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電信息採集系統的多業務信息交互方法與流程
2024-02-25 00:02:15 3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電信息採集系統,尤其涉及一種用電信息採集系統的多業務信息交互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用電信息採集建設的深入和覆蓋規模的擴大,用電信息採集系統作為用戶電能數據支撐平臺的作用日益突出。當前用電信息採集系統與外部系統交互的接口服務仍然採用傳統結構化設計思路開發接口程序。按傳統結構化思路設計的接口服務存在接口重用性差、可維護性差、不能滿足用戶需求等缺陷。給用電信息採集系統的日常運行造成極大壓力,同時也帶來比較高的維護成本,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對外用戶電能數據支撐需求。基於用電信息採集系統與外部系統交互的數據需求,結合各業務應用特點,急需設計一套支撐多業務的信息交互模型,代替眾多結構化接口模型,分擔用電信息採集系統資料庫性能壓力,實現用電信息採集數據的高效共享。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提出的技術任務是對現有技術方案進行完善與改進,提供一種用電信息採集系統的多業務信息交互方法,以達到統一處理,有效提高處理速度的目的。為此,本發明採取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電信息採集系統的多業務信息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一)將用電信息採集系統對外交互的數據從業務特徵、數據特徵、時效特徵三個維度分析,提取公共元素以組建信息交互模型;
二)多業務接口信息交互模型搭建,將多業務接口信息交互模型分為請求對象模型和返回對象模型;
1)請求對象模型是外部系統發起信息交互請求的參數模型,包含對象標識、對象參數、數據參數三個部分;
11)對象標識是請求對象模型的唯一標識,其與外部系統的接口調用帳號進行綁定,用來區分請求方的身份;
12)對象參數是外部系統發起信息交互請求的數據範圍,包含多個條件項,條件項包括單位、臺區、終端局號、戶號;
13)數據參數是外部系統發起信息交互請求的數據詳細信息,包含數據查詢的開始時間、結束時間、數據頻度、數據類型以及具體的數據項;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框定了查詢數據的詳細時間段;數據頻度包含年、月、日、時、分、秒;數據類型規定外部系統可獲取的數據類型,包含電量、負荷、電壓、電流;數據項是各數據類型的數據內容;
2)返回對象模型是用電信息採集系統返回給外部系統的數據組合模型,包含返回狀態和數據集合;
21)返回狀態是用電信息採集系統對外部系統請求的響應信息,包含返回碼、錯誤描述、文件名、下個文件名、預估生成時間、文件時限;
22)數據集合是用電信息採集系統返回給外部系統的數據內容,包含數據時間以及具體的數據項;
三)在用電信息採集系統與外部系統交互時,採用步驟二)搭建的多業務接口信息交互模型,實現用電信息採集數據的高效共享。
本技術方案的多業務接口信息交互模型,代替眾多結構化接口模型,分擔用電信息採集系統資料庫性能壓力,實現用電信息採集數據的高效共享。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本發明還包括以下附加技術特徵。
進一步的,對象參數包含的條件項能根據外部系統需求擴展。
進一步的,數據參數能根據外部系統需求增加擴展項。
進一步的,在步驟一)用電信息採集系統對外交互的數據進行分析時,
業務特徵分析包括:業務需求所屬專業,分為營銷、運檢、安質、運監、發策、信息五個方面,並根據應用需求進行細分,其中營銷專業細分為計量、營業、客服、市場四個專業;業務涉及用戶範圍,包括:專變、公變和低壓用戶;業務涉及管理粒度包括:省、地市、縣、所四級;業務關聯實體包括:線路、變壓器、用戶、終端、表計五類。
數據特徵分析包括:電量、負荷、事件、異常、統計指標數據項;數據項粒度分為記錄級和屬性級;數據頻度覆蓋季度、月、周、日、小時、15分鐘、實時。
時效特徵分析包括:按交互間隔:按月、按日、準實時、實時;按交互時限;按時間範圍:包括數據的時間點、起始時間和結束時間。
有益效果:
