止閥1611和第五截止閥1612 ;
[0036]打開第二毛細管組件162中的第一端截止閥和第二端截止閥(記為第六截止閥1621和第七截止閥1622),使得第二毛細管組件162導通,通過視液鏡150、流量計130、高壓傳感器Iio和低壓傳感器140分別觀測蒸發器進出風的乾濕球溫度、通過第二毛細管1620的單位流量及高低壓端的壓力,並根據所測得的溫度、流量及高低壓進行能效分析。若所測得的採用第二毛細管1620規格的空調系統能效比為最佳值,則不需再對另外兩組毛細管組件進行測試;若所測得的採用第二毛細管1620規格的空調系統能效比不是最佳值,則關閉第六截止閥1621和第七截止閥1622 ;
[0037]打開第三毛細管組件163中的第一端截止閥和第二端截止閥(記為第八截止閥1631和第九截止閥1632),使得第三毛細管組件163導通,通過視液鏡150、流量計130、高壓傳感器Iio和低壓傳感器140分別觀測蒸發器進出風的乾濕球溫度、通過第三毛細管1630的單位流量及高低壓端的壓力,並根據所測得的溫度、流量及高低壓進行能效分析。若所測得的採用第三毛細管1630規格的空調系統能效比為最佳值,則不需再對另外兩組毛細管組件進行測試;若所測得的採用第三毛細管1630規格的空調系統能效比不是最佳值,則關閉第八截止閥1631和第九截止閥1632,更換新的三個不同規格的毛細管,重複上述步驟進行測試。
[0038]在空調匹配測試過程中,不需要拆卸即可完成三組毛細管的匹配性測試,有效解決了毛細管測試更換頻繁的問題,從而提高了空調系統匹配測試的效率,同時大大減小了實驗過程中冷媒的洩漏量,提高了空調系統匹配測試的精確度。
[0039]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接頭為旋轉接頭或接頭螺母,毛細管與截止閥之間的連接通過旋轉接頭或接頭螺母進行連接,使得在更換過程中,只需要擰松或擰緊旋轉接頭或接頭螺母即可完成毛細管的拆卸與安裝,節省了更換的時間,同時減少了冷媒的洩露。
[0040]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高壓傳感器110、電子膨脹閥支路120、流量計130、低壓傳感器140、視液鏡150和毛細管組件之間的連接管190均為銅管,使得空調匹配測試器100具有較好的抗腐蝕性,有利於提高空調匹配測試器100的耐用持久性。
[0041]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高壓傳感器110、電子膨脹閥支路120、流量計130、低壓傳感器140、視液鏡150和毛細管組件與銅管的連接均為焊接連接,當空調匹配測試器100需要維修或更換時,只需進行重新焊接即可。
[0042]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空調匹配測試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空調匹配測試器包括高壓傳感器、電子膨脹閥支路、流量計、低壓傳感器、視液鏡和毛細管組件支路; 所述高壓傳感器、電子膨脹閥支路、流量計、低壓傳感器、視液鏡依次連接,用於確定待測空調的最佳能效參數; 所述毛細管組件支路與所述電子膨脹閥支路並聯連接,用於根據所述最佳能效參數進行所述待測空調的匹配測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匹配測試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空調匹配測試器還包括第一截止閥和第二截止閥,所述第一截止閥與所述高壓傳感器連接,所述第二截止閥與所述視液鏡連接; 所述第一截止閥和第二截止閥用於所述空調匹配測試器與所述待測空調的連接,並控制所述空調匹配測試器與所述待測空調之間的截止與導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調匹配測試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電子膨脹閥支路包括電子膨脹閥和第三截止閥,所述第三截止閥與所述電子膨脹閥串聯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調匹配測試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毛細管組件支路包括至少兩個毛細管組件,所述毛細管組件並聯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調匹配測試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毛細管組件支路包括三個毛細管組件,分別為第一毛細管組件、第二毛細管組件和第三毛細管組件,所述第一毛細管組件、第二毛細管組件和第三毛細管組件並聯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空調匹配測試器,其特徵在於: 每個所述毛細管組件均包括一個毛細管和串聯在所述毛細管兩端的第一端截止閥和第二端截止閥; 所述第一端截止閥和第二端截止閥與所述毛細管的連接端均設置有接頭; 所述第一端截止閥的另一端與所述高壓傳感器連接,所述第二端截止閥的另一端與所述流量計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空調匹配測試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毛細管組件支路中的毛細管能效值相似,且長度不同。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空調匹配測試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接頭為旋轉接頭或接頭螺母。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匹配測試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高壓傳感器、電子膨脹閥支路、流量計、低壓傳感器、視液鏡和毛細管組件之間的連接管均為銅管。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空調匹配測試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高壓傳感器、電子膨脹閥支路、流量計、低壓傳感器、視液鏡和毛細管組件與所述銅管的連接均為焊接連接。
【文檔編號】G01M99/00GK203490088SQ201320594687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5日
【發明者】徐永恩, 楊廣明, 郭春輝, 張偉彬, 許晨, 陳國強, 潘耀權, 梁才雅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