1、接口交互參數使用統一的模型,杜絕了接口重複開發的現象;
2、規範了採集系統與其他系統的接口交互,保證採集系統接口設計的標準化和可擴展性;
3、模型按照外部系統需求配置,滿足多業務性需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包括以下步驟:
一、將用電信息採集系統對外交互的數據從業務特徵、數據特徵、時效特徵三個維度分析,提取公共元素組建信息交互模型。
首先是業務特徵方面。具體包括:業務需求所屬專業,以xx公司採集系統為例,分為營銷、運檢、安質、運監、發策、信息五個方面,並根據應用需求進行細分,其中營銷專業細分為計量、營業、客服、市場四個專業;業務涉及用戶範圍,包括:專變、公變和低壓用戶;業務涉及管理粒度包括:省、地市、縣、所四級;業務關聯實體包括:線路、變壓器、用戶、終端、表計五類。
從數據特徵方面分析。具體包括:電量、負荷、事件、異常、統計指標等數據項;數據項粒度分為記錄級和屬性級;數據頻度覆蓋季度、月、周、日、小時、15分鐘、實時。
從時效特徵方面分析。按交互間隔:按月、按日、準實時、實時;按交互時限,一般為每日8點前、隔日8點前等;按時間範圍,包括數據的時間點、起始時間和結束時間等。
二、模型搭建:
(1)多業務接口信息交互模型分為請求對象模型和返回對象模型
(2)請求對象模型是外部系統發起信息交互請求的參數模型,包含對象標識、對象參數、數據參數三個部分。
對象標識是請求對象模型的唯一標識,與外部系統的接口調用帳號進行綁定,用來區分請求方的身份;
對象參數是外部系統發起信息交互請求的數據範圍,可以包含單位、臺區、終端局號、戶號等條件項,該參數包含的條件項可以根據外部系統需求擴展;
數據參數是外部系統發起信息交互請求的數據詳細信息,包含數據查詢的開始時間、結束時間、數據頻度、數據類型以及具體的數據項,數據參數可以根據外部系統需求增加擴展項。
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框定了查詢數據的詳細時間段;
數據頻度包含年、月、日、時、分、秒;
數據類型規定了外部系統可以獲取何種類型的數據,包含電量、負荷、電壓、電流等;
數據項是各數據類型的數據內容。
(3)返回對象模型是用電信息採集系統返回給外部系統的數據組合模型,包含返回狀態和數據集合。
返回狀態是用電信息採集系統對外部系統請求的響應信息,包含返回碼、錯誤描述、文件名、下個文件名、預估生成時間、文件時限;
數據集合是用電信息採集系統返回給外部系統的數據內容,包含數據時間以及具體的數據項。
(4)信息交互模型具體如下:
請求對象:
{
對象標識obj_code:xxx
對象參數obj_params{單位編碼:xxx,臺區編碼:xxx,終端局號:xxx,表計局號:xxx,戶號:xxx,……},
數據參數data_params[{
數據頻度data_frequence:xxxxxx(年、月、周、日、時、分、秒),
開始時間start_time:xxxxxx,
結束時間end_time:xxxxxx,
數據類型data_type:xxxxxx(示數、電量、負荷、異常、事件、工況、指標),
數據項data_item:xxxxxx(按數據類型定義的數據項編碼),
擴展參數expand_params:預留
},{…},{
數據頻度:xxxxxx,
開始時間:xxxxxx,
結束時間:xxxxxx,
數據類型:xxxxxx,
數據項:xxxxxx,
數據特性:xxxxxx,
擴展參數:預留
}]
}
返回對象:
{
返回狀態return_status{返回碼:xxx,錯誤描述:xxx,文件名:xxx,下個文件名:xxx,預估生成時間:xxx,文件時限:xxx},
數據集合data_content[{
數據時間data_time:xxx,
數據項編碼a:xxx,
數據項編碼b:xxx,
…,
數據項編碼n:xxx
},{…},{數據時間:xxx,
數據項編碼a:xxx,
數據項編碼b:xxx,
…,
數據項編碼n:xxx
}]
}
三、在用電信息採集系統與外部系統交互時,採用步驟二搭建的多業務接口信息交互模型,實現用電信息採集數據的高效共享。
以上圖1所示的一種用電信息採集系統的多業務信息交互方法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已經體現出本發明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可根據實際的使用需要,在本發明的啟示下,對其進行等同修改,均在本方案的保護範圍之列